1、非糖化合物与莫立施试剂反应的探讨【摘 要】 本糖类化合物能与莫立施试剂发生反应,且产生紫色环,现象非常明显。可以用这个反应鉴别糖类化合物,通过实验发现施多非糖类化合物也可以与莫立施试剂发生反应且也生成紫色环。 【关键词】 糖类化合物、非糖类化合物、莫立施试剂 糖类化合物与莫立施试剂发生灵敏反应,且产生紫色环现象。那么,非糖化合物能否与莫立施试剂发生反应,是否也产生紫色环现象呢?通过下面的 实验发现,有部分非糖化合物能够与莫立施试剂发生比较灵敏的反应,而且也能产生不同颜色的环现象。所以,我们认为能够与莫立施试剂反应的不仅限于糖类化合物,非糖类化合物也能发生反应。1、实验试剂 1.1、莫立施试剂:
2、称取 a-萘酚 10 克溶于适量 75%酒精中,再用同样的酒精稀释至 100mL(现用现配) 。 1.2、蛋白质溶液:将鸡、鸭、鹅各类蛋清分别取出 5mL,用蒸馏水稀释至 50mL,用滤纸过滤,取其滤液即可。 1.3、豆浆溶液:取一定量新鲜黄豆浆,用蒸馏水稀释 10 倍,再用滤纸过滤,取其滤液即可。 1.4、牛乳:取新鲜牛乳即可。 1.5、甲醛、乙醛、苯甲醛、丙酮、苯乙酮、乳酸、氯化苄:均采用市售分析纯试剂。 1.6、丙氨酸(0.1mol/L):称取 1.0 克丙氨酸,用水溶解并稀释至 100mL 溶液。 1.7、胱氨酸(0.1mol/L):称取 2.4 克胱氨酸,用水配成 100mL悬浊液。
3、 1.8、谷氨酸(0.1mol/L):称取 1.5 克谷氨酸,用水配成 100mL溶液。 1.9、天门冬氨酸(0.1mol/L):称取 1.3 克天门冬氨酸,溶于水配成 100mL 溶液。 1.10、苯丙氨酸(0.1mol/L):称取 1.6 克苯丙氨酸,用水配成100mL 溶液。 1.11、赖氨酸(0.1mol/L):称取 1.5 克赖氨酸,用水配成100mL 溶液。 1.12、半胱氨酸(0.1mol/L):称取 1.2 克半胱氨酸,用水配成100mL 悬浊液。 1.13、丙酮酸钠(0.1mol/L):称取 1.1 克丙酮酸钠用水配成100mL 溶液。 2、实验过程 2.1、蛋白质与莫立施试
4、剂反应 取 5 只试管分别加入鸡蛋白溶液、鸭蛋白溶液、鹅蛋白溶液、牛乳、豆浆溶液各 1mL,再各滴加 2-3 滴莫立施试剂,振匀,将试管倾斜45 度角,沿试管壁慢慢滴加浓硫酸 1mL(不施摇动) ,浓硫酸在试管底部与蛋白质之间明显分层,在两层之间产生如下现象: 2.2 醛类与莫立施试剂反应 取 3 只试管分别加入甲醛、乙醛、苯甲醛溶液各 1mL,分别滴加2-3 滴莫立施试剂并摇匀,将试管倾斜 45 度角,沿试管壁慢慢滴加浓硫酸 1mL(不施摇动) ,浓硫酸在试管底部与醛之间明显分层,在两层之间产生的现象如下: 2.3、酮类与莫立施试剂反应 取 2 只试管分别加入丙酮、苯乙酮溶液各 1mL,再各
5、滴加 2-3 滴莫立施试剂,振匀,将试管倾斜 45 度角,沿试管壁慢慢滴加浓硫酸1mL(不施摇动) ,浓硫酸在试管底部与酮之间明显的分层,在两层之间产生的现象如下: 2.4、氨基酸、丙酮酸钠与莫立施试剂反应 取 8 只试管分别加入 0.1mol/L 的 丙氨酸、胱氨酸、天门冬氨酸、苯丙氨酸、赖氨酸、半胱氨酸、谷氨酸、丙氨酸钠溶液各 1mL,再各滴加 2-3 滴莫立施试剂,振匀,将试管倾斜 45 度角,沿试管壁慢慢滴加浓硫酸 1mL(不施摇动) ,浓硫酸在试管底部,反应产生的现象是:在底部硫酸层呈现鲜艳绿色,两层交界处呈黄色。 2.4 乳酸与莫立施试剂反应 取 1 只试管加入乳酸 1mL ,再滴
6、加 2-3 滴莫立施试剂,振匀,将试管倾斜 45 度角,沿试管壁慢慢滴加浓硫酸 1mL(不施摇动) ,浓硫酸在试管底部与乳酸之间明显分层,在两层之间产生紫色环现象。 2.5、氯化苄与莫立施试剂反 取 1 只试管加入氯化苄溶液 1mL,再滴加 2-3 滴莫立施试剂,振匀,将试管倾斜 45 度角,沿试管壁慢慢滴加浓硫酸 1mL(不施摇动) ,浓硫酸在试管底部与氯化苄之间明显分层,在两层之间产生橙红色环现象。3、实验结论 通过以上实验我们发现,在室温下非糖化合物可以与莫立施试剂发生反应,产生不同颜色的环现象。且速度较快,生成物较稳定,操作方法简单。 4、注意事项 4.1、实验所选用的蛋白质,均为农村散养的鸡、鸭、鹅所产的蛋来配制的蛋白质溶液。如果用喂饲料的鸡、鸭、鹅所产的蛋来做此实验,现象有所不同。 4.2、实验试剂中的所有悬浊液,微溶于水的溶液,在使用时都要摇匀后才可使用。 参考文献 1基础有机化学 (第三版)下册。邢其毅、徐瑞秋、周正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年 6 月。 2有机化学实验东北师范大学等五校合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年 6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