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对流体输配管网课程的认识与体会作者:吴建波 马富芹 陈绪军 曹西金 论文关键词: 流体输配管网 时间安排 教学内容 学习方法 论文摘要: 流体输配管网是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但目前却存在着授课时间安排不合理、授课内容急需调整等突出问题。因此。合理安排授课时间、对授课内容进行调整、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等是摆在任课教师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流体输配管网是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一门主干课程,该课程将空调工程 燃气输配 通风工程 建筑给排水 锅炉及锅炉房设备 建筑消防工程 工厂动力工程等课程中的管网系统原理抽出,经提炼后与流体力学泵与风机中的“泵与风机”部分进行整合、充实而成。
2、如何讲授好本课程,处理好本课程与其他专业课程之间的衔接问题,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质量,是任课教师急需解决的难题。 一、授课时间安排方面存在的问题 以往, 流体输配管网课程曾安排在第二学年第二学期,也有安排在第三学年第一学期与第二学期的。有学者与教师认为,这门课程是专业课程 ,应安排在第四学年第一学期 ,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各专业课程之后集中学习管网理论知识 ,达到使学生融会贯通并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的目的。 l 将本课程安排在专业课程学习之前存在的问题 流体输配管网包括“泵与风机理论基础知识” “管网系统组成”“管网系统设计理论”及“管网系统调节理论基础知识”等主要内容。将本课程
3、安排在流体力学课程之后、相关专业课程之前,与专业基础理论课程传热学 工程热力学与热质交换设备等放在同一学年授课,优点是提前学习“泵与风机理论基础知识” “泵与风机和管网的匹配”等主要内容,可以为后续的专业课程学习带来方便 ,因为学习专业课程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泵与风机理论基础知识。 将本课程安排在专业课程学习之前存在的问题是,在讲授 “流体输配管网系统类型及装置” “流体管网水力特征与水力计算”等内容时学生普遍反映,虽然课程理解起来不难但要将课程前后内容联系起来达到融会贯通却十分困难,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方面,学生对管网系统还十分生疏,没有前期专业课程的铺垫便突然要学习管网类型、装置及管网系统知识
4、,对学生来说显然有困难,因而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另一方面,目前流体输配管网的授课主线不太突出,学习时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 2将本课程安排在专业课程学习之后存在的问题 针对学生反映的问题笔者所在的教研组及时修正了教学计划,将该课程安排在第三学年第二学期 从教学效果上来看还是很好的但在其他专业课程授课过程中有部分学生反映 由于缺少“泵与风机理论基础知识” 在学习“管网系统水力工况分析”与“系统工况调节”等内容时有一定的难度。根据这些问题,笔者所在的教研组决定将流体输配管网课程安排在第三学年第一学期,与专业课程同时讲授,并对其中部分章节的顺序和内容进行调整 实践证明,这种安排的优点比较
5、突出。 3对本课程授课时间安排的一些想法与建议 流体输配管网为专业课程,其目的就是让学生在学习过各专业课程之后集中学习管网理论知识,以使学生融会贯通,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笔者认为,本课程应该安排在专业课程学习之后,也就是应该安排在第四学年第一学期,然后将本课程内容灵活分为两大部分,分别在不同学年讲授,其中一部分是“泵与风机理论基础知识” 可以安排在第二学年第二学期专业课程学习之前或与专业课程同时讲授:另外一部分就是“管网系统及管网设计与管网工况调节理论知识” ,可以安排在第四学年第一学期专业课程学习之后。 二、授课内容存在的问题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合理安排教学内
6、容,对学生掌握本课程理论知识、提高解决实际工程问题能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笔者认为,本课程的授课主线与 目的必须突出、明确,与专业课程的衔接必须恰当。1对本课程授课章节顺序进行调整 本课程是在专业基础课程学习完之后开始讲授,或与主要专业课程的学习同时进行,或在主要专业课程学习完成之后进行,其主要基础知识是流体力学,流体力学内容已经包括了简单管路、复杂管路及环状管路组成与水力计算基础理论部分,学生对管网知识已有了初步的了解。因此可以结合其他专业课程的需要,对授课章节顺序进行相应调整 ,以使授课主线与目的更加清晰 、明确 可以将第五章“泵与风机理论基础” 、第六章“泵与风机与管网的匹配” 、第
7、七章“枝状管网水力工况分析与调节”中第一节“管网系统压力分布”等内容放在前面讲授一是因为学生已经具备了掌握这些知识的能力,二是因为开设的其他专业课程需要学生首先具备这些专业理论基础知识。这样调整之后 ,有关管网类型、装置,枝状、环状管网水力计算与工况分析调节等内容即可放在专业课程学习之后或与专业课程同时讲授。从笔者这几年的教学实践来看,这种调整具有一定的优势。 另外,有学生反映,第二章“气体管网水力特征与水力计算”中第二节“流体输配管网水力计算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应单独列为一章,因为这一节的内容是气体与液体管网水力计算的基础理论知识,而这也是流体力学的主要内容。笔者认为这个意见提得较好,调整后可
8、以使本课程授课主线更加突出与明朗。但笔者建议 ,可以将“流体输配管网水力计算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枝状管网水力共性与水力计算通用方法”和“环状管网水力计算的基本原理与方法”相结合,列为单独的一章,这样设置更合理,也使授课主线更突出。 2对本课程授课内容进行调整 流体输配管网是从各专业课程中将管网系统原理抽出经提炼后形成的课程,因而不可避免地会造成各门课程之间的冲突。笔者认为,本课程中“管网类型及装置”可在专业课程中讲授 “管网的水力工况分析及调节”应在本课程中讲授这样可以更好地突出管网的水力工况分析与调节共性,使学生掌握不同管网设计、管网水力分析与调节的基本规律。 三、学习方法的问题 流体输配
9、管网课程实践性、应用性较强,管网系统千差万别。因此 ,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牢牢掌握管网系统设计、管网系统调节基本原理和方法 。学习方法尤为重要。 有学生反映,这门课程理解起来并不难,但要将课程前后内容联系起来达到融会贯通却十分困难。笔者认为原因有两点:一方面,尽管管网系统千差万别,但管网系统水力特征、水力计算及管网调节理论分析却是流体力学的基本知识,都主要是一元稳定流动能量方程的运用 ,学生对这个基本规律的运用可以说是得心应手,无论是动力确定还是压力分布等都难不倒学生,因此“理解起来并不难”:另一方面 ,授课时间安排不合理 ,学生没有见过这个系统,分不清系统形式与系统装置的区别 ,
10、这就使得学生上课时能够理解,下课后就忘记了。要想解决这个问题。笔者认为应加强两项主要教学工作:第一是加强学生对基本概念 、专业术语的掌握。第二就是加强实践教学,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实践与理论结合、课堂与实践结合。传统的实验台实验满足不了教学要求,因此教师在授课时应加强实践教学内容。如安排 24 学时或课后时间让学生参观不同类型的管网系统 绘制管网系统图,找出系统设计合理 、不合理之处,校核泵 、风机与管网是否匹配。有条件的话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调节管网流体参数,在管路系统中安装调节阀。通过实践 ,将课本知识上升到理论分析的高度 ,这样就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付祥钊流体输配管网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2于布水力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