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加强青年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四位一体模式探讨论文摘要加强青年学生民族精神培育是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等教育机构责无旁贷的义务,更是青年学生实现人生价值的必备教育。文章主要从党和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四个层面来探讨在社会价值多元化的今天如何加强青年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四位一体模式,来提升青年学生的民族精神。 论文关键词青年学生 民族精神 四位一体 党的十六大报告把“弘扬民族精神”的提法变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新增“培育”二字,意味着青年学生民族精神培育工作是一个长期、复杂和系统的工程,需要党和政府、社会各阶层和家庭齐抓共管,形成长效机制。笔者就四位一体模式构建的原则、框架和效能来进
2、行探讨。 一、加强青年学生民族精神培育四位一体模式的原则 1.民族性与世界性相统一原则。准确把握青年学生民族精神培育工程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相统一原则,是青年学生民族精神培育工程的关键问题。中华民族精神是优秀的民族文化和优秀道德传统的浓缩,具有强烈的民族性。值此多元文化的时代,各种社会思潮相互激荡,在这种社会背景之下,培育青年学生民族精神,坚持民族精神的民族性与世界性就显得极其重要。培养青年学生的世界眼光、国际意识、全球视野,引导学生具备开放的心态和环球的眼光,吸纳学习世界一切民族的优秀文化,提升综合文化素养,做到“洋为中用” 。 2.时代性与历史性相统一原则。中华文化是我们民族精神形成的文化之根
3、,民族精神具有很浓的历史性。在现阶段,培养青年民族精神过程中还要培养青年学生的时代意识和创新意识,提高适应急剧变革社会中复杂社会环境的竞争力。青年学生作为“现代青年人” ,理应具有历史意识和时代观念,在对青年学生进行民族精神培育中要注重二者紧密结合,把青年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在现代社会生存能力和深厚人文素质,具有适应现代社会高科技、高竞争、高情感社会所应具备的良好心态和健康人格,从而成为未来世界的主人。 3.个体性与群体性相统一原则。民族精神的个体性是指民族精神离不开每个个体对它的认可、接受和自觉。加强青年学生民族精神培育不同于中小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直观性和生动性,也不同于对普通民众民族精神培养的
4、通识性和广泛性,应具有历史的责任感、与时俱进的时代感和传统文化的厚重性,更多的是以民族特质、民族品格、民族文化内核等内容为重点的理性教育和以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的践行教育。 二、新时期加强民族精神培育的四位一体模式的构建 1.党和政府根据地区、高层次的高等教育机构的实际,宏观上通过弘扬和制定法令政策加强各教育机构对青年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党和政府根据时代特征和要求,把握加强青年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引导和指导,这是培育青年学生民族精神的关键,党、政府和高校各级党组织要针对当前形势和自己学校实际情况,把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培养青年学生成才和帮助青年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关心人和爱护人,切实增
5、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感染力、说服力。充分认识青年学生民族精神培育工作的复杂性、艰巨性和反复性,制定行之有效的方法措施,增强青年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有效性。 2.从课堂教学、学生活动和社会实践三方面加强青年学生民族精神培育。培育青年学生民族精神是高校教育机构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高等教育机构应从以下方面着手:第一,从学校的领导和管理层面,在社会价值多元化的今天,帮助学生理清价值观念,树立正确的“三观教育” ;第二,抓住课堂这个主渠道,让学生更深刻掌握中华民族取得民族解放的艰辛和付出的代价,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安定团结政治局面,同时又要让青年学生了解在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还要继续前进,逆
6、水行舟,不进则退;第三,从教务管理部门看,应该开设一些中国哲学、历史、文学、艺术和教育等公选课,拓宽青年学生多方面的人文知识、人文思想、人文精神,培育青年学生民族文化认同感,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继承中华民族良好人文传统;第四,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看,在原有的基础上,构建中华传统节日教育体系,创新载体和形式,充实内涵,增强传统文化的吸引力,开展传统节日文化月或文化周活动,从对节日的庆祝中,了解传统节日具有丰富的精神价值,它传承中华民族的生活习惯和民族心理,充盈着和谐、统一、和睦团结、勤劳勇敢、积极进取、奋发有为、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最后,充分发挥爱国主义基地的教育功能和积极开展以爱我中华为核
7、心的社会实践活动,展开社会调查、科学技术下乡服务等活动,让青年学生在亲身的实践中,树立正确的义利观、劳动观和科学务实的精神。 3.加强家庭美德教育。家庭教育是传播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与手段,家庭教育既是为家庭、为子女,也是为社会、为国家、为民族,仔细研究中华家庭教育的传统和经验,优质的家庭教育与我们所提倡的民族精神教育内容是不谋而合的。因此,要想做好青年学生民族精神培育,必须重视家庭美德教育,让家庭美德教育成为培育民族精神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精神在一代一代的家庭教育中加以流传与发展,做人立身的基本的准则中,所贯穿的核心、灵魂,就是几千年形成的民族精神、传统家庭美德。每个优秀的青年学生,都
8、是民族精神的缩影。然而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城市化趋势的加强,现阶段我国普通民众的家庭结构发生巨大变化,出现了大量的独生子女、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子女等,因缺乏温馨理性的家庭教育,造成部分青年学生长大后从小缺乏对父母养育儿女艰辛的理解,与父母感情疏远,甚至漠视亲情。这些现状给我们工作增加了难度,为了能从源头上解决问题,我们应该提倡鼓励、甚至社会配套措施,解决问题,把青年学生民族精神培育工程和良好的家庭教育结合起来。 4.在加强“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中心的社会道德建设中加强青年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公民道德建设的价值目标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十七大报告也提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
9、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 ,培育民族精神是社会道德建设的核心和支点,社会道德建设是民族精神培育的保障和基石,加强公民道德建设,为青年学生培育民族精神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是全社会公民的义务。 社会变革时期,社会上一些道德失范,是非、善恶、美丑界限混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滋长,见利忘义、损公肥私不道德行为的出现,不讲信用、欺骗欺诈成为社会公害的各种丑恶现象,这给青年学生民族精神培育工程增加了难度和复杂性。大力弘扬民族精神,结合眼前实际情况不断赋予民族精神以新的时代内涵,在社会道德体系重塑的社会工程中,让中华民族精神根深蒂固地扎根在青年学生
10、心中。 三、加强青年学生民族精神培育四位一体模式的效能分析 1.有利于青年学生自身人生价值的实现。在市场经济时代,市场经济的不完善和体制的不健全,也不可避免地侵蚀到社会生活领域和人们的精神领域,受此影响,部分青年爱国主义情感淡薄、民族自信心不足、崇洋媚外、无私奉献精神削弱、急功近利、世俗平庸化、进取心下降、自甘堕落等现象并不鲜见。这种状况使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价值受到了挑战和冲击,导致精神的困惑和迷茫,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出现了滑坡。针对这种情况,应从培养大学生的民族精神着手,从各方面引导、教育、启发他们学习中华民族的重德、务实、自强、创新、爱国精神,增强他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培养大学生
11、健全的人格和自强精神,提升和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为坚定的信念和崇高的理想而奋斗,帮助他们实现人生价值。 2.有利于党和政府高等教育目标的实现。培育青年学生民族精神是高等教育机构人才培养的基本任务之一,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培育青年学生民族精神已经成为不同国家和不同民族的共同呼声。高等教育作为国民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不仅要提高大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更重要的是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使他们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人才。要达到这一目标,就必须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神圣的使命感,重视对青年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帮助他们自觉地把自己的成长同祖国的命运结合起来,认识到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 3.
12、有利于社会各项事业顺利发展和建立和谐社会。当前的时代特征和社会各项事业在客观上要求培育青年学生民族精神必须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知难而进、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清正廉洁、永不自满、乐于奉献等作为时代内容的民族精神。经过三十年的改革开放,无论是政府的财力还是社会个体的财富都有了长足的增加,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一部分青年学生出现见利忘义、拜金主义、贪图享受、好逸恶劳、背叛祖国、不劳而获的现象。若放任这种行为发展,不采取有效的遏制手段,使其进一步蔓延,从青年学生自身来说,毁掉青年学生自身的前途,从国家民族层面说,会毁掉一代人甚至几代人,导致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出现人才断代的现象,建设人
13、力资源强国的目标也会付诸东流。纵观世界,没有一个发达国家可以做到漠视青年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如果我们认识不到问题的严重性,不采取有力措施,将会严重地阻碍了社会主义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建设和谐社会是对中华民族五千年民族精神继承、发展和延续的结果,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现阶段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需要每一个社会成员认同并身体力行的。截至 2010 年,我国在校大学生人数接近 3000 万人,青年学生是整个社会中接受先进科学文化知识最多的一个群体,这个群体的一举一动对社会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如果青年学生不愿奉献只顾索取、不讲诚信、不维护团结、漠视亲情、淡化友情、亵渎爱情、缺乏感恩之心、仇视社会,将会导致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前功尽弃,功败垂成。 4.有利于确保国家安定团结政治局面的维护。青年学生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所在,伴随着中华民族在国际事务中影响的扩大和中国国家综合国力的提升,一些国内外敌对势力和反华势力,只要国际形势一出现波动,他们便借机挑起事端,并鼓动一些不明真相和缺乏社会阅历又容易冲动的青年学生参与其中,将事情进一步扩大化,以此要挟党和政府,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破坏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因此,青年对本民族文化的理解掌握,充分获得对自己民族的认同感,将对国家的安定团结有着不可估量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