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过程展示给学生——小学数学知识的形成.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2025696 上传时间:2019-03-2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将过程展示给学生——小学数学知识的形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将过程展示给学生——小学数学知识的形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将过程展示给学生——小学数学知识的形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将过程展示给学生——小学数学知识的形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将过程展示给学生小学数学知识的形成长期以来,数学教学以告知学生已被发现的规律为主要方式,虽然在新授课中有学生自主探究、小组互助合作的过程,但真正的一些有价值的知识形成过程还是被老师所忽视。导致学生对知识的形成过程缺乏认识和了解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由于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有限,在自学和互助学习的过程中可能还无法发现一些知识的形成过程,而是浮于表面的接受书上已有的结论;另一方面,教师对学生的自学能力估计过高,以为学生能自主探究出结果,但忽视了结果产生的过程。 一、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1.教学中呈现的问题。 在备课过程中,教师往往由于忽视了学生的已有经验和认知上的误差,而导致课堂教学的失

2、误。小学数学角的认识一课中,某老师是这样引导学生学习的: 学生经过前一天的预习,对本课学习的内容有所了解,知道本课将要学习“角” 。在课堂上老师首先介绍了什么是“角” ,然后引导学生找出身边的角,说出角的特性。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找出了身边的很多角,但他们眼中真正的角是一个三角形,比如课桌的一个被切下的“角” 。所以老师在引导角的组成时遇到了很大的阻碍。 2.对问题产生原因的分析。 (1)学生年龄小,自学能力有限。 由于学生正处于自学能力的培养期,对于个别能力较强的学生才能领会课本知识的本质与内涵。对于绝大多数的学生,他们的学习还是需要教师的辅助。 (2)教师忽视了“角”的抽象性。 “角”是实

3、际存在的,但是它在我们的生活中是附着在物体上的,也就是说,角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是人们为了研究的方便从实物上抽象出的。所以在讲授时,教师一定要把“角”从它的附着体上分离出来,也就是将实物表面存在的角抽象出来,以课件、比划和语言描述相结合的方式展示给学生。只有这样,学生在理解什么是角的时候才不会把“角”与“三角形”搞混。 二、成功教学案例及分析 1. 成功案例描述: 在讲授认识平角与周角一课中,某老师是这样进行教学的:学生经过前一天的预习对本课学习的内容有所了解,知道本课将要学习“平角”与“周角” 。 老师首先与学生一起复习了角的构成“一顶点、两射线” 。借助活动角向学生依次展示了锐角、直角、钝角

4、,当角的两边叉开的更大,直至两条边在同一条直线上的时候,这个角我们称之为“平角” 。随后在黑板上画出一个平角,同时画出一条直线,让学生对比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学生们在老师的提示下,回想了刚才活动角的变化过程,又通过讨论得出结论:带箭头的弧线表示的是“角的一条边不动,另一条边沿逆时针方向旋转半周所成的角” 。周角的讲解也随之展开。 2. 成功原因分析。 (1)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 中年级的学生通过老师的引领,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他们通过自学,可以了解和掌握课本所提供的知识要领。但由于课本的二维性,它展示给学生的依然是静止的结论性的知识。 (2)利用教具,展示过程。 “活

5、动角”作为学习角的相关知识的重要辅助教具之一,经常被老师应用于教学当中。一个简易的活动角可以将课本上静止的角的大小变化过程,形象的展示在学生的面前。 (3)适时提问,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 三、对知识产生过程的思考 1. 过程性知识学习的重要性。 数学的学习过程,不仅是教授给学生一些前人已经发现或发明的知识内容,还要教会学生如何探究新知识,在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中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学生在老师适当的引领下,通过自己的思考和与同伴的讨论所得到的结论给他们的印象更深,同时也更利于对知识的了解。2. 质疑习惯的培养。 “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有价值。 ”这句话应用在数学中是最恰当不过了。回眸数学的发展史,她的每一次进步无不伴随着一个个猜想、证明、验证等一系列过程。勇于质疑、大胆猜想是极具价值的数学品质。 3. 教具的灵活使用。 教具是必不可少的,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学生们设计出易制作、易操作的教具,使我们的数学课堂活跃起来,让学生对数学充满乐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