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郎溪县鱼类暴发性出血病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摘要介绍了郎溪县鱼类暴发性出血病的发生特点,分析了其发生原因,并提出防治措施,以期为鱼类暴发性出血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鱼类暴发性出血病;发生特点;发生原因;防治措施;安徽郎溪 细菌性败血症又称暴发性出血病,该病流行广、发病快、周期长、死亡率高(死亡率一般为 10%80%),如不及时治疗,死亡率可达 90%,对水产养殖危害极大。引起该病的主要原因是养殖密度大、大量投喂配合饲料、水质较肥而引起的1。随着养殖技术的不断发展、养殖水面的不断增加,郎溪县水产养殖实现了高密度、集约化的养殖。由于管理措施不当,养殖品种交换、引进、运输频繁,检疫制度的缺乏,养殖
2、池塘的老化,加上城市生活污水的污染等原因,使水体水质趋于恶化,为鱼病病原体的繁殖传播创造了条件,因而鱼病频繁发生,流行面愈来愈广,危害性日趋严重,给水产养殖带来了严重的损失,制约了郎溪县水产养殖业的发展。 1 发生特点 一是流行时间长。暴发性出血病在郎溪县流行时间为 3 月底至 11 月初,其中 58 月为流行高峰期,发病水温在 1835 ,流行高峰期水温为2030 ,并且病情随着水温的上升而加剧。二是流行面广。暴发性出血病在郎溪县不论山区或圩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病,其中以圩区的东夏、幸福、飞里、毕桥等乡镇发病情况严重,山区发病较轻,损失不严重。三是发病品种多、涉及水域广、损失严重。主要特征:病
3、鱼胸鳍、背鳍、尾鳍基部及眼眶周围有明显充血现象,眼球突出,肛门红肿,腹部膨大,鳞片竖起,肛门拖粘液粪便2。解剖鱼体可见腹腔内有大量红色或淡红色腹水,肠道内没有食物,肠道充血,肝、脾、肾肿大,有瘀血。少数鱼体质瘦弱,无明显症状就出现死亡。在郎溪县的水产养殖中,花鲢、白鲢、鲫鱼、草鱼、鲤鱼、革胡子鲶等均出现暴发性出血病,特别是鲫鱼、草鱼、花鲢、革胡子鲶等尤为严重。在养殖水域中池塘、坝塘、水库、稻田都有发生,其中以池塘发病率广,死亡率高达 40%80%,每年给郎溪县水产品养殖造成近 100 t 的损失。 2 发生原因 一是水质恶化。由于高密度的人工养殖,投喂大量人工饲料,致使池中残饵、鱼类粪便等腐殖
4、质增多。造成水体中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有害物质增多,严重污染了水质,从而导致鱼病发生。二是营养失衡。由于饲料中蛋白质、脂肪、糖类等营养物质过多,引起鱼体相关机能紊乱失衡,从而导致鱼体免疫力下降。有些养殖户为了增产增收,促使鱼类快速生长,盲目加大投饲料量,使鱼类摄取的营养物质过剩,鱼类生长过快,从而鱼体免疫力下降。三是盲目用药。在养殖过程中一些养殖户滥用药物、频繁用药,因药物之间搭配不合理造成药物之间复杂的药理反应,对鱼体各部位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四是管理不科学。水质较肥时不能及时调节水质,致使水质恶化。当鱼病发生时,不能及时有效地防治鱼病,致使鱼病迅速传播、蔓延3。五是缺乏有效的防治措施。
5、多数养殖者缺乏科学养鱼的专业知识,不重视鱼病的预防,没有做好清塘消毒工作,有的连基本的清塘消毒工作都不做,致使池塘环境条件普遍老化、恶化,降低了池塘的生产力。六是城镇污水的影响。随着郎溪地区城镇规模的发展壮大和城市工业的发展,城镇人口不断增加,大量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排出,造成池塘、坝塘、稻田、水库等养殖水体不同程度的污染。七是缺乏严格的监测和检疫制度。目前,郎溪地区对水产养殖病虫害缺乏准确的宏观监测统计,对防治工作缺乏统一的领导和管理,特别是大量水产养殖新品种的引进,地区与地区之间养殖品种交换、贩运频繁,又缺少鱼种消毒措施和严格的监测和检疫制度,加快了鱼病的传播与蔓延速度。 3 防治措施
6、在鱼病防治上应采取预防为主,治疗为辅;有病早治,无病先防,防重于治的原则,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4。根据郎溪县的实际生产情况,可采取以下方法防治:一是严把“三关” 。注重池塘的改造和建设,重视清淤与配套工作。对鱼池进行严格的清整消毒,鱼种放养前15 d 用生石灰 30 g/m3、二氧化碳 5 g/m3、强氯精 5 g/m3 等全池泼洒对池塘消毒;鱼种投放前进行严格的鱼体消毒,可用高锰酸钾 10 g/m3、食盐4%、二氧化碳 2 g/m3 对鱼体进行消毒;对养鱼使用的工具进行严格的消毒。二是“五个”加强。加强饲养管理,改善水质,掌握正确的投喂方法,不投喂劣质的饲料;加强投放体质健壮的
7、优良鱼种,提高鱼体免疫力;加强对引种的监测和检疫制度;加强对鱼药生产和使用的监督管理;加强科技推广体系和鱼病防治体系的建设。三是“三个”防止。对病鱼、死鱼进行集中消毒处理,防止到处乱扔病鱼、死鱼的现象;防止发病鱼塘的水流入健康养殖的池塘;防止生活污水及工业废水直接排入鱼塘。四是采取内服药物与外治药物相结合。对病鱼采用鱼服康、出血散、鱼服宁等药物拌饲料投喂,同时采用敌百虫、杀虫威、二氧化氯、强氯精、生石灰等药物全池泼洒,取得了良好的防治效果。 4 参考文献 1 万胜林.鱼类暴发性出血病的综合防治J.渔业致富指南,2008(9):73. 2 陈红.鱼类暴发性出血病的综合防治J.海洋与渔业,2008(7):50. 3 周日东,王松刚,邹勇.淡水鱼类暴发性出血病的防治技术J.科学养鱼,2008(5):82. 4 江桂英,杨淑英,翟彩霞.鱼类暴发性出血病的综合防治J.齐鲁渔业,2009(9):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