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野生观赏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2026985 上传时间:2019-03-2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野生观赏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论野生观赏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论野生观赏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论野生观赏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论野生观赏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论野生观赏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论文关键词 野生观赏植物资源;开发利用;引种驯化;驯化原理 论文摘要 在分析野生植物资源开发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应遵循引种驯化的基本原理及园林运用中应注意的问题,能为野生观赏植物的开发和利用提供指导。 我国地大物博,野生观赏植物资源极其丰富,高等植物约 3 万种,有观赏价值的园林植物达 6 000 种以上。我国不仅原产观赏植物种类繁多、品质优良,而且观赏植物栽培有极其古老的历史,早在公元前 11 至公元前 7 世纪的西周,我国劳动人民已在园圃中培育花木了。尽管如此,在我国城市绿化中,应用的植物种类并不多。如南京、杭州、宁波等城市一般为 200300 种,上海有近 4

2、00 种。而且,除了生境条件极特殊的区域,如热带、寒带或干旱地区外,全国大多数城市的绿化没有很明显的区别,植物材料单调、雷同,造成千城一面的状况,这与植物资源大国的地位极不相称。 1 野生观赏植物资源的开发现状 1.1 家底不清,保护不力 我国丰富多彩的观赏植物种质资源尚未得到系统、全面的调查研究,即资源家底还未摸清。目前,不论野生还是栽培的园林植物种质资源,均由于多种原因而面临许多种类散失和濒于绝灭的严重威胁。野生的如兰属和金花茶系的某些种、变种、变型,栽培的如凤仙花品种,均为最突出的例证1。因此,进一步开展资源考察,摸清家底,加强保护是当前的一项迫切任务。近年来中央和地方主管部门做了些保护

3、和管理工作,收到一定效果。如金花茶 20 世纪 80 年代由林业部通令全部种类一律禁止出口,后经再度修改,有些种类已对外开放,并在广西设立金花茶保护区与基因库,在洛阳建立中国洛阳牡丹基因库,在武汉建立中国梅花品种资源圃等。 1.2 科技落后,盲目引种 我国野生观赏植物资源虽很丰富,但大量可供观赏的种类却久居深山无人问,仍处于野生状态,未被开发利用;另一方面,我国育种水平还相当落后,如我国是山茶属的起源和分布中心,有不少优良茶花的传统品种和新品种,但与美国、日本、新西兰等茶花育种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极大,现国际茶花协会登录的品种达 2.2 万个,而我国山茶栽培品种仅 300 多个,云南山茶 140

4、多个。有盲目从国外引种的趋势,尤为严重的是我国缺乏对野生植物开发利用的深入研究。各地开发利用缺乏技术支撑,很多个体经营者直接从山上挖掘野生植物;一些政府职能部门缺乏长远的眼光或追求短期的政绩效应,造成资源的极大破坏,无异于杀鸡取卵。 1.3“产用研”脱节 科研与生产脱节。由于科研体制问题,当前科研的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与生产相脱离,为科研而科研,通常是论文发表或课题结题之后就束之高阁,科研成果的转化率较低。生产与应用脱节。生产者由于技术、投入或风险等原因,无力也不愿进行野生观赏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而是随大流,生产“大路货” ;而设计者在园林设计中力求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要,应用尽可能多的植物种类

5、来创造园林景观,但在实施过程中,却又因为植物应用的新材料、新品种的缺乏逼迫修改设计方案。2 野生观赏植物在园林中的应用 植物造景是应用乔木、灌木、藤本及草本植物来创造景观,充分发挥植物本身形态、线条、色彩等自然美,配置成一幅幅美丽动人的画面,供人们观赏2。要创造出丰富多彩的植物景观,首先要有丰富的植物材料。因此,要在保护的基础上,合理开发利用当地野生观赏植物资源,既能丰富园林植物种类,克服各地园林植物种类单调,又能突出地方特色,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2.1 丰富植物种类,提高城市品位 虽然我国具有十分丰富的观赏植物资源,但是各地城市园林绿化中运用的植物材料显得单调、雷同,缺乏地方特色,观赏植物

6、能代表城市的例子并不多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运用一些新的植物种类来进行城市园林绿化将成为一种趋势。而野生植物,尤其是乡土植物不仅能体现鲜明的地方特色,更具有适应性强、容易引种成功的优势。现在正是野生观赏植物开发利用的大好时机。 2.2 开发野生资源,建设生态城市 城市生态园林主要是指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所建设的园林绿地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乔木、灌木、草本和藤本植物被因地制宜地配置在一个群落中,种间相互协调,有复合的层次和相宜的季相色彩,具有不同生态特性的植物各得其所。它是现代城市园林绿化工作最高层次的体现,是人类物质和精神文明发展的必然结果。

7、 “小桥流水” 、 “岁寒三友”之类的诗情画意已不能满足现代人游赏及改善环境生态效应的需要了。在生态园林建设中,不仅要注意乔木、灌木、地被植物的复层次生态位,而且要尽量丰富各层次内的植物种类。要让苔藓类、蕨类、草本类、藤本类、灌木类、乔木类植物都能在城市园林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发挥各自长处。野生植物是植物与环境相适应的最好样板,野生植物资源在生态园林中将起巨大作用。 2.3 合理利用野生植物,增加城市物种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的 3 个层次中,最基本的就是物种多样性。在城市中绿地本身有限,在有限的范围内人工引进野生植物,再现植物的多样性具有更大的意义。在城市绿化中,近年也提出重视物种多样性,如从 2

8、000年开始,上海实施城市植物多样性 3 年行动计划,3 年来,使常用园林植物由原来的 400 种增加到 800 种。其他城市也都希望能将物种多样性运用在园林绿化的实践中。 3 野生观赏植物资源的引种驯化 要将野生观赏植物资源成功地运用到城市园林绿化中,首要的工作是引种驯化。引种驯化是将野生或栽培植物的种子或营养体从其自然分布区域或栽培区域引入到新的地区栽培。如果引入地区与原产地自然条件差异不大或引入观赏植物本身适应范围较广,或只需要采取简单的措施即能适应新环境,并能正常生长发育,达到预期观赏效果的称为简单引种。如果引入地区自然条件和原分布区自然条件差异较大,或引入物种本身适应范围较窄,只有通

9、过其遗传性状改变才能适应新环境或必需采用相应的农业措施,使其产生新的生理适应性的方式为驯化引种3。追溯引种驯化理论的历史时,一般都把达尔文学说作为起点,其观点使引种驯化成为可能并具有科学的理论依据。真正在国际上最受重视和应用的是德国著名林学家迈尔(Mayr H.)1906 年提出的气候相似论。 3.1 气候相似论 气候相似理论认为树木引进时,引进地和原产地的气候必须相似,引进的树木才能正常生长发育。这一理论明确了气候对树木引种驯化的制约作用,对树木引种驯化的实践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不失为现代树木引种驯化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很多成功的引种例证。如杭州植物园从气候相近或相同的天目山、黄山、九华

10、山等地引进大量树种,成活率较高;而南京地处北亚热带,其引种范围则没有浙江、江西等地广,很多常绿树种受到气候的限制,在南京不能安全越冬。 3.2 生态历史分析法 这一方法是前苏联总植物园在试验了 3 000 多种植物后总结出来的,并由库里基阿索夫于 1953 年提出4。其理论基础是根据某一植物区系成分起源的分析和揭露这些成分的生态历史,在引种工作中我们可以选择那些外来的区系成分,把它们迁回原来生存过的生态条件下,这些植物不但极容易引种成功而且生产率可以得到大大的提高。最著名的事例是天山苜蓿,它不是天山植物区系的成分,当将其从天山的旱生条件引种至湿生条件下时,它的生长状态比在天山好,而且其后代的植

11、物体结构和功能也由旱生类型迅速地变回湿生类型。许多孑遗植物的推广种植成功是对生态历史分析法强有力的支持,比如,水杉在历史上曾经是一个广布种,但由于冰川的袭击其分布范围变得十分狭窄,目前该种在很大范围内的推广栽培取得了很好的结果。目前此方法对于自然区系植物的引种工作具有特殊的价值。 3.3 米丘林学说 米丘林的引种驯化理论是建立在达尔文的进化论观点之上的,因而得到了创造性的发展,并把植物引种驯化事业推向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个理论的基础是有机体与环境是矛盾的统一体,通过改变环境和遗传育种两条途径能够改造植物的本性,创造新的类型,以满足人类的需要。这一理论的提出,米丘林主要是依据他在果树园艺方面的

12、引种驯化经验,所创造的一套研究方法和他所揭示的一系列规律,对于各类植物的引种驯化工作都具有普遍的理论指导意义。例如,他确定的实生苗法、斯巴达式锻炼法、定向培育法、逐级驯化法、亲本选择法、远缘杂交法(包括营养体接近法、混合花粉授粉法、媒介法、杂种培育法及蒙导法)等都是我们现在还在应用的方法。对于植物驯化的定义,米丘林始终认为,驯化必须与改造植物的本性联系在一起。同时,米丘林提出的有关植物引种驯化的许多观点,至今在我们的工作中仍是重要的参考。 3.4 区系发生法 本法是建立在对区系成分、区系成分的形成历史和自然生态的研究基础上的,认为引种起源上有亲缘关系的和有某些共性的区系之间的植物容易成功。这一

13、方法可供乔灌木引种时选择原材料之用。南京中山公园从北美大西洋区系引种松属植物的成功率很高,其原因就是该地与北美植物区系在起源上和发展历史上具有较密切的联系,现在植物区系也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3.5 生态相似法 这一方法由中国学者朱彦丞提出,认为植物引种驯化应从整个植物生态环境出发来分析,在生态条件相似时所选择的植物材料引种就容易成功,生态条件相差悬殊的植物材料引种不易成功。 我国劳动人民在植物引种驯化的理论和方法上也有自己的贡献,早在汉武帝元鼎 6 年(公元前 111 年) ,就提出了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引种原则。北魏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总结出“顺天时,量地利”和“人力之至,抑或可以回天”的引种

14、驯化原理,指出了植物是可以驯化的,20 世纪 30 年代庐山植物园的建立使得植物引种驯化进入了一个新的起点。对野生资源的掠夺性利用已经使人类付出了巨大的代价,21 世纪的今天,我们必须在保护的基础上,充分尊重科学的原理,建立引种繁殖栽培驯化的完整体系,并充分利用野生植物种质基因,培育新品种,在园林运用上坚持适地适树的原则,这才是正确的方向。 4 参考文献 1 陈俊愉.中国花卉品种分类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 2 苏雪痕.植物造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4. 3 程金水.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M.北京:林业出版社,2000. 4 谢孝福.植物引种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4. 5 朱慧芬,张长芹,龚询.植物引种驯化研究概述J.广西植物,2003,23(1):52-6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