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培养初中生阅读和运用历史地图能力之思考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教学内容涉及的历史知识都是过去的史事,无法再现,学生便无法即时得到直观的印象,教学效果自然受影响。但是,当遇到疆域、重大历史事件和战役等方面的内容时,巧妙地运用历史地图,教学过程却事半功倍;因为历史地图与抽象、枯燥的文字叙述比较起来,具有形象、直观、明晰的特点,正所谓“即图而求易” 。古人学史奉行“左图右史”一法,足见其对历史地图的重视程度。 作为一名历史老师,在实际历史教学当中,如果积极鼓励学生多运用历史地图这种形象、直观、简洁的表现形式,加强他们对所学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教学效果自然大大提高。初中是中学生开始学习阅读和运用历史地图
2、的重要阶段,引领学生运用历史地图学习历史尤其重要,在日常的历史教学中我注意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 、培养学生掌握阅读历史地图的基本知识。 初中生上中学以前,接触历史地图较少,为此,要使他们学会运用历史地图以提高学习历史的效率,必须让他们知道如何阅读历史地图。 首先,应让学生知道历史地图的基本要素。历史地图与普通地图大致相同,但更多被赋予了历史特征。有图例,有注记,图上的方向也是“左西右东,上北下南” 。而比例尺大多省略了。 其次,要培养学生熟练掌握图例的能力,养成读图先读图例的习惯。图例在阅读历史地图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把历史地图比喻为一个蕴藏着丰富资源的宝库,那么,图例就是打开这
3、所宝库的钥匙。熟练地掌握了图例,读起历史地图来才会得心应手。所谓图例,通俗地说,就是地图中各种符号的简单说明。 再次,应培养学生充分运用注记的能力。历史地图上的文字注记有助于突出重点,解决难点、疑点,能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可以让学生了解和明白这幅图是表现什么性质的图,考问题时明白从哪些方面入手,快速作出事实判断。同时,也可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在历史天空中的想象力,从而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和记忆教材中的事实和结论。 最后,应培养学生学会充分运用历史地图中的古今对照功能的能力。由于古今信息变化较大,在地图上提供学生熟悉的古今内容,给他们在阅读历史地图中提供了明确的参照,以便更直接、更清楚
4、地理解历史地图中所表示的主要内容。古今对照功能在课本历史地图中最大的应用就是历史地名的古今对照,即在每一幅历史地图下面提供了重要历史地名的古今对照表,这样,学生就能对历史地图中所表示的古地名的确切位置有个明确概念。 二、 培养学生阅读和运用历史地图的兴趣。 初中时期,学生的求知欲特别强,但他们的强烈求知欲是建立在个人的兴趣之上的,因为他们正处在理性思维开始形成、感性认识还特别强烈的阶段,往往只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执著,而对那些不感兴趣的东西,特别容易对付了事,这也就是为什么有许多初中学生经常偏科的根本原因。因此,老师如果想引起学生对历史地图的重视,就应该从一开始起就注意培养他们阅读和运用历史地图
5、的兴趣,并贯彻始终,努力保持。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积极引导。俗话“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说的是个人修行与师傅积极引导在学习过程中都很重要。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学生学习阅读和运用历史地图,老师要积极引导。如,学习中国历史的第一课祖国境内的远古人类时.,引导学生打开相配套的地图册中国远古人类主要遗址 ,图中醒目的大红点,使学生很快就会发现,原来我国远古人类除了元谋人、蓝田人、北京人、山顶洞人之外,比较重要的还有课本中未提到的丁村人、马坝人等其他主要人类遗址,而且通过形象的中国地貌晕渲图及其所表示出来的各省省界,学生很快地就能明确各主要远古人类遗址所在的比较精确的地理位置及其
6、周围环境。 第二,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于重要的、比较复杂而学生不易理解、记忆的地图,就得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如,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示意图的“红军行军路线和过程”非常复杂,学生要弄清楚不太容易。如果让学生先自己动手收集有关红军长征的历史资料,并参照示意图,自己绘制一幅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路线示意图,同时把与长征有关的重要地点、战役、会议及重要事件写下来。然后,教师把学生的绘制作品进行对比,并和书上原图进行参照,同时适当地给予学生评价和鼓励,这无疑会大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并激发他们学习和运用历史地图的兴趣。 三、 初步培养学生对历史地图进行思维分析、归纳的能力。 仅仅掌
7、握了阅读历史地图的基本知识,并对历史地图产生一定的兴趣,是远远不够的,老师还应当进一步鼓励学生在学习历史课程中充分正确运用历史地图。通过历史地图和课文相关历史内容的有机结合,对那些可借助历史地图进行形象 、直观表述的历史内容,学生理解起来就会更加容易,并会留下较深刻的印象。在初中阶段,初步培养学生对历史地图进行思维分析的能力主要指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培养他们对单一历史地图进行思维分析的能力。历史地图除了包含能够形象 、直观地反映历史事实的显性知识外,还包含着某些内在的隐性的知识。如,学生学习唐朝历史时,通过课本中的唐朝长安平面图和课文介绍,对唐都长安的基本情况有了大致的了解,那么唐都长安的城
8、市布局有何特点呢?仔细观察长安平面图,学生不难发现:(1)长安城布局规范,城内街道,住宅规划有如棋盘,而且以朱雀大街为中轴线,基本上东西对称;(2)宫殿位置偏向一方;(3) “市”位于城市中心区域,但“市”与“坊”界限分明。而这些特点,在课文中并没有明确的说明,需要学生在读图的过程中由表及里,认真思考、 分析概括才能得出以上结论。 第二,初步培养学生对具有共同主题或共同表示内容的多幅历史地图进行比较思维分析的能力.。如战国形势图 、 秦朝疆域图和明长城 ,这三幅图不同历史时期的地图有一个共同的表示内容长城。战国、秦朝和明朝这三个不同历史时期的长城,它们的功能相同吗?相互之间有没有联系呢?通过对
9、三幅地图中长城分布的仔细观察,并结合课本上学过的历史知识,这个问题不难回答:它们的功能大致相同,除了战国时期各国之间的互防长城是为了防备其他诸侯国的进攻外,北方各国的边防长城、秦长城和明长城,基本上都是为了防御北方少数民族游牧部落的侵扰。不同之处在于一它们抵御的对象不同,战国和秦朝主要是为了抵御匈奴,而明朝则主要是为了抵御瓦剌、鞑靼及女真;二修筑基础不同,秦朝长城是在利用战国时燕、赵、秦三国北方长城的基础上,加以连接、修缮而成的,而明长城则主要是在秦以后的长城基础上修筑而成的。 第三,培养学生用地图对同一形势下的历史知识分析概括总结的能力。如讲述中国历史日本侵略中国的“九一八”事变和抗日救亡运
10、动的新高潮两节时,可使用一张“抗日战争前夕的形势图”(19311936 年) 。这张图可以讲述“九一八”事变、 “一二八”事变的经过、蒋介石反动派的“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 塘沽协定的签订及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 “华北危机” “一二九”运动、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 “西安事变”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等诸多内容,这些内容的学习有助于学生了解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的发展过程。学生通过看挂图就可以了解这一时期国内外矛盾的变化,可以了解日本加紧侵略中国的原因是国民党反动政府推行“攘外必先安内”避战政策。 最后,运用历史地图可以突出所讲内容的重点,有效地解决难点。历史教材每节课的内容比较多,不可
11、能全面展开来讲,因此必须突出重点。而运用教学挂图就可以合理分配时间,尽快突破重点、难点。如中国历史第四册关于“共产党人领导武装起义、建立红色政权”一节,使用一张改制的形势图,将南昌起义、八七会议、秋收起义、广州起义、井冈山会师以卡片形式,按顺序别在地图上,就能形象地说明中国革命道路的选择问题以及红色政权为什么可以建立,中国革命为什么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这些问题。通过这种以图显文的方式,教师让学生动手、动脑、动笔,自己重现历史,进而掌握知识重点,效果良好。 必须强调的是,在初中阶段,教师对学生进行历史地图阅读理解思维能力的培养只是开始,不能要求太高,责之太严,以免拔苗助长,事与愿违。我们相信,有了初中阶段的阅读运用历史地图能力的培养,到了高中阶段,学生对历史地图的运用一定会更加得心应手,理解能力也会日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