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谈物理小制作物理作为一门自然学科,其科学性、实验性的特点必然会引发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学习兴趣,而科技小制作则有效地把教材和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真正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宗旨。我们一定要懂得,只有通过细心观察物理现象和动手实验,才能真正掌握物理知识。师生通过动手制作的实践活动,探索物理规律,奠定发现规律和运用规律的科学求实精神,从而学好物理。在物理新课标理念下师生共同自制一些简易、实用的实验仪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第一,通过物理小制作,发散学生思维,提高动手能力。如我在讲大气压强这节课时,布置了学生自制马德堡半球模拟实验中就体现学生的灵活性、多样性,有的学生用医用针筒,用眼药
2、水瓶上的小像皮帽把针头堵塞起来,来说明大气压的存在;还有的学生用两个吸盘来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挺成功的;更有甚者想出用掏下水道用的两个皮碗来模拟,能引起学生的共鸣。这样一来充分体现了自制教具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现象明显、造价低廉、坚固耐用等特点。多种多样,五花八门,有的已经超出老师的想象,所以说学生才是奇迹的创造者。学新课时,同学们的作品相互展现在面前,那种感觉是无与伦比的。有的一个作品可以说明多个问题,有的稍微改装一下,就成了另外一种仪器,用来说明另一个问题。不知不觉中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也得到施展。 第二,通过物理小制作,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有一次教学中我要求学生准备乒乓球、气球、针筒,还收集
3、一些饮料瓶、废旧笔芯、废旧电池、家中不用的电器等等。定期向学生征集有创意的作品,并给予表扬和奖励。学生热情洋溢,经常喷射出智慧的火花,有时甚至上课时突然灵机一动受到启发,一个创意形成。有的学生自制的教具比原来的先进,更有说服力。利用自己研制的新制作,还能开发新实验,来说明抽象的问题。 例如:课本上用玻璃杯上面的放硬板纸上放一个鸡蛋,当猛敲硬板纸时,看鸡蛋怎么样来演示物体的惯性,有的同学就提出何必用鸡蛋呢?用乒乓球不是更好,挺有创意的吧!又如:在学习浮力时,有学生想出将一个饮料瓶的底剪掉,把乒乓球放入其中,然后从瓶底倒水,看乒乓球会怎么样,再用手将瓶嘴处堵住,看乒乓球又将怎么样,来说明浮力产生的
4、原因是上下底面的压力差,不用手堵住瓶口,乒乓球的下表面没有受到向上的压力,球是不会浮起来的,这样一来,一个很难说清楚的问题就被解决了。同理还说明埋在水中的电线杆或桥墩虽然排开水,但却不受浮力这一难题。可见利用小制作来说明物理难题是多有创意啊!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同时使学生感觉物理知识无处不在,进而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第三,通过物理小制作,提高了学生的物理成绩。通过小制作可弥补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的不足,小制作不受器材限制。学生回家后可自找材料,就地取材,废物利用,材源广泛。每个学生都有条件做,在制作的过程中,还要动脑筋解决不少问题。同时利用学生课余时间,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把课内外的学习活
5、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利用学生亲手制作的器材,在上课时学生更加兴奋,听课的效率大大提高。无形之中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小制作还可以改进某些实验,达到简化操作步骤、缩短实验时间、提高实验效果的目的。关于学生小制作活动所花的时间问题。有些教师担心制作所用时间较多而影响其他学科的学习。根据我们统计,每次小制作平均时间是 1 小时不到一点。通过学生座谈会了解,他们并不感到负担,而且还认为丰富了他们的课余生活,跟娱乐活动一样感到有兴趣。每次小制作的安排都是备课组惊精心策划、合理设计,在上新课之前,提前一个星期布置下去,我们给了学生三天的时间,如果三天内完不成可以延迟长两天。学生在制作时,从设计、找材料、
6、动手做、直到检验等过程,都由学生独立完成,学生在制作时遇到问题就会去看书,或上网查找资料,或同学交流,这不正好帮助学生预习了吗? 通过力学小制作帮助学生理解物理规律、物理概念。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做中有学,学中有做,边做边学,自然增加对物理知识的理解。例如,小杆秤的制作中使学生彻底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和力臂的求法等疑难知识;自制简易滑轮组,使学生对各种滑轮的实质了如指掌,定滑轮是由一个等臂杠杆,先将中间加粗,然后再加上滑槽制成的,自己亲自动手制作,怎能不理解定滑轮的实质呢?而动滑轮的实质和定滑轮的实质非常相似,结合制作过程,也容易掌握,接下去就是滑轮组的实质也不难理解。通过力学小制作还促使学生更会应用所学的知识,学生制作的过程本身就是应用知识的过程。在考试时,遇到相关题目更能发挥优势,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同时,还促进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更高层次的认识,使学生看到弦外之音。例如,通过制作单摆后反复实验,有的学生会考虑,这个单摆的周期和摆长、摆的质量有什么关系,可不可以用实验进行证明呢?进而做下去,会有更大的收获。为高中物理单摆的学习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