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清营汤功能之我见【关键词】 清营汤 功能 透热转气 气营两清清营汤是中医治疗温病的著名方剂之一,有关文献对其功能持有不同认识,众说纷纭,使人莫衷一是,似有通过探讨以臻一致的必要,爰将一己粗浅之见述之于下,以为抛砖引玉之举。清营汤方源及其制方原意清营汤方出吴鞠通温病条辨 ,书中提及此方凡三见, 卷一上焦篇载:“十五、太阴温病,寸脉大,舌绛而干,法当渴,今反不渴者,热在营中也,清营汤去黄连主之。 ”1同篇又有“三十、脉虚,夜寐不安,烦渴,舌赤,时有谵语,目常开不闭,或喜闭不开,暑入手厥阴也,手厥阴暑温,清营汤主之。 ”1又在卷二中焦篇载述:“二十、阳明温病,舌黄燥,肉色绛,不渴者,邪在血分,清营汤
2、主之。 ”1综上所述,清营汤主治病症,吴氏再三强调“热在营中” 、“邪在血分” 、 “舌绛而干” 、 “烦渴,舌赤” 、 “舌黄燥,肉色绛” ,加以吴氏名之为“清营汤” ,足见制方者初衷乃为用治温病邪热蕴于营血病症,然则后世学者基于方中组成各药既有清除营血邪热之品,复寓清除气分邪热之物,以至对温病条辨原意并未予以认同。有关文献对清营汤功能的不同认识虽然吴氏创制清营汤原意未被后人接受,但其方药组成对于温病邪热已然入营、气分邪热尚未尽除之际,仍有临床实用价值,故有关中医方剂、治法等专著均予录载,以至流传颇广,而且对其功能亦进行补充,只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遂使所说功能并不一致,为了能较为全面地了解
3、有关文献的不同认识,仅据手头资料略予归纳,引录如下。1、认为清营汤功能为“透热转气”的有以下 5 书:中医方剂学讲义说:“温邪乍入营分犹可透营泄热,仍转气分而解,正如叶天士所谓入营犹可透热转气 ,本方立意即在于此。 ”2上海中医学院编方剂学说:“邪热乍入营分犹可透营泄热,仍转气分而解,本方就是根据入营犹可透热转气的意思所制定的。 ”3中医方剂临床手册说:“综合诸药使乍入营分之邪热,可以透出气分而解。 ”4医方发挥说:“本方是治疗邪初入营的代表方热邪初入营分,是由气分而来,此时气分症状尚未全解,营分症状即已出现其治法是使营分之邪仍转至气分而解,即叶天士所谓入营犹可透热转气之法。 ”1古今中医治法
4、精要在“透热转气法”概念中说:“温热之邪初入营分,气分症状尚未全解,营分症状即已出现可采用综合治法,以截止温邪深入,使邪由里达外,由营分转出气分而解清营汤作为本治法代表方剂。 ”52、认为清营汤功能“透热转气” ,体现了“气营两清”治法,以及认为清营汤可达到“气营两清”目的, “亦即”或“并有” “透热转气”意思的有以下 4 书:广州中医学院主编方剂学说:“本方是清营透气的代表方温邪初入营分,根据叶天士外感温热篇提出入营犹可透热转气的理论使热邪转出气分而解,体现了本方气营两清之法。 ”6陈伟等主编方剂学 ,所说与上书雷同。 7广东中医学院主编方剂学说:“本方治症是温热之邪由气分转入营分宜在清营
5、解毒之中,配以清气分之药,达到气营两清的目的,亦即外感温热篇所说入营犹可透热转气的意思。 ”8中医治法与方剂说:“本方犀角清营凉血,银花、连翘、竹叶以清气分热见长,配入方中,不仅协同奏清热解毒功效,并有透热转气的意思,使营热因开达作用转出气分而解。 ”9综上所述,可见主张清营汤功能“透热转气”者,9 书均皆涉及,而认为功能“气营两清”者仅有 4 见,即此 4 见亦尚未摆脱“透热转气”之说,只占小部分,似应认同“透热转气”为是。然则学术问题并非以少数服从多数为准则,尚需根据正确的理论认识与临床实践予以衡量,何况其中尚有某些概念有待澄清,作用机制尚需进一步探讨,因而还不足以作为定论。“透热转气”与
6、“气营两清”功能机制不容混淆上述中医方剂及治法专著,或认为“透热转气”体现了“气营两清” ,或认为“气营两清”亦即“透热转气”的意思,将两个不同功效全然或几乎视为相同作用,如此混淆概念的论述不够妥当,因为对于“透热转气” , 医方发挥解释非常清楚:“其治法是使营分之邪仍转至气分而解。 ”1 中医方剂学讲义亦明确指出:“温邪乍入营分但犹可透营泄热,仍转气分而解。 ”2而“气营两清”则是双管齐下,直接同时将气分、营分邪热一并清除,并不通过宣透作用将入营邪热使之再回到气分,怎能说“透热转气,体现了气营两清”或“气营两清,亦即透热转气”呢?这些混淆概念、不合情理之说,需要力予纠正。对清营汤功能“透热转
7、气”的不解之处叶天士外感温热篇创“入营犹可透热转气”之说,仅举犀角、玄参、羚羊角三药为例5 ;吴鞠通温病条辨创制清营汤仅历述主治病症,并未说明即是禀叶氏“透热转气”治法所制,可见二者本是风马牛不相及的各自表述。自从 1964 年南京中医学院所撰中医方剂学讲义将两者撮合,认为清营汤立意即在叶天士所说“入营犹可透热转气” ,于是一唱众和,广为流传,诸凡方剂教材、中医治法专著无不采纳,认为清营汤具有“透热转气”功能,甚至推许为“透热转气”的代表方,形成医家、学者之共识,惟是其中存有不合情理之处,不能令人无惑,由于迄今尚未见有详予说明可释疑团者,爰将一己不明之处述之如下。1、清营汤中犀角、生地、丹参均
8、无宣透作用,何以能将入营邪热透出气分?既然认为清营汤能将入营邪热透出气分,则必须具有能入营血,并兼有宣透作用的药物,才能在药性到达营分以后,发挥宣透功能,达到将邪热向气分透出的目的,此乃极为浅显之理,毋庸详析者,然而清营汤中虽有犀角、生地、丹参等能入营血之品,却无一具有宣透之性,试问怎能将入营邪热透出气分?此不能无惑者,一也。2、清营汤方用金银花、连翘均为气分之药,怎能将入营邪热透出气分?基于上说,如欲将入营邪热透出气分,必须具备能入营血、且有透发作用的双重功能。金银花、连翘二药均为气分之药,除了徐大椿神农本草经百种录指出连翘“凡在气分之郁热,皆能已之。 ”10 中医方剂学讲义还进一步认为:“
9、身热烦渴,是气分犹有温邪故用银花、连翘清泄气分之邪。 ”2 中医治法与方剂亦说:“银花、连翘、竹叶以清气分热见长。 ”9谓其能将入营邪热透出气分,怎能令人信服?此不能无惑者,二也。3、据雷载权中药学称:金银花“本品有透营转气之功” 11 ,陈家英古今中医治法精要说:“银花、连翘等宣透疏导使邪由里达外,由营分转出气分而解。 ”5 中医治法与方剂说:“银花、连翘、竹叶并有透热转气的意思,使营热因开达作用转出气分而解。 ”9 医方发挥说:黄连、竹叶心、金银花、连翘“四药合用并能透营转气 ,使邪热转出气分而解。 ”1此外,广东中医学院主编的方剂学 8 、陈伟主编的方剂学也说:“黄连、竹叶心、连翘、银花
10、并透热于外,使邪热转出气分而解。 ”7与医方发挥持相同认识。对于以上诸多看法不知究以何者为是,抑或功能并无差别?果真上述诸药均能“透热转气” ,是否还要加用犀角、生地黄等药进行治疗?如果不必加用,还能称为清营汤否?如果仍需加用,岂非浪费药材、增加病家负担?此不能无惑者,三也。4、清营汤是为治疗温邪已入营分、气分邪热尚未全解所制,此时将入营邪热透出仍至气分,岂非促使气分热势愈威,怎能反会“而解”呢?广东中医学院方剂学说:清营汤是治疗“温热之邪由气分转入营分而气分之邪尚未尽解者” 8之剂, 医方发挥也说:“本方是治疗邪初入营的代表方气分症状尚未全解,营分症状即已出现”1的病症。两见相同,都突出气分
11、邪热尚未尽解,因此如果服用清营汤确能将营分热邪透出、仍转至气分,可想而知必然会导致气分热势益炽,怎么反会有如医方发挥与陈伟等主编方剂学等书所说的使“邪热转出气分而解” 1,7呢?此不能无惑者,四也。以上四惑,皆在阅读诸家文献论述清营汤功能后而萌发,感到或有违情理,难以自圆其说,或不符推理,自相矛盾。追其源流当是既崇信叶天士“入营犹可透热转气”之说,又将清营汤奉之为“透热转气”治法之代表方使然,不仅令人读后难免疑团丛生、不能理解,抑且由于人云亦云,广为流传,误导后学,诚非治学者应有之严谨态度。鉴于迄今尚未见质疑者,笔者愚钝不敏,敢以同道浙江上虞柴中元先生所说“应为后学指迷、无为贤者讳失” 12为
12、铭,历举不解之处如上,尚祈高明者赐予开导,以启茅塞。清营汤功能似以“气营两清”为宜称清营汤功能“透热转气” ,显违情理已见上述,吴鞠通命名“清营”未及清气,疏于全面亦非允当,唯有关文献认为“气营两清” ,则切中肯綮,符合实际,深以为然,理由有三,述之于下。1、从所治疗病症来看,既然气分邪热尚未尽解,而入营邪热已现,理应“气营两清” 、双管齐下始为恰当,如下述文献皆有述及。温病条辨引用汪延珍所说:“此条以舌绛为主,绛而中心黄苔,宜气血两清。 ”1广东中医学院方剂学说:“本方治症是温热之邪由气分传入营分气分之邪尚未尽解治法上宜在清营解毒之中,配以清气分之药,达到气营两清目的。 ”8傅衍魁等医方发挥
13、说:“温热之邪由气入营,热伤营阴,而气分热邪尚未尽离故治法上应将清营解毒和清气泄热之品互相配伍。 ”1以上三说,均从所治病症的病因、病机角度阐明采用气营两清治法的必要性。2、从方中组成药物来看,既有清泄气分邪热之品,复寓清营凉血之物,可奏“气营两清”之功。中医方剂学讲义说:“方中犀角、地黄、丹参清营分之热身热烦渴是气分犹有温邪,故用竹叶(原方为竹叶心)、黄连、银花、连翘清泄气分之邪。 ”2成都中医学院中医治法与方剂说:“本方犀角清营凉血银花、连翘、竹叶(原方为竹叶心)以清气分热见长。 ”9医方发挥说:“犀角咸寒,入营入血既能清除营分热毒,又能凉血散瘀,为方中主药佐以黄连泻火解毒,竹叶心专清心气
14、是以清气分之热。 ”1以上三说,均从分析方中药物性效,阐明本方将清气药与凉营药合于一方,为证实本方确具“气营两清”功能提供了强有力的依据。3、从临床具体应用可根据气、营双方的热势强弱进行加减变化来看,也反映了本方既具清气、又能清营的双重作用。医方发挥说:“若气分热盛而营分热轻,宜重用金银花、连翘、竹叶心等清热解毒之药,相对减少犀角、生地黄、玄参的用量。 ”1中华本草(精选本)在连翘条中说:“热邪入里,初涉营分而致斑疹隐隐可与水牛角、生地、金银花等配伍,以清营透热。”10以上二说,前者指出若气分热重可重用银花、连翘、竹叶心等清气药;后者虽未明言营分热盛,但从“斑疹隐隐”四字推敲,可以认为营分热势
15、较为炽盛,因而需与犀角、生地黄等配伍应用;足见从临床具体应用亦可了解本方具有“气营两清”功能。综合上述三个理由,认为清营汤是“气营两清”之方,理法相符、药症相当,既具说服力,又有可信度,在教学上可使学生易于理解,在临床上具有指导意义,建议今后对其功能采用此说,舍弃纠缠不清、存有争议之“透热转气”说,未稔能否获得首肯?【参考文献】1 傅衍魁,等主编.医方发挥M.沈阳:辽宁科技出版社,1984:193195.2 南京中医学院主编.中医方剂学讲义(中医学院试用教材重订本)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64:8990.3 上海中医学院编.方剂学(上海市大学教材)M.上海:上海人 民出版社,1974:3
16、8.4 上海中医学院中药系方剂学中药学教研组编.中医方剂临床手 册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82:33.5 陈家英主编.古今中医治法精要M.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1997:171.6 广州中医学院主编.方剂学(全国高等院校试用教材,中医中药专业用)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79:59.7 陈 伟,等主编.方剂学(中医基础理论系列丛书)M.上海: 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1990:113114.8 广东中医学院主编.方剂学(中医学院试用教材)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29.9 成都中医学院中药方剂教研组编.中医治法与方剂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5:263264.10 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精选本)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1455,1458.11 雷载权主编.中药学(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规划教材,供中医中药类专用)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95:67.12 柴中元编著.温病求真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6: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