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语文教师写作智能对作文教学的影响.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2032159 上传时间:2019-03-2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试论语文教师写作智能对作文教学的影响.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试论语文教师写作智能对作文教学的影响.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试论语文教师写作智能对作文教学的影响.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试论语文教师写作智能对作文教学的影响.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试论语文教师写作智能对作文教学的影响.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试论语文教师写作智能对作文教学的影响论文关键词: 语文教师 写作智能 作文教学 论文摘 要: 写作智能是语文教师必备的专业素质之一,语文教师具备一定的写作能力、必要的写作理论修养、较强的执教能力,会影响到作文教学的效果。为此,语文教师必须充分发挥发挥自身写作智能的优势,在作文教学中给予学生积极的影响,以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性。 写作智能是语文教师必备的专业素质之一,是作文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保障。对于语文教师来说,如何增强并充分利用自身写作智能的优势,在作文教学中给予学生积极有效的影响,是很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语文教师写作智能的构成 由于工作性质的差异,语文教师的写作智能结构显然有别于作家、记者等

2、专业写作者。因此,对语文教师写作智能的要求就不能简单地以专业写作者的标准来衡量。当然,这并不是说对语文教师写作智能的要求就降低了,由于语文教师担负着“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发展奠定基础”的任务1,以满足学生应对现代社会之需及自我发展之需,因而对教师写作智能的要求就不能只是专于某一方面,而应是比较全面的。当然,教师不一定要具备像专业写作者那样高超的写作能力,但最起码应会写,具备写作实用性、论述性、文学性等常见文体的基本能力;会讲,有一定的理论修为,懂得文章的一般生成原理和作文教学的原理;会教,具有较强的执教能力,善于根据学生的作文实际和个性需求,进行合

3、乎教育规律、有针对性的作文指导。这三位一体的写作智能结构是语文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专业素质2P14。 二、语文教师写作智能对作文教学的影响程度 语文教师具有较强的写作能力,有经常写作的实践经验和体会,更能理解写作的甘苦,了解文章的生成原理和内在流程。这些直接经验有利于教师准确把握学生的写作思维状态、情感状态、言语表现状态等,正确判断学生作文的优劣,给予学生切中肯綮的写作指导。教师会写、爱写,更容易以自己的写作示范,感染、带动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相反,一个不会写也不爱写的教师由于自身写作经验比较缺乏,对学生作文的要求、指导、评判等方面往往会存在着不合理、无效化的地方,这自然会影响到作文教学的效果,

4、甚至还可能会因此而挫伤学生的写作兴趣和积极性。 教师会写,从教学的角度看,他所能给予学生的除了写作兴趣、写作习惯、榜样示范等方面的正面影响之外,就是一些个体性的、经验层面上的写作体认。而任何个人的直接写作经验都是有局限性的,真正能对学生作文具有普遍指导作用的,应是那些从众多的个体写作实践经验中概括抽象出来的写作理论。如果教师能增强理论上的自觉,不断吸收新的写作理论和教育理论,甚至主动参与理论的建构,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必能提高作文教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教师的写作能力和写作理论水平最终还是要落实到具体的教学实践,而这显然是最关键的,对学生写作上的影响也是最直接的。由于写作活动的智能成分远高于技

5、能成分,学生写作素质的提高,靠的不是简单的行为示范和行为纠偏,而是智能上的潜移默化和揣摩体悟。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的“会教”最重要的还是通过自己的各种教学行为来积极影响学生,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引导学生在写作实践中逐渐领悟掌握写作的规律、要求、技巧、方法,获得写作的自我经验,逐渐提高写作智能水平。 三、语文教师写作智能对作文教学的积极影响 (一)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写作观 写作观对学生的写作具有重要的意义,它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写作态度、写作动机和写作行为。关于学生应具备什么样的写作观,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书面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

6、过程”1P17,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关注社会热点,激发写作欲望”,“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在这个基础上“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能考虑不同的目的要求,以负责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表达真情实感”1P17。 要让学生树立课标所倡导的写作观,教师在教学中就应该摆正自己的位置,以倾听和对话的姿态组织教学,在作文命题、作文指导、评价修改等环节充分尊重并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和思想动态,切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促使他们能真正地参与到写作活动中;降低写作的门槛,尽可能减少写作上的

7、束缚,为学生创造自由广阔的话语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充分尊重学生的写作个性,归还学生的写作话语权,鼓励学生真实大胆地表达自我;培养学生的读者意识,引导学生通过写作与他人展开积极的交流,充分考虑读者的需要和表达的需要,在交流中展示自我。当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尊重,兴趣得到了激发,对写作有了积极的情感和态度,也就为他们的写作和写作学习注入了持续的内在动力。 (二)帮助学生建构合理的写作智能结构 写作毕竟是一项高级的智能活动,并非只凭热情就能完成,它需要各种智能的综合性运用。在写作动机已无大碍的情况下,困扰学生更多的其实是“写什么” “怎么写”的问题。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

8、该指导学生建构合理的写作智能结构,帮助学生切实解决这两个问题,才能提高作文教学的实效性。 从写作过程看,写作智能结构大体可分为两大智能系统,即写作认知系统和写作表现系统。写作认知系统包括观察能力、感悟能力、立意能力、选材能力等,所要解决的就是“写什么”的问题;写作表现系统包括构思能力、思维转化能力、文体表现能力、语言组织能力等,所要解决的是“怎么写”的问题。由于写作智能结构并不是单项能力的简单累加,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单项写作智能的训练和强化,但更应该着眼于写作智能的整体性建构,引导学生将写作智能的训练与具体的文体写作实践相结合,形成一定的“文章图式” 。文章图式是写

9、作者心中关于文章的样子、关于文体的表象,它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心理结构,集合了某一定型文章的具体构成的知识和样子,“既是作者整合客观信息、积累写作素材的一种内在形式,又是作者处理写作素材,进行构思、表达的规范”3P124。有了一定的文章图式,写作智能才能得以有效的发挥,写出来的文章才会有实在的内容又能符合一定的文体要求。当学生能够形成一定的文章图式时,也就意味着他已经建构起了比较合理的写作智能结构,已经“学会写作”了。 文章图式的形成离不开多读多思多写,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在读、思、写中完善文章图式。首先要激发学生主动阅读的愿望,只有学生自觉自愿地主动接受,才有可能在他们的自我意识中

10、形成有关文章的图式。其次要积极发现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并有针对性地推荐相当数量的相应的文章给学生阅读。文章图式在大量阅读同类文章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形成,只有精心选择一定数量的文章推荐给学生阅读,方能使之尽快形成文章图式。再次要用正确的文体知识引导学生形成一定的文体意识、文体语感。文章图式是伴随着理性的感性形式,这种理性思维需要理论引路,并在理论指导下不断内省、修整,才能“完形” 。在讲授文体知识或分析课文、作品时,要善于引导学生归纳同类文体的基本特征和基本思维方式,也要引导学生比较各种文体的异同,在比较中获得正确的文体感和文章图式。最后要善于点拨、引导、强化文章图式。文章图式形成之后,学生在作文过

11、程中不一定能很好地运用,这需要老师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巧用文章图式指导学生搜集材料,处理、运用材料,启发学生正确运思、恰当表达,必要时教师还应亲自“下水”示范,给学生提供参照,指导学生通过仿写、修改等途径强化文章图式。 (三)重视学生写作情意素养的培养 写作的复杂性、综合性、实践性,决定了写作能力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它需要写作者长期的磨砺积累,需要写作者各方面修养的全面提高。写作者不仅要具有浓厚的写作兴趣、强烈的写作动机、丰富的感情世界、深刻的思想认识,而且要具备高尚的审美趣味、坚定的信心和顽强的意志力等。特别是写作作为一种创造性活动,比一般的认识活动更需要非智力因素的动力、定向、激励和强

12、化作用。没有顽强的毅力,就可能使艰巨的创造活动半途而废;没有独辟蹊径的创新精神,就不可能有写作成品的新颖独特;没有健康的审美情趣,就不可能写出情趣丰富、格调健康的作品写作情意素养之于写作的意义,正如美国著名的写作理论家雷蒙卡弗所言,写作毕竟不是一种理论,写作不能传授,只能培养,培养一种气质,一种心境,一种语感,便是培养了作家。因此,作文教学必须重视对学生写作情意素养的培养。 学生情意素养的培养,首先需要教师做好思想启蒙教育,重视学生的人格修养。虽然作文教学无法承担起“立人”的全面责任,但由于文品与人品有着特别密切的关系,人品往往或多或少、或显或隐地体现在作品中,制约着文章的表现,并产生着一定的

13、社会影响;另外,文品也影响着人品、思想和行为,人在写作中的道德、观念、态度、趣味等取向,会迁移到人的为人处世之中去,影响着人的思想、性格,甚至人生。因此,教师应以自身良好的人格形象积极影响学生,将“立人”与“作文”相结合,当好学生的“人生启蒙者”;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丰富自己的生活经验、情感体验,使之成为一个情感真挚、视野高远、胸襟阔大、内心丰富的人。 学生情意因素的发展,最为关键是要注意对学生自尊心、自信心和自我实现欲望的积极诱导,精心呵护学生的言语个性,为他们创造宽松和谐,易于个性成长的条件与环境。这就需要教师树立学生本位的教学观,充分尊重学生的内心感受和表达方式,让学生在自由宽松的话语环境里,追忆、思考、释放甚至发泄,让各不相同的人生经历、表达方式和情感思维在课堂上汇聚、碰撞和交流。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潘新和.高等师范写作三能教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14. 3刘忠华.文章图式简论J.永州:零陵学院学报,2003,(1):14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