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校内外环境治理与学生健康成长环境是指人生活于其中、能影响人的一切外部条件的综合,它包括活动个体所接触到的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两个方面。青少年生活在各种社会细胞中,家庭、邻里、同伴、集体等发生的人与人的关系,均能影响到他们的成长、发展方向和发展水平。另一方面,学校是青少年的“准社会” ,在学校中,学生将从教师那里获得丰富的知识和动作技能以及社会行为规范,同时他们的行为会受到学校各种因素的影响。教师如果只是一厢情愿地教书育人,忽视了这些因素对学生的潜在影响,就难以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学生就不能得到健康成长。 一、学校内外环境中存在的问题 1.周边环境中的不利因素。 (1)鲸吞或蚕食学校。一些单位或
2、个人,视学校为“肥肉” ,他们或强占学校地皮,或公开将学校实物据为己有。学校为了维护自己的权益与之交涉,他们却提出种种无理要求,轻则恶语伤人,重则大打出手。有些事虽然政府出面调解,尽可能满足其要求,可他们仍赖在学校附近不肯搬走。 (2)学生的腰包好掏。城市学校门口铺面林立,摊点比肩,经商者眼盯着学生口袋中的钱,千方百计用那些小吃引诱孩子。有些学校管理不善,教师家属也参与摆摊设点开饭馆。当学生口袋中暂没钱时就赊售, “秋后”与学生家长算账,更有甚者跑到教室内讨账。这些经营者之间往往明争暗拉,互相倾轧,流言四溢,而学生都成了大量伪劣食品的忠实消费者、受害者。这些现象不但干扰和破坏了教学秩序,而且使
3、学生养成了许多不良习惯。 (3)噪音污染严重。学校附近舞厅、酒吧、录相室随处可见,产生了大量的噪音,不利于教学。生理研究表明,持久的超强度的刺耳噪音会破坏神经、大脑和心脏运动的正常节律,从而导致脑神经平衡失调、脑血管功能紊乱、消化功能减弱、内分泌功能变异以及免疫系统产生障碍。另一方面,进出这里的人大多文化素养低,他们的言谈举止在有形无形地影响着学生。而学生的模仿性和可塑性又极强,结果许多不健康的东西进入了幼小的心灵。 (4)文化市场管理混乱,低劣刊物泛滥。在校门附近,一些商贩大肆公开兜售非法出版物,特别是兜售一些宣传暴力、色情、封建迷信活动等低级趣味的书,学生深受其害,有些甚至走上了邪路。 (
4、5)电子游戏厅竞相开张。一些业主充分利用中小学生爱玩、好动、新奇的特点,采用巧妙手法拉拢、引诱学生玩游戏机,学校和家长绞尽脑汁控制,但仍有不少学生玩上了瘾,结果把大好时光浪费在那里,还养成了许多坏气习。 此外,学校附近偶尔发生的寻衅滋事、打架斗殴、车辆肇事等现象,也严重干扰了学校教学。 2.学校内部环境问题。学校内部环境中存在的问题有自然的,也有精神性的,具体表现为下述几个方面: (1)学校活动场地小,教学用房不够,教学设施不能满足要求,严重制约了学生的身体发育和思维能力的开拓。 (2)班额严重超量,有些学校达到班均 7080 人。这么多人拥挤在一个教室内学习,课堂上老师无法兼顾到全体,自习课
5、上吵声不断,互相干扰,空气污浊,疾病易染。宿舍里人满为患,饭厅里摩肩接踵。这些都严重地摧残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3)传统文化和科学知识被异化。我国曾盛行“天地君亲师”的伦理观,也有尊师重道的优良传统,赋予教师与天地同等重要的地位。但“师道尊严”在学校中被异化为“一言堂” 、体罚与变相体罚。 在科学知识方面,教师过于注重知识点的传授,忽视了知识中蕴含的伦理道德、价值观,这种极不全面的教育会使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迷失自我。 (4)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形式化,造成了学生道德人格的不健全。学校德育工作往往流于形式,有时为了达到某种要求和效果,或为了迎接一次检查,而采取简单粗暴的方式,生硬地要求学生遵守这、遵
6、守那,却很少以平等的身份与学生一起思考为什么这么做的道理。这种德育工作的形式化,无意中造就了学生被动、依赖的道德观人格。这样做在一定时间内看似见效,但从长远来说却造成了麻木脆弱甚至虚假逆反的道德人格。 (5)升学压力给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了负面影响。升学压力是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其积极方面表现为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激励作用,可促进学生参与竞争;其消极方面体现为忽视了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重智育,轻德育” ,把德育做为一种教育的陪衬。虽然大家都在呼吁教育改革要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但在教育内容上拒不执行国家规定的教学计划,搞偏科教育,在教育对象上只围绕少数尖子生转,从根本上违背了学生健康全面
7、发展的宗旨,也造成了学生的畸形心理有些学生经受不了这种角逐,自暴自弃,终至逃学。 二、治理育人环境,使学生健康成长 1.整治周边环境,还学校一片清净的乐土。古代思想家荀子说过:“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就中正也。 ”南北朝时思想家颜之推也认为:“与善人居,如入兰芝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墨子悲于染丝,是之谓矣。君子心慎交游” “孟母三迁”流传于今,说明古人都重视和强调外在环境对人的影响。学校应当积极协调和配合公安、工商、城建等部门,整顿治理学校周边环境,还学校一个良好的办学氛围。 2.治理校园内物化环境。物化环境
8、指的是校园建筑风格、自然景物特色、美化绿化环境、设备现代化的层次、纪念品、象征物等。这种环境蕴含着对真善美的追求,其外在表现是显性的,而育人功能是隐性的,如春风化雨。因此学校要增加投入,加强硬件建设,加强校容校貌建设,增设各种文化娱乐设施,使校园净化、美化、绿化、香化、音乐化;应适当树立中外名家塑像,悬挂名人画像、格言,增添人文景观,将学校建设成花园式学校。 3.创设具有浓郁文化氛围的精神环境。校园精神文化环境是深层面的环境,是一种内在的理性文化环境,主要表现在学生对校风、校训等传统文化认识的一致性上,表现在学生对集体目标的认同和奋斗精神上,表现在学生的强烈成才意识和对理想的不懈追求上。浓郁的
9、校园文化环境用它那饱含着的陶冶因素给人以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熏陶,使每个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心智的提高、品位的升华。历史悠久、全球知名的英国伊顿公学校园内,几乎见不到现代建筑,但只要你走到那里,就会被伊顿公学的文化底蕴、人文氛围所折服。 4.营造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环境。这里主要指的是有意义的文化艺术活动,这些活动主要在课余和节假日进行,它能使学生在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等方面受到正确的引导,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它有助于提高文明程度,净化心灵,陶冶情操,规范行为;有助于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培养审美情趣,发展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因此,学校组织文化活动要以学生健康成长为目的
10、,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思想状况,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向上的活动。如定期放电影、录像,组织各种演唱演讲会和体育比赛,举办文学讲座,开展小发明小制作竞赛等。这样的环境会使学生群体表现出健康向上的风貌。 5.加强校园制度环境管理。这是一种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及行为举止有规范化作用的环境,集中体现为学校制定的各种规章制度,包括学校发展规划、师生管理、教学管理、后勤管理、检查评比、学期或年度考核以及各种奖惩制度等。这种特殊环境对学生言行有调节作用,当学生言行不符合制度规范要求时,他们就会自我调节整合,以期规范化。因此,学校要结合学生成长过程的阶段性、顺序性和差异性特点,体现制度的有序性、针对性和养成性特征。有了制度,对学生进行训练与指导,形成诸如宿舍卫生制度化、平时保洁经常化、用膳秩序正常化、礼仪行为文明化等良好习惯,学生便可自我约束,进而升华为一种使自己符合群体规范的心理制约力量。 据上所述,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其身处的学校自然和精神环境密不可分,学校的发展既要注重治理内部环境,还要净化周边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