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自主、探究、开放的手工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摘要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对学生代写论文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本文就如何改变传统的小学美术手工教学偏重技能传授的倾向,探索在自主、探究、开放的手工教学模式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使手工课堂真正成为每个学生放飞灵感、舒展心智的天地。 关键词手工教学 自主 探究 开放 创造能力 想起孩提时的美术课上,学生们因学会了用一张纸折一个小玩意而欣喜若狂:“我会折钢琴了!” “我会折皮球!” “我还会折小猴呢!”纵观传统的手工课,老师教一步学生跟一步,课堂中弥漫着浓浓的“匠人之气” 。其实,这种偏重技能的手工教学可以追溯到很早以前:在我国千百年来的手工作坊中,
2、一直流传着一种父子、师徒口授心传的技艺教学模式。但这种重“匠气”轻创造的手工传授模式已远远跟不上新课改的步伐了。新的课程改革强调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并建立起新的教学方式,以此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 浏览一遍 1 至 12 册美术教材,我们不难发现手工教学在“造型表现”、 “设计应用” 、 “欣赏评述” 、 “综合探索”四大版块中占了相当大的比重。那么,如何让学生在手工学习中既锻炼了动手能力,又切实提高了创造能力?笔者认为,只有变革了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才能真正得以实现。实践证明,自主、探究、开放的手工教学能让学生真正变得心灵手巧。 一、自主的手工学习准
3、备,夯实创造的基础 自主,相对的是“他主” 、 “被动” 。所谓自主学习,是指个体确定自主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选择学习方法、监控学习过程、评价学习结果的学习。自主的手工学习准备应表现为学生在学习之前主动地、独立地收集准备好所需的美术媒材及工具,并能创造性地预设材料的利用价值。 在手工教学中,材料的地位举足轻重,它是构思、设计得以物化的基础。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不管想法是多么地独特、创意是多么地新颖,如果没有物质材料的提供,那么一件创造性的手工作品也就只能静静地在头脑中躺着。 学生忘了带手工材料或寻找不到材料,这是许多一线的教师在手工教学中常常被困扰的一个问题。也许有一些客观因素,但主
4、观的是我们的学生缺少一种主动的、自觉的学习习惯。毕竟,学生对手工学习(包括手工材料的准备)缺少强烈的外在诱因(如升学) ,只能凭一些兴趣来完成。当外在的客观因素越来越庞大,学生学习手工的内在兴趣便会压缩失效,结果导致手工材料的无法保证,手工教学也就无法顺利地完成。如何调动学生的能动性,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收集好手工材料,自主地做好手工制作前的准备,并能预见性地发现材料的创造性价值。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在美术教室里设置“百宝箱”是个行之有效的方法。“百宝箱”是用硬纸板箱改制的,材料可分门别类放:有的装瓶子、有的放盒子、有的收纳各种线材:一个包装精美的空糖果盒也好、一粒小小的磨损了的旧钮扣也行,只要
5、学生们能发现材料的可利用,都能把它装入我们的“百宝箱” 。但在实践中发现,全班学生收集的材料都放一块后,有些学生收集材料的主动性就会削减。针对这一情况,我给他们稍作了调整:让学生自主地组成小组(十人左右) ,每组一个纸盒,由组长负责。学生们找到“宝贝”后就及时地把它藏到“百宝箱”里, “百宝箱”里的废旧物品可以用塑料袋归类整理。当“百宝箱”里的“宝贝”满满的了,做起手工来,学生们就再也不会为“无米之炊”而发愁了。在期中和期末,组织他们自己来评评哪些小组是“寻宝小能手” ,这样,学生们主动收集废旧手工材料的积极性会如雨后春笋般地直往上窜。 当创造的基础被自主的学习准备夯实后,相信创造的大厦会越盖
6、越高。 二、探究的手工学习过程,点燃创造的火把 以往的依葫芦画瓢式的手工教学中,学生已习惯了教师把知识嚼烂了再哺给他们,养成了严重的依赖心理,这种亦步亦趋的教学充其量只能是个“匠人式”教学,它使得追求个性张扬、自由创造的现代美术教育成了一瘸一瘸的跛子。 现代社会需要的是创新型的人才。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辨析,从而获得正确的知识和熟练的技能,更为重要的是发展探究能力,这是探究式学习法所倡导的。这种探究式学习在手工学习过程中尤为重要。 有一次,听了一节二年级的手工课会动的纸人 。这课的内容是让学生自己设计制作一个小纸人,纸人的身体是一个纸折成的“弹簧” ,纸弹簧的一伸一缩,使得小纸人一蹦一跳地
7、动了起来。这课的难点是做纸弹簧。如果利用实物投影仪让学生一步一步跟着折,50%的学生能学会,但老师讲得相当累。如果条件差些,没有实物投影仪,教学的效果还要欠缺一些。但是,这位授课教师既没有费劲地一步一步讲解,也没有用投影仪一步一步展示,而是给每组发了一些纸弹簧,让学生亲自动手拆一拆,自己动脑琢磨纸弹簧的制作原理。看着学生们个个兴趣盎然地拆拆折折,不一会儿许多小手举起来了,难点就这样在拆拆折折中化解了。个别几个学生在同组学生的帮助下也激动地举起了小手,这节课给我的启示很深。在手工教学中,对于一些讲解很费劲收效却甚微的知识点,教师可以先不急着讲解示范,而是给他们一些事先已做好的作品(教师范作和其它
8、班学生作品) ,让他们拆一拆、想一想、装一装,在自主的探究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我在执教第三册中的相同图样排排队一课时,用传授式和探究式两种不同的教学方式作了一个比较。在 A 班,教学的前几个环节设计纹样、折、剪都没多大问题,最后一环节把二方连续纹样展开,用正、反折的方法表现出纹样的立体感,制成一条纸制立体花边,这下可难住了一大部分同学。我用实物投影仪示范二遍后还不得不依赖几个能干的“小老师”帮着一起纠正。在另两个班我丢弃了这种费时费劲的方法,试着让学生自己来探索:给每小组发了一些纸制立体花边(有的是教师作品、有的是其他班的学生作品) ,让他们自己来研究正、反折的“秘密” 。没多久就有几个学
9、生高兴地叫起来:“我会折了!”紧接着又有许多小手举起来,催着我去欣赏他们的作品。 在这种探究式的手工学习中,学生不仅学会了一种技巧,而且学会了自主解决问题的方法,更为可喜的是养成了一种勤动手、会动脑、爱探索的好习惯。19 世纪的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也曾主张:“不好的教师是转述真理,好的教师是教学生去发现真理。 ” 三、开放的手工学习课堂,构建创造的舞台 开放的美术学习课堂,实为一种教学理念的开放,它旨在创设一个和谐、愉悦、宽松的学习氛围。在这种学习气氛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更容易被激发起来。我国明代思想家王守仁早就提出:“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 ”利用快捷广阔的网络环
10、境,宽松自由的师生对话、丰富多彩的课外延伸创设一个开放性的手工课堂,可以使学生学习手工的兴趣更为浓郁、思维更加活跃。 如瓜果的想象一课,我利用网络的大量资源,拓展学生的思路:一只惟妙惟肖的篮球原来是一只橙子变出来的,刻了几道弧线,还真像呢;多可爱的小老鼠啊,红红的圆萝卜拖着一条长长的根须,多像小老鼠的尾巴,再切二片圆形萝卜插在前头,呀太像了;三颗小樱桃变成了勤劳的小蚂蚁;瘦瘦的红辣椒插上两片叶子,多像一只蜂鸟;把毛豆剥开,给每一粒豆子画上笑脸,真是快乐的一家呀!学生们个个瞪大了眼睛,激动与喜悦写满了一脸,想象的闸门被这许许多多大胆新异的“变形瓜果”打开了,并争先恐后地讨论起来:“我带了洋葱,我
11、想做个飞碟” ;“我想做 F1 赛车” ;“我要把这只山芋变成一只老鼠” 。灵感在宽松的氛围中一个接着一个。在做的过程中,小健把一根黄瓜左摆右弄的,不知该从何下手,看他着急的样子我就过去帮了他一下。原来他想把黄瓜变成一条鳄鱼,我及时肯定了他的创意,帮着他把黄瓜的一端剖成两片,然后用半截牙签撑起。顿时,小健高兴地叫了起来:“我知道了,再用刀把上下两截黄瓜的边缘切成锯齿状,就像鳄鱼的嘴巴张得老大地露出了好可怕的牙齿。 ”我赞许地看着小健把一根黄瓜打扮成了一条鳄鱼:张开的大嘴巴里放入一条红红的辣椒皮变作舌头,两个小红萝卜插在头部两侧真像鼓鼓的大眼睛。当一件件构思巧妙的作品陆续完成了,大家迫不及待地拿
12、到实物投影仪前展示着:有萝卜老人、山芋猪、洋葱娃娃、白萝卜恐龙、胡萝卜飞机、苹果皇后。这些创意新颖、趣味盎然的作品引得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互相评头论足起来。 宽松和谐的师生交流、现代的网络系统缔造了开放的手工课堂,创造在此萌芽,兴趣在此催生。但我想开放的手工课堂不应仅仅停留在此,何不让家长们也参与进来,这样的课堂不是更加开阔了吗?贺卡做好后让家长们一起来评一评,改一改。 我做的电话带回家,与家长一起切磋切磋,并试着煲个电话粥。记得机器人小伙伴一课,让学生们拿着机器人作品一起去花园里拍照,许多学生都意犹未尽地告诉我:“苏老师,我还想做一个。 ”我及时给予他们鼓励:“可以呀。 ”真没想到,下节课一走
13、进教室,只见几个又高又大的机器人正欢迎我的到来呢。一问,有的是和妈妈合做的,有的是爸爸帮忙,有的还给机器人系了条红领巾,有的找来了一个娃娃杂物筒做成了机器人的大脑袋。开放的手工课堂不仅开放了学生的创造思维,也开放了我们老师、家长的教育教学思路。 俗话说:人有两个宝,双手和大脑,动手又动脑,才能有创造。创造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源动力。在手工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更为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相信,在自主、探究、开放的手工学习中学生们个个会变得心灵手巧。 参考文献: 1美术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5. 2杨九俊.学习方式的变革.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94. 3杨九俊.学习方式的变革.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108. 4陆明德.现代中小学艺术教育论.江苏教育出版社,1999.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