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云南矿业可持续发展中科技资源优化配置研究 *1彭靖里 1 张汝斌 2 邓艺 1 李冰 3(云南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1 昆明 650051;云南省科技交流中心2 昆明 650028;云南冶金集团 3 昆明 650041)摘要 本文通过对云南矿业科技发展现状和科技资源配置存在问题的分析,研究了未来云南矿业可持续发展中科技资源优化配置要求、重点和任务,并提出了促进矿业可持续发展科技资源配置的对策建议。关 键词 矿业 可持续发展 科技资源 优化配置 云南中 图分类号F407.1 文献标识码A1. 引言当今世界,现代信息技术、材料高科技在矿业可持续发展中的运用日益广泛,有色金属、黑色金属、非金属矿
2、及建材、煤炭、稀贵金石油天然气等矿业的发展也呈现出向集约化和国际化发展的趋势,产品向精细化、复合化、高效多功能化方向发展,行业的集成创新能力在快速提高。随着我国国际、农业、食品工 业、汽 车工业、电子工业、建筑业等产业的快速发展, 对矿业及矿业新材料的需求更加广泛。依靠现代科技、科学、合理和有效地利用我国丰富的矿业资源,大力发展新材料,推进矿业的可持续发展前景十分广阔。*本文系云南省重大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云南省五大支柱产业科技资源优化配置方案与实施研究课题成果之一。2云南矿业作为全省国民经济的主要支柱产业之一,也是云南发展较早、历 史悠久的产业。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世界矿业科技快速发展,云南
3、矿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适应新的形势,依靠科技进步,用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行业,以发展矿业新材料为突破口,不断提高材料产品的科技含量和企业效益。因此,调整云南矿业现有的产业技术体系,建立和完善科学合理的科技管理机制,整合和优化配置行业的科技资源,全面提升行业科技基础条件水平,提高行业的科技创新能力,使企业真正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推动行业科技创新集成化、产业发展集群化,已逐步成为云南省矿业可持续发展的主题之一。2. 云南矿业科技发展现状及其特点2.1 矿业发展概况据调查云南省已发现矿种 142 种(2002 年底公布数),其中探明储量的有 83 种,探明的上表矿区 1229 处,其中超大型 35
4、处,大型79 处,中型 264 处,小型 851 处,目前开 发矿 种 62 个,矿山总数 7935个,其中国有 316 个,集体 2892 个,其它 4627 个,矿业从业人数 33万人,年采矿量 1.5-2 亿吨,2002 年,全省矿业 企业总资产达到 856 亿元,完成产值 374 亿元, 实现增加值 120 多亿元,增加值占 GDP 的比例为 5.4。全省 规模以上金属采选冶企业 90 多户,资产总额 276 亿元,2001 年生 产十种有色金属 83.62 万吨,在全国各省中居第三位,同比增长 11.61,其中: 铜 18.91 万吨、铝 15.698 万吨、铅 16.69 万吨、锌
5、 26.0 万吨、锡 5.55 万吨,有色金属加工材 9.68 万吨;全省生产生铁 337.95 万吨, 钢 222.02 万吨,钢材 186.2 万吨,完成工业总产值188.41 亿元,工 业增加值 58.38 亿元,实现利税总额 9.09 亿元。2.2 矿业科技发展现状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云南矿业的科技力量、科研基础建设取得长足的进步,在有色金属、黑色金属、建材、煤炭、稀贵金属等方面3都有较高的科研开发能力,在有色金属、稀贵金属等领域的科研能力已达国内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据统计,全省拥有矿业专业的各类科研院所 10 个(其中,昆明冶金研究院、昆明贵金属研究所在国内有较高的知名度)科研人员
6、近 1500 人,其中高级科技人员占 20,中级科技人员占 40左右,是我省承担矿业国家级研究项目和国际合作项目的主要力量。全省现有涉及矿业的大专院校和中等专科学校 17 所,已成为培养矿业科研、生产科技人才的一支重要力量。并且云南省目前已建成与矿产资源开发有关的国家级工程中心 2 个和一批与矿业材料开发有关的省级重点实验室、中试基地,在昆明贵金属研究所、云南大学、昆明理工大学、昆明冶金研究院、昆明物理所、省测试中心、云南冶金集团、云锡、云铜、云 铝等单位建成若干个具有较高水平和具有创新能力的矿业新材料研发基地以及技术中心。近年来,全省矿产业相继实施了一批矿业新材料产业化的重大专项;省院省校合
7、作的材料项目;材料科技攻关项目;中小企业材料创新项目和产业化项目。 这批项目完成或建成投产后,不仅使云南省矿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上一个新台阶,而且进一步增强了矿产业的优势和潜力。如“个旧锡矿深部和外 围成矿预测及矿 山增储项目的研究可使老矿山新增资源量潜在价值达 396 亿人民币,延长矿山服务年限 10年以上。同时,通过实 施滇沪合作和省院省校合作,为矿业新材料技术及其产业化的合作与学术交流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一批留学回国人员和引进人才,不 仅从国内外带来了先进的技术、管理经验和最新的研究动态,充 实壮大了云南矿业的科研力量,同时也大大拓展了云南省与国内外合作的渠道,初步形成了省内外优势互补、研发互
8、动的技术合作体系。据不完全统计,云南矿业每年都有一批科研成果获得国家、省部级和地市级科技进步奖。随着科研体制的改革,科研院所与矿业企业4的联系日益紧密,促进了行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快速提高。近几年来,行业科研和技术项目中有 70以上的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使全省矿业发展的科技贡献率达到 40以上,先后涌现出一批在国内外有影响的企业和技术创新成果。如云铝采用先进的 186KA 预熔阳极电解槽代替原来的 60KA 自熔槽,使云南省在铝冶炼方面居国内先进水平;云铜引进艾萨熔炼技术获得成功,使云南省炼铜技术居国内先进水平。科技进步水平的不断提高使云南锡基新材料及锡化工产品的发展已经形成规模,2001 年云南锡
9、业公司就有 40 个产品、共 11846 吨。2001 年工业总产值(现价)33177 万元,为同期精锡产品工业总产值(现价)的 51.5以上,而且还新开发了锡基焊料、焊粉、有机锡,阻燃材料等一系列锡基材料,有望成为我国最大的锡基新材料产业基地。通过努力,以有色金属深加工为主的云南矿业新材料产业已形成一定的科技创新体系,先后开发成功了“汽车尾气净化三效稀土基催化剂” 、“高速电气化列 车用含 锡多元铜合金及其铁路用接触线新材料” 、“高性能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等新产品,成为了国内矿业新材料产业发展的新亮点。3. 云南矿业科技资源配置状况及存在的问题3.1 矿业科技资源配置状况据统计,2002
10、年云南矿业科技经费投入 35171.3 万元,占同期全省投入总额的 13.9,占五大支柱产业科技经费投入的 45.6;全行业现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 45735 人,其中高职 2623 人,中职 18609人,初职 23734 人,占到同期全省专业技术人员总额的 6.2,全省矿业的科技资源无论在数量和质量方面都占有重要的地位。目前,云南矿业一些大型骨干企业和研发机构的科技资源配置情况为:云南冶金集团总公司。现有专业技术人员 5354 人,其中 35 岁以下 3022 人。 计算机千人拥有量 30 台,互联网千人用户 300 户。其5中从事研究与开发人员 272 人,2001 年研究与开发投入 1.
11、68 亿元,其中企业投入 1.55 亿元,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 2.18。申报专利 6 项,获云南省科技一等奖 1 项,三等奖 4 项。云南铜业集团。现有专业技术 4578 人,其中 35 岁以下 1689人,占 36.9。 计算机千人拥有量 60 台,互联网千人用户 52 户。从事研究与开发人员 278 人, 2001 年研究与开发投入 5410 万元,其中企业投入 5070 万元,企 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 1.3。多年获专利 9项,科技成果 78 项。云南锡业集团公司。现有专业技术人员 5491 人,其中 35 岁以下 1264 人。 计算机千人拥有量 150 台,互联网用户 75
12、户。从事研究与开发人员 1933 人,其中高级工程师 188 人,中初级职称 1745 人.2001 年研究与开发投入 5417 万元,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3.2。多年来获专利 43 项,其中发明专利 13 项,实用新型专利 30项, 拥有 29 项专利保密技术;先后取得 300 多项科技创新新成果,其中国家级 18 项,省部 级 109 项。昆明贵金属研究所。现有专业技术人员 384 人,其中 35 岁以下 185 人, 计算机千人拥有量 508 台,互联网用户达 100。从事研究与开发人员 226 人, 2001 年研究与开发投入 2227 万元,其中企业投入 918 万元,企 业研发
13、投入占销售收入的 5.5。多年来取得 540项科技成果,其中国家特等、一等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等国家级奖励 65 项,省、部级奖励 237 项。昆明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现有专业技术人员 2445 人,其中 35 岁以下 1499 人。 计算机千人拥有量 80 台,互联网千人用户 50户。从事研究与开发人员 337 人,2001 年研究与开发投入 4264 万元,其中企业投入 4024 万元,企业研发投入占总销售收入的 1.06。获专利权 1 项。 获昆明市科技成果二等奖 1 项,三等奖 1 项;获集团公6司科技成果奖 45 项。从上述企业科技资源的分布状况来看,云南
14、矿业的科技资源配置具有主要集中在效益较好的大中型企业、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特点,而绝大多数中小企 业缺乏科技资源投入的状况比较突出。3.2. 矿业科技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通过深入分析,我们认为云南省矿业目前的科技资源配置存在以下突出问题:3.2.1R&D 资源投入总量严重不足,科技创新能力较弱。尽管云南省每年对矿业产业的 R&D 的投入经费并不低,但由于投入渠道单一, 难以支撑产业发展对技术创新的要求,整个产业没有形成以解决产业化过程的关键技术难题为重点的投入强度,科技基础水平不高,技术装备落后,仪器测试手段较差,相应的重点实验室建设滞后, 难以解决产业发展中面临的重大关键技术难题;科研设备不能
15、适应材料设计和工艺参数优化方面对大量科技数据处理的需求,科技基础条件建设水平滞后于产业发展,从而使行业科技进步过程中跟踪性和仿造性创新多,原创性技术创新相对较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不多。因此,加入 WTO 后,云南省矿业的可持续发展将受到知识产权的制约。3.2.2 缺乏有效的产业科技管理和政策支撑体系。由于缺乏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和矿产业发展特点的科技管理和政策支撑体系,云南省推动矿业技术创新的政策措施不力,体制和机制创新尚未引起足够重视;产、学、研之间紧密结合的市场机制和紧密合作的支撑体系有待构建和完善,科技资源整合利用不够,综合优势难以形成。3.2.3 缺乏高层次研发和管理型复合人才。
16、目前云南省虽然拥有一批较为知名的从事矿业科技创新的高等7院校和研究开发机构,也拥有一批专门从事矿业资源开发科技研究与应用的专业人才,然而适应矿业可持续发展和新形势的高层次人才和复合型人才却仍然不足,企业十分缺乏既懂专业又有管理经验的复合型人才,从而导致大多数企业不具备独立开发和承担消化科技成果的能力。4. 云南矿业科技资源优化配置的重点与任务根据云南矿业在未来 20 年的发展目标,要依托现有优势矿业资源,人才与技术基础,充分利用东南亚地区资源,通过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推 进自主创新与技术引进相结合,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材料产业,以市 场为导向, 经济效益为中心,按照新型工业化模式高起点地实现新的
17、优势矿产资源转化,把矿业建设成云南省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支柱产业,把云南建设成西部地区新材料重要开发基地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矿业合作基地。因此, 矿业的科技资源优化配置应紧紧围绕这一目标的实现来进行,依靠科技进步,促进全省矿业的可持续发展。4.1 矿业科技资源优化配置重点今后云南矿业科技资源优化配置要求,一是能够全面支撑云南矿业新材料发展目标的实现。二是能够支持行业解决重点技术、关键技术的难题,使行 业的科技创新能力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和可持续发展,使企业真正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为此,科技资源配置要重点围绕以下 10 个关键技术的攻关和成果应用方面,即:通过自主研发与引进合作攻克水体下、高地应力、深
18、部破碎难采矿体采矿技术;富氧顶吹沉没溶炼铅新技术(YGM);高铁闪锌矿加压湿法冶金技术; 难处理金矿生物氧化预处理技术;320kA 大型预焙阳极铝电解槽技术;低品位硫化铜矿生物湿法冶金技术;低品位氧化锌矿湿法冶金新技术;湿法磷酸深度净化8技术; 独立铂钯矿综合利用技术;特种晶形超细非金属矿功能粉体材料加工关键技术。重点发展锌、铜、 铝、锡 、贵金属(金、银与铂族金属)、稀有金属(锗、甸、稀土)、磷化工 产品等传统材料;以及 锡基新材料与锡化工产品、贵金属基新材料、 产品铜基新材料、 锌合金与 锌化铝、铝基复合材料、高纯金属与物 质、能源材料、复合材料与材料表面改性、无机非金属材料等新产品。4.
19、2 矿业科技资源优化配置的任务4.2.1 建立以开放共享为核心的矿业科技资源配置管理、运行机制在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指导下,建立共享为核心的全行业科技资源投入、管理、运行机制,建立适应市场经济 体制要求和矿业特点的新型科技资源管理体制。4.2.2 整合、重组和优化科技资源在国家统一的技术标准和规范指导下,对全省矿业现有的大型科技基础设施、工程中心、科学数据资源进行整合、重组和优化。建立以开放共享为核心的科技资源有效利用机制。4.2.3 加强科技基础数据建设,实现数据自由资源共享以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制度建设为主要手段,整合行业科技数据资源,完善科技基础数据的管理体制和服务体系,促进行业科技数据资源共享
20、。4.2.4 加快矿业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围绕矿业新材料开发和资源合理利用,加快公共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的步伐,推动公共科技资源的整合与有效利用。5. 促进云南矿业可持续发展科技资源优化配置的对策建议5.1 以共享为原则整合矿业的科技资源,构建公共科技基础条件9平台。应在资源共享的原则下,对全行业的科技资源进行合理的整合,积极建设以国家贵金属研究基地、云南铜业集团技术中心、云南非金属矿研究开发中试基地、昆明理工大学冶金及材料学院重点实验室,云南大学材料科学系以及正在组建的云南冶金集团技术中心等为新材料研发基地和以昆明高开区、昆明经开区、云南铜业集团公司、云南冶金集团公司、云南锡业集团公司等大企
21、业集团为主的产业化两大基地,加大云南省矿业新材料产业科技基础条件建设的投入力度,从总体上提升矿业公共科技基础条件水平,使科技基础条件真正成为矿业科技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支撑平台。5.2 制定和实施云南矿业技术政策,促使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制定和实施有利于云南矿业科技进步和可持续发展的技术政策,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积极引导国有大中型企业参与国家重点技术产业化项目;制定向重点行业领域转移扩散高技术的专项计划;支持产学研紧密结合的重点研究开发项目和在引进消化吸收基础撒谎功能的技术创新工程;加大对大中型企业的研究开发能力建设的投入,使企业逐步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坚持企业为主体的立项原则。积极支持企业完
22、成行业重大科技计划、科技攻关计划、云南省省院省校科技合作计划、云南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计划等政府重大专项计划,大力培植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围绕矿业新材料领域,创建一批集研究、开发、工程化、产业化、市场化为一体的具有集成 创新能力的产业集群。5.3 营造有利于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创新环境,推进矿业科技资源的合理配置。通过营造全社会创新环境,树立科学发展观,改变过去矿产业发展注重数量和规模扩张,品种数量单一和深加工严重不足的传统发展10模式,结合云南省矿产资源特点和优势,大力开展深加工和新材料研究开发,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新材料产业,提高资源利用和经济效益。通过科研体制和机制创新,推动科技开发直接面向经济
23、建设主战场,有效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促进云南省新材料开发的产业化。5.4 拓展矿业科技投入渠道,推进多元化科技资源配置机制建设。应当通过完善风险投资机制,在全省风险投资体制逐步形成的基础上,进一步 细化奉献投资政策。对重大矿业新材料产业化项目,鼓励风险投资公司按市场化运作注入资金,推进矿业更新改造提升投资的多元化,加快矿业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步伐。同时,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 对矿业新材料产业等重点行业的关键技术产业化项目,经认真评审和筛选,向国家高新技术产业计划专项推荐一批好项目,积极争取国家财政支持,同时省财政资金给予匹套支持,以使产业尽快做大做强。5.5 加快矿业科技的东西部合作与国际合作,促进科技资源的优化配置。要认真贯彻执行云南矿业面向“两个资源” 、“两个市场” 的发展战略,通过云南省国际科技合作计划,云南省省院省校合作计划,滇沪合作计划等政策引导,积极推动了矿业可持续发展的科技研究开发和国内外交流合作,促进矿业科技资源的优化配置。参考文献:1.彭靖里等,西部大开发中云南矿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J,西部开发研究,2004, 6(10),127132.2.张军,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J,矿业工程,2005,3(2),353.毛小兵,论我国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开发的理论导向J,2005,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