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才工作调查报告人才工作调查报告“千秋基业,人才为本。”近年来,xx 市大力推进人才强市,积极融入“三个经济”新格局,着力构建现代化经济发展体系。但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比,全市人才总体水平不高,人才发展体制机制还不完善,广泛集聚高层次人才的氛围还未形成,各类人才创新创业活力还没有充分激发,这些都成为 xx 转型发展、追赶超越的制约因素。为此,依据循证人力资源管理和标杆管理的思想,采用文献研究、借鉴对比、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等方法,对全市人才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并提出今后我市人才工作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人才资源现状 截至目前,全市总人口为 x 万人,各类人才总量为x 人,
2、仅占全市人口总量的 x%。 (一)人才分类概况 此次调查统计,参考中省市及其他发达城市的人才类别划分标准,结合我市实际,将人才划分为 11 类。各类人才中,党政人才 x 人,占人才总量的 x%;企业经营管理人才 x 人,占 x%;专业技术人才 x 人,占 x%;高技能人才 x 人,占 x%;农村实用人才 x 人,占 x%;文旅人才 x 人,占 x%;社会工作人才 x 人,占 x%;高层次人才x 人,占 x%;“双创”人才 x 人,占 x%;金融人才 x 人,占 x%;能源化工人才 x 人,占 x%。 (二)学历结构 我市各类人才中,研究生 x 人,占人才总量的x%.;本科 x 人,占 x%;专
3、科 x 人,占 x%;高中及以下x 人,占 x% (三)年龄结构 我市各类人才中,35 周岁以下 x 人,占人才总量x%;36 至 45 周岁 x 人,占 x%;46 周岁及以上 x 人,占x%。 (四)专业技术人才行业和职称分布 专业技术人才按行业领域划分为:卫生领域 x 人,占 x%;教育领域 x 人,占 x%;农业领域 x 人,占 x%;其他领域 x 人,占 x%(如图 2)。按职称划分为正高级x 人,占 x%;副高级 x 人,占 x%;中级 x 人,占 x%;初级 x 人,占 x%。 二、主要做法 近年来,我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重要论述,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认
4、真贯彻中省市组织工作会议精神,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不断完善人才政策,优化顶层设计,加强聚才引才平台建设,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营造良好环境,提升服务保障能力。 (一)着眼党管人才,规范工作运行机制 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择天下英才而用之。一是完善人才政策体系。制定关于进一步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xx 市引进培养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的实施办法(试行)xx 市引进培养高层次人才(20182020)三年行动方案等文件,进一步完善了人才工作政策体系。二是完善考核评价体系。推动“一把手”抓人才工作,把人才工作纳入县(区)和市直各成员单位年度目标考核范围,进一步夯实工作责任。同时,建立高层次人才
5、评价机制,注重工作实绩考核,先后组织申报入选中组部“西部之光”访问学者 2 人、省“千人计划”3 人、省“特支计划”8 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33 人,评选“xx 市有突出贡献专家”105 人、“xx 市青年科技奖”174 人。三是建立激励保障体系。市财政每年安排人才发展资金 1000 万元,重点用于人才引进、培养和科研开发,每年列支 5000 万元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坚持每年春节前夕慰问全市各行业、各领域的优秀代表,激发各类人才创新创业工作热情。四是强化人才政治引领。出台关于在全市知识分子中深入开展“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的实施方案,向全市广大知识分子发放了“弘扬爱国奋斗精神
6、,建功立业新时代”倡议书,激发各类人才创新创业内生动力,助力 xx 追赶超越。组织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陕西“特支计划”入选者等 28 名来自全市各条战线的高层次人才开展“爱国奋斗”主题教育。 (二)着眼平台载体建设,多渠道吸引人才 一是举办创新创业活动。组织召开“红色筑梦、创业 xx”品牌发布会和“追寻青春足迹红色筑梦之旅”2018 年全国大学生 xx 实践专项行动工作推进会,积极宣传我市创新创业环境,深入推动产学研合作和人才来延创业。二是开展招才引智工作。选派 26 支小分队带需求、带项目,深入知名高校、科研院所、中国 500 强企业精准对接。先后与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等 54 所高校、中
7、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等 10 家科研院所、腾讯集团等 63 家企业开展对接活动,共签订 68 项合作协议,累计柔性引进各类人才 270 余名,其中博士 82 名,硕士59 名。三是搭建人才平台。依据产业培育进行人才布局,依托项目建设开发人才资源。全市共引进 11 名院士,建成 10 个院士工作站、11 个省级农业科技专家大院、24个市级农业科技专家大院、5 个省级现代农业科技创业示范基地。组建煤炭等 6 个重点实验室和油气工程等 5个工程技术中心,先后组织 2100 余名科技人才参与实施400 余项科技计划。目前,已建成新区 898 创客空间、大学生双创小镇,高新区红色筑梦孵化基地,宝塔区北
8、航贝塔等创新创业平台。其中,高新区人才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已孵化企业 92 家,毕业 73 家。 (三)着眼服务发展,推进人才效能发挥 一是实施“双培双带”示范项目建设。建成子长、延川、洛川 “双培双带”项目示范县 3 个,实施产业开发项目 752 个。实施“人人技能工程”,培养各类技能人才约 2.4 万名,入选全省人才助推脱贫攻坚工作模式。二是开展“专家服务团”活动。紧密结合科技特派员工作,精心组建农业生产、教育教学、畜牧养殖、文化文艺等“专家服务团”,开展“服务基层,助推脱贫攻坚”活动。三是针对选调生等党政人才推行“导师制”,采取自主结对与单位推荐相结合的方式,为全市 445 名选调生确定导师
9、,进行传帮带。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此次调查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等方式进行,共发放调查问卷 20000 份,回收有效问卷 18244 份,回收率达 91.22%。对比分析深圳、杭州、无锡、武汉等十市人才政策和工作做法,我市人才工作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突出问题。 (一)思想观念滞后,体制机制不健全 1.人才重视程度不够。调查问卷中 ,受访者认为单位/地区领导对人才工作一般重视占 32.54%,不重视占3.28%,非常不重视占 2.2%。从 2017 年开始,全国各地爆发了一场以抢夺各类人才为目标的“人才大战”,出台各具特色的优惠政策以吸引人才,而我市各级组织和领导在不同程度上存在人才意识淡薄、观念
10、滞后,对人才工作重视不够的现象,没有形成全社会重视人才、尊重人才、使用人才的良好氛围,从而抑制了人才创新创业的积极性。 2.人才工作管理体制不畅。组织部门牵头抓总,履行了“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职责,制定了宏观的人才政策,但人才领导小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相关部门没有明确自己在人才工作中的职责,没有就人才的任职、编制、住房、医疗保健、子女就学、户籍等方面制定相应的实施办法和细则,使政策的可操作性不强,执行难度大,没有打通“最后一公里”。 3.人才培养机制不健全。苏州市对于获得院士称号的奖励个人 200 万元,培养单位 500 万元;杭州市对开展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等高技能人才
11、的素质提升培训,按人均 1000 元给予资助。而我市仅对参加培训取得资格证书的个人进行奖励,在延高校、高职院校学生在毕业前取得高级及以上职业资格证书的给予每人 1000 元资助,对参加急需紧缺技师、高级技师培训,经考核取得相应技师、高级技师国家资格证书的给予每人 2000 元补助。对人才培养单位没有建立具体的奖励机制,缺少对教师、技师教学团队及人才公共实训基地的经费补贴。 4.人才评价、激励机制不健全。调查问卷中,受访者认为我市人才评价激励政策一般的占 43.24%。人才评价机制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排前三位的是:缺乏针对不同专业、行业和各类人才的特定人才评价体系,占41.91%,各类人才评价标准
12、不科学、人才评价的社会化程度低,占 32.33%,缺乏人才中介、行业协会、公司和服务对象的广泛参与,占 30.6%。人才激励奖励机制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排前两位的是:对调动人才积极性作用不大,占 34.61%,人才激励方式单一,占 32.48% 。 (二)人才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 xx 是革命老区,人才工作起步晚,底子薄,全市人才总量不足,结构分布不合理。全国人才资源统计报告(2015)显示:全国人才资源总量达 x 亿人,占全国人口总量的 x%。各类人才中,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占 x,专业技术人才占 x%,高技能人才占 x%,农村实用人才占x%,社会工作人才占 0.4%。深圳市各类人才总量超过510
13、 万人,占常住人口 x%,无锡市各类人才总量达到 x万人,占常住人口 x%。而我市人才资源调查数据显示:目前全市各类人才总量 x 人,仅占全市人口总量的 x%,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人才仅 x 人,占 3.32%。各类人才中,高层次人才占 0.07%,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占x%,专业技术人才占 x%,高技能人才占 x%,农村实用人才占 x%,社会工作人才占 x%。高层次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社会工作人才等严重不足,即使在我市占主导地位的能源化工领域,人才依然相对不足。 (三)政策体系不完善,可操作性差 1.缺乏配套政策。调查问卷中 35.43%的人认为我市人才政策系统性
14、不够,配套性不强,在诸多制约因素中排名第一。其他发达城市的人才政策都具有很强的配套性,例如深圳市 2008 年出台了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1+6”文件(1: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6:认定办法、配偶就业、学术研修津贴、岗位管理办法、子女入学、住房),2011 年出台了孔雀计划“1+5”文件(1:“孔雀计划”实施意见,5:确认办法、认定标准、特定待遇、创新创业专项资助、评审办法)。而我市在人才引进方面仅出台了xx 市引进培养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实施办法(暂行),缺乏配套性政策和实施细则,导致政策的可操作性差、落地难度大。 2.创新创业资金支持体系不健全。调查问卷中31.06%的人认为创业需要税收优惠政策
15、,43.38%的人需要场地经营优惠政策。深圳市对符合条件的创业团队最高给予 500 万元的创业补贴,在创业场租上可给予 1530 元/m2 的补贴,孔雀团队经专家评审后对符合相关规定的最高可给予 1 亿元资助;苏州市给人才企业提供单户 500 万元以下的信用贷款,给予重大项目 10005000万元的资助;杭州市对顶尖人才和团队的重大项目实行“一事一议”,最高可给予 1 亿元资助;无锡市成立 1亿元信保基金;临沂市成立 4 亿元信保基金。而我市对来延人才创业,特别是初创企业和中小微企业,在场地、税收、金融等方面的资金政策支持体系不健全。 3.引才工作市场化程度不高。调查问卷中 6.37%的人认为
16、政府在引进人才工作中需要大力发展人才服务中介机构,12.77%的人认为政府在引进高层次人才工作中需要完善人才中介服务机构。临沂市建立了省市县三级人力资源产业园区,对新建的分别奖励 200、100、50 万元;昆山市大力引进天使投资、创业投资、股权投资等机构,最高给予 500 万元奖励;苏州市对通过猎头公司引进年薪 30 万元以上,并全职服务两年以上的人才给予企业 50%佣金补贴。武汉市对承办国际国内创业沙龙、论坛、大赛的社会机构给予实际支出 50%的补贴,每年最高 100 万元资金资助。而我市在人才引进工作中,方法相对单一,主要通过相关部门举办项目洽谈会、推介会等方式进行,依靠行政手段多,运用
17、市场化思维少,缺乏猎头公司、人力资源服务公司等社会机构,人才工作社会化程度较低,导致引才市场不活跃,引才效果不明显。 4.政策宣传力度不够。调查问卷中 37.4%的人习惯通过微信、微博等新媒体了解人才政策,21.14%的人通过各类网站了解人才政策。而我市目前更多的是通过传统媒体和宣传册等方式宣传人才政策,宣传效果不够理想,导致人才政策知晓率不高,人才需求不精准。 (四)人才激励和服务保障不够,平台作用不明显 1.高层次人才奖励优惠力度不大。调查问卷中44.68%的人认为缺少优惠政策,51.35%的人认为现行人才政策吸引力不足,63.92%的人认为政策优惠幅度不够大。深圳市对当选的两院院士和杰出人才,每人给予100 万元工作经费和 600 万元奖励补贴;成都市对诺贝尔奖获得者等国际顶尖人才(团队)来蓉创新创业给予最高 1 亿元的综合资助;苏州市对获得院士称号的个人奖励 200 万元;昆山市对金融、教育、文化、卫生、旅游、体育、现代农业、社会服务等领域的高层次社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