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药对 PPT课件.ppt

上传人:h**** 文档编号:206074 上传时间:2018-07-18 格式:PPT 页数:196 大小:41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组药对 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96页
组药对 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96页
组药对 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96页
组药对 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96页
组药对 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9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药对190-20121007,苏彦斌参考文献:沈敏南 中药药对190种,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1999,ISBN:7-81010-467-5,前言,中药药对:两种药物组成,中药特殊配伍方法,该方法源于七情,又有所发展。 七情:中药配伍的七种情况,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除单行外,均是二种或以上药物配伍,目的适应复杂病变,避免副作用,安全高效。 中药药对不同于单味药,是中药学学术的升华;不同于方剂学,是方剂学的基础,若干方剂的母方;不同于治法学;有治法学内容。 190种中药药对,按作用不同,分为:相须药对105种;相反药68种,其中:扶正祛邪 35种、寒热相反 10种、升降相反

2、10 种、润燥相反4种、散敛相反2种、其它相反7种;相使药对14种,十八反和十九畏药对3种等四种。 收集年限:张仲景伤寒论近代已故名医药对文献。,一、相须药对(001-105) 两种功用相类似药物,配合应用起协同作用,加强药物功效的特殊配伍方法。,001:麻黄5-10g 桂枝5-10g 麻黄:辛微苦温,强发汗解表作用。药理:抑制流感病毒。 桂枝:辛甘温,温阳化气,发汗解表。 合用:解表发汗,适用于风寒表实证。 症见:恶寒发热,身疼腰痛,头痛,骨节酸痛,无汗,脉浮紧。风寒客表,卫气不得宣泄,营阴流行不畅,非麻黄辛温发汗而不克,非桂枝助麻黄,不能解肌透达营卫以祛风寒。 伤寒论:9首,金匮要略:麻黄

3、加术汤用此药对。 风寒湿表实证:加羌活、苍术;兼肺失清肃咳嗽:加杏仁、前胡;体虚或风寒表实证轻浅者禁用。,002:荆芥10g 防风10g,荆芥:辛温,祛风解表,本草纲目:散风热,清头目,利咽喉。 防风:辛甘微温,祛风解表、胜湿,珍珠囊:治上焦风邪,泄肺实,散头目中滞气、经络中留湿。 荆芥长于散热,防风善于祛风,合用功擅祛风解表,适于感冒表证。温服后盖被避风半小时。 症见:发热恶风,肢节疼痛,头痛无汗,目赤,咽喉疼痛,舌苔薄腻,脉浮数。起居不慎,素体表虚,气候突变,风寒,风热之邪从肌腠而入,营卫不和所致表证。 摄生众妙方:荆防败毒散。 002和001均具解表,001发散力强。 挟风湿痹痛:加羌活

4、、独活;风热甚者:加菊花、桑叶。,003:辛夷10g 苍耳子10g,辛夷:辛温,散风通窍,药理:挥发油收缩鼻粘膜血管。 苍耳子:甘苦温,祛风湿,通鼻窍,本经:主风寒头痛,风湿周痹,四肢拘挛痛,恶肉死肌。 合用:散风寒,通鼻窍,适用鼻渊病。 症见:发热恶寒,头额及目胀痛,鼻塞流涕或腥臭,苔薄,脉浮数。风为阳邪,易于热合,风热上受,肺系受邪,鼻为肺窍,外邪客之。 济生方:苍耳子散。 可加荆芥、防风、菊花、连翘,效佳。,004:葱白连须3-7个 豆豉10g,葱白:辛温,发汗解表,通阳,本草从新:发汗解肌,通上下阳气。 豆豉: 辛甘微苦寒或辛微温(炮制),解表发汗轻灵之品。 合用:通阳解表,汪昂:葱通

5、阳而发汗,豉升散而发汗。外邪初在表,先服之为佳。适用于外感表证轻症,服后避风。 症见:恶风发热,热度不高,骨节酸痛,无汗,头痛鼻塞,舌苔薄净,脉浮。起居不慎,外邪入侵,肌腠受邪,营卫失宣。 肘后方:葱豉汤;外台秘要:葱白七味饮;通俗伤寒论:葱豉桔梗汤。 表证甚者:加荆芥、防风;湿阻表分者:加佩兰、藿香;兼里热咽喉肿痛者:加蒲公英、板蓝根。,005:菊花10g 桑叶10g,菊花:甘苦微寒,疏散风热,明目,清热解毒,本草便读:平肝疏肺,清上焦之邪热。 桑叶:苦甘寒,疏散风热,清肝明目。 合用:疏散风热,适用于风热表证。 症见:恶风发热,头痛汗少,咽喉疼痛,目赤,咳嗽鼻塞,舌质红,苔薄,脉浮数。起居

6、不慎,感染风热之邪,或风热时邪流行,体虚发病。风热为阳邪,上受肺系发病为多。 温病条辨:桑菊饮。 目赤肿痛甚者:加蝉衣、白蒺藜;咳嗽甚者:加前胡、桔梗;寒热甚者:加薄荷、紫苏。,006:大黄10g 芒硝10g,大黄:苦寒,攻击导滞,清热泻火,药理:刺激大肠,增加蠕动,促进排便。 芒硝:辛咸苦大寒,泻热通便。 合用:清热攻下,药品化义:大黄.积热结久,大便坚实,秘固,难以取下,借芒硝味咸软坚,相须而用。适用于阳明燥热实证。 症见:潮热,自汗颇多,腹部坚硬而痛,拒按,烦躁神昏,大便秘结,下利清水,口舌干燥,舌质红,舌苔黄而糙,脉滑数有利。肠胃为俯,受纳水谷,化生精微,传导糟粕,肠道实热积滞,不能受

7、纳,不能传化,形成此证,后世清热通便母方。 伤寒论:大承气汤,调胃承气汤;局方:凉隔散;伤寒六书:黄龙汤;温病条辨:增液承气汤,新加黄龙汤。 祛邪重剂:暂用,中病即止。,007:石膏30-60g 知母10g,石膏:辛甘大寒,清肺胃之热。 知母:苦寒,清热泻火,滋阴润燥。 合用:清解胃热,不仅增强清热之力,且能救阴。适用于阳明经证及胃热。 症见:壮热,烦渴,头胀痛,面赤胃热,自汗颇多,喜冷饮,舌质红,苔黄燥,脉洪大,胃脘灼痛,吞酸嘈杂,消谷善饥,牙龈肿痛,齿衄,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滑数。 阳明为多气多血之经,热邪侵入阳明,热盛于内,充斥于外,致阳明经证。胃主受纳消谷,胃腑居于中脘,经络上络于齿

8、龈。肝郁化火犯胃,或过食辛辣之食,胃火炙热,形成本证。 伤寒论:白虎汤;南阳活人书:白虎加苍术汤;景岳全书:玉女煎;温病条辨:花斑汤;疫诊一得:清温败毒饮。阳明经证:加甘草、天花粉;胃火炽热:加黄连、制大黄。,008:代赭石30-45g,先煎 石膏15-30g,也先煎,张锡纯曰:赭石:色赤,性微凉,能生血能凉血,质重坠,善镇降气,降痰涎,止呕吐,通燥结,用之得当,能建奇效。 石膏:辛甘大寒,清阳明气分热邪要药。 合用:清热降逆,适用于胃热所致的呕吐、吐血病症。 症见:脘腹胀满,呕吐酸水,气哕,吐血色红或紫黯,口臭便秘,口渴欲冷饮,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胃为水谷之海,胃气以下为顺,上逆则呕吐

9、;热久波及血络则吐血。 医学衷中参西录 吐血多者:加花蕊石、制军;呕吐甚者:加竹茹、旋复花。,009:鲜芦根 60g 鲜竹叶 30g,鲜芦根:甘寒,清肺胃热,生津止渴,本草经疏:芦根味甘气寒而无毒,甘益胃和中,寒能除热降火,热解胃和,津液流通而渴止。 鲜竹叶:甘淡寒,清热除烦,利尿。 合用:生津清热。适用于温热病后期热伤津虚。 症见:外感热病后期,表邪已解,身有低热,下午甚,形体消瘦,口渴喜饮,心烦,维纳不佳,大便秘结,舌质红,少苔,脉细数无力。 鼻衄者:加鲜茅根同煎。,010:甘草 3-5g,清炙炒用 桔梗 5-8g,甘草:甘平,补中益气,泻火解毒,润肺祛痰,缓和药性,缓定止痛。用药法象:生

10、用泻火热,熟用散表寒,祛咽痛,除邪热。 桔梗:苦辛平,宣肺祛痰,别录:疗喉咽痛。 合用:利咽喉,排痰,适用于咽喉痛,肺痈成痈期。 症见:咽喉疼痛色红,吞咽不利,壮热不退,咳嗽气急,咳吐黄稠浓痰,气味腥臭,胸胁疼痛,烦躁不安,口燥咽干,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风温之邪,从口鼻而入,咽喉首当其冲,以致咽喉疼痛。邪热犯肺,蕴而不解,或嗜酒肥甘过度,上熏于肺,而成肺痈,该病排痰是其要务。 伤寒论、金匮要略:桔梗汤;医学心悟:加味桔梗汤。咽喉热证重症:加板蓝根、射干;肺痈:加千金要方苇茎汤,景岳全书:如金解毒散。,011:金银花 10-15g 连翘 10-15g,金银花:味甘性寒,气味芳香,即可清透疏表

11、,又能解血分热毒,尤为治阳性疮疡要药。 连翘:性凉味苦,轻清上浮,治上焦诸热,尤能解毒消痈散结,疮家要药。 合用:清热解毒,适用于外感风热或温病初期、热疮痈证。 症见:恶风轻,发热重,汗出较多,头痛,咽喉肿痛红肿,舌红苔净,脉浮数。疮疡肿毒,瘰疬,丹毒,乳痈,外症:有红活掀赤,灼热感,肿胀局限高起,根脚收束之特征,伴有口渴,舌质红,苔黄,脉数。风热外邪侵入人体,都从口鼻而入,先侵犯上焦肺卫,清热之中兼有疏透。热度聚而不散,气血受阻。 温病条辨:银翘散;疮医大全:连翘解毒汤。 外感风热或温病初起:加牛蒡子、薄荷;热证疮痈:加蒲公英、紫地丁。,012:田基黄 30g 垂盆草 30g,田基草:地耳草

12、,甘苦平、清热解毒、活血消肿。 垂盆草:甘淡微酸凉,清热解毒、消臃肿、解蛇毒。 两药均能降低血清谷丙转氨酶。 症见:面目黄染,小便色黄,肢体困倦,胃纳不佳,脘闷痞满,右胁胀,按之则痛,大便不爽,舌苔白腻或黄腻,脉濡。肝功能检查,黄疸指数、谷丙转氨酶明显上升。 该药对一半剂量作预防,效果颇佳;黄疸深者:加制大黄、黑山栀。,013:天癸子10g 土贝母10g,天癸子:甘寒、土贝母苦寒,均清热解毒、消肿散结。 合用:其功益宏,适用于瘿病。 症见:颈前轻度或中度肿大,大小多如核桃,肿块可随吞咽动作上下,病情严重者,肿块迅速增大,质坚硬,表面高低不平,烦热,急躁易怒,舌质红,脉弦数等。该病往往因水土因素

13、及情志内伤,而致气机不畅,气机郁滞,日久化火,津液不能输布,聚炼成痰,痰气日积,血行不畅,导致血瘀,气血痰淤互阻颈部。 瘿病严重者:加昆布海藻;兼阴亏者:加麦冬、玄参;兼气郁者:加八月札、枳壳。,014:鱼腥草20g、30g 野荞麦根20g、30g,鱼腥草:辛微寒,清热解毒、消臃肿,本草经疏:治痰热壅肺,发为肺痈吐脓血之要药。 野荞麦根:又名开金锁,甘涩微苦凉,清热解毒、活血散瘀、祛风湿。 合用:功擅清肺热,祛痰浊,适用于痰热咳嗽、肺痈病。 症见:发热咳嗽,痰色黄稠而难咯出,或壮热不退,咳吐黄稠浓,气味腥臭,伴有胸闷头痛,口燥咽干,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痰热体质外感风热客肺,两热相搏,肺失清

14、肃,以至痰热咳嗽;若血脉瘀阻,痰热内结而酿成肺痈。 痰热咳嗽者:加瓜蒌、黄苓;肺痈者:加千金要方苇茎汤。,015:虎杖10g 红藤10-20g,虎杖:苦酸而寒,清热解毒、活血祛瘀,据药理分析,有多种抗菌、抗病毒作用。 红藤:苦涩平,清热解毒、活血通络、祛风湿,据药理分析,对多种细菌有抑制作用。 合用:功擅清热解毒、活血祛瘀,适用于热盛瘀阻的外科病症,即化脓性关节炎、化脓性骨髓炎、带状孢疹、疔疮肿毒等。 症见:除有局部病灶外,尚有口渴欲冷饮,大便秘结或溏而不爽,舌质红,苔黄,脉滑数。外科心法要诀痈疽总论:痈疽原是火毒生,经络阻塞气血宁。痈肿是热毒聚于一处以致气血瘀阻而成。 常与医宗金鉴五味消毒饮

15、同用。,016:黄连吞服3g、煎服5-10g黄苓10g,黄连、黄苓:苦寒药,均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合用:其功更宏,适用于疮毒热证、血证。 症见:初起皮肤发红斑、血疹,有瘙痒感,继后皮肤发红,焮热疼痛有脓;或肌表鲜红一片,灼热疼痛,高出皮面;或初起皮肤红斑有水疱,累累如串珠呈带索状,刺痛。伴有口渴,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等。素体蕴有湿热,过服辛热发物,或皮肤黏膜损伤,毒邪乘隙而入,而成疮毒病证。嗜食辛辣、炙煿、酒酪之品,以致湿热蕴于肺胃,而致血证。金匮要略:泻心汤。外台秘要:黄连解毒汤。 疮毒甚者:加黄柏、蒲公英;血证重者:加大黄、花蕊石。,017:黄连3g 山栀10g,黄连:苦寒入心,清热泻

16、火解毒要药。 山栀:苦寒入肝,能消热泻火,凉血解毒。 合用:功擅清心肝之火,适用于心肝火旺所致血证、不寐。 症见:吐血色红或带紫,或通宵不寐。伴有口苦胁痛,寐少梦多,烦躁易怒,舌尖红绛,脉弦数。济生方吐衄:血之妄行也,未有不因热所发。盖血得热则淖溢,血气俱热,血随气上乃吐血也。心藏药,肝主魂,心火上炎,肝火炽盛,心肝二火相助,则为不寐。 心肝之火上炎甚者:加木通、牛膝导火下行;火郁不舒者:加升麻、制大黄;火炽伤阴者,加生地、治女贞。,018:黄柏10g 知母10g,黄柏:苦寒,能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清虚热。 知母:苦寒,用药法象:泻无痕之火,疗有汗之骨蒸,止虚劳之热,滋化源之阴。 合用:其功效

17、如本草衍义补遗:(黄柏)得知母渍阴降火。适用于阴虚火旺。 症见:眩晕耳鸣,目花腰酸,形体消瘦,咽干舌燥,入夜为甚,五心烦热,或午后烦热,盗汗颧 红,男子遗精,妇女经少经闭,舌红苔少而干,脉细数等。肾为元阴之宅,有充脑填髓之用,肾阴不足,脑髓空虚,不能上充于头;阴精不足,虚阳亢奋,上扰心神,扰动精室而成阴虚火旺之证。医宗金鉴:知柏地黄丸、兰室秘藏:滋肾丸均用此药对组方。 阴亏甚者:加生地、天冬;火旺者,加丹皮、山栀。,019:鲜石斛30g 鲜生地30g,鲜石斛:甘微寒,滋阴养胃生津。本草正义:能清虚热,而养育肺胃阴液。为养胃阴要药。 鲜生地:甘寒多汁,略带苦味,性凉而不滞,质润而不腻,能清热生津

18、,凉血止血,为滋肾阴要药。 合用:功擅清热养阴。适用于温病中后期,津亏挟热之证。 症见:发热汗多,心烦口渴,胃纳不佳,尿黄且少,舌质红,胎糙,脉数;或身热夜甚,口渴不欲饮,心烦不寐,略见斑疹,舌质红绛,脉细数。此两证为温病气分证、营分证,邪热内炽,津液亏损,故用此药对作饮料辅助治疗。 气分证:加白虎汤类方剂;营分证:加温病条辩之营汤。,020:鲜茅根30g 茅花5-10g,鲜茅根:甘寒,能清热生津、凉血止血,本草纲目:止吐衄诸血。 茅花:明显止血功能,据药理分析,能缩短出、凝血时间。 合用:功擅清热、止血、生津,特点为味甘而不泥膈,性寒而不碍胃,利水而不伤阴,适用于阴虚火旺之血证。 症见:鼻衄

19、,或咯血,或齿衄,日久不愈,头昏目眩,腰酸耳鸣,两足软弱无力,舌红少苔,脉细数;或外感热病气营证侯中出现的血证。景岳全书血证:动者多由于火,火盛则逼血妄行。血证病机虽多,阴亏火旺最为常见。 杂病血证火旺者:加黄连、山栀;外感热病血证者:加丹皮、生地;阴虚伤津者:加鲜生地、鲜石斛。,021:赤芍10g 丹皮10g,赤芍:苦微寒,能清热凉血,活血散瘀。本草备要:赤芍尤能泻肝火,散恶血,治腹痛坚积,血痹疝瘕 ,经闭肠子风,痈肿目赤,能行血中之滞。 丹皮:辛苦微寒,与赤芍功用相同。 药性本草:女子经脉不通,血沥腰痛。 合用:功擅清热凉血,活血散瘀,适用于血瘀血热证。 症见:痛有定处,喜冷,发热,或见出

20、血,或有肿块,舌暗红,脉数;热瘀于肠胃,腹胀满痛拒按,大便干,色黑易解,善忘谵语;热瘀于胞宫,下腹部、胸胁硬满,寒热如疟,入夜谵语,月经中断。外邪久留不去,或情志郁结,或外伤之瘀血内留,郁而化热,而成此证。千金方:犀角地黄汤。 血瘀热病重者:加犀角、丹参、紫草。,022:皂荚1g 明矾0.5g,皂荚:辛温,祛痰开窍。中国药学大辞典:治胸腹胀满,欲令瘦者。 明矾:酸寒,祛痰之效,本草纲目:练饵服之,轻身不老增年。 合用:功擅减肥,体重超重,行动不便,胃纳不佳,大便不爽,舌质胖,苔白腻,脉濡。 化验检查:胆固醇、-蛋白质、甘油三酯均增高。脾胃论:食少而肥,虽胖而四肢不举,盖脾实而邪气盛也。肥人多湿

21、,痰湿阻滞,照常脂类代谢失调,故此药为脂类代谢失调,脾湿壅滞肥胖症之要药。 临床运用要点:一服药期需长,一般为3个月以上;二需控制动物脂肪的摄入量。,023:藿香10g 佩兰10g,藿香:辛微温,化湿和中、解暑、发表,本草正义:藿香芳香 而不嫌其猛烈,温煦而不偏于燥热,能祛除阴霾湿邪,而助脾胃正气。 佩兰:辛平,化湿和中、解暑。 合用:功擅化湿解暑,适用于湿困脾胃、暑湿中阻之病证。 症见:畏寒发热,头重胀如蒙,胸脘胀闷,胃纳不佳,口觉甜腻,恶心呕吐,或泄泻,舌苔白腻,脉濡等。脾恶湿,湿为阴邪,湿邪内侵,脾阳受困,脾胃互为表里,湿浊久留,势必及胃,形成湿困脾胃之证。夏月起居贪凉,署邪内侵,易成暑

22、湿中阻之证。时病论:芳香化浊法、湿温大论:辛苦香淡汤。 表征甚者:加香薷、紫苏;里湿甚者:加陈皮、茯苓。,024:藿香10g 猪胆汁10g,藿香:辛微温,本草便读:辛能解表疏邪,入脾达肺。据药理分析,藿香能扩张微细血管。 猪胆汁:苦寒,清热解毒。 合用:功擅清胆通窍,适用于鼻渊病。 症见:鼻流脓稠涕,色黄而臭,鼻塞,头昏脑胀,前额疼痛,口苦咽干,大便偏干,舌质红,苔黄,脉弦数。但热上炎,火热薰灼清道,津化成脓,鼻肿窒塞,用猪胆汁以胆清胆,用藿香清化湿浊。医宗金鉴:奇授藿香丸用词要对,为现代五官科医生所常用。兼表寒者,加济生方苍耳子散,效果更佳。 此药对服用症状消失,应再服一周,方能除去病根。,

23、025:生姜5-10滴 枳实10g,生姜:辛微温,化痰止咳,本草从新:畅胃口而开痰下食。 枳实:苦微寒,破气消积、泻痰除痞,本草衍义:枳实、枳壳一物也。小则其性酷而速,大则其性和缓。 合用:功擅消痞除痰,适用于痰气郁结之胸痹。 症见:胸中板闷而痛,痛彻背部,气短喘促,咳嗽痰多,舌质淡白,苔滑腻,脉濡缓。胸阳不振,气机不和,饮邪上乘心胸之位,而成胸痹病证。金匮要略:桔枳姜汤、桂枝生姜枳实均用此药对组方。 阳虚甚者,加桂枝、干姜;痰湿甚者,加制半夏、瓜蒌皮;气郁甚者:加薤白、酱香。,026:制半夏10-15g 干姜2-8g,制半夏:辛温有毒,燥湿降逆。 干姜:辛温,温中祛寒,燥湿化痰。 合用:功擅

24、散寒化饮,降逆止呕,适用于寒饮呕吐、胃痛。 症见:呕吐清水,脘部隐痛,喜热饮,四肢不温,口淡纳差,大便溏薄,舌质淡,苔白润,脉细弱等。饮寒食冷,内伤中阳;或素体中气孱弱,寒从内生,津液不化为饮。寒饮内聚,胃失通降则呕吐;胃阳失煦,阴寒内滞则胃痛。张仲景伤寒论:有14首方剂用此药对。 半夏的有毒成分难溶于水,其有毒成分不能完全被姜汁所破坏,半夏与姜配伍,有协同作用以增强疗效。,027:石菖蒲5-10g 远志5-10g,石菖蒲:辛温,重庆堂随笔:石菖蒲舒心气,畅心神。 远志:苦辛温,安神、祛痰、消痈,别录:定心气,止惊悸。 合用:功擅宁心、化痰,使用于心虚挟痰之心悸、少寐病证。 症见:心悸怔忡,少

25、寐健忘,胸闷短气,精神抑郁,舌质淡,苔白腻,脉弦滑等。因心主神,思虑过度或情怀抑郁,则心气失宁,痰气交阻,而成心气失宁挟痰湿之证。 千金方:定志丸用此药对组方。 实证:加用千金方温胆汤,虚证:加用医学入门之十味温胆汤。远志内含远志皂苷能刺激胃黏膜而引起轻度恶心,有胃出血病史者慎用。,028:石菖蒲10-15g 制南星5-10g,石菖蒲:辛温,化痰开窍,舒畅心气。 制南星:苦凉,能化痰熄风定惊,据药理分析,南星所含皂苷能延长戊巴比妥钠的催眠作用,故有镇静、抗惊厥作用。 合用:功擅醒脑开窍,解郁化痰,适用于痰浊内闭之神昏,痰湿内阻之闭经。 症见:神智呆滞,时清时昏,伴有咳嗽痰多,喉鸣气逆,胸闷纳差

26、,舌苔白腻,脉濡。形体肥胖,月经数月未至,或经至色淡量少,如水之状,白带颇多,舌质胖,苔薄腻,脉小滑等。心包乃心之外衣,膻中为清旷之所。湿性粘滞重浊,湿聚易生痰,痰距于心包而致神昏。湿为阴邪,下注胞宫,以致冲任不调,用经闭而白带多。 神昏严重者:加局方苏合香丸化服;闭经者:可堪加益目草、泽兰等。,029:制半夏10-15g 茯苓15g,制半夏:辛温有毒,珍珠囊:治寒痰及形寒饮冷,伤肺而咳,消胸中痞,膈上痰,除胸寒,和胃气,燥脾湿,治痰厥头痛,消肿散结。 茯苓:甘平,世补斋医书:茯苓一味,为治痰主药。痰之本,水也,茯苓可以行水;痰之动,湿也,茯苓又可行湿。 合用:功擅化饮降逆,渗湿利水,适用于痰

27、饮上逆所致眩悸、咳喘。 症见:眩晕,头重如蒙,甚至呕吐清涎,心悸怔忡;或咳嗽痰多,色白易出。伴有少食嗜卧,四肢倦怠,舌苔白腻,脉弦滑等。人体气机贵乎升降,脾升胃降,肾阳升腾,肺气肃降,则为既济。寒饮中聚,脏腑升降功能失调,以致眩悸。张仲景伤寒论:有7首方剂用此药对。 眩晕甚者:加天麻、代赭石;心悸甚者:加桂枝、菖蒲;咳喘甚者:加苏子、白前。,030:浮萍10g 木贼草6g,浮萍:辛寒,发汗解表、利水,本草纲目:入肺经,达皮肤,本草求真:下水捷于通草。 木贼草:甘苦平,有疏散风热之效,本草衍义补遗:去节烘过,发汗至易。 合用:功擅祛风,利水,退肿。适用于风水病。 症见:先见眼睑及颜面浮肿,然后延

28、及全身,兼有发热恶风,咳嗽,咽喉疼痛,小便少,舌苔薄白,脉浮等。肺为水之上源,风邪客肺,肺失宣发,不能通调水道,下输膀胱,形成风水相搏,导致本病。 表寒挟热者:加麻黄、石膏;小便少甚者:加茯苓皮、白茅根;咳嗽喘促者:加葶苈子、桑白皮。,031蝼蛄2-5只蟋蟀1-2只,蝼蛄:咸寒,利水退肿,本草纲目:利大小便,通石琳。 蟋蟀:辛咸温,利水退肿。据药理分析,蟋蟀有振奋膀胱括约肌及缓解输尿管痉挛作用。 合用:其效益显,适用于鼓胀腹水。 症见:腹大胀满,桉之如囊裹水,推之有振水声,肢肿,小便不利,量少,伴有两胁肋廆块,面色曛黑,有蟹纹迹,舌质紫,苔薄腻,脉小弦等。鼓胀初起气滞湿阻为多,久而失治,涉及血

29、络,损伤中气,以致中气不足,血脉瘀痹,水湿逗留,用此药仅是治标之法。 临床往往与益气祛瘀药如黄氏、白术、当归、地鳖虫等同用。,032:茯苓30g 猪苓10-15g,茯苓:甘平,利水渗湿。 猪苓:甘平,利水渗湿,本经:利水道,据药理分析,猪苓有较好的利尿作用,主要是抑制肾小管对水及电解质,特别是钠、钾、氯的重吸收,本草备要:行水利窍,与茯苓同而不补。 合用:功擅利水渗湿,适用于水湿潴留证。 症见:肢体酸痛而沉重,甚至全身浮肿,或胸胁支满,胃脘有振水音,呕吐痰涎清稀,头目昏晕,心悸,小便不利,苔白腻,脉弦滑。该证大多由于中阳不足,复遭外感寒湿,饮食劳倦,运化失司,导致水湿停留。伤寒论:五苓散、猪苓

30、汤,奇效良方:四苓散均用此药对组方。 水湿甚者:加泽泻、车前草;挟血瘀者,加泽兰、益母草。,033:路路通10g 地龙10g,路路通:苦微涩平,性通利,本草纲目拾遗:其性大能通十二经络,治水肿胀用之,以其能搜逐浮水也。 地龙:咸寒降泄,又善走窜,本草纲目:下行能利小便,治足疾而通经络也。 合用:功擅清热利水,通利脉络,适用于湿热丹毒病。 症见:足胫肿大重着,有块状红肿,局部有热感,行动不便,口渴欲饮,伴有寒热,小便黄而量少,舌苔黄腻,脉濡数等。湿为阴邪,与热相合,阻滞下焦,易致湿热丹毒。 热偏重者:加黄柏、防己;湿偏盛者:加粉萆解、土茯苓。,034:马鞭草15-20g 王不留行10g,马鞭草:

31、苦微寒,活血、通经、利水、截疟。 王不留行:苦平,有行血通经、下乳之效,药性本草:治风毒,通血脉。 合用:功擅活血利水,适用于湿脚气病。 症见:足胫肿大重滞感,软弱麻木无力,皮肤呈淡紫色,行动不便。小便不利,色清量少,舌质偏紫,苔白腻,脉濡缓等。湿为阴邪,易犯下焦,湿蕴日久,血行受阻,而成血水互病的湿脚气。金匮水气病:血不利则为水,血瘀阻滞已久,势必聚湿为水,易成湿脚气。 临床应用,加通草、路路通,效果更佳。,035:石打穿10-15g 刘寄奴10-15g,石打穿:辛苦平,清热利水、散结。 刘寄奴:苦温,有破血通经、止痛之效。大明本草:心腹痛,下气,水胀。 合用:功擅清热利水,通络散结,适用于

32、水热互结的鼓胀病。 症见:腹大坚硬,两胁可触廆块,脘腹绷急,动摇有水声,外坚内痛,小便赤涩,大便量少不畅,舌质紫红,苔黄腻,脉弦数等。湿热互结,水浊停聚日久,势必阻滞肝脾血络,以致肝失疏泻,肝脾不和而成鼓胀。 兼气虚者:加黄氏、带皮茯苓;血瘀甚者:加泽兰、丹参;兼黄疸者:加茵陈、垂盆草。,036:槟榔10g 茯苓皮20-30g,槟榔:辛苦温,有较好的行气利水公用。 茯苓:甘平,能利水渗湿,健脾和中,宁心安神。茯苓皮利水消肿之力尤甚。 合用:功擅行水退肿,适用于气滞水停之水肿病。 症见:全身浮肿,手足按之有凹陷,脘腹皮厚有胀满感,小便不多,面色黄滞,胃纳差,大便溏而不爽,舌质胖,苔腻,脉小濡等。

33、素问灵兰秘典论: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三焦为水液代谢之通道;难经三十八难:有原气之别焉,主持诸气。三焦气机不利,以致水液代谢失调,而成水肿病。济生方:实脾饮用此药对组方。 临床运用,加用大腹皮、陈蒲壳、猪苓等。,037:蜈蚣1-3g 白花蛇1-3g,蜈蚣:辛温有毒,不独疗风,且能散结攻毒,去恶血,化痰涎,善于剔邪。 白花蛇:甘咸温,有祛风通络、定惊之效,开宝本草:中风湿痹不仁,筋脉拘急。口面呙斜,半身不遂,骨节疼痛,脚弱不能久立,暴风瘙痒,大风,疥廯。据药理分析,白花蛇有直接扩张血管的作用。 合用:功擅祛风,通络,除痹,适用于久痹病。 症见:痹病日久,反复发作,局部变形,疼痛剧烈,停着不

34、移,肢体不可屈伸或麻木不仁,舌质紫有瘀斑,脉细涩等。痹病日久,气血为外邪壅滞,运行不畅而生瘀血痰浊,停留于关节骨骱 ,痼结根深。 临床运用,用金钱白花蛇效果更佳。,038:威灵仙10g 葛根10g,威灵仙:辛温,雷公炮制药性解:威灵仙可升可降,为阴中之阳,故于经络无所不入。本草备要:通行十二经络,治痛风头痛。 葛根:甘新平,能解表发汗,别录:疗伤寒中风头痛。据药理分析,葛根能扩张心、脑血管,又能缓解肌肉痉挛,伤寒论:以葛根为治项背强几几之要药。 合用:功擅通络祛风,解痉止痛,适用于颈椎病之颈项强痛病证。 症见:颈项强痛,转侧不利,两手麻木,头胀且痛,伴有头晕目眩,腰酸无力,睡眠不佳,舌苔薄净,

35、买萧瑟等。颈椎病以肝肾精血不足为本,外邪阻络为标,精血不足无以填髓充骨,外协入络瘀阻不通,致颈项强痛。 用此药对时,长可与通补肾真之药相配,效果更佳。,039:海桐皮10-15g 豨莶草10-15g,海桐皮:苦平,祛风通络,化湿泄热。海药本草:主治腰脚不遂,血脉顽痹,腿膝酸痛。 豨莶草:苦寒,能祛风湿,本草纲目:治肝肾风气,四肢麻痹,骨痛膝弱,风湿诸痛。 合用:功擅祛风湿,适用于风湿痹病。 症见:肢体关节及肌肉疼痛酸楚,呈游走性,不局限于一处,关节屈伸不利,逢阴雨天更甚,舌苔白腻,脉浮。素问痹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 痹病初期:加海风藤、络石藤、防风;痹病日久不愈:加虫类药搜邪和补益气血

36、药治本。,040:秦艽10g 晚蚕沙10g,秦艽:苦心平,祛风湿、退黄疸、除虚热。祛风而不燥,有“风药润剂”之称。药理分析,秦艽有一定的抗组织胺和抗过敏性休克作用。 晚蚕沙:甘辛温,能祛风湿,和胃化浊,本草拾遗:去风,唤诸节不随,皮肤顽痹。 合用:功擅祛风湿,除痹痛,适用于风湿痹痛、温湿病身痛。 症见:肢体关节肌肉酸痛,痛处较为固定,有重滞感,甚则肿胀;或见湿温病气分证,发热倦怠,四肢酸困。伴有胃纳不佳,舌苔黄腻,脉濡缓等。诸病源候论:风湿弊病之状,或皮肤顽厚,或肌肉酸痛。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成痹,其风湿气多,而寒气少者,为风湿痹也。湿温病是湿热之邪所致,但有时挟风,阻于皮肤,形成此证。 风邪

37、甚者:加荆芥、防风;湿温病热甚者:加连翘、滑石。,041:附子5-10g 肉桂1.5-3g,附子:大辛大热有毒,有回阳救逆、温脾肾、散寒止痛之功。 肉桂:辛甘大热,有温中补阳、散寒止痛之效,珍珠囊:补不焦不足,治沉寒痼冷之病。 合用:其功效如证治要诀所述:得桂则补命门。此药对适用于命门火衰证。 症见:形寒肢冷,面色黄白,腰膝或少腹冷痛,下利清谷,或五更泄泻,或四肢浮肿,小便不利,甚则水鼓胀满,舌质淡嫩,苔白滑,脉沉弱。命门为阳气之主,乃温煦、推动之本。命门火衰,无以温煦,以致阴寒内盛,形成以上诸证。景岳全书:右归饮、宣明论:地黄饮子。 脉微欲绝者:加干姜、炙草;阴阳两虚者:加熟地、人参。,04

38、2:附子3-10g 干姜2-8g,附子:辛热,珍珠囊:温暖脾胃,除脾湿肾寒,补下焦之阳虚。 干姜:辛热,温脾胃之阳,善祛里寒。两药同用:温补脾肾,去虚寒。 症见:四肢厥冷,下利清谷,畏寒蜷卧,精神不振,少气乏力,冷汗多,呕吐,腹痛,大便溏薄,舌苔白滑,脉沉或脉细欲绝等。人体阳气虚惫,寒从内生。脾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脾肾阳虚,脾不能运化,肾不能温煦,而成以上诸症,用此药对甚为合拍。 临床运用:久病阳虚阴盛者用此药对,加人参更妙,可防耗伤阴液及强壮元气,暴病阳虚阴盛者要防格拒之变,应冷服或加用童便、猪胆汁更好。,043:桂枝5-10g 附子10g,桂枝:辛甘温,无汗,收汗,温阳解表。 附子:

39、辛大热,纯阳无阴,走而不守,通行十二经脉,无处不至,为补先天命门之火要药,凡一切沉寒痼冷之症,用之无不奏效。两药同用:温阳固表、温阳化气,适用于风湿表虚肾阳不足之腰痛。 症见:恶风自汗多,遂漏不止,关节拘急,难以屈伸,四肢厥冷,舌质淡白,苔净,脉小迟无力。或腰痛隐隐,喜按喜揉,反复发作,逢劳更甚,少腹拘急,手足不温。因命门之火不足,以致卫阳失固,风湿外搏,而成风湿表虚症。 伤寒论:桂枝附子汤、甘草附子汤均用此药对组方。 临床运用:风湿表虚,加白术、黄芪;肾虚腰痛,加巴戟天、补骨脂。,044:枣仁10-15g 柏子仁10-15g,枣仁:甘酸平,养心安神,益阴敛汗,别录:治烦心不得眠。药理:枣仁水

40、溶液有镇静催眠作用。 柏子仁:甘辛平,养心安神,润肠通便,本经:主惊悸,益气,除风湿,安五脏。 两药同用:养心安神,用于血虚失眠症。 症见:不易入睡,睡中多梦,易醒,心悸,心慌,神疲,面色萎黄,舌质淡,脉缓小等。 证治准绳:养心汤用此药对组方。 临床运用:心脾气虚者,加人参、黄芪;惊悸严重者,加珍珠母、五味子;血虚甚者,加丹参、当归。,045:龙骨20-30g 牡蛎20-30g,龙骨:干涩平,重镇安神,平降肝阳,收敛固涩,别录:止汗、缩小便、止溺血。 牡蛎:咸涩微寒,重镇安神,平肝潜阳,收敛固涩。 两药同用:镇惊、收敛,用于肝阳上亢之惊、痫病,滑泄不止。 症见:神志不宁,心悸,失眠,脉动数;或

41、头晕目眩,抽搐,惊痫,脉弦数;或滑脱不止,遗精、崩漏、自汗、泄泻、带下。 临床运用:心肝火旺者,加黄连、山栀;肾亏不固者,加菟丝子、沙苑蒺藜。,046:磁石30g 珍珠母30g,磁石:辛寒,重镇安神,本草从新:治恐怯怔忡。药理:补血,镇静中枢神经。 珍珠母:甘咸寒,平肝潜阳、明目、安神。 两药同用:定惊安神。用于心悸,少寐。 症见:虚烦不得眠,易惊醒,心神不安,气短自汗,舌质淡,脉动数。 心主藏神,情志失调,突遇惊恐,神摇不定。病久心气虚弱,心阴不足,以致心失安谧,易导致心悸,少寐,用此药对甚为合拍。 临床运用:心气虚者,加桂枝、炙甘草;心血虚者,加丹参、龙眼肉;心阴虚者,加生地、夜交藤。,0

42、47:旋复花10g 代赭石20-30g,旋复花:辛咸微温,消炎平喘,降逆下气,汤液本草:消坚软痞,治噫气。 代赭石:苦寒,医学衷中参西录:善镇逆气,降痰涎,止呕吐。 两药同用:降逆涤饮,用于痰饮呕吐咳嗽气喘。 症见:呕吐清水痰涎,头晕目眩,胸痞不适,时噫气;或咳嗽多,色白而韧,气逆短气,胸闷不舒。伴有舌苔滑腻,脉小弦。 临床运用:呕吐甚者,加姜炒竹茹、姜半夏;咳嗽甚者,加白前、苏子;兼中虚者,加党参、茯苓。,048:全蝎6只 蜈蚣3条,全蝎:辛平有毒,本草衍义:大人小儿通用,惊风尤不可缺。 蜈蚣:辛温有毒,能祛风,镇痉,解毒。药理:全蝎含有一种毒性蛋白质蝎毒素,蜈蚣则含有与蜂毒相似的两种有毒物

43、质,两者均有显著的抗惊厥作用。 两药同用:熄风止痉,用于各种痉病。 症见:四肢抽搐,颈项强直,角弓反张,神昏、头痛、呕吐等。 临床运用:肝热抽搐者,加兰室秘藏之龙胆泻肝汤;阴亏肝风者,加医学衷中参西录之镇肝熄风汤;破伤风者,加僵蚕,钩藤。,049:地龙10g 僵蚕10g,地龙:咸寒,熄风、镇静、抗惊厥。 僵蚕:辛咸平,熄风解痉、化痰散结。 两药同用:抗癫痫、止痛,用于肝阳挟痰之癫痫、头痛。 症见:癫痫发作频繁,发作时抽搐,两目上视,意识障碍,口吐白沫,喉发怪声,小便失禁,轻者1-2分钟即醒,重者15分钟方醒,醒后头痛,健忘,舌质淡,苔薄腻,脉弦细。癫痫之病机大多为惊恐导致脏气不平,肝风内动,痰浊上扰,用此药对甚为合拍。 临床运用:抽搐严重者,加全蝎、蜈蚣;痰浊甚者,加干石菖、远志、白矾;日久不愈,气血两亏者,加党参、丹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