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粮食局长在全省粮食工作会议上的报告加强调控稳市场 开拓创新促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努力做好粮食流通工作 局长在全省粮食工作会议上的报告 同志们:这次全省粮食工作会议是“十一五”开局之年召开的重要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传达全国粮食厅局长会议和全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回顾总结“十五”期间特别是 2005 年粮食工作的成就和经验,分析当前粮食形势,研究 “十一五”粮食工作思路,全面部署 2006 年粮食工作任务。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领导对粮食工作十分关心,对我们这次会议十分重视 ,省委常委、副省长郭永祥同志等领导亲临会议并将作重要讲话。对他们的到来,我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围绕这次
2、会议的主要任务,我代表省粮食局,先讲几点意见。 一、“十五”期间,全省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取得重大突破,粮食流通工作取得丰硕成果 “十五”时期,是我省粮食流通体制实现历史性变革、国有粮食企业体制机制发生深刻变化、粮食经济发展取得重要突破的时期。五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地党委政府和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全省粮食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粮食工作方针政策,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 保障粮食安全和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以不断深化改革为动力,以贯彻落实粮食流通管 理条例为契机,稳步推进改革、完善体制机制,加 强宏观调控、稳定市场粮价,努力开拓创新、推进产业发展,转换管理职能、实施依法管粮,取
3、得了丰硕成果,呈现出崭新局面。“十五”粮食工作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一是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促进了粮食生产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五年来,我们在“三州三市”“放开销区”试点成功的基础上,全面放开了粮食购销市场和价格,对种粮农民进行直接补贴,发挥国有粮食企业主渠道作用,支持和发展多元主体从事粮食收购经营,实现了粮食购销市场化和经营主体多元化。到 2005 年末,全省获准从事粮食收购的各类经营主体达到 5223 户,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 771 户,占14.8%;民营企业、个体工商户等其他经营主体占 85%以上。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符合四川省情的“统一、开放、竞争、
4、有序”的粮食市场基本形成。在体制转换的同时,粮食供求经历了从阶段性结构性相对过剩,到相对趋紧的大幅转折,经受了非典期间和 2003年末、2004 年初粮价波动的考验。在“多”与“少”的交替考验面前,一是通过保护价收购和稻谷最低价收购等措施,保护了农民利益,五年收购粮食共 1991 万吨;二是全力保障供应,稳定了市场形势,五年销售粮食共2909 万吨;三是搞好退耕还林粮食供应,促进了生态环境建设,2000 年至 2003 年,全省累计供应粮食 414 万吨,其中为三州缺粮地区调进退耕还林粮食 92 万吨 、调进退牧还草用粮 2.4 万吨;四是配合有关部门认真落实直补政策,两年共补贴农民 11.7
5、4 亿元。通过有效调控,粮食生产连续两年得到恢复,农民收入实现了持续增加。 二是加强和改善粮食宏观调控体系,粮食安全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十五”期间,我省按照粮食工作省长负责制的要求,认真落实了有关责任,建立了地方粮食储备制度,确定了省、市级储备规模。到 2005 年末,省政府确定的省级和市(州)级粮食储备规模已全部到位,省级储备粮通过调整集并和适时轮换,保证了管理规范,质量良好。同时,协调组织省内产销区之间建立了对口衔接关系,促进了产销之间的有效合作;制定了四川省粮食安全应急处理办法,明确了应急事项的处理程序,落实了粮食应急供应体系;建立了粮食市场行情监 测制度、社会粮食统计制度,疏通了粮食
6、供求信息渠道;用三年时间为三州 48 个县建设了储备粮库,增加一定的储备规模,为维护民族地区社会稳定、应对突发灾害创造了条件。 三是积极稳妥解决“三老”历史包袱和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 各级粮食部门按照“早改早主动”的原则,千方百计筹集改革成本,持续稳步地推进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到 2005 年末,粮食企业国有身份职工已由 1998 年的 24.9 万人下降到1.5 万人,其中国有粮食购销企业职工已由 14.3 万人减少到 1.1 万人,减幅达到 92.3%;商品粮库存已由 2000年的 670 余万吨下降到 193 万吨,五年累计消化定购粮、保护价粮等高价位粮食 1
7、110 万吨;政策性财务挂账得到全面审计剥离;粮食企业战略性调整改组稳步推进,国有粮食经营性企业由 1998 年的 1238 户重组为 245 户,原创文秘材料,尽在文秘知音 w 网。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由 1301 户重组为 734 户。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经营机制逐步优化,结构和布局进一步合理,竞争能力和经济效益不断提高,连续三年实现盈利,甩掉了长期亏损的帽子。四是大力实施“川粮优化工程”,粮食产业经济发展亮点突出。“十五”期间,全省粮食部门努力改变“收原粮、卖原粮”的传统经营方式,主动向粮食生产和加工转化领域寻求生存发展空间。大力实施了以粮油产业化经营为核心的“川粮优化工程”,通过培育龙头企业,
8、建立优质、专用粮油基地,引导农民发展“订单农业”,带动了农民种粮增收;大力开展精深加工,实施品牌战略,提高了四川粮油品质,拓展了粮食企业生存发展空间,推动了产业经济发展。粮油产业化经营成为四川“十五”期间粮食工作的突出亮点。到 2005 年,订单面积由 1999 年的 30 万亩扩大到 1830 万亩,龙头企业从 2000 年的 6 个发展到 249 个,川粮米业、仙特米业、绿颂米业等 10 个企业已成为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16 个产品获得绿色食品标志,57 个产品获得无公害农产品标志,75 个品牌获国家“放心粮 油” 称号,10 个品牌获“四川名牌”称号。还成功地举办了三次全国、全省
9、粮油精品展示交易会,展示了成果,促进了合作、推动了发展、活跃了市场,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五是加强粮食流通服务和监管,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职能实现了向依法管粮的重要转变。 按照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的规定,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努力转变职能,建立执法队伍,完善执法规章,认真履行粮食流通监管职责。全面开展了粮食收购资格审核、市场粮油食品卫生安全整治、粮油质量监管、粮食购销行为监管以及全社会粮食流通统计、粮食行政复议等一系列依法管粮工作,使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政府职能在粮食流通领域得到全面落实。 六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粮食流通现代化水平显著提高。“十五”期间,在国家粮食局的支持下,我省
10、利用国债项目资金 9.56 亿元,连续三批安排粮库建设项目45 个,新建、改建粮库 246 万吨;争得中央对 7 个粮库功能提升专项和粮油监测仪器配置专项的投入。同时,广大企业大力实施规范化管理,不断加强技术更新和设施改造,用先进技术设备改造粮食流通产业,粮油流通装备水平显著提高,粮食产业发展潜力和后劲明显增强。2005 年,是“十五”改革发展目标全面实现之年,全省粮食部门坚持科学发展观,统筹协调各项粮食工作,按照“深化改革、转变职能,服务三农、助农增收,完善机制、提高效益,加强调控、确保安 全”的总要求,认真落实各项惠农政策,继续推进粮食企业改革,大力促进粮食经济发展 ,全面开展依法管粮工作
11、。粮油购销目标超额完成,粮油产业化经营取得新的成效,政府宏观调控能力进一步增强,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取得新的进展、效益得到稳步提高,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 (一)狠抓收购,适时调控,稻谷最低收购价格政策得到认真落实。去年上半年,为了稳定市场粮食价格,增加农民收入,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在小春入库期间,我们全面动员具备收 购资格的市场主体积极入市收购,督促国有粮食企业加大收购力度,充分满足农民出售余粮的要求,控制库存粮食销售节奏,防止集中抛售打压粮价,有效地稳住了小春粮油价格。 大春收购开始后,我们一方面加大市场粮价监测力度,另一方面按中央对主产区重点粮食品种实行最低价收购的政策,周密制定了稻谷最低
12、收购价格执行预案,认真作好启动稻谷最低价收购工作的准备。9 月下旬,针对我省部分地方稻谷市场价格已经低于国家最低收购价的情况,经省政府同意,报经国家粮食局等有关部门批准,于 9 月 26 日在全省 18 个市州启动了稻谷最低价收购工作,先后两批指定 557 个企业,按最低价敞开收购农民余粮,使市场稻谷价格很快得以恢复,发挥了明显的托市作用,有效地保护了种粮农民的利益。去年我省小麦收购均价每斤 0.73 元,稻谷收购均价每斤 0.734元,比河南、江苏、安徽、湖北等省每斤高出 0.05-0.10 元,全省农民因粮价回升,售粮收入增加 3 亿元以上。全年社会收购粮食共 514 万吨,其中仅占收购主
13、体14.8%的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收购量达到 339.6 万吨,占66 %;全年销售粮食 700 万吨,其中国有粮食购销企业销售 434 万吨,占 62 %,充分发挥了国有粮食企业在粮食购销和保护农民利益中的主渠道作用,树立了粮食部门服务“三农”、服务社会的良好形象。 (二)强化产业,促进发展,“川粮优化工程”取得新成效。去年,全省粮食部门继续把推进粮油产业化作为发展粮食经济的重要措施予以高度重视,按照“理清思路、明确目标、抓住重点”的要求,努力推动“川粮优化工程”取得新的进展。一是进一步扩大了订单粮油面积。全年订单粮油面积达到 1830 万亩,其中优质专用粮油 1289 万亩,带动近 1080
14、万农户实现种粮增收 5亿元左右。二是采取措施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完成了 “川粮米业”、“绿颂米业”、“若男食品”等 10 个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项目申报 工作,争取了财政支持。省农发办已将川粮米业的胚芽米、绿颂米业的油菜籽加工项目列 入了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范围,省科技厅也将川粮米业等企业的科研项目列入了重点农 业科技项目。据不完全统计,去年全省粮油产业化项目共获得支持资金 6155 万元,有效地 促进了龙头企业的发展,增强了龙头企业的带动力。三是打造了一批名优粮油品牌。“川 粮”、“若男”、“绿颂”、“巧媳妇”等已成为省内外较有影响的知名品牌,进一步提 高了四川粮油产品市场竞争力。四是成功
15、举办了“2005 中国(四川)粮油精品展示交易会 ”。展交会共吸引全国 26 个省(市、区)的 600 多家粮食企业参展,共展示了 300 多个品牌 ,1000 多种产品,达成协议 356 份,交易数量176 万吨,金额为 32 亿元,达到了展示成果、 促进合作、推动发展、活跃市场的目的。张中伟省长、国家粮食局聂振邦局长以及众多贵 宾亲临现场为交易会剪彩,永祥副省长在百忙之中亲临指导,体现了省委、省政府 和国家粮食局对展交会的高度重视。四川展团整齐的阵容,丰富的产品,良好的效果,得到各级领导、各方来宾和社会各方面的一致好评,使其成为全国粮食行业的一次空前盛会。 (三)充实储备,完善体系,宏观调
16、控能力得到有效增强。粮食购销全面市场化后,国有粮食企业商品粮库存逐年下降,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新华社记者对四川的情况作了专题反映,家宝总理亲自批示进行核查。省委、省政府和国家粮食局对此高度重视。国家粮食局派来工作组,对我省商品粮库存进行了现场核查,中伟省长、文光副省长相继作出重要批示并多次过问,省政府常务会议两次研究粮食收购、库存及充实地方粮食储备问题。省粮食局和全省粮食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狠抓落实。一是努力完成储备任务。各级粮食部门根据省政府第 68 次常务会议要求,认真做好计划安排、粮源筹措、加强检查督促。到年末,全省省级储备粮*万吨和市州级储备*万吨都已全部到位。二是积极推进产销区合作
17、。根据各市州粮食供求状况,协调组织粮食供求有缺口的攀枝花、雅安、阿坝、凉 山、甘孜等市州与产区对口衔接,编制下达了粮食产销区合作指导性购销计划177 万吨。 三是建立调控体系。制定完善了四川省粮食安全应急处理办法,对全省 142 个储备粮 库、99个加工厂和 358 个供应 网点组成的粮食应急供应体系进行了重新审查。四是加强了全省粮油市场行情监测。随时了解掌握全省粮油市场价格波动情况,为领导决策和粮食企业经营提供了准确的市场信息。 (四)清理挂账,改革产权,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取得新进展。去年,全省各级粮食部门在前几年大规模分流人员、完善机制、安置“老人”、消化“老粮”的基础上,加大了财务挂账清理审计和产权制度改革的力度,继续推进国有粮食企业改革。一是认真开展粮食企业财务挂账清理审计工作。积极配合审计、财政等部门,对全省国有粮食购销企业 1998 年 6 月至 2004 年 12 月的粮食财务挂账进行了全面清理审计,报省政府常务会议核定了政策性亏损 79.6 亿元、企业分流人员挂账 7.9 亿元、建仓建罐挂账 6.1 亿元,并按照“核定余额、据实剥离”的原则,将占用农发行贷款部分从企业剥离,上挂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