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读书格言赏析.DOC

上传人:国*** 文档编号:2064847 上传时间:2019-04-1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8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读书格言赏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中国古代读书格言赏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中国古代读书格言赏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中国古代读书格言赏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中国古代读书格言赏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中国古代读书格言赏析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读书传统的民族,耕读传家久 诗书济世长,耕读传家在中国古代社会流 传 深 广 ,深 入 民 心 。耕为本务, 读可荣身。耕 田 可 以 事 稼 穑 , 丰 五 谷 , 养 家 糊 口 , 以 立 性 命 。读 书 可 以 知 诗 书 , 达 礼 义 , 修 身 养 性 , 以 立 高 德 。 所 以 , “耕 读 传 家 ”既 学做 人 , 又 学 谋 生 。 这 里 所 说 的 “读 ”,当 然 是 读 圣 贤 书 ,为 的 不 是 做 官 ,是学 点 “礼 义 廉 耻 ”的 做 人 道 理 。因 为 在 古 人 看 来 ,做 人 第 一 ,道 德 至

2、 上 。在 耕作 之 余 ,或 念 几 句 四 书 ,或 读 几 句 三 字 经 、百 家 姓 、千 字 文 ,或 听 老人 讲 讲 历 史 演 义 。人 们 就 在 这 样 平 平 常 常 的 生 活 中 ,潜 移 默 化 的 接 受 着 礼 教的 熏 陶 和 圣 哲 先 贤 的 教 化 。耕读传家思想是儒家伦理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相当一部分儒家学者或受儒家思想影响的人,基于家庭建设而提出的一种以劝人勤于耕种和善于学习的思想,寄托着儒家学者关于家庭建设和社会风气建设的理想。 直到20 世纪上半叶, 在江南民居的门楼窗棂上, 我们还不时可以看到以“渔樵耕读”为题材的砖刻木雕。在苏州农村, 也

3、流传有吴语山歌“渔樵耕读”其唱词大概是这样的: “啥人手把网来张?啥人绿叶压脊梁? 啥人手拿锄头眯眯笑? 啥人三更灯火读文章?捕鱼郎手把网来张, 樵柴夫绿叶压脊梁, 种田汉手拿锄头眯眯笑, 念书人三更灯火读文章。” 皖南黟县这一徽商产地的古民居之中, 依然能够随时领略到耕读文化精神对当地的影响。这在当地老房子的楹联中可以见出, 如:“二字箴言, 惟勤惟俭; 两条正路, 曰耕曰读”, “传家无别法, 非耕即读; 裕后有良图, 惟俭与勤”。也有将形而下的耕田读书行为, 衍申到形而上的哲学层面上的, 如:“光前须种书中粟; 裕后还耕心上田”, “世事让三分, 天宽地阔; 心田存一点,子种孙耕。”2过

4、往的典籍中,关于“耕读”的话语或格言比比皆是。清康熙年间,扬州人石成金编撰的传家宝中有言:“人生在世,惟读书、耕田二事是极要紧者。盖书能读得透彻,则理明于心,做事自不冒昧矣。用力田亩,则养赡有赖,俯仰无虑,若不读书,何以立身、行道、显亲、扬名?若不耕田,何以仰事父母?何以俯畜妻子?唐人诗云:天下良图读与耕。要知一切事,总不如此二字之高贵安稳也。” 著名的古村落研究、保护专家陈志华教授对此深有体会:“看到古村落的义塾和书院,看到那巍然高耸的文昌阁和文峰塔,看到宗祠前为举人、进士树立的旗杆和村口的牌楼,看到住宅扇窗上精细的琴棋书画或者渔樵耕读的雕刻,你才能真正理解农村的耕读文化”“耕读传家”是中国

5、不能忽视的民间观念,而对“亦耕亦读”生活图景的向往和追求则是中国古代社会的重要传统,对于今天建设我们的精神家园具有重要启迪意义。书香门第:旧时指上辈有读书人的家庭。古人为防止蠹虫咬食书籍,便在书中放置一种芸香草,这种草有一种清香之气,夹有这 种草的书籍打开之后清香袭人,故而称之为“ 书香”。 民间流传着很多浸润着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读书格言,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大致可分成两类:体现人生价值观和读书方法论启示。一、体观价值观:1、读书是第一好事西递村“履福堂”楹联: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德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张元济: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唐英:未能随俗唯求己,除却读书都让人2、读书比吃重要3增广贤文 :劝

6、君莫将油炒菜,留与儿孙夜读书 积钱积 谷不如积德,买田买地不如买书 3、读书比穿重要布衣暖,菜根香,读书滋味 长秀才不怕兰 衫破,就怕肚里没有货4、不读书不得了徽州民谣:三代不 读书 ,不如一 窝猪 三代不读书 ,放出来一 笼猪穷不丢书、富不丢猪二、方法论启示:1、有垣胡居仁对联 :苟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2、心静陈继儒小窗幽 记:读书 随处净土,闭门即是深山 李毓秀弟子 规:读书 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3、刻苦颜真卿: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 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 白首方悔读书迟。中庸:“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

7、颜氏家训: 观天下书未遍,不得妄下雌黄。杜甫:读书 破万卷,下笔如有神44、实践曹雪芹红楼梦:世事洞明皆学问 人情练达即文章(一)体观价值观 1:西递村“履福堂”楹联: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德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张元济: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唐英:未能随俗唯求己,除却读书都让人进入世界文化 遗产名录 的安徽西递村的“ 履福堂”,有一副楹联云:“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德,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楹联是一位富翁 带着悔恨之心写下的。这位富商叫胡来富,当初本是个卖豆腐的,据 说他挖到了一个大徽商埋在地下的银窖,富了。胡来富有钱,但村里一些 穷苦人从来得不到他的接 济,社会上的公益事也休想让他拿出一分钱。胡来福只有一

8、个单根独苗的儿子自是疼爱。儿子一天没事,就在村里转着,在这捣蛋,在那弄事,当别人到他家告状时,胡来富总是大冽冽的说, “怎么样,大不了 赔你钱!” 儿子更胆大了。村里有个卖豆腐的老头,每天挑着担子从胡来福家门走过,胡来福的小子就用袋中的银锭去砸人家的豆腐,把豆腐打的乱七八糟,惹得老头破口大骂。 卖豆腐老 头越气,胡来福的儿子越高兴。开始 时, 卖 豆腐老头还以为用的是石子来砸,后来 发现用的是小银锭,高兴的不得了。从此每天都挑一担豆腐到胡来富家门前叫卖,胡来富的孬儿子,也每天必定用银锭去砸豆腐,老 头子照例“气”的破口大骂,胡来富的儿子照例高兴的手舞足蹈。胡来富的亲戚劝 他给孩子读书,儿子上了

9、几天学, 对读书没兴趣,三天两头逃学,老师上门告状,胡来富爱子心不明,从不严加管教,久而久之儿子5干脆不读书了,胡来富也听之任之,“谈什么书,我们西递最风光的就是有钱的,我的银子,儿子的儿子,孙子的孙子都用不完, 还读 什么书?”胡来富不争气的儿子一天天长成了五毒俱全的人。有次伤了人命,逃到了外地, 为儿子的事,上下打点,用钱如水。打那以后,他也就羡慕起 别人的读书 儿子来了,自己也请了一个老先生上门教自己。胡来富的儿子逃到了外面,更是胡作非为, 终于锒铛入狱,秋后问斩。由于他死不认罪,处决时,连那里人氏都没搞清。儿子的死,胡来富一直都不知道,后来几位到外地经商的人回来, 谈起那个坏家伙时,西

10、 递村的人才知道那“害人精 ”已死了。风烛残年的胡来富,听到儿子的死讯,万念俱灰,看看村里那些读书人家一代传一代,真是“读书人家穷不久,不读书人家富不长”,觉得自己的一生是太浑了。那晚,在写下“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天下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后自缢 了。悟根本人家:正派、勤俭、厚道、靠得住,根源在“耕读” 的世代影响。“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是张元济先生终其一身经历,说的一句精炼而又朴素的话。张元济(18671959),号菊生,浙江海盐人。出生名门望族,书香世家,清末进士,入翰林院任庶吉士,后在总理事务衙门任章京。青年时期,他是个维新派人物,曾参加康有为等人发 起的戊戌变法。失 败后,受到“革职

11、永不叙用”的处分。1902 年, 应夏瑞芳邀请,张元济报着“以扶助教育为己任”的责任感进入商务印书馆历任编译所所长、经理、监理、董事 长等职。他主 张教育救国,启迪民智,苦心孤诣,矢志不移。在他的主持下, 商务印书馆由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印刷所发展成为中国近现代史上历史最久、影响最大的文化事业机构。解放后,他参加中国人6民政治协商会议,当选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担任上海文史馆馆长,继任商务印书馆董事长。1959 年 8 月 14 日在上海逝世。悟读书仍人生之正道。 律己联:“未能随俗唯求己,除却读书都让人”,作者是雍正年间的一位官员唐英。在尔虞我诈、蝇营狗苟的官场上,唐英能做到不与世沉浮,

12、唯读书自乐,确属难能可贵。雍正年间唐英为朝廷派驻江西景德镇任督陶官。据考,从明朝起官窑都设督陶官,这 一做法延续到清朝。 这些官 员在督陶期间大都有所建树,其中陶瓷发展史上名气最大的要数唐英。 “厂窑至此,集大成矣”就是对唐英督陶成就的概括。唐英为官清廉,严格自律,勤 奋好学,在民间有很好的口碑。据史书记载,作 为中国四大名镇 之一的景德镇,在当 时吃喝嫖赌、 贪污受贿等腐化之风盛行。唐英却以莲花高洁 的情操自守,被人称 为“世人皆浊我独清”的正人君子。“未曾随俗唯求己 ”道出了唐英 “未曾随俗”的真谛,就是祈求自身内在的力量,做到自我约束、自我克制。他深知,要求清廉脱俗,不为物欲、色欲所惑,

13、除了苛求自身、严 于律己,别的都是靠不住的。这副楹联的下联“ 除却读书 都让人” ,与上 联“未曾随俗唯求己 ”相映成趣,浑然一体,可谓掷地有声,不仅进一步说明了唐英坚守自律的要诀,而且也是他 读书生活的真实写照。据史书载 ,唐英在任督陶官之前, 对制陶管理和制陶工艺是个“门外汉”,正如他自己所言:刚到景德镇时,对于陶瓷生产“为有生所未经见” ,对整个制瓷过程“ 茫然不晓 ”,每天 “唯诺于工匠之意旨 ”而“惴惴焉”。但他不甘 “外行”,悉心攻 读,凡是在当 时能够找到的有关制陶的书籍,他都设法找来认真拜读。同时,他 还放下架子,排除杂务,“谢交游,聚精会神,苦心戳力,与工匠同其食息7者三年”

14、。经过几年的勤奋学习与实践,唐英不仅较快地掌握了制陶工艺与技能,成为制陶的行家里手,而且使自己的文化和艺术修养大有长进,不仅奉旨恭编了陶冶图编次等制陶工艺专著,还创作了陶人心语等诗歌、戏曲,成 为清代颇有建树的制陶家和戏剧家。唐英自学成才的经历,是“ 除却读书都让人”的执著使他心无旁骛,刻苦钻研,从而步入知识与艺术的殿堂,也使自己的人生境界达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人生在世,至乐之事莫如读书! 悟“除却读书 都让人” ,只此一句,直入心扉。 体观价值观 2:增广贤文:劝君莫将油炒菜,留与儿孙夜读书 积钱积谷不如积德,买田买地不如买书 增广贤文3800 字左右,为三言、四言、五言、 六言、七言韵文,

15、抑扬顿挫,朗朗上口。增广贤文为中国古代启蒙书目。又名 昔时贤文、 古今贤文。书名最早见之于明代万历年间的戏曲牡丹亭,可推知此书最迟写成于万历年间。经明、清两代文人的不断增 补,称 增广昔时贤文,通称增广贤文。古代没有电,晚上照明都用的是油灯,煤油是十八世纪晚期以后才在中国慢慢普及的,再早晚上点灯的灯油都是菜油,和炒菜通用的。所以这句话直译就是劝告天下父母别用油炒菜,把油省下来给儿女晚间点灯读书。意思是劝告天下父母在生活的其他方面节省一些,把节省下来的钱由于儿女的教育。现代通俗的口号有一句倒是和它挺协调:再穷不能穷教育。悟三字经:人遗子 金满籝 我教子 惟一经 8体观价值观 3:布衣暖,菜根香,

16、读书滋味长秀才不怕兰衫破,就怕肚里没有货清朝顺治年 间,一位官至文林郎的甘肃人王了望,由于不满官场倾轧而辞官隐居乡间,晚年给人题写了一副中堂,写的就是这 句话。人们更多地把这句话与鲁迅笔下的三味书屋联系起来:“三味” 即为:“布衣暖,菜根香,读书滋味长。 ”从此这句话成为三味书屋的教学方针和寿家的一条家规。 悟内涵和外表:切忌做个驴粪蛋表面光、绣花枕头一包糠的人。体观价值观 4:徽州民谣:三代不读书,不如一窝猪 三代不读书,放出来一笼猪穷不丢书、富不丢猪徽州有民谣“ 三代不读书,不如一窝猪”。好读书、靠读书成为徽州人谋取生路、出人头地的最佳选择。“穷不丢书、富不丢猪”。在徽州,明嘉靖至清康熙时

17、有社学 562 所、书院 54 所,私塾更是遍布徽州。由于徽州重读重学之风气日盛,“十户之村,无废诵读”,自古就成为“ 礼仪之邦”。悟人,是教育的产物。(二)方法论启示 1 有恒:胡居仁对联:苟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胡居仁(1434 1484),字叔心,号敬 斋,江西人。明朝理学家。幼时聪敏,时人谓之“神童 ”。他兴趣广泛,博览群书, 饱读儒家 经典,尤致力于程朱理学。名闻当时,影响后世。布衣终身。万历中,追 谥文敬。 9毛泽东在长沙第一师范求学时,曾改写为“贵有垣,何必三更起五更睡;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以自勉。郭沫若曾改写为:读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曝十寒悟(

18、干农活)不怕慢、就怕站;(打鱼)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只有 头,没有尾,虎头 蛇尾是读书大忌。方法论启示 2 心静:陈继儒小窗幽记:读书随处净土,闭门即是深山 李毓秀弟子规: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上联是说,将门关上,没有任何人来干扰,那种感觉就像住在深山一样。当然这深山并不是远离闹市的深山野岭,而在于思想上淡泊名利,心里澄静隔离世俗的尘嚣,掌握好自己的时空,即使不关闭有形之门,也能感受如处深山的寂静和意趣。下联则说,能读书则处处净土。所谓净土,系佛教语,佛教认为,佛、菩萨居住的清净世界,没有尘世的污染,所以叫净土。南朝宋谢灵运净土咏:“净土一何妙,来者皆菁英。 ”我们每个人心目中也有一

19、片净土,这就是用一种心澄意静的心境去面对事物,无论在何种喧嚣的环境,都保持心中一片最明澈的净土,不受外物所动,这才是真正的深山。读书需要这种心境,修身养性更需要这种心境和这样一方净土。诗云:“自静其心延寿命,无求于物长精神。 ” 小窗幽记一名醉古堂剑扫,十二卷,格言警句类小品文。作者 陈继儒,公元 1558-1639 年,明 华亭人,字仲醇,号眉公。绝意仕途,隐居昆山,专心著述。工书善文, 闲作山水梅竹。著有眉公全集, 晚香堂小品 等。明史有传。“三到”语出:朱熹训学斋规读书写字四:“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 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

20、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紧。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悟心静皆静,心烦皆不静。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10方法论启示 3 刻苦:颜真卿: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 白首方悔读书迟。中庸:“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 颜氏家训:观天下书未遍,不得妄下雌黄。杜甫: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颜真卿(709 785),字清臣,生于京兆(今西安)。 “安史之乱”中,因在平原郡守任上毅然起义抗贼,立下汗马功劳而受朝廷重用,历任吏部尚书,刑部尚 书等要职,封 鲁郡开国公,世称“颜鲁公” 。德宗 时,李希烈叛乱,颜真卿以社稷为重,亲赴敌营, 晓以大义,

21、凛然拒贼,终被缢杀。 颜真卿是继王羲之后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书法家,成为中国文人书法的重要里程碑。他转益多师,一 变成法,创造出方严正大、朴拙雄浑、大气磅礴的楷书书法审美范式,他的行草也传递出沉着痛快、豪迈洒脱的大师气象。悟要对自己“ 狠” 一点。出自礼记 中庸 。意思是说,做一件事情, 别人用一分的努力,我要用百分的努力;别人用百分的努力,我就要用千分的努力。如果真的能这样坚持下去,即使愚笨也能变得聪明,即使柔弱也能变得刚强 。悟我们无法和别人比聪明,但是,可以比“笨功夫。颜氏 家训 是南北朝时 北齐文学家 颜之推的的传 世代表作。他 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处世哲学,写成颜氏家训一书告诫子 孙。 颜氏家训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内容丰富、体系宏大的家训,也是一部学 术著作,其内容涉及许多领域,强调教育体系应以儒学为核心,尤其注重对孩子的早期教育,并对儒学、 文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