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实习教案.doc

上传人:创****公 文档编号:2082658 上传时间:2019-04-1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14.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实习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教育实习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教育实习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教育实习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教育实习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教 育 实 习 教 案2010 年 9 月 26 日 (星期 日) 第 1 节课 (本人本次实习第 一 个教案)实习学校 福州第十六中学 实习班级 初二(4)班 实习科目 数学教学课题 12.3.1 等腰三角形(一)所用教材 教材名称:人教版 数学(八年级 上册) ,第 十二 章 三 节,第 1 课时自 用参 考 书 优秀教案 课课通课时安排 共 1 个课时 教学用具 长方形纸片、剪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等腰三角形的概念;2、探索并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3、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进行证明和计算。过程与方法1、经历动手制作出等腰三角形的过程,从对称轴的角度去体会等腰三角形的特点;2、通过实

2、践、观察、证明等腰三角形性质的过程,发展学生合情推理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3、通过观察等腰三角形的对称性,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4、通过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决有关的问题,提高运用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应用意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生的操作和思考,使学生掌握等腰三角形的相关概念,并在探究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思考的习惯。2、引导学生对图形的观察、发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3、在运用数学知识解答问题的活动中获取成功的体验,体会学习的快乐,建立学习的信心。教学重点 1、 等腰三角形的概念及性质;2、等腰三角形性质的应用。教学难点等腰三角形性质的证明教学

3、方法 探究归纳法板书设计等腰三角形(1)性质 1:等腰三角形的底角 例题: CB相等 (等边对等角)性质 2:等腰三角形顶角的角平分线、 AD底边上的中线、 CB底边上的高 90相互重合 教学过程及内容、提出问题,创设情境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轴对称图形,探究了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并且能够作出一个简单平面图形关于某一直线的轴对称图形,还能够通过轴对称变换来设计一些美丽的图案。这节课我们就是从轴对称的角度来认识一些我们熟悉的几何图形。我们来讨论: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吗?什么样的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生: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师:很好,今天我们就要研究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既然等腰三角形是周对称的图形

4、,那我们是否可以动手作出一个等腰三角形来呢?、动手发现,导入新课知识点 1:等腰三角形的概念活动一:如图(1),请同学们把一张长方形的纸按图中虚线对折后,剪去阴影部分,再把它展开。教师示范并指导学生折叠、剪纸;学生动手剪纸,并认真观察剪出的图形,教师同时将图形画在黑板上,并画出折痕为 AD,最后提出以下问题:在学生观察的同时将图形画在黑板上,并提出以下问题。B CAD教学过程及内容问题 1:在剪等腰三角形的过程中,剪刀剪过的两条边 AB 和 AC 有什么关系?生:两条边相等,即 AB=AC。师:对,我们把这样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就叫做等腰三角形。(教师板书)师:我们小学就有学习过等腰三角形,那

5、大家还记得等腰三角形的边、角的名称吗?让学生进行回忆,提问学生,将名称写在黑板三角形的相应位置上,同时指出学生在表述上的错误。总结出:相等的两条边叫腰,另一条边叫底边。腰和腰的夹角叫顶角,腰和底边的夹角叫底角。学生观察、发现、总结,教师结合学生的结论定义等腰三角形、腰、底边、顶角和底角,教师还需提醒学生这些名称只适用等腰三角形,其他的一般三角形中是不存在的,并且底角并非指底下的角。师:以后题目中告诉我们ABC 是等腰三角形,那些的数学语言是什么呢?教师板书:在ABC 中,AB=AC。教师重点关注:1.学生操作过程的主动性与积极性;2. 能否发现三角形的特点。设计意图:为学生提供参与数学活动的时

6、间和空间,通过实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经历自己去操作、实验、发现,认识数形结合的美妙,体验成功的喜悦。问题 2:前面老师是运用周对称的方法作出了一个等腰三角形,除了这种方法,还可以怎样作出一个等腰三角形呢?学生:可以通过轴对称的方法,画出对称轴,在对称轴一边取一点,找出这个点的对称点,然后再对称轴上任取一点,连接三点可以得到一个等腰三角形。或者画出一条线段,分别以线段两个断点为圆心,以大于线段 长度为半径作弧,取出交点,连接交点与线段两断点也21能做出等腰三角形。教师指导,重点关注学生能否作(画)出等腰三角形,运用的是什么方法和原理。设计意图:通过问题 2,增强学生对等腰三角

7、形的认识,体验原有知识及生活基础在数学中的作用。知识点 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活动二:观察、发现得出性质教学过程及内容问题 1:拿出你刚刚剪出的等腰三角形,大家都知道它是轴对称图形,那它的对称轴在哪呢?学生抢答,指出对称轴就是折痕所在的直线,教师重点关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设计意图:在上面作(画)等腰三角形时,有些学生可能会感到有点困难,甚至会失去信心。通过此问题点燃学生的激情,调动积极性。问题 2:把你剪出的等腰三角形 ABC 沿折痕对折。指出其中重合的线段和角。学生反复折叠等腰三角形,通过观察、讨论发现结论。相等的角: , ,CBADACB相等的线段:AB=AC(这就是等腰三角形的定义),BD

8、=CD(板书在黑板上)教师重点关注学生的合作意识及结果的正确性,引导学生完整的总结出以上的结论。设计意图:进一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遇到困难时能努力的寻找解决方法,为总结等腰三角形的两条性质奠定基础。问题 3:观察这些相等的角和线段,你能发现等腰三角形有什么样的性质?说一说你的猜想。师: 是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 BC 说明了CB、什么?学生: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师: 那我们又知道 BC 是等腰三角形的底边, 是等腰三A角形的顶角,那由BADCAD 可以说明 AD 是顶角平分线吗?ADBADC 说明 AD 是底边上的高吗?BDCD 说明AD 是底边上的中线吗?生:可以。师:那这样我们将上

9、面得到的结论进行总结,你可以得出什么等腰三角形的什么性质呢?生: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高、底边上的中线是同一条线段。学生观察、归纳并展示结论。教师适时引导(如指出:重合即相等),结合学生的猜想给出性质:性质 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称“等边对等角”)性质 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相互重合。(板书在黑板上)教师在学生的猜想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完善、归纳出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1 和性质 2。活动二中,教师应重点关注:(1)学生能否从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出发折纸判断;(2 )学生能否用规范清晰的数学语言说出自己的猜想;(3)学生能否归纳全面;(4 )学生在活

10、动和交流中表现出来的参与意识。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观察,教师的引导,归纳出等腰三角形的两条性质,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归纳、概括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教学过程及内容知识点 3:等腰三角形性质的证明活动三:论证性质师:上面的性质是我们通过有限个等腰三角形发现的,可是,对于所有的等腰三角形都有这些性质吗?这就需要我们去证明它。通过下面系列问题引导学生完成证明。问题 1:前面我们已经知道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请观察等腰三角形被对称轴分成的两个三角形有什么关系?学生:ABDACD问题 2:两个三角形全等后会产生那些结论?生:B C;BADCAD ;ADBADC;BDCD师:那也就是说我们只要证明

11、ABDACD ,但 AD 是我们折纸这出的折痕,并不能直接用,这就要求我们添加辅助线。那辅助线要怎样添加呢?生:取 BC 边的中点 D 连接 AD(或者过点 A 作 AD BC 或者过点 A 作 的角平分线BC)师:对,那现在你会证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吗?请大家分析出性质 1 的条件和结论,并用数学附后表达出来,再进行证明。学生:学生分析性质 1 的条件和结论,并转换成数学符号。教师纠正和补充学生的发言,引导学生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根据对称寻找辅助线的添加方法。重点关注辅助线的作法,最后学生证明,教师板书。已知:ABC 中,AB=AC求证:B C证明:取 BC 边的中点 D,连接 ADD 是

12、BC 的中点BD=CD在ABD 和ACD 中ADCBABDACD(SSS)B C (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师:受性质 1 的证明的启发,由ABDACD ,还可以得出从而 。这也就证明了等腰三角形 ABC 底边CDA,BA;DBC上教学过程及内容的中线 AD 平分顶角 ,并垂直于底边 BC。BAC教师在上面证明的基础上添加下面证明步骤: D,D: 同 理 180CB又 边 上 的 高是的 角 平 分 线 ,是 BCAA师:用类似方法,我们还可以证明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地边上的高平分顶角并且平分底边。这也就证明了性质 2。性质 1 的数学符号为: (板书)等 边 对 等

13、角 )(设计意图: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完成性质的证明,使学生加深了对辅助线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语言转换能力,增强理性认识,体验性质的正确性,培养学生完整的推理证明能力。、随堂练习,变式训练练习 1:请同学们做课本 51 页的练习第一题,同时教师在黑板上补充一下题目:求等腰三角形个角度数:(1)在等腰三角形中,有一个角的度数为 36.(2)在等腰三角形中,有一个角的度数为 110.学生思考,练习,教师指导,并给出答案,之后引导学生对以上这种类型的题目存在的规律进行归纳总结。归纳: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的度数,求其它两角时,(a)若已知角为钝角或直角,则它一定是顶角;(b)若已知角为锐角,它可能是顶

14、角 ,也可能是底角。本次变式训练中,教师应重点关注:(1)学生能否正确应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2 )学生是否注意到等腰三角形的地窖一定是锐角;(3)学生是否注意到可能的多种情况;(4)学生是否注意到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可能是钝角,但底角一定是锐角。设计意图:及时巩固所学知识,了解学生学习效果,增强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分类讨论的思想。练习 2:已知:在ABC 中,AB=AC,BD=DC.当 AD=4,BC=6 时,求 ABCS当 时,求 的度数。50B1教学过程及内容解: 4021858BACC21D1264BASC4B( 等 边 对 等 角 ),又 相 互 重 合 )中 线 、 顶 角

15、 的 角 平 分 线( 等 腰 三 角 形 底 边 上 的, ,又 重 合 )中 线 , 底 边 上 的 高 相 互( 等 腰 三 角 形 地 边 上 的, 练习 2 的训练主要是让学生学会应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2 来解题。设计意图:及时巩固所学知识,了解学生学习效果,增强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分类讨论的思想。、应用深化,巩固提高例:在ABC 中,AB=AC ,点 D 在 AC 上,且 BD=BC=AD,求ABC 各角的度数。课本例题,学生讨论问题,教师参与讨论,认真听取学生的分析,引导学生找出角之间的关系,书写解答过程。解:因为 AB=AC, BD=BC=AD所以ABC=C =BD

16、A, A =ABD(等边对等角)设C=x,则BDA=A+ABD=2 x从而ABC=C =BDA=2 x于是在ABC 中,有A+ABC+C=180解得 x=36在ABC 中,A=36 , ABC=72,C=72。通过例题讲解,教师应重点关注:(1)学生能否正确应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决问题;(2)学生应用所学知识的应用意识。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正确应用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增强应用意识,参与意思,巩固所学性质。、课时小结请大家拿出前面剪得的等腰三角形,与小组同学一起结合图形指出你知道的内容。等腰三角形B CAD教学过程及内容的两个底角相等(简称“等边对等角”);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

17、边上的高相互重合。教师重点关注:归纳、总结能力;不同层次的学生对本节知识的认识程度;学生独立面对困难和克服困难的能力。设计意图:总结回顾学习内容,帮助学生归纳,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为每一位学生创造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机会,并为程度不同的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课后作业1.课本 51 页,练习 1、2 、3(如果上课时间充裕,可以在课堂上完成)课本 56 页,习题 12.3-1、 3、4、7 题课 后 总 结 与 评 议 纪 录自我分析和同学评议意见本节课在教学方法的设计上,把重点放在了逐步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上。先让学生通过剪纸来认识等腰三角形;再通过折纸猜测、验证等腰三角形

18、的性质;然后运用全等三角形的知识加以论证。由个别形象到抽象、有感知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使学生的思维由形象直观过渡到抽象的逻辑演绎,层层展开,步步深入,真正实现学生为主题的教学宗旨。学生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2 不熟悉,而它的应用又很广泛,因此,设计了练习 2 来加深印象。整节课的时间安排还比较合理,但是在细节上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本节课课题忘记板书;无法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注意力;授课时声音还需再发大写;教师在画图时尽量标准,有利于学生解题。从学生的作业反馈来看,还存在以下问题:计算角度时还不能够很好运用分类思想;还不会很好的运用本节课的新知识进行证明;性质 2 的运用还不熟练;证明书写还不够标准。实习学校指导教师意见本节课授课过程中,教学目标明确,重点突出,难点能突破。运用剪纸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达到有效地启发目的。教态自然,板书科学。不足之处,难免有些紧张,声音不够洪亮,画图标识时细节上不够严谨。学院指导教师意见备课认真充分,教案系统完整,内容科学,教学目标明确,重点难点突出,教学效果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课件讲义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