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阳民政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DOC

上传人:国*** 文档编号:2096609 上传时间:2019-04-23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14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东阳民政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东阳民政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东阳民政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东阳民政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东阳民政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东阳市民政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为进一步做好“十二五 ”时期民政工作,促 进全市民政事业稳步可持续发展,根据浙江省民政事业发展“十二五” 规划和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 ”规划纲要,制定本规划。一、民政事业发展背景(一)民政事业基础“十一五” 期 间,我市民政工作 认真履行 “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 宗旨,按照“ 保基本、全覆盖、多 层次、相协调、可持续、高效率” 的思路,突出改善民生、促进民主的主线,不断加大制度创新力度,民政事业整体发展走在全省前列,自二 二年以来我市连续九年被评为全省民政工作先进单位。 1.新型城乡社会救助和救灾体系基本建立健全低保对象动态管理机制,低保救助

2、实现统一申请审批公示程序、统一由市财政安排救助资金、经费统一经市级财管中心发放;农村五保和城镇“三无”对象 实行了集中供养,农村困难群众“ 安居工程” 顺利实施;创 建了完善的 医疗救助体系,出台了东阳市社会医疗救助实施意见,自开展医疗救助工作来,累计实施医疗救助 3470 人次,发放金额1866.55 万元;在各界努力下成立了东阳市慈善总会,开展了慈善捐赠及慈善助困、助居、助学、助医等系列活动;移民安置工作全面落实,2005 年在全省率先 完 成 了 606 个 滩 坑 水库 移 民 的 安 置 工 作 ,全 市 共 核 定 登 记 大 中 型 水 库 移 民后期扶持人口 22776 人,至

3、 2010 年底累计发放直补资金 5416 万元,后扶项目顺利开展,移民人均纯收入从 2006 年的 6822元提高到 2010 年的 9856 元;灾害应急救助迅速及时,编制了三级自然灾害救助应急方案,建立了 15 个镇乡避灾中心,4 个避灾点,建成 500 平方米的市救灾物资储备中心。2.社会福利事业得到长足发展初步形成城乡一体养老服务体系,公益性养老机构建设不断加快。提前 3 年实现省政府提出的机构养老设施建设目标,至 2010 年底我市机构养老床位数达到 4290 张,平均每百名老人拥有 3.12 张;居家养老服务社会化深入推进,出台了关于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实施细则、 东阳市居家养老服务

4、网点星级评定细则,建成“星光老年之家 ”120 家;创新残疾人就业机制,首创福利企业残疾职工“脱 岗、复岗” 管理机制,稳定了残疾职工就业,全市福利企业共安置残疾职工 1366 人。.基层社会组织体系建设稳步发展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配合推进行政村区划调整以及后续完善工作,区划调整后,全市共有 347 个行政村 43 个社区,其中有 223 个行政村实现了村级组织、公共服务、山林土地、集体资产和发展规划等全融合,夯实了农村基层政权基础;贯彻落实市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精神,加快建设城乡和谐社区步伐;在村委会换届选举中,不断创新发展基层民主的实现形式,全面推进无候选人直选方式;深化村

5、务公开民主管理,全市 341 个村建立了村民代表会议制度、337 个村建立了村务监督小组、342 个村建立了村务公开制度、336 个村定期公开财务,全市 98%的村达到村务公开民主管理规范化建设标准。.双拥优抚安置工作全面落实全方位、多形式多渠道开展双拥工作,全面贯彻落实军人抚恤优待条例和浙江省军人抚恤优待实施办法;依法开展优抚工作,2010 年我市烈属及牺牲病故军人家属年抚恤金达到人均 11650 元;深入推进安置改革,把优抚对象的生活、医疗、住房纳入相应的社会保障体系;推行以自谋职业为主、城乡一体的退役士兵安置办法,自谋职业率达到 100%;落实中央有关军休干部政策法规,做好军休人员安置工

6、作。5.专项社会事务管理工作规范运行婚姻登记服务继续优化。建立了完整的婚姻信息资料库,实现在线实时登记和信息资源共享;设立了单独的结婚、离婚登记室,婚姻登记工作更趋人性化;自 2009 年 7 月份起,婚检率达到 100%。完成解决国内公民私自收养子女工作,为 165 名弃婴儿童办理了收养登记。民间组织管理规范,实行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年检年审“ 一站式” 服务。地名服务领域拓宽。出台实施了东阳市地名总体规划2008-2020;健全了城区地名标志增补和经费筹集机制,编制了城区和政区电子地图,实现了完整的地名标志系统,全面完成了平安边界创建;完成了东、永、义三市边境交汇点联合检查和东永、东义

7、、金绍线等界线 9 个界桩加固及警示牌设置工作。自身建设水平大力提高。以创先争优为目标,注重机关形象和效能服务,强化干部队伍素质,提升依法行政和服务水平;加强民政资金监管,确保民政资金足额到位;筹集资金,建立了民政联络员队伍。表 1 “十一五”期末民政事业发展主要指标情况类别 主 要 项 目 和 指 标 2005 年 2010 年 年均增速 (%)民政事业费支出(万元) 6327 8482.9 6.04其中:抚恤事业费 1643.5 2411.9 7.97退役安置费 314.4 457 7.77社会救济事业费 589.3 1329 17.66资 金 保 障社会福利费 946.1 1561.1

8、10.53总床位数(张) 950 4290 35.19养老机构床位数 每百名老人平均拥有床位数(张) 0.86 3.12 29.40社会 福利 体系 福利企业安置残疾职工(人) 1084 1366 4.73城市低保 110 392 28.94平均低保标准(元/月人) 农村低保 55 235 33.70医疗救助人均筹资额(元) 8 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 45 98 16.84社会 救助 体系“三无”对象集中供养率(% ) 50 100 14.87社会组织 社会组织(个) 218 260 3.59管理体系 社区工作服务用房达标率(%) 40.2 98.18 19.55烈属及牺牲病故军人家属年抚

9、恤金(元/人) 6754 11650 11.52双拥优抚安置体系 城镇退役士兵自谋职业率(%) 100 100 遗体火化率(%) 100 100 乡镇个数(个) 12 12 街道个数(个) 6 6 行政村数(个) 349 347 公共事务管理体系社区数(个) 43 43 (二)当前民政事业还存在的主要问题“十一五” 期 间全市民政事 业发展在取得 显著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不少薄弱环节。一是民政现有政策不能完全满足社会需求,职能作用发挥还有待加强。二是民政工作手段、方法相对滞后,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有待完善。三是民政事业经费投入力度不足,民政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有待提高。四是民政工作队伍自身建设相对滞后

10、,人员编制数量、结构以及能力素质有待优化。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民政事业改革和发展,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逐步加以解决。(三)“十二五”期间民政事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和新要求1.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总体要求,十七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明确提出“ 坚 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民政工作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为把民政工作融入党和政府工作全局营造了有利的环境和条件。这就要求民政部门进一步找准民政工作的功能定位、改革方向和发展坐标,推进民政体制机制改革,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于民政事业发展,实现民政事业发展的整体转型。2.省委、市委在“

11、十二五 ”规划思路中,进 一步明确了“保增长、抓转型、重民生、促稳定”的工作主 线,要求把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体现在富民、惠民、安民上,使经济发展成果更多地体现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为民政事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这就要求民政工作进一步服务民生、贴近民生,切实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加强城乡统筹,完善发展布局,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群众,促进社会公平。3.随着我市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分配方式、就业方式、生活方式日趋多样化,生活需求、利益诉求和价值取向也日趋多元化,对民政部门的管理服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民政工作要进一步加大公共

12、财政投入,提升社会服务水平,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个性化、多样化需求,及时化解不稳定因素,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二、 “十二五”时期民政事业发展总体思路(一)指导思想 “十二五” 期 间全市民政事 业发展的指导 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为指 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民政事业全局,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牢固树立“ 以民 为 本,为民解困, 为民服务” 的理念,以 “解决民生,落实民权,维护民利”为主线,围绕保障民生、发展民主、服务民众的工作职能,加强制度建设,健全投入机制,完善服务功能,不断提高民政工作行政管理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推动全市民政事业全面、高效、协调和可持

13、续发展。(二)基本原则坚持以民为本。按照建设服务型政府和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构建适度普惠的社会福利体系,深入推进城乡社区建设,优化社会服务,牢固宗旨意识,全面履行“ 解决民生,保障民权,促 进民利” 职责,切实保障维护城乡居民基本社会权益。创新体制机制。围绕构建和谐社会和加快经济转型大局,进一步深刻认识民政工作的作用和特征,深入探索民政事业发展的自身规律,加强以基本生活权益为基础的普惠型社会民生服务体系制度建设,创新实践基层民主治理工作机制,优化社会服务方式,着力加大体制机制创新力度。着眼统筹协调。着眼加快基本实现民政事业城乡一体目标,突出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

14、城乡均衡发展;着眼区域发展不平衡实际,切实提高分类指导水平,进一步加大欠发达镇乡扶持力度;着眼民政工作多元化特点,统筹改善民生和促进民生两大业务板块,不断提高民政事业发展整体水平。提升发展能力。积极稳妥地推进法制化、专业化、标准化、职业化建设,夯实民政公共服务基础,加快构建覆盖城乡、制度健全、设施完善、功能齐全、布局合理、水平适度的社会服务体系。广泛开展干部队伍教育培训,形成行政管理队伍、专业服务力量和社会人员参与有机结合的民政工作人才队伍。(三)总体目标 今后五年,我市民政事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加快现代民政建设步伐。基本实现民政事业发展城乡一体化,形成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基本公共服务

15、均等化目标相协调的民政事业发展格局。健全民生服务保障机制。以普惠制为导向,坚持公平、公正原则,完善社会救助制度,建立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体系,形成以城乡困难群体、特殊群体、优抚群体为重点保障服务对象,惠及全市人民的民政民生服务机制。推进基层民主治理机制建设。继续深入推进城乡社区建设,规范基层民主政治参与机制,完善各类社会组织结构、布局,逐步形成党组织领导下,以公共服务为参与内容,民主参与为基本形式,权利义务清晰明确,规范有序的基层民主治理机制。进一步优化社会服务水平。坚持以公共财政投入为主渠道,优化民政服务设施布局网络,建立专业化、标准化、职业化评价体系,有效形成覆盖全体社会成员、管理规范、服务

16、专业、运行高效的社会服务体系。根据上述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十二五” 期间,将进一步理清思路,紧密结合实际,制订工作措施,完善制度体系,落实重点项目,顺势而上,全面落实“十二五 ”规划,促进民政工作快速发展,再上新台阶。表 2 “十二五”时期东阳市民政事业发展主要指标类别 主 要 项 目 和 指 标 2010 年 2015 年目标值 年均增 速(%) 属性资金保障 民政事业费支出(万元) 8482.9 12463 8 预期性总床位数(张) 4290 6900 10 预期性养老机构床位数 每百名老人平均拥有床位数(张) 3.12 4.2 6.1 预期性社会福利体系 福利企业安置残疾职工(人)

17、1366 1500 约束性城市低保 392 600 8.8 预期性平均低保标准(元/月人) 农村低保 235 450 13.9 预期性医疗救助人均筹资额(元) 8 15 13.4 预期性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 98 98 预期性“三无”对象集中供养率(% ) 100 100 预期性社会救助体系移民人均纯收入与农民人均纯收入之比(%) 85 90 比重年均 提高 1% 预期性社会组织(个) 260 318 4.1 预期性社会组织管理体系 村级社区服务中心覆盖率(%) 76.5 100 5.5 预期性烈属及牺牲病故军人家属年抚恤金(元/人) 11650 19000 10.3 预期性双拥优抚安置体

18、系 城镇退役士兵自谋职业率(%) 100 100 约束性公共事务遗体火化率(%) 100 100 约束性乡镇个数(个) 12 12 预期性街道个数(个) 6 6 预期性行政村数(个) 347 346 预期性管理体系社区数(个) 43 43 预期性三、 “十二五”期间具体目标和主要任务(一)完善新型社会救助、救灾体系,推进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强化其在社会救助体系中的基础地位。继续推进低保规范化建设,规范操作程序,建立低收入家庭收入核定工作机制和低保申请、审核、审批等环节监督机制、责任追究机制,确保应保尽保、应补尽补、应退尽退;健全完善低保标准动态调整机制,争取至 2015 年我市城市及农村月低保标准分别达到 600 元和 450 元每人;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城乡低保家庭就业援助、住房保障等工作;继续做好重度残疾人基本生活保障对象的审批,低保金和补助金的发放工作。.建立和完善救灾救济工作机制。完善救灾应急预案,建成市、镇乡(街道)、村(居)三级防灾信息网,加快“减灾示范社区”创 建活动;建立 规范有序、运转 有效的基层救灾社会动员和参与机制;继续推进城乡避灾安置场所建设,制定规范化管理制度,到期末基本实现全市有 1 所避灾安置中心,各镇乡(街道)、多灾易灾城乡社区有 1 所避灾安置场所的目标,形成集减灾、避灾、物资仓储等功能于一体的避灾安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