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教程_课后题答案第1-11章.doc

上传人:坚持 文档编号:2097463 上传时间:2019-04-23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播学教程_课后题答案第1-11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传播学教程_课后题答案第1-11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传播学教程_课后题答案第1-11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传播学教程_课后题答案第1-11章.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传播学教程_课后题答案第1-11章.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一章 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问题第一节1、为什么说“信息是物理载体和意义构成的统一整体”?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互动行为的介质既不单单是意义,也不单单是符号,而是作为意义和符号,精神内容和物质载体只统一体的信息,因为意义离开符号就不能得到表达,而符号离开意义只不过是一些莫名其妙的物质,两者都不能单独引起社会互动行为。社会信息指物质载体和精神内容。主客体的统一,符号和意义的统一。信息又是物理载体和意义构成的统一整体。所以说,信息是物理载体和意义构成的统一整体。2、什么是传播?它的基本特征是什么?传播即是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它是人类通过符号和媒介交流信息以其发生相应变化的活动。是人类的

2、活动,是信息的交流,它离不开符号,媒介,它的目的是希望发生相映的变化。基本特征:(1)社会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2)它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形成的,也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3)从传播的社会关系性而言,它又是一种双象的是社会互动行为。(4)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之一就是传授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5)传播是一种行为,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统。3、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如何理解这个观点?传播产生于一定的社会关系,这种关系可能是纵向的也可能是横向的。它又是社会关系的体现,传授双方表述的内容和采用的姿态,措辞等等,无不反映着各自的社会角色和地位。社会关系是人类传播的一

3、个本质属性,通过传播,人们保持既有的社会关系并建立新的社会关系。第二节1、如何理解社会传播的系统性?世界上的一切事物无不处在一定的系统中。所谓系统“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若干部分结合在一起并且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从这个定义而言,人类的社会传播,也是具有普通的系统性。2、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是什么?(1)是一个开放性的系统(2)由各种子系统相互连接,相互交织构成的整体(3)它是一个具有双重偶然性的系统(4)自我创造, 自我完善的系统3、如何理解社会信息系统中的双重偶然性?它是人类社会信息系统所特有的属性,是以人为主体的活动有关,因为在自然系统中,系统各部分,系统与系统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都

4、是依据既定的条件进行的,满足了既定的物理,化学生物的条件,变会引起预期的反应。而人类社会则不同,人类的活动不仅受到生物运动规律的制约,而且受到精神和心理的运动规律的制约,这样影响社会信息系统运动及其结果的变量就更多,更复杂。4、什么是传播隔阂?它包括个人之间的隔阂,个人与群体的隔阂,成员与组织的隔阂,群体与群体,组织与组织,世代与世代,文化与文化之间的隔阂等等。由于社会信息系统的参与者无论是个人,群体还是组织都是具有特定利益,价值,意识形态和文化背景的主体,这里的传播隔阂,既包括无意的误解,也包括有意的曲解。第三节1、为什么说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交往”理论是唯物论传播的出发点?因为再他们的“精神

5、交往 “概念与现代的 “传播“的概念有着密切的联系。如前所述,精神交往是以“语言”为媒介的人与人的社会关系,而在现代传播学中,传播是以“信息”为媒介的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两者所设及的对象和范畴没有多大的差距。所以,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交往”理论是唯物论传播的出发点。2、试述精神产生和精神交往与物质产生和物质交往的辨证关系?(1)精神产生和精神交往的发展,反过来也推动着物质产生和物质交往的发展。(2)在物质生产达到一定的程度,精神生产的状态如何将会成为制约社会发展的只要矛盾。(3)精神产生和精神交往既然与物质产生和物质交往相区别,就意味着他具有与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不同的特殊规律。3、马克思精神交往理

6、论与行为主义传播学的本质区别是什么?(1)在行为主义传播学那里,传播基本上是作为孤立的精神或心理现象来看待的,他们往往单纯地就信息研究信息,就传播研究传播,而马克思精神交往理论则不同,它要求把精神交往放在人类社会交往的大系统中加以考察,不但要研究人的精神活动本身,而且要研究精神活动与物质活动的关系、与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的关系,这有助于我们从更广阔的视野来观察人类社会的传播活动和传播关系。(2)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精神交往是与精神生产关系的,离开了精神生产,也就谈不上精神交往。(3)从马克思主义观点来看,精神生产既然是一种生产,就必然有它的产品。信息既然是产品,也必然凝结着人的劳动,有其价值和使

7、用价值,这是信息产品和其他物质产品的共性。第二章 人类传播活动的历史与发展第一节1、为什么说劳动创造了语言?(1)劳动促进社会成员紧密地相互结合起来,使相互支持和共同协作的场合增多,并且使每个人都清楚的意识到这种共同协作的好处。(2)劳动中的相互协作对语言的需要促进拉早期人类发音器官的发达,最终经过漫长的速度和发展出现了分音节的语言。2、人类语言区别与动物界信号系统的根本特征是什么?能动性和创造性是人类语言区别于动物信号系统的最根本特征。第二节1、人类传播经理拉那些发展阶段?语言传播时代文字传播时代印刷传播时代电子传播时代互连网传播时代2、人类传播的第一套体外系统符号系统是什么?意义?(1)文

8、字传播时代(2)大大加速拉人类利用体外媒介系统的进程。3、试述中国的印刷术发明对印刷传播发展的贡献?印刷术的发明标志着人类已经掌握了复制文字信息的技术原理,有了对信息进行批量生产的观念,并迅速成为正在萌芽中的信息经济的主要部分。今天,印刷媒介已经高度普及,书籍,报纸,杂志等出版物作为人们今天获得信息,知识,娱乐的基本渠道之一,在这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发挥着重大的作用。第三节1、如何理解媒介的进化与社会的发展之间的关系?媒介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每一种新的媒介的产生都开创了人类交往和社会生活的新方式媒介的极大丰富和体外话信息系统的发达,进一步增加了信息和信息传播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如果我们把媒介

9、和媒介技术理解为社会生产力的重要内容,那么媒介的进步对社会变革的巨大影响是无可否认的。2、试述传播学家哈特对媒介系统的分类?(1)示现的媒介系统。(2)再现的媒介系统。(3)机器媒介系统。3、什么是信息社会?他具有那些特点?信息社会是一服务业为基础的社会,是生产产品的社会,生活是对加工的自然的挑战,技术化,合理化得到了推进。特点:社会经济的主体有制造业转向以高科技为核心的第 3 产业,既信息和知识产业占据主导地位;劳动力主体不在是机械的操作者,而是信息的生产者和传播者;交易结算不再主要依靠现金,而是只要依靠信用;贸易不在只要局限于国内,跨国贸易和全球贸易将成为主流。4、体外话信息系统经历了功能

10、分化和多样化的过程,如何理解着一观点?过去有分散的媒介系统所执行的不同功能,今后将会综合到信息高速公路这一综合的传播系统当中,可以说,人类的信息系统已经超越了高度分化和多元发展阶段,迎来了重新统和的时代,这是信息系统演化中的一段飞跃,同时也意味着系统规模更加巨大,结构更加复杂。第三章 人类传播的符号与意义第一节1、简述符号的定义。符号是信息的外在形式或物质载体,是信息表达和传播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基本要素。2、象征符具有哪些特性?(1 象征符是人工符号,是人类社会的创造物;(2 象征符不仅能够表示具体的事物,而且能够表达观念 思想等抽象的事物;(3 象征符不是遗传的,而是通过传统 通过学习来继承的

11、;(4 象征符是可以自由创造的;3、非语言符号有哪些类型?(1 语言符号的伴生符;(2 体态符;(3 物化 活动化 程式化的符号。4、符号的基本功能?(1 表达和理解功能;(2 传达功能;(3 思考功能。第二节1、什么是意义?意义如何产生的?意义:是人对自然事物或社会事物的认识,是人给对象事物赋予的含义,是人类以符号形式传递和交流的精神内 容。产生:意义活动属于人的 精神活动范畴,它与人的社会存在和社会实践密切相关。在于自然和社会打交道的过程中,人不断认识和把握对象事物的性质和规律从中抽象出意义。2、符号的 意义有哪些分类?明示性意义与暗示性意义;外延意义与内涵意义;指示性意义与区别性意义。3

12、、在传播过程中,除符号本身的意义之外还有那些意义种子起作用?传播 者的意义;受传者的意义;情景意义。第三节1、信息是由符号和意义构成的,人区别与动物的的基本特征就是使用象征符来传达象征意义。象征行为具有智慧性。社会性和约定性,再许多场合同时也具有价值性。动机性和取向性。象征行为把人看作是具有象征行为的社会动物,把人类的象征活动看作是一个积极的。创造的过程,是人类创造出文化的一种活力。2、传播是在一定的社会互动中进行的,如果没有共通的意义空间,就会造成传播过程的偏差,误解。从而产生传播隔阂,造成人与人之间传播的阻碍。 共同的意义空间有两层含义,一是对传播中说使用的语言。文字等符号含义的共通的理解

13、,二是大体一致或接近的生活经验和文化背景。共通的意义空间为传播奠定了基础,使传播能够顺利进行。3 、人类为了传达关于生活和知识的态度,使之得到传承和发展而使用的。以象征符形式来表现的继承性的观念体系。象征文化的 产生是追求新事物 新意义是人的一种基本截止;现代传播媒介和信息技术的普及为人参与象征性事物的出现提供了条件和手段。第四章 人类传播的过程与系统结构第一节1、传播过程有哪些基本要素?传播者,受传者,讯息,媒介,反馈。2、什么是传播过程的直线模式和循环模式?其区别是什么?将传播的五个基本要素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就构成了直线传播。 循环传播没有传授者和受传者,两者都是传播的主体,两者是互动的。

14、 二者的区别就在于前者是单向的,后者是双向的,互动的。3、简述传播过程的特点。动态性,序列性,结构性。第二节1、简述赖利夫妇的传播系统模式。1、传播双方都是一个个体系统都有自己内在的活动;2、各个系统之间互相联系,形成人际传播;3、个体系统不是孤立的,而是属于不同的群体系统,形成群体传播;4、群体系统的运行是在更大的社会结构和总体社会系统中进行的,与其他环境保持互动。2、什么是社会传播的总过程理论?答:社会传播总过程即是马克思主义传播观的宏观过程。3、田中义久的”大众传播过程图式“有什么特点?他把人类交往分为三种:能量交往,物质交往,符号交往。 传播双方如果属于人际传播,传播则是他们从事精神交

15、往的纽带;如果属于大众传播,那么传播者是组织的媒介企业,而受传者是具有一定自我能动性的个人。4、用唯物史观看问题,应该如何把握社会传播的总过程?1、信息传播属于与人类的精神生产相对应的精神交往活动的范畴;2、考察信息传播就要考察社会的精神生产;3、精神生产存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辨证运用;4、传播学不仅单纯考察狭义的信息“交流” ,而必须与宏观的社会精神生产和精神交往联系起来加以考察。第五章 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第一节1、什么是人内传播?如何理解人内传播的性质和特点?人内传播也称内向传播、内在传播或自我传播,是个人接受信息并在人体内部进行信息处理的活动。人内传播的和特点:1)人内传播虽然是人体内部

16、信息处理的过程,但这个过程并不是孤立的,他的两端都与外部过程保持着衔接关系2)人内传播虽然与人的生理机制密切相关,但他的本质是社会实践活动的反映,具有鲜明的社会性和实践性3)人内传播不是对外部世间的消极的被动的反映,而是积极主动的反映4)人内传播是其他一切传播活动的基础。2、试述人内传播过程中的主要环节或要素。环节:1 接受刺激;2 产生感觉和引起心理活动;3 产生意识。要素:1)感觉-人内传播的出发点2)知觉-对事物感性信息属性的综合认知3)表象-记忆中保存的感觉和知觉信息在头脑中的再现4)概念-对同类事物的共同的一般属性的认识5)判断-对事物之间的联系或关系进行定性的思维活动6)推理-从已

17、知的事物属性和关系中推导出未知的属性和关系的活动3、简述米德的“自我与客我”理论人的自我是在“主我 “和“客我“ 的互动中形成的,有是这种互动关系的体现。自我可以分解成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两方面:一方是作为意愿和行为的主体的“主我” ,它通过个人围绕对象事物从事的反应具体体现出来;另一方是作为他人的社会评价和社会期待之代表的“客我” ,它是自我意识的社会关系性的体现。4、简述布鲁默的“自我互动”理论。人能够与自身进行互动,人是拥有自我的社会存在,人在把外界事物和其他人作为认识对象的同时也把自己作为认识对象。这个过程中,人能够认识自己,拥有自己的概念,与自己进行沟通与传播,并对自己采取行动。5、

18、为什么说“内省式思考 “的过程也是一个社会过程?内省式思考的过程并不是封闭的,而是与周围的社会环境,与周围的他人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个过程特使一个重新构筑自我与他人关系的过程。因此,内省式思考过程也是一个社会过程。第二节1、什么是人际传播?它的特点是什么?人际传播是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信息传播活动,也是由两个个体系统相互连接组成的新的信息传播系统。特点:1 渠道多,方法灵活;2 传播信息意义更丰富和复杂;3 双向性强,反馈及时,互动频率高;4 属于一种非制度化传播。2、简述库利的“镜中我 “理论。因为人的自我是在与他人的联系中形成的,包括:关于他人如何“认识“ 自己的想象;关于他人如何“评价“自己想

19、象;自己对他人的这些“认识“和“ 评价“ 的情感。前两项只有在与别人的接触中,透过别人的态度才能够获得。库利认为 “镜中我“也是“ 社会我“,传播特别是初级群体中的人际传播,是形成“镜中我“ 的主要机制。3、为什么说人际传播是“真正意义上的多媒体传播 “?人际传播在本质上是个人之间相互交换精神内容的活动,而精神传播需要物质载体,精神内容交换的质量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的媒体(符号载体) 。媒体既是任何能够传播信息的渠道和手段。人际传播是一种高质量传播活动时,一个重要理由就是他的传播渠道广,手段多。所以,人际传播,是真正意义上的多媒体传播。4、试述姿态的传播功能。1 强调语言;2 补充语言;3

20、 代替语言;4 控制语言;5 表达超语言意义。5、谈谈社会价值规范对自我表达的制约。自我表达是以他人为对象和在特定的社会 文化环境里进行的,如果不顾及他人和社会规范,一味以自我为中心,不但不会受到好的效果,相反会招致误解和造成个人的社会孤立。因此,自我表达应符合一个社会普遍认可的真善美的价值尺度。第六章 群体传播与组织传播第一节1、试述群体的社会功能。将个体与社会相联系的桥梁和纽带。群体帮助个人完成社会化过程,训练和分配社会角色,形成社会规范和准绳,调节和控制人行为。维持社会秩序,使其连续性得到保持。2、什么是群体意识?它是怎样形成的?所谓群体意识是指参加群体的成员所共有的意识。群体意识是在群

21、体信息传播和互动过程中形成的。3、群体规范在群体传播中具有什么功能?1 协调成员活动 规定成员角色和职责以促进群体目标的达成;2 通过规范的共有来保证群体的整体合作;3 通过共同的行为方式以维持群体的自我同一性;4 为成员的个体提供安全的决策依据。4、什么是群体暗示和群体感染?暗示是一种传播方式,是通过间接的示意使人接受某种观点或从事某种行为。而集合行为中的暗示更接近催眠,集合行为的参与者通常处于昂奋 激动的精神状态,这种状态使他对周围的信息失去理智的分析批判能力,表现为一味的盲信和盲从。群体感染:是某种观念 情绪或行为在暗示机制的作用下以异常的速度在人群中蔓延开来的过程。5、谈谈集合行为中信

22、息流与传播机制。集合行为中的主要信息形式是流言。流言是一种信源不明,无法得到确认的消息或言论,通常发生在社会环境具有较高的不确定性,而正常的传播渠道不畅通或功能减弱的时期。传播机制:是“ 循环反应“ ,即一方的刺激成为另一方的反应,而另一方的反应又反过来成为这一方的刺激的反复循环的过程。它导致了“回流“ 现象,同一个流言在经过若干人的传递后,又重新传回他的发布者那里,而这是由于流言已经添加了许多新的内容,连发布者也难辨认它的原貌,于是往往会把他作为新的信息加以接受。集合状态下的流言传播,往往伴随着这样一种恶性循环机制。第二节1、试述组织传播及其功能。组织传播指的是组织所从事的信息活动。它包括两

23、方面,一是组织内传播,二是组织外传播,这两方面都是组织生存和发展必不可少的保障。功能:1 内部协调2 指挥管理3 决策应变4 形成共识2、组织内传播过程具有什么样的结构特点?组织内传播形式可分为两种,即横向传播和纵向传播。横向传播双向性强,互动渠道畅通;纵向传播则有单向流动的性质,因而,根据信息的流向,纵向传播又区分为下行传播和上行传播。1。下行传播,即有关组织目标,任务,方针,政策的信息,自上而下得到传达贯彻的过程。2。上行传播,指的是下级部门向上级部门或下向上司汇报情况,提出建议,愿望与要求的信息传达活动。3。横向传播,指的是组织内同级部门或成员之间互通情况,交流信息的活动,其目的是为了互

24、相之间的协调和配合。3、谈谈组织内非正式传播渠道的作用。对一个组织来说,能否充分发挥非正式传播渠道的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非正式渠道恰恰能弥补正式渠道的缺陷和不足。非正式渠道的传播具有自由性和平等性,使人们更倾向于说真话,许多在正式渠道不便表明的观点和态度,都能够以某种方式表达出来;同时,非正式传播渠道中有大量充满人情味的内容,是组织成员的相互沟通感情的重要纽带。它能在组织内部营造一个积极、健康、活跃的人文环境,能够增进成员的一体感和向心力,使他们在组织中的行为更加建立在自觉自愿的基础上,而每个成员的良好精神状态和积极性的发挥,也将对组织目标的实现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4、试述组织的信息输入活动的作

25、用和意义。信息输入,是组织为进行目标管理和环境应变决策而从外部广泛收集和处理信息活动。它提供的是准确的实际数据,可信性远远高于概率性的问卷或市场调查或市场评估的结果。还有它提供的是最新数据和实时信息,最能反映市场的现况极其变化。意义:建设具有快速反映机制的高性能信息采集和处理系统,是传播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信息化对包括企业在内的一切组织提出的时代要求,不能满足这个要求的组织体,最终的是不能成功的。5、企业组织的信息输出活动主要有哪些类型?各有什么作用?1)公关宣传。与其所处的社会环境建立和保持和谐关系而进行的各种宣传活动。使外界公众了解组织的宗旨、目的和社会意义,树立良好组织形象以及防止和解决组

26、织与周围公众发生的矛盾和冲突等2) 。广告宣传。是社会组织尤其是企业组织广泛采用一种信息输出方式。广告不仅可以提高企业和商品的知名度,扩大企业影响,而且具有直接的促销效果。3)企业标识系统宣传。利用普遍接触和重复记忆机制来系统塑造企业形象的宣传活动,效果非常显著。第七章 大众传播第一节1、什么是大众传播?与其他类型的传播相比,大众传播有哪些特点?所谓大众传播,就是专业化的媒体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大众传播的特点:1 传播者是从事信息生产和传播专业化媒介组织; 2 运用先进的查技术和产业化手段大量生产 复制和传播的信息活动;

27、3 它的对象是社会上一般大众,用传播学术语来说既是“受众“;4 大众传播的信息既具有商品属性又具有文化属性;5 从传播过程的性质来看,大众传播属于单向性很强的传播活动;6 大众传播是一种制度化的社会传播。2、 大众传播的基本社会功能是什么?环境监视功能;社会协调功能;社会遗产传承功能。环境监视;解释与规定;社会化功能;提供娱乐。社会地位赋予功能;社会规范强制功能;作为负面功能的“麻痹作用” 。3、简述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关于大众传播功能的观点。社会地位赋予功能。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认为,这种地位赋予功能,会给大众传媒支持的事物带来一种正统化的效果。社会规范强制功能。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指出,大众传播

28、的这项功能主要来自于它的公开性。作为负面功能的“麻醉作用” 。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认为,现代大众传播具有明显的负面功能。第二节1、大众报纸(廉价报纸)的特点是什么?(1)内容以新闻、信息和社会事件报道和娱乐为主,贴近普通大众生活。(2)发行量大,一般为几万到几十万份。(3)读者不限于特定的阶层或群体,而是面向“分散的、异质的、不定量多数的一般大众” 。(4)广告收入成了报纸经营的主要财源。2、你认为大众传播时代到来的标志是什么?以 19 世纪 30 年代大众报刊的出现为标志。3、电报、电影、广播在大众传播的发展中起到了什么作用?电报本身并不是大众传媒,但它为大众传播提供了快速有效的通信手段,而作

29、为现代重要传播媒介的通讯社,也是在电报技术发明之后才出现和发展起来的。与电报不同,电影一开始就是作为传播大众文化的媒介登上历史舞台的。早期的电影内容良莠不齐,但到第二次世界大站结束后,电影很快发展成为包括生产、发行和放映在内的大规模产业,成了艺术、娱乐、大商业和现代技术的融合。电影虽然创造了新的大众文化,但它并没有进入一般的家庭。广播是在无线电通信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由于军事通信和电波管理的需要,广播事业一开始就处于各国政府的严格控制之下。二次大站以后,随着半导体技术的发展,收音机越来越趋于小型化,便携化,价格越来越低廉,成为现代人获得信息和娱乐的便利媒体。4、试析电视的媒体特性。电视集视听觉

30、手段于一体,通过影像、画面、音声、字幕以及特技等多方面地传递信息,给受众以强烈的现场感、目击感和冲击力;它不仅是人们获得外界新闻和信息手段,而且是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和娱乐的主要提供者。第三节1、 简述关于大众传播社会影响的两种观点。一种是“基于乐观主义期待”的肯定态度,另一种是“怀疑主义“的忧虑态度,这两种态度一直延续到今天的传播学研究当中。2、试论大众传播时代人与环境的互动关系。人与环境的关系包括着四个基本要素:一是客观环境本身,二是人对环境的认知,三是人的行为,四是人的行为对客观环境的反馈或影响。大众传播是以传达信息,提示外部环境变化为基本职能的社会信息系统,但由于这个系统的内部组织结构和

31、活动规律的制约,它向人们提示的环境并不能简单的等同于客观环境本身,而是环境的再现,或者叫信息环境。3、什么是信息环境?理解这个概念应注意那些方面?所谓信息环境,指的是一个社会中由个人或群体接触可能的信息及其传播活动的总体构成的环境。理解:一、构成信息环境的基本要素是具有特定含义的语言、文字、声音、图画、影像等信息符号;二、一系列信息符号按照一定的结构相互组合便构成具有完整意义的讯息,大部分讯息传达的并不仅仅是信息或知识,而且包含这特定的观念和价值,它们不仅仅是告知性的,而且是指示性的,因而对人的行为具有制约作用;三、当某类信息的传播达到一定规模时,便形成该时期和该社会信息环境的特色和潮流。因此

32、,信息环境具有社会控制的功能,是制约人的行为的重要因素。4、试论现代社会”信息环境的环境化“现象。人的行为不在是对客观环境及其变化的反应,而成了对新闻机构提示的某种“拟态环境”的反应,所谓拟态环境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信息环境,它并不是现实环境的“镜子”式的再现,而是传播媒介通过对象征性的事件或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重新加以结构化一哦后向人们提示的环境。大众传播虽然提示的是信息环境,与现实环境之间有很大的距离,但是这种信息环境,不仅制约人的认知和行为,而且通过制约人的认识和行为来对客观的现实环境生产影响。由于人们是根据媒介提供的信息来认识环境和采取环境适应行动的,这些行动作用于现实环境,便使得现实环境

33、越来越带有了信息环境的特点,以至于已经很难在两者之间作出明确的区分。这样一种机制,使得现代环境不仅越来越信息化,而且信息环境也越来越环境化。也就是说,大众传播提示的信息环境,越来越有了演化为现实环境的趋势。第八章 传播制度与媒介规范理论第一节1、什么是传播制度?为什么说传播制度体现了全部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的复杂性?传播制度也就是社会制度中对大众活动直接或间接地起着制约和控制作用的部分。传播制度作为社会制度的反映,其内容是十分复杂的,它体现了社会制度或制度性因素在各个方面对传播媒介活动的制约和影响。传播制度中既包括媒介与政府的关系问题,也包括媒介与社会群体以及广大受众的关系问题;既包括言论出版的

34、自由与权利问题,也包括言论出版者所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问题。2、国家和政府对媒体的政治控制主要包括那些方面?1 规定传媒组织的所有制形式。2 对传播媒介的活动进行法制和行政管理。3 限制或禁止某些信息内容的传播。4 对传播事业的发展制定总体规划或实行国家援助。3、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垄断资本主要通过哪些方式控制传播事业?1 以强大的资本做后盾成立超大型媒介联合企业,对大众传播事业的主要部分实行垄断;2 通过他们控制的议会党团或院外活动集团对公营传播媒介的活动进行干预;3 通过提供广告或赞助来间接地控制和影响其他中小媒介的活动。4、为什么说受众对传媒活动拥有监督控制的权利?受众行使这种权利的手段主要

35、包括那些方面?由于大众传播是一个公共性很强而且处于市场运作机制下的事业,在任何一个现代国家,受众的社会监督力量都是不能受到忽视的, “公众利益”也是制约传媒活动的一个重要社会原则,它使得垄断资本也不能利用他们控制的媒介为所欲为。1 个人的信息反馈。2 结成受众团体。3 诉诸于法律手段。4 通过影响媒介的销售市场来制约媒介活动。第二节1、简析极权主义的媒介规范理论。极权主义理论是维护专制统治的理论,极权主义的媒介规范理论,同样体现了极权主义政治制度理论的观点,它最大的特点是主张媒介必须一切以权利的意志为转移,一切为统治者服务。它的主要内容:(1)报刊必须对当权者负责,维护国王和专制国家的利益。(

36、2)极权必须绝对服从于权力或权威,不得批判占统治地位的道德和政治价值。(3)政府有权利对出版物进行事先检查,这种检查是合法的。(4)对当权者或当局制度的批判属于犯罪行为,给予严厉的法律制。 2、简析自由主义的媒介规范理论。它的核心反映了资本阶级自由主义的观点,认为报刊应该是“观点的自由市场”是实行自律的自由企业。它的主要原则包括:(1)任何人都拥有出版自由而不必经过政府当局的特别许可。(2)除人身攻击以外,报刊有权批判政府和官吏,这种批判是正当合法的。(3)新闻出版不应接受第三者的事先检查,出版内容不能受到任何强制。(4)在涉及观点、意见和信念的问题上,真理和“谬误”的传播必须同样得到保证。3

37、、简析“社会责任”理论。它是强调大众传播媒介对社会和公众应该承担一定责任和任务的理论,它是对自由主义理论的一种修正。它的几个原则是:(1)大众传播具有很强的公共性,因而媒介机构必须对社会和公众承担和履行一定的责任和任务。(2)媒介的新闻报道和信息传播应该符合真实性、正确性、客观性、公共性等专业标准。(3)媒介必须在现存法律和制度的范围内进行自我约束,不能煽动社会犯罪,不能传播宗教或种族歧视的内容。(4)受众有权要求媒介从事高品位的传播活动,这种干预是正当的。4、简析“民主参与”理论。民主参与理论要求大众传播媒介向一般民众开放,允许民众个人和群众的饿自主参与。它的主要观点有:(1)任何民众个人和

38、弱小社会群体都拥有知晓权、传播权、对媒介的接近和使用权、接受媒介服务的权利。(2)媒介应主要为受众而存在,而不应该主要为媒介组织、职业宣传家或广告赞助人而存在。(3)社会各群体、组织、社区都应该拥有自己的媒介。(4)与大规模的、单向的、垄断性的巨大媒介相比,小规模的、双向的、参与性的媒介更合乎社会理想。5、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媒介理论经历了一个由“自由主义”到“社会责任”再到“民主参与”的变化过程,试析这种变化的原因和背景。自由主义媒介规范理论原因背景:自由主义媒介规范理论是在 17 世纪、18 世纪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在同极权主义 制度极其 规范理论的斗争中形成的。英国诗人、政治家约翰弥尔顿在 1

39、664 年出版的政治小册子论出版自由产生过重要的影响。由此提出了出版自由是人的与生俱来的权利。社会责任理论的原因和背景:第一,进入 20 世纪以后,传播媒介的垄断程度越来越高,传播资源越来越集中于少数人中,所谓观点的公开市场的理念与实际的社会现状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第二,自由主义理论强调的是传播者的权利,而没有涉及作为公众的受传者的权利。第三,这个理论谈论的对象是意见,观点或思想的自由,而没有更多的考虑到作为私有企业赢利活动的信息传播的性质和影响问题。民主参与理论原因和背景:一方面,信息化的发展使得信息与传播的问题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并与每个社会成员发生了越来越直接的联

40、系;另一方面,现实的媒介垄断使传播资源越来越集中于少数人手中,在资本主义的排他性私有占有制下,一般民族接近和使用传播媒介的机会越来越少。民主参与理论正是在一般民众要求自主利用媒介的意识不断提高,而现实中又缺乏可以利用的传播资源的矛盾状态下出现的。6、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媒介规范理论主要包括哪些方面?(1)我国的新闻传播事业实行社会主义公有制,这是防止私人和资本垄断、保障传播资源掌握在全体人民手中的根本制度,也是实行社会主义*的重要基础。(2)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传播事业是中国共产党下的事业,必须坚持党性原则。(3)社会主义新闻传播事业执行报道新闻、传递信息、引导舆论、提供娱乐等多方面的社会职能。(

41、4)社会主义新闻传播事业具有重要的经济职能。7、发展中国家的媒介规范理论主要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1)大众传播活动必须与国家政策保持同一轨道,以推动国家发展为基本任务。(2)媒介的自由伴随着相应的责任,这种自由必须在经济优先的原则和满足社会需求的原则下接受一定限制。第九章 传播媒介的性质与作用第一节1、 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的主要观点有哪些?它有什么意义和局限性?1 媒介即讯息2 媒介;人的延伸3 “热媒介”和“冷媒介”意义:它开拓了媒介技术出发观察人类社会发展的视角。并强调了媒介技术的社会历史作用。局限性;1 媒介视为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唯一决定因素,而忽略了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等各种复杂的社会因素

42、的作用。2 在我们看不到人的主体性和能动性,人似乎成了完全受到自己所发现的媒介技术和工具主宰的对象。3 出发解释人类的全部行为也是片面的。感觉是重要的,但人并不是完全受感觉支配的低等动物,人之所以为人,更重要的是人具有的理性活动,这是理性活动反过来对感觉以及作为它们的延伸形式的媒介生产能动的制约作用。2、 “电视人” 、 “容器人”是说明什么问题的概念?“电视人”的概念:指的是伴随着电视的普及而诞生和成长的一代,他们在电视画面和音响的感官刺激环境中长大,是注重感觉的“感觉人” ,表现为“跟着感觉走” 。由于收看电视是在背靠沙发、面向荧屏的狭小空间中进行的,这种封闭、缺乏现实社会互动的环境,使得

43、他们当中的大多数人养成了孤独、内向、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社会责任感较弱。日本学者中野认为,在大众传播特别是以电视为主的媒介环境中成长起来的现代日人的内心世界类似于一种“罐状”的容器,这个容器是孤立的、封闭的;“容器人”为了摆脱孤独状态也希望与他人接触,但这种接触只是一种容器外壁的碰撞,不能深入到对方的内部,因为他们相互之间都不希望对方深入自己的内心世界,于是保持一定距离便成了人际关系的最佳选择。 “容器人”注重自我意志的自由,对任何外部强制和权威都不采取认同的态度,但却很容易接受大众传播媒介的影响。3、什么是“媒介依存症”?这是现代人一种社会病理现象,其特点是:过渡沉迷于媒介接触而不能自拔;价

44、值和行为选择一切必须从媒介中寻找依据;满足于与媒介中的虚拟社会互动而回避现实的社会互动;孤独、自闭的社会性格等等。4、近年来新媒介的发展趋势具有那些特点?1 传播过程的双向性的增强2 多媒体化和媒介功能的融合。3 媒介资源的丰富化。4 信息传播的全球化。5、什么是电子乌托邦思想?这种思想是对媒介技术的发长寄予无条件的乐观期待,认为新的传播技术必将回把人类带入一个高度自由。民主和平等的理想国。这种思想是建立在对新媒介某些技术特性的期待基础上的。第二节1、大众传播者的特点是什么?1)地位稳固。2)大众传媒是一种社会组织,具有自身的组织目标和组织结构。3)大众传媒是大众传播生产资料的直接控制者和使用

45、者。2、试析大众传媒的组织目标与制约因素?组织目标:1)经营目标。2)宣传目标。3)公共性和公益性制约因素:传媒组织的活动受到它们的经营目标和宣传目标的制约,同时又受到公共性公益性的制另一方面,作为私营企业的商业媒介受经营目标十月程度较高,其主要目的是追求利润。3、如何理解大众传播的公共性和公益性?公共性和公益性有三个方面:第一,大众传媒是现代社会必不可少的信息生产者和提供者,在满足社会是普遍信息需求方面起着一种公共服务的作用。第二,大众传媒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对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道德具有广泛而强大的影响力,这种影响力涉及到普通的社会秩序和社会公共生活:第三,大众传媒是某些“稀有”公共传播资源的受托使用者,作为公共财产的的使用人,它们必须对社会和公众承担相应的义务和责任。4、试析传媒组织在信息生产中的“把关”作用及其实质。实质:第一,大众传媒的新闻或信息的生产与传播并不具有纯粹的“客观中立性” ,而是依据传媒的一定立场、方针和价值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试题真题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