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章 概述1. 表面活性剂的定义在加入量很少时即能明显降低溶剂的表面张力,改变物系的界面状态,能够产生润湿、乳化、起泡、增溶及分散等一系列作用,从而达到实际应用的要求的一类物质。2.表面活性剂的分类(按离子类型和亲水基的结构)离子类型:a.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b.离子型表面活性剂(阳离子表面活性剂、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两性表面活性剂)亲水基:羧酸盐型、磺酸酯盐型、磷酸酯盐型、胺盐型、季铵盐、鎓盐型、多羧基型、聚氧乙烯型第二章 表面活性剂的作用原理 表面活性、表面活性物质、表面活性剂?因溶质在表面发生吸附(正吸附)而使溶液表面张力降低的性质被称为表面活性,这类物质被称为表面活性物质。表面活性剂:是
2、一类表面活性物质,其在浓度极低时能明显降低溶液表面张力的物质。 表面活性如何表征?假如 。是水或溶剂的表面张力, 为加入表面活性剂后溶液的表面张力,则表面(界面)张力降低值 可表现为 。 ,在稀水溶液中可以用表面张力降低值与溶液浓度的比值 /c 来衡量溶质的表面活性。当物质的浓度 c 很小时, -c 略成直线,每增加一个 CH2, /c 增加为原来的 3 倍。 表面活性剂的两大性质是什么?如何解释?两大性质:降低表面张力和胶束的形成降低表面张力:是由亲水、亲油基团相互作用、共同决定的性质,表面活性剂分子吸附于液体表面,用表面自由能低的分子覆盖了表面自由能高的溶剂分子,因此溶液的表面张力降低胶束
3、的形成:达到吸附饱和,表面活性剂的浓度再增加,其分子会在溶液内部采取另一种排列方式,即形成胶束。 什么是临界胶束浓度及其测定方法?开始形成胶束的最低浓度被称为临界胶束浓度(critical micelle concentration,简写为 cmc) 。测量依据:表面张力、电导率等性质随着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变化,上述性质发生突变的浓度。1、表面张力法:表面活性剂水溶液的表面张力开始时随溶液浓度的增加急剧下降,到达一定浓度(即 cmc)后变化缓慢或不再变化。特点:简单、不受无机盐的影响;但极性有机杂质干扰大。2、电导法:测定表面活性剂溶液不同浓度时的电阻,计算出的电导率或摩尔电导率,作其对浓度的关
4、系曲线,其转折点的浓度即为表面活性剂的 cmc。适合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特点:方便,准确度高,但受溶液中盐浓度影响很大。对高表面活性的物质灵敏度差。3、增溶作用法:利用烃类或某些燃料等不溶或低溶解度的物质在表面活性剂溶液中溶解度的变化测定 cmc 的方法。4、染料法:某些燃料的颜色或荧光在低浓度中和在胶束中的明显不同。要求染料离子与表面活性剂离子所带电荷相反。5、光散色法:表面活性剂缔合成胶束,溶液散射光强度增强。要求溶液非常纯净。 什么是表面活性剂的 HLB 值?有什么意义?用亲水-亲油平衡值(hydrophile-lipophile balance,HLB)来表示表面活性剂的亲水性,它是亲水
5、基和疏水基之间的大小和力量上的平衡程度的量度。HLB=亲水基的亲水性/亲油基的亲油性HLB 值代表亲水基和亲油基的平衡值,用来衡量亲水与亲油能力的强弱,实际上主要表征了表面活性剂的亲水性;HLB 值越高,亲水性越强;HLB 值越低,亲水性越弱。石蜡 HLB=0 油酸 HLB=1 油酸钾 HLB=20 十二烷基硫酸钠 HLB=40HLB=亲水基团质量/表面活性剂的质量 *100/5=亲水基的质量 /(亲油基质量+亲水基质量)*100/5HLB=E/5 E 代表合成表面活性剂时加入的环氧乙烷的质量分数 影响表面活性剂性能的结构因素包括那些方面?(表面活性剂分子形态、分子量和其润湿、去污能力的关系)
6、分子形态的影响:1、亲水基的相对位置对表面活性剂性能的影响:一般情况下,亲水基位于分子中间时,表面活性剂的润湿性能比位于分子末端的强;而亲水基在末端的,则去污力较强。2、亲油基团结构中分支的影响:在表面活性剂类型和分子大小相同的情况下,带有分支结构的表面活性剂通常具有较好的润湿和渗透性能,但去污力较小。分子量的影响:表面活性剂分子的大小对其性质的影响比较显著,一般分子量较大的表面活性剂的洗涤、分散、乳化性能较好,而分子量较小的表面活性剂润湿、渗透作用比较好。 表 面 张 力 的 定 义 ( 从 力 和 能 量 的 角 度 ) 1 f=2 l 为 比 例 系 数 , 表 示 垂 直 通 过 液
7、面 上 任 一 单 位 长 度 , 与 液 面 相 切的 收 缩 表 面 的 力 , 简 称 表 面 张 力 液 体 自 动 收 缩 小 , 则 会 减 少 自 由 能 。 dG= A 从 能 量 角 度 是 单 位 表面 的 表 面 自 由 能 , 是 增 加 单 位 表 面 积 液 体 是 自 由 能 地 增 值 。 表 面 张 力 的 测 定 方 法 滴 重 法 毛 细 管 上 升 法 环 法 吊 片 法 最 大 气 泡 法 滴 外 形 法 表 面 活 性 剂 的 结 构 特 点 胶 束 的 结 构 ( 离 子 型 表 面 活 性 剂 和 非 离 子 型 ) 书 p14 胶束的结构主要由
8、内核和外壳两部分构成,对于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外壳的外侧还有扩散双电层。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胶束的外壳由胶束双电层的最内层(stern 层)组成,其中不仅包含表面活性剂的极性头,还固定有反离子和水化层。对于聚氧乙烯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胶束的外壳是一层相当厚的柔顺的聚氧乙烯层,还有水分子。在胶束-水“界面”区域外,离子胶束有一反离子扩散层,即双电层外围的扩散层部分,由未与极性头离子结合的其余反离子组成,非离子胶束没有双电层结构。 Krafft 点和浊点(原因)P26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存在浊点的原因是其在水中氢键被破坏所致。 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和混合表面活性剂的 HLB 值的计算非离子型 HLB= =
9、510表 面 活 性 剂 的 质 量亲 水 基 团 质 量 510亲 水 基 质 量亲 油 基 质 量亲 水 基 的 质 量混合表面活性剂 皂化值和酸值 完全皂化 1g 油脂所需氢氧化钾的毫克数 中和 1g 油脂中的游离脂肪酸所需氢氧化钾的毫克数。常用以表示其缓慢氧化后的酸败程度。 不同类型表面活性剂毒性、安全性顺序。第三章 表面活性剂的功能与应用1.增溶作用的定义:在溶剂完全不溶或者微溶的物质,借助于添加第三种成分表面活性剂而得到溶解,并成为热力学稳定性的、各种同性的均一溶液,这种作用成为增溶作用。2.增溶作用的特点(与混合溶剂提高溶解度及乳化作用的区别):(1) 增溶现象是胶束对亲油物质的
10、溶解过程,是表面活性剂胶束的一种特殊作用。(2) 增溶过程不同于通过使用混合溶剂来增大有机物溶解度的情况。(3) 增溶作用的被增溶物进入了胶束中,而不是提高了增溶物在溶剂中的溶解度,因此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溶解。(4) 增溶作用不同于乳化作用。(5) 增溶作用是自发过程。(6) 增溶作用可以用不同的方式达到。3.增溶作用的方式:(1)单态模型:夹心型增溶、栏栅型增溶、胶束表面(聚氧乙烯型)(2)两态模型:被增溶物在胶束溶液中分配于水相和胶束相中,在两相中德分配状态不同。4.表面活性剂结构对增溶作用的影响:(1) 碳氢健长短相同时,不同类型表面活性剂增溶能力的大小顺序为:非离子型阳离子型阴离子型(2
11、) 饱和烃和极性小得有机物在同系列的表面活性剂水溶液中增溶能力随表面活性剂碳氢链的增长而增加。(3) 同碳数的表面活性剂,带支链的比直链的对烃类的增溶能力小。在表面活性剂分子中引入不饱和键或芳环也会使其增溶能力减小。(4) 向表面活性剂分子中引入第二极性基团时对增溶能力的影响取决于增溶物的性质。5.乳状液的定义、形成条件、类型及鉴别方法:鉴别方法:稀释法染色法电导法滤纸润湿法光折射法6.影响乳状液类型的因素(1) 相体积(2) 乳化剂的分子结构和性质(定向锲理论)(3) 溶解度规则(4) 聚结速度理论(5) 制备方法与乳化器材质7.影响乳状液稳定的因素:(1) 表面张力(2) 界面膜(3) 界
12、面电荷(4) 乳状液分散介质的粘度(5) 加入固体粉末8.PIT:定义:在一定的体系中,在某一温度时,乳化剂的 HLB 值发生急剧变化,同时乳状液体系发生相变,此温度称为相转变温度,即 PIT.PIT 是体系所具有的特性温度。应用:取等量的油相和水相,加入 3%-5%的表面活性剂制成乳状液,不断振荡并加热体系,观测乳状液的类型变化,当乳状液由 O/W 型变成 W/O 型的温度即为 PIT。通常 O/W 型乳状液在低于 PIT 20-60,W/O 高于 PIT 10-40时是稳定的。PIT 与 HLB 值有一定关系,一般 PIT 随 HLB 值的增加而升高。9.破乳的方法有那些:(1) 物理机械
13、法:超声加热过滤电沉降离心分离(2) 化学法:加入一定化学物质来改变乳状液的类型和界面膜的性质,目的是降低界面膜强度,或破坏界面膜。10.润湿的过程及发生条件:过程:沾湿:液气界面和固气界面上的气体被液体取代的过程浸湿:固体浸入液体的过程铺展:将固气界面用固液界面代替的同时,液体表面能够扩展的现象。发生条件:沾湿发生条件:GA=SL-SG-LG0 WA=SG-SL+LG0 (式中:SG、 SL和 LG分别为气-固、液-固和气- 液界面的表面张力)浸湿发生条件:Gi=SL-SG0 Wi=SG-SL0 (Wi:浸湿功)铺展发生条件:GS=SL+LG-SG0S=SG-SL-LG0 (S:铺展功)11
14、.杨氏方程:12.表面活性剂在润湿过程的作用:在固体表面发生定向吸附提高液体的润湿能力13.润湿剂的要求:(1) 分子结构:碳氢键具有分支结构亲水基位于碳氢键的中间位置(2) 性质:较高的表面活性良好的表面活性14.泡沫的定义及产生定义:泡沫是指气体分散在液体中的一种分散体系。产生条件:a.气液接触b. 发泡速度高于破泡速度15. 泡沫破坏的机制3.4.1.2 泡 沫 的 破 坏 机 制粗 分 散 体 系 , 热 力 学 不 稳 定 状 态 , 泡 沫 会 自 动 破坏( 1) 泡 沫 液 膜 的 排 液液 膜 看 作 毛 细 管 , 液 体 从 膜 中 排 出 的 速 度 膜 厚 4排 液
15、的 主 要 原 因 : 重 力 排 液存 在 密 度 差 , 液 膜 在 重 力 作 用 下 向 下 排 液 使 液 膜 减 薄 。 重 力 排液 仅 在 液 膜 较 厚 时 起 主 要 作 用 。 表 面 张 力 排 液( 2) 气 泡 内 气 体 的 扩 散气 泡 内 气 体 的 扩 散当 液 膜 不 破 裂 时 , 泡 沫 还 会 因 气 体 的 扩 散 而 破 坏 。 小 气 泡 内 的 压 力 大 气 泡 内 的 压 力 , 气 泡 通 过 液 膜 向 大气 泡 排 气 。 小 气 泡 变 小 、 消 失 。 液 面 上 的 气 泡 会 通 过 液 膜 直 接 向 大 气 排 气 。
16、 气 泡 破 灭 。RP216.表面张力的自修复作用在泡沫受到外力冲击时,有使液膜厚度和强度恢复的作用。17.在影响泡沫稳定的因素中,哪个因素是最重要的?决定泡沫稳定性的关键因素是液膜的表面粘度和弹性。18.为什么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不能作为稳泡剂?亲水基聚氧乙烯醚在水中呈曲折行结构不能形成紧密排列的吸附膜,并且水化能力差,不能形成双电层,因此不能形成稳定的泡沫。19.消泡剂的消泡机理?A. 降低泡沫膜局部表面张力B. 破坏膜的弹性C. 降低液膜的粘度D. 疏水固体颗粒的消泡作用20.污垢的类型?污垢的黏附机理及去除机理。污垢的类型:按形态分液体污垢固体污垢混合污垢按使用环境及情况分:纤维织物上住宅污垢餐具污垢其他污垢的粘附机理:机械力粘附 固体尘土的粘附分子间力粘附 范德华力(包括氢键)静电力粘附化学结合力粘附 化学吸附油性结合污垢的去除机理:21.表面活性剂的去污作用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