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复习提纲.doc

上传人:hw****26 文档编号:2109007 上传时间:2019-04-2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复习提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6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复习提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6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复习提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6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复习提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6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复习提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 1 课 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一、知识梳理1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人距今约 年,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他们已经能够制作工具,知道使用火。2北京人的发现北京人遗址位于 , 1929 年,中国的青年学者 发现第一个北京猿人头盖骨,同年又发现用火遗迹。3北京人的特征(1)生活状况:北京人使用 石器猎取动物。使用打制石器的时代,称为 时代。他们结成 生活在一起,共同进行获取食物的劳动。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 ,还会长时间保存火种。 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2)历史意义: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二、重难讲解比较北京人和山顶洞人 北京人 山顶洞人距

2、今年代 约 万 万年 约 万年发现地点 体质 保留猿的某些特征 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工具 打制粗糙的石器 掌握 、 技术组织 群体生活 氏族第 2 课 原始农耕生活一、知识梳理1半坡居民的生活(1)距今年代:半坡遗址距今约 年,是我国 流域原始农耕的典型。(2)生产、生活:半坡人居住的是 房屋,能够制作出精美的 石器。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称为 时代。半坡居民主要种植的农作物是 ,半坡人的生活用具主要是陶器,最具特色的为 半坡遗址还出土了石制的 ,可见半坡人已经会从事简单的纺织、制衣。2河姆渡人的生活(1)距今年代:浙江余姚的河姆渡遗址位于 流域,距今 年左右。(2)生产生活:河姆渡人的房屋主要

3、是 。在河姆渡遗址还发现了迄今年代最早的木构 。河姆渡人主要种植的农作物是 。河姆渡人还是世界上最早进行 雕刻和使用 的人群。3原始农业的发展历史影响: 种植、 的出现以及 、 的发展,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二、重难讲解比较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 项目 河姆渡原始居民 半坡原始居民位置 流域 流域房屋 式建筑 式圆形房屋农作物 手工业 制作陶器、玉器和简单的乐器;织布、象牙雕刻 会制造彩陶;纺织、制衣不同点其他 挖井 会制作骨针、骨锥、纺轮相同点 以农业为主,饲养家畜,使用磨制石器,过定居生活第 3 课 远古的传说1炎黄联盟(1

4、)部落:四五千年前,中国进入 时期。相传,当时黄河流域活动着几个较大的部落, 、 、 等部落,部落之间展开攻伐,又不断合并。(2)战争: 联合一些部落,在 与炎帝展开一场大规模的战争,最后炎帝失败,归顺黄帝,这两大部落结成联盟。后来,炎黄部落与东方的 部落在 激战,黄帝部落胜利,黄帝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这一部落联盟以后逐渐形成 族。因此后人尊崇 和 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海内外的华人也以“炎黄子孙”自称。2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1)炎帝:传说炎帝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种植五谷和蔬菜;还制作陶器,发明纺织,学会煮盐,教人们通商交换。传说他还制作乐器琴瑟,并具有最早的天文和历法知识。(2

5、)黄帝:相传黄帝时期已能建造宫室以避寒暑,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学会炼铜,并发明了弓箭和指南车。相传在黄帝时期, 创造文字, 制作音律, 发明算盘。黄帝的妻子 擅长纺织,并会缫丝。3尧舜禹的禅让禅让制:为抵御共同灾难,三个部落走向了联盟, 、 、 依次成为部落联盟的首领。当时实行 制,即将部落首领位子传给贤德之人。尧鼓励人们开垦农田,适时耕种,尧年老时,征求各部落首领意见,推举品行高尚的舜做他的继承人。舜在位时,制定刑法,完善制度,稳定局势,又派禹治水,解除水患。舜年老时让位于禹。禹治水期间,曾三过家门而不入,采用 方法,经过 10 多年的努力,终于解除了水患。禹治水有功,得到民众爱戴

6、,被尊称为“大禹”。第 4 课 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一、知识梳理1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1)建立:约 年,禹建立 朝。这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 ,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在 修建城池。禹最初想传位于伯益,但是禹的儿子 凭借强大的势力,在禹死后继承了他的位置。从此, 制代替 制。(2)统治:夏朝建立了 ,制定 ,设置 ,这是早期的国家机构。此外还制定了历法,称为“ ”。(3)考古发现:考古学者在洛阳平原发掘出夏王朝的一座都城遗址 遗址,这里有宫殿建筑群、大型墓葬,还有平民生活区和墓葬群,反映了夏王朝 和 。还出土了精美的玉器,绿松石的精美铜牌等,反映了夏朝时期的 。(4)灭亡:夏朝经历 4

7、00 多年,到 在位时期,统治残暴,最终被汤联合周围部落灭亡。2商朝的兴亡(1)建立:约 年, 建立商朝,都城建在 。(2)迁都:商朝多次迁都,到商王 时迁到 ,此后保持了相对的稳定。(3)灭亡: 是商朝的最后一个王,他施用酷刑(炮烙这刑),残害人民。 年,武王联合各地势力,与商军在 决战,商军倒戈,周军占领商都,商朝灭亡。3西周的统治(1)建立: 年, 建立周朝,定都 ,史称西周。(2)分封制:目的: , 。内容:周王将 和 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 权力,建立诸侯国。诸侯需要向周王 ,并 。影响作用: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3)分封制等级中,贵族等级分为 、

8、、 和 ,被统治等级有 和 。等级最高的是 ,最低的是 。(3)衰落: 年,周厉王与民争利,引起 “ ”,厉王逃亡。到 时,朝政腐败,社会各种矛盾激化。(4)灭亡: 年,西周王朝被 族所灭。后来, 东迁 ,史称东周。二、重难讲解1夏朝、商朝和西周兴亡 朝代 夏 商 西周开国之君亡国之君都城 开创制度第 5 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1青铜器的高超工艺(1)出现: 时,我国就出现了铜器,如 4000 多年前的 遗址出土了铜镜。(2)灿烂时期:商朝,代表作:世界最重的青铜器 和青铜器的精品 (2)用途:主要用于饮食、祭祀及军事等方面,功能也由食器等发展到礼器。(3)工艺:在铸造技术上,采用“ ”。2甲骨文

9、记事甲骨文是中国 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1899 年,清朝人 首次发现甲骨文。 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 开始。3甲骨文的造字特点甲骨文使用 、 、 、 等多种造字方法。 是最原始的造字方法,也是最多使用的造字法。 最为进步。第 6 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1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1)农业: 时,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促进了农业的深耕细作,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2)手工业:手工业规模不断扩大,青铜业、冶铁业、纺织业、煮盐业以及漆器制作都有所发展。(3)商业:商业活动逐渐活跃,很多城市出现了

10、市场, 货币被更多地使用。2王室衰微: 时期的社会处于动荡状态, 逐步瓦解。 东迁后,周王室的统治势力大减,直接管辖的地区仅在 一带。王室衰微的影响:出现了诸侯争霸局面。3诸侯争霸(1)霸主:春秋时期,一些强大的诸侯为取得优势,以“ ”的名义进行征战,争夺霸主的地位。 、 、 、 等先后称霸中原,号令诸侯。到春秋末期,长江下游的 和 也先后北上争霸。(2)影响:积极方面;1 、在春秋争霸的过程中,有的诸侯国被灭掉,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2、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消极方面 3、战争也个带来了灾难。第 7 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一、知识梳理1战国七雄(1)战国七雄:战国初年,晋国被 、

11、、 三家大夫瓜分,齐国由大夫 取代。其中 、 、 、 、 、 、 七国的势力较强,史称“战国七雄”。(2)战争:中国历史上一些著名战役,桂陵之战、马陵之战、 等都发生在这一时期。(3)结果:尤其是地处西部的 国,逐渐成为实力最强大的诸侯国,对东方六国构成威胁。2商鞅变法(1)背景: 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新兴的势力增强。(2)目的:确立 秩序,以求 ,在 中取胜。(3)时间: 年, 任用 主持变法。(4)措施政治:确立 ,由 ;废除 ;改革 ,加强 ;严明 ,禁止 。经济:废除 ,允许 ;鼓励 ,生产 、 多的人可免除 ;统一 。军事:奖励 ,对有军功者

12、授予 。(5)影响:商鞅变法使秦国的 ,提高了 ,一跃成为 的诸侯国,为以后 奠定了基础。3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年,秦国 郡郡守 主持,在成都附近的 上修建了都江堰。都江堰由 和 两大系统工程构成,渠首分为 、 和 三个主体工程。都江堰发挥了 、 、 等多方面的作用,使 成为沃野,被称为“ ”。二、重难讲解商鞅变法的内容对哪些阶层有利?对哪些阶层不利?内容 有利阶层 不利阶层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封建地主阶级 奴隶主阶层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农民 懒惰的人;弃农经商的人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 士兵 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确立县制,由国君

13、直接派官吏治理 国君 旧贵族第 8 课 百家争鸣一、知识梳理1老子(1)地位:老子是 后期楚国人, 学派的创始人。(2)思想:老子认为,1 、人们应 ;2、世间的事物都有 ,对立的双方是可以 的。老子在政治上主张“ ”,。他的学说集中在一书。这部书成为道家的经典。2孔子和儒家学说(1)生平:孔子是 后期鲁国人。(2)思想 孔子的核心思想是“ ”,他提出“ ”,将“仁”作为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主张“ “。教育成就:孔子创办 ,打破了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主张“ ”,促进了教育在民间的发展。他在教学中,注重 教育和 教育,发现和总结出许多 ,提出了一系列 和 。(3)地位:

14、孔子是 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由弟子整理成 一书。3百家争鸣(1)背景: 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崩溃,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此时的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各陈其说,史称“ ”。(2)代表墨家: 是墨家的创始人,他主张“ ”“ ”。儒家:儒家战国时期主要代表人物是 。他主张实行“ ”,;还提出“ ”的思想,并反对 。儒家的另一个代表人物 ,主张实行“ ”。道家:战国时期道家的代表人物是 ,强调治国要 和 。庄子认为人生应追求 ,要保持 。法家:战国末期的 是法家的集大成者,他反对空谈仁义,强调 ,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 。4影响: 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

15、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 ,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二、重难讲解学派 时期 代表人物 思想儒家 春秋 孔子 政治:“仁”的学说,以德治国;教育:“有教无类”、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孟子 “仁政 ”治国; “民贵君轻”;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战国荀子 主张实行“礼治”,明确尊卑等级春秋 老子 顺应自然;世间的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的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道家战国 庄子 强调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墨家 墨子 主张“兼爱”“非攻”法家 战国 韩非 强调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第 9 课 秦统一中国一、知识梳理1秦灭六国(1)原因:秦国经

16、过 ,实力超过东方六国,具备了统一六国的条件。秦王 即位后,为灭亡六国进行了充分的准备。(2)过程: 年开始统战争,先后攻灭 、 、 、 、 、 六国。年,秦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 ,定都 。 (3)影响:秦的统一,结束了 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 国家。2确立中央集权制度(1)原因:为加强 ,秦朝创立了大一统的 制度。(2)措施:1、在中央,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称为 ,总揽全国的一切军政大权。中央政权机构,由 、 、 统领,分别掌管 、 和 事务,最后的决断权由皇帝掌控。2、在地方上,建立 制。全国分为 郡,后增至 40 多郡,郡的行政长官称郡守;在郡下设县,县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郡县制实行的意义

17、: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 的基本模式。3巩固统一的措施(1)目的:适应 的需要,秦始皇大力推行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2)措施文化上:秦始皇命丞相 等人统一 ,制定笔画规整的 ,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作用:文字的统一,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经济上:1、统一 ,以秦国的 作为标准货币,在全国流通。作用: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促进各地经济的交流。2、统一 。作用:便利了经济的发展。交通上:统一 和 的宽窄。作用:使秦朝的陆路交通四通八达。军事上:1、在南方:开凿 ,沟通 和 ,便利了南北的水运交通。2、派大将 北击匈奴,并修筑了西起 、东到 的“万里长城”。4秦朝的疆域:东至 ,西到 ,北至

18、,南达 ,是当时世界上大国之一。二、重难讲解秦朝加强中央集权,维护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措施及影响 方面 措施 影响政治 确立中央集权制 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经济 统一货币、度量衡文化 统一文字(小篆)交通 统一车辆和道路宽窄促进了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军事 筑长城、开灵渠 加强了国家对边疆地区的管理,巩固了国家统一第 10 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一、知识梳理1秦的暴政表现:(1) 沉重的 , 2/3 的收获物上缴国家。 (2)沉重的 和 。(3) 严苛。 (4) 更加残暴。2第一阶段:陈胜、吴广起义(1)原因:秦的暴政(2)经过: 年,有 900 多个农民被征发去 戍守长城。他们走到 时,他们当中的领

19、队人 和 ,号召大家反抗秦朝的残暴统治。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爆发了。起义军提出 口号,在 建立“ ”政权,各地农民纷纷响应。在秦军的强大攻势下,起义军缺乏后援,最终失败。第二阶段: 、 领导的军队,分别对秦军作战。 在 中以少胜多,将秦军的主力歼灭。 抓住时机,率军直抵秦都 。 年,威名显赫的秦朝,仅存在 15 年就灭亡了。3楚汉之争:秦朝灭亡后,项羽和刘邦为争夺帝位,展开争战,史称“ ”。最终,在 兵败自刎。这场历时 4 年的战争,取得了最终的胜利。第 11 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一、知识梳理1西汉的建立: 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 ,史称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2休养生息政策:(1)

20、原因:为了 和 ,汉高祖吸取 教训,采取了休养生息的政策。(2)汉高祖采取的措施:他下令“ ”,让士兵还乡务农;将因战乱、饥荒而成为 的人释放为 ;采取 政策,减轻农民的赋税,相应地减免徭役及兵役。3“文景之治”(1)措施: 和 时期,继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他们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要求各级官吏关心农桑,并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把田赋降到了 。重视“ ”,废除了一些严刑苛法,如断残肢体的肉刑。他们还提倡 反对奢侈浮华。(2)评价:文景时期,政治清平,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这一时期在历史被称为“ ”。第 12 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一、知识梳理汉武帝“大一统”的措施政治上:1“推恩令

21、”的实施:汉武帝采纳 的“ ”建议,下诏规定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2、汉武帝还建立 制度,把全国划分为 个州部。影响:通过这些措施,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大大加强。思想上:汉武帝接受 “ , ”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文化上:汉武帝还在长安兴办 ,以儒家的 作为教材,培养统治阶级需要的儒学人才。影响:从此,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经济上:汉武帝把 收归中央,统一铸造 ;还把煮盐、冶铁等经营权收归国有,实行 、 。4评价:汉武帝从政治、思想、经济等方面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二、重难讲解秦始皇

22、和汉武帝治国措施的比较比较 秦始皇 汉武帝政治称皇帝,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在地方,推行郡县制采纳“推恩”建议,下诏规定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经济 统一货币、度量衡统一铸造五铢钱;把煮盐、冶铁等经营权收归国有,实行盐铁官营、专卖;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思想文化 统一文字(小篆) ,实行“焚书坑儒”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兴办太学军事 北击匈奴,修筑万里长城 派卫青、霍去病大败匈奴水利工程 兴修灵渠多次组织数万人开挖水渠,征调数万人堵塞黄河决口总体评价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23、,对后世影响深远从政治、思想、经济等方面巩固了大一统局面,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资料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谢谢!第 13 课 东汉的兴亡1光武中兴(1)新朝: 年,外戚 夺取政权,建立新朝,西汉灭亡。王莽的施政更加剧了社会动荡,引起各地农民起义,其政权最终被农民起义推翻。(2)东汉建立: 年,西汉宗室 称帝,定都 ,史称东汉。刘秀就是光武帝。(3)“光武中兴”:刘秀多次下令释放 ,减轻农民的负担,减轻刑法;还合并 ,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又允许 ,缓和民族矛盾。到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2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24、(2)影响: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恶性循环,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衰亡。3黄巾起义: 年,经过精心策划, 等领导的一场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大起义终于爆发了。由于东汉军队的残酷镇压,黄巾起义被镇压下去。影响:这次农民起义,沉重打击了 ,使其 。第 14 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1 通西域(1)位置:汉代人把今天甘肃 、 以西,也就是现在 和更远的广大地区称作西域。 (2)第一次:目的:联络 夹击匈奴。年,张骞奉命出使西域。意义:使汉朝了解到西域的具体情况。(3)第二次: 年,张骞再次率领使团走访了乌孙等西域许多国家。意义:促进了汉朝与西域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2丝绸之路(1)陆上丝绸

25、之路背景:自从张骞开辟通往西域的道路后,汉朝和西域的使者开始相互往来,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日趋频繁。路线:从 穿过 ,经 运往 、 ,再转运到更远的 。这条沟通欧亚的陆上交通道路,就是著名的“丝绸之路”。经济文化交流:通过这条道路,汉朝的 、 等物品,以及 、 、 等技术传到西域;西域的 、香料、玻璃、宝石等,以及 、葡萄、石榴、苜蓿等植物,以至多种乐器和歌舞等传入中国。意义:丝绸之路是 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 ,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2)海上丝绸之路:汉武帝还大力开辟海上交通,从 沿岸出发的船只穿过黄海,可到达 、 。从 港口出发,最远抵达 南端和 。3对西域的管理(1)西域

26、都护的设置: 年,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置 ,作为管理西域的最高长官。意义:西域都护的设置,标志着西域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政权,今 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是我国领土。(2)班超经营西域:东汉 克服重重困难,使西域各国重新与汉朝建立联系;他派 出使大秦,虽未抵达大秦,但开辟了通往 的路线。第 15 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一、知识梳理1造纸术的发明(1)纸的问世: 时期,人们已经懂得了造纸的基本方法。(2)东汉时,宦官 总结前人经验,改进造纸工艺。2张仲景和华佗(1)张仲景: 末年的名医张仲景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写成了 一书。张仲景是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为中医药学的发展

27、作出巨大贡献,被后世称为“ ”。(2)华佗:东汉末年的名医华佗,发明了“ ”;能实施外科手术;创造出了 “ ”,帮助人们强健身体。3历史巨著史记:西汉伟大的史学家 编写的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 通史,记述了从传说中的 到 时约 3000 年的史事。4道教和佛教(1)道教兴起: 末年道教兴起。 创立了 道。当时在汉中、巴蜀地区还有 创立的 道。影响:太平道和五斗米道在教义和传播方式上相似,受到下层民众的信奉。(2)佛教创立:佛教产生于公元前 6 世纪的 。创始人是乔达摩 悉达多,又称 。佛教认为人生如苦海,人只有熄灭各种欲望和烦恼,修行为善,才能得到解脱。传入:张骞通西域后,佛教通过 传入中国。

28、东汉 时,西域的僧人运载佛经到洛阳,得到上层统治阶级的扶持,佛教逐步在社会上传播开来。影响:佛教的传入,丰富了中国文化,在社会、思想、文学以及建筑、雕刻、绘画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1两汉时期的科技成就 项目 人物 朝代 成就造纸术 蔡伦 东汉 改进造纸术张仲景 东汉 伤寒杂病论医学 华佗 东汉 “麻沸散”“五禽戏”2. 佛教和道教的比较 比较 佛教 道教起源 古印度 中国创始人 释迦牟尼 张角、张陵教义 人生如苦海,人只有熄灭各种欲望和烦恼,修行为善,才能得到解脱 道家思想和神仙方术不同点传播经中亚地区传到中国大部分地区,以后又从中国传到朝鲜、日本和越南等国受到中国贫苦民众的信奉相同点 有利于

29、统治者的统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第 16 课 三国鼎立一、知识梳理1官渡之战(1)背景:东汉末期,曹操在政治上:把 从都城洛阳接到 ,“挟天子以令诸侯”。在经济上,曹操采用 的措施。势力逐渐壮大起来。(2)经过: 年,双方在 进行决战。曹操偷袭袁军的屯粮,迅速歼灭袁军主力。(3)影响: 打下基础。2赤壁之战(1)经过: 年, 和 在赤壁对峙。周瑜采纳部下黄盖的建议,向曹操诈降并用 ,最终曹军大败。(2)影响:赤壁之战为 奠定了基础。3三国鼎立(1)建立: 年,曹操的儿子 废掉汉献帝,在 称帝,国号魏。 年,刘备在 称帝,国号汉,史称 。 年,孙权称吴王,国号吴。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

30、2)经济:曹魏重视农业生产, 。孙吴开发江东, 发达,发展了海外贸易。230 年,孙权派将军 率领万人船队到达 ,加强了台湾与内地的联系。蜀汉在丞相 的治理下,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加速了西南地区的开发。二、重难讲解三国鼎立 国家 时间 建立者 都城魏国蜀国吴国第 17 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1西晋(1)建立:三国后期,魏国实力增强。 年,魏灭 。曹丕死后, 逐渐控制了魏国的军政大权。 年, 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晋,以 为都,史称西晋。 年,西晋灭 ,统一了全国。(2) 八王之乱原因:1 、宗室诸王,既手握重兵,又掌管民事,势力强大。2、西晋统治腐朽 3、晋惠帝昏庸无能衰落: “

31、”历时 16 年,西晋从此衰落。现象:因八王之乱西晋形成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2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1)五胡内迁: 、 、 、 和 。(2)十六国:西晋灭亡后,从 4 世纪初到 5 世纪前期,北方各族统治者先后建立了许多政权,历史上把北方主要的 个政权,连同西南的 ,总称为“ ”。(3)前秦的统治:4 世纪后期, 族苻氏建立的 逐渐强盛,并统一了黄河流域。 任用汉人 为丞相,锐意改革。第 18 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一、知识梳理1东晋的兴亡(1)建立: 年,内迁的 灭掉西晋。随后,镇守长江下游的皇族 于 年重建晋王朝,以 为都城,史称东晋。(2)统治政治:司马睿当皇

32、帝,得益于 为首的南北大贵族的拥戴。司马睿政治上依靠 ,军事上依靠 。时人称之为“王与马,共天下”军事:东晋在 中战胜前秦,解除了来自北方的威胁。相对稳定的局势,使社会经济有所发展,江南出现了“荆扬晏安,户口殷实”的景象。(3)灭亡:东晋末年,政权落入武将手中。 年,东晋灭亡。2南朝的政治(1)概况: 420589 年的 170 年里,南方相继出现 、 、 、 四个王朝。这些王朝都在 定都,历史上统称为“ ”。(2)繁荣: 是南朝疆域最大的朝代。宋武帝、宋文帝在位的大约 30 年的时间里,赋轻役稀,江南民殷国富,社会比较安定。(3)衰落:南朝的梁武帝 从地方起兵夺取帝位后,统治昏庸。从此,在南

33、北实力对比中,南朝处于明显劣势。 3江南地区的开发(1)原因: 1、 的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 2、带来了中原先进的 和 (根本原因)3、 4、 (2)表现农业: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耕地面积不断增加,并兴修了很多水利工程。推广和改进犁耕,实行精耕细作,以及推广选种、育种、田间管理和施用粪肥等比较先进的生产技术。手工业:南方的手工业也有了快速的进步。在缫丝、织布、制瓷、冶铸、造船、造纸、制盐等方面都有显著的发展。商业: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同时促进了商业的交流和城市的繁荣。南朝时的 ,人口众多,是当时商业最为活跃的大都市。二、重难讲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中国社会在政治、经济、民族关系方面的特点(1)

34、封建国家分裂,政权更替频繁,但最终趋向统一。(2)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安定,江南经济发展。(3)民族融合形成一次高潮,长江、黄河流域民族间差异逐步消失。第 19 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一、知识梳理1淝水之战(1)背景:强大后的 ,与南方的 形成对峙的局面。(2)经过: 年, 不顾上下反对,强征各族人民当兵,拼凑了步兵 60 余万、骑兵 27 万,浩浩荡荡南下,企图灭亡 , 。东晋团结一致,从容应对。最终 以少胜多,大败 。(3)影响:淝水之战以后,前秦很快土崩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的状态。2北魏孝文帝改革(1)背景: 4 世纪后期,游牧在阴山地区的 族 部迅速崛起,建立北魏。 年

35、,北魏统一北方,结束了十六国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2)原因:北方内迁的各族在生产、生活和习俗上,与汉族已无明显的区别。而鲜卑拓跋部因内迁较晚,仍保持鲜卑族的习俗,要治理好广大的北方地区不免困难重重。(3)措施: 1、 年迁都 。2、他进一步推行汉化措施,规定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 ,禁用 ;以 代替 ;改 为 ;鼓励 与 联姻。(4)影响:促进了 ,也增强了 。3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1)表现经济:魏晋以来,内迁的各族人民与当地汉人错居杂处,开始过着定居的生活。他们向汉族人民学习农业技艺,逐渐将原来从事畜牧业生产的习惯转变为从事农业生产。而汉族人民向北方各族人民学习畜牧经验,又学习和接受他们的食物、服装、用具等,融入到汉族的生活中。政治:十六国北朝政权的统治者,与汉族士人合作,沿袭中原地区原有的统治方式,实行君主专制制度。文化:西晋时期,内迁各族大多已使用汉语;北魏孝文帝改革后,汉语更成为北方主要的通用语言。西北民族的乐器、歌舞等也受到汉族人民的喜爱。尤其是在民族心理上,随着经济、文化的交流与融汇,思想情感日益沟通,以往的“胡”“汉”观念逐渐淡薄,民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课程笔记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