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校:年级:姓名:2017 年 8 月 29 日第一章 机械运动单元教学计划单元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知道参照物的概念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 对的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 算知道匀速直线 运动的概念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 和长度知道测量有误 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2过程与方法体验物体运动 和静止的相对 性感受科学与艺术结 合所带来的美感体验通过日常 经验或自然现 象粗略估计时间和长度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 识 运 动 是 宇 宙 中 的 普 遍 现 象 ,运 动 和 静 止 是 相 对 的 ,建 立 辨 证 唯 物 主 义 世 界 观感受科学与艺术结 合所带来的美感
2、认识计量时间 和长度的工具及其 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对科学技术的热爱单元重点、难点1重点什么是机械运动以及在研究机械运动时要选择参照物速度的计算使用适当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2难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因为选择 不同的参照物,物体运 动情况是可以不同的速度单位以及单位换算,误差的 产生。 误差与错误的区别课时安排本章共分五节,建议 6 课时。 第一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 课时第二节 运动的描述 1 课时 第三节 运动的快慢 1 课时 复习和总结 3 课时第 1 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 时间知道测量有误 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2过程与方法体验通过日常 经验或
3、自然现 象粗略估计时间和长度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计量时间 和长度的工具及其 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对科学技术的热爱教学重难点1重点:使用适当工具测量时间 和长度2难点:误差的产生。误差与错误的区别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俗话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眼睛看到的就一定是对的吗,果真如此吗,看课本上两幅图,先自己感觉一下长短大小,再测量一下,比较前后是否一致。(二)讲授新课1长度的测量长度的 单位: kmmdmcmmmmnm (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各进制)测量 长度的工具:直尺、卷尺(刻度尺)、螺旋测微器、游标卡尺学生活 动:测 出物理课本的长宽厚;学生 讨论并活 动:如何较准确测出硬
4、币的直径、一 页纸的厚度、细铜线的直径?总结得出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刻度尺要贴近被测物体;刻度尺要跟所测物体的长度平行;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测量结果=数字+ 单位2时间的测量让学生讨论各种测量时间的工具和方法。学生 说出多种方法和用具。鼓励学生用科学的眼光认识周围的事物。时间 的单位:秒( s)、分(min)、 时(h)学生活 动:练习 使用停表的方法;利用停表测量自己一分钟内脉搏跳动的次数,然后用脉搏估算一段时间;用绳子绑住一支笔做成一个摆,测量 摆摆动一个来回所用的时间。3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总 会有差别, 这种差别就是误 差。错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
5、器的使用规则,或 读取、 记录测量 结果时粗心等原因造成的。两者区别:误差不能消除,但可以减小,例如多测量几次错误可以消除。(三)课堂小结懂得测量时间和长度的方法和用具(四)布置作业完成相应的同步练习章5章板书设计1长度的测量长度的 单位测量 长度的工具学生活 动学生 讨论并活 动2时间的测量时间 的单位学生活 动(六)教学后记第 2 节 运动的描述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参照物的概念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 对的2过程与方法体验物体运动 和静止的相对 性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 识 运 动 是 宇 宙 中 的 普 遍 现 象 ,运 动 和 静 止 是 相 对 的 ,建 立 辨 证 唯 物 主 义
6、 世 界 观教学重难点1重点:什么是机械运动以及在研究机械运 动时要选择参照物2难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因为选择不同的参照物,物体运动情况是可以不同的。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让学生阅读课本序言,让他们 有个印象:运动同样具有丰富的科学知 识,学好运 动的科学,能够深入了解体育,还能深入了解自然。(二)讲授新课1机械运动让学生讨论课本图 1.21 所示的运动以及相类似的运动。让学生讨论日常生活中有关运动的现象。针对学生的讨论,提出如下问题 :你从座位走到黑板前,这一过程中,你的什么 发生了变 化?有一 辆汽车 停在路边和在路上行使有什么不同?说天上 飞的 飞机是运动的,你根据什么
7、?引导学生从讨论和回答中得出:(1)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改变。 (板书设计)提出问题:图中的那些物体是否在做机械运动?我们 周围的 树木,房屋以及教室里的桌椅是运 动的吗?讨论得出:整个银河系、喜马拉雅山、猎豹都在做机械运动 ,而树木、房屋以及桌椅也都跟地球自转,同时绕太阳公转 ,它 们也在做机械运动。可见,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运动。2参照物播放一部分选择不同参照物所产生不同感觉的教学 VCD。使学生回忆类似的场景,然后提问:“为什么乘客会产生这样的错觉?”组织学生讨论,初步明确乘客判断运动和静止所选的标准不同以后,会产生不同的判断。学生活动:把课本放在桌上,课 本上放一把尺子,推 动课本
8、使 课本沿桌面运动。让学生讨论回答: 选取课本作标准,尺子和 课本是运动还是静止? 选择课本作标准,尺子和 课桌是运动还是静止? 选择尺子作标准,课桌和 课本是运动还是静止?得出参照物的概念:参照物:描述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看是以哪个物体做标 准。 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一起描述图 1.24 卡车的运动情况:选取地面做参照物,卡车是运动的;选取收割机做参照物,卡车是静止的。从而得出:在讨论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时,要看以哪个物体做 标准, 选择 的标准不同,它的运动情况就可能不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 对性。描述图 11.14 的各种情形物体的运动状况。(三)课堂小结1
9、.什么是机械运动?2.什么是参照物?为什么要选参照物?3.什么是匀速直线运动?(四)作业与思考1课本第 22 页的“ 动手动脑学物理”2同步测试相应的练习。(五)板书设计1机械运动2参照物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六)后记第 3 节 运动的快慢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 算知道匀速直线 运动的概念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科学与艺术结 合所带来的美感教学重、难点分析1重点:速度的计算2难点:速度单位以及单位换 算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场面描述:我校的 100 米决赛正在进行,小明勇 夺冠军,同学都羡慕地说,他跑得真快!而在 5000 米的长
10、跑竞赛中,运 动健将小马一举夺得冠军,同学们佩服地说:小马跑得真快!引导学生从事例中提出问题:怎样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二)讲授新课1速度组织学生讨论所提出的问题。学生从小明跑得真快的事例中 讨论得出:运动员运动的路程相同,比较哪个运动员先到达 终点就是哪个运动快得出: “通过相等的路程,用的时间短的运动得快。 ”提问:小李步行,而妈妈骑自行 车,大家同 时从家里出发,怎么判断他们运动的快慢?学生讨论得出:谁在前边谁就运动得快。“在相等的时间内,走的路程多的运动得快”提问:怎样比较小明和小马谁运动得快呢?启发学生回答:可以计算出相同路程所用的时间短就是运动快或者计算出相同时间运动的路程长也是运
11、动快的。表示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速度:大小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v=s/t单位:m/s 或者是 km/h例题:书本 23 页指导学生学会单位换算练习:20m/s= 54km/h= 例题:书本 20 页指导学生学会熟练掌握公式的变形。2匀速直线运动指导学生观察图 1.33。让他 们提出不同之处。从而引出匀速直线运动的含义: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变速运动:物体运动快慢是变化的运动。让学生列举一些生活中物体做变速运动的例子平均速度:v=s/t 这样算出的速度上该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三)课堂小结1怎样表示运动的快慢?2速度是怎样计算的?3速度的单位怎样进行换算?4什么是匀速直线运动,那么变
12、速运动呢?(四)作业1书本 22 页第一、四题2完成相应的同步测试(五)板书设计1速度2匀速直线运动变速运动平均速度章6章教学后记章 2 章 声现象单元教学计划教学目标: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2.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3.知道声音的特性。4.理解影响声音三个特性的因素。5.通过观察、参观或看录像等有关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获得社会生活中声的利用方面的知识。6.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增强环 境保护的意识。教学重难点:重 点: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特性的影响因素难 点: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区别音调与响度突破措施:在实验中感受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条件利用手中的刻度尺等器材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联系
13、实际生活举例说明声音的利用。课时安排: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2 课时2.2 声音的特性 1 课时2.3 声的利用 1 课时2.4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 课时第 1 节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目标 知道声波是振动在介质中以疏密相间的形式向外传播。 知道常温下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了解不同介 质中声速不同。 了解不同介质的传声本领不同。 知道声波的反射规律及其应用。2、过程和方法目标 体会根据“类比法” 学习物理知识和探究性的实验方法。 使学生具备运用物理语言归纳和表达观点的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物理现象的分析,激 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热 情,正确理解生活
14、中的物理知识。 学会协作交流,形成积极向上、主动学习的习惯,体现自我价值。【重点和难点】声波的形成和传播;区别不同介质中声速不同和不同介质的传声本领不同。【教学准备】器材:钢锯条、音叉(小锤)、泡沫塑料小球、蒙有薄橡皮膜的杯子、软底塑料盆、音 频发生器、低频扬声器、蜡烛、火柴、事先 录制的学生的讲话等。【教学过程】(一)声波的产生1声音的发生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找出共同点 演示实验: (1)将一根钢锯条固定后使其振动,并 发出声音。(2)将用细悬挂的泡沫塑料小球靠在音叉臂上,用小锤 敲击音叉。结论:任何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2声波的产生 分组实验: 如图一所示,将薄橡皮膜 绷紧在杯口上,
15、在上面撒一些泡沫塑料屑,敲动盆子,观察所看到的现象并推测其中的原因。课堂交流:由学生回答观察到的现象并叙述原因。 (2)演示实验:如图二所示, 观察和描述 图一课堂提问:当低频扬声器发声时,纸盆前方的烛焰会有怎样 的反应?为什么?(3)发声体振动在空气中的传播 演示实验:弹簧形成的疏密波 提问: 当用手推 动长弹簧的一端时,请你叙述观察到的现 象。 当疏密相 间 的形状在弹簧中传播时,弹簧的每一 圈是否一直向另一端运动?分别提出问题后让同学们讨论回答。(二)声波的传播1声波传播的条件(1)提问:只要有物体在振动就一定能听到声音吗?演示实验:如图三所示,将闹钟 放入真空罩中, 连续抽气。 结论:
16、声波无法在真空中传播,声波的 传播需要通过介质。(2)由学生完成学习活动卡 P271 和 2(其中 2 可当堂选择几名学生实践后当堂交流) 图三由教师和学生一起完成学习活动卡 P273,教 师事先用录音机录一段本班学生的讲话,在班中播放,让同学们猜一猜是谁?结论:声波不仅可在气体中传播,而且可在固体和液体中 传 播。 2声速讲解与阅读课文相结合,阅读课 文:(1)声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空气中的声速还与温度有关,空气的温度低,声速就小。一般来说,固体中声速大于液体、气体中的声速。(2)声波的反射声波在遇到障碍物时一部分声波在障碍物表面反射;另一部分有可能进入障碍物,被障碍物吸收甚至穿过
17、障碍物。坚硬光滑的表面反射声波的能力强,松 软多孔的表面吸收声波的能力 强。(3)回声介绍回声产生的原因、回声的 应用及防止和现代声纳的工作原理。让学生交流收集的有关现代声纳技术应用的信息, 扩大学生的知 识面。(4)声波的接收耳讲解与阅读课文相结合,阅读课 文:作业 思考与练习1、3、4、5。(三)组织学生交流学习活动卡 P28 中的实验。1选择相同实验内容的学生分 组交流。2每组推选一名代表在课堂进 行交流。3教师根据课堂交流情况作小 结。4作业:学习指导“ 基本训练”。板书设计:声音的产生:物体振动产生声音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介 质是固体、液体、气体;真空不能 传声。声速与回
18、声。后记:第 2 节 声音的特性【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知道声音的响度与声源的振动幅度有关,声音的音 调 与声源的振动频率有关。 知道不同声源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和“ 音调与频率的关系”,进一步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培养学 习声 乐基础知识的兴趣,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通过介绍我国在研究声现象方面的成就,渗透中 华民族文明史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重点:表征声音的三要素及其决定因素。难点:响度与音调的区别。教学模式:自学阅读,讨论与探究,通过各种探究实验和自主实验完成本 节教学目标。【教学准备】1演示
19、用:多媒体课件、音叉、乒乓球、 细线、学生 电源、发声齿轮、硬卡片。2学生用:鼓、碎纸屑、梳子、硬卡片、棉布。【学情分析】本节教材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有关,只是学生平时没有注意 观察和缺少理论知识,但是学生们都积累了大量的素材和表象,很容易联系到本节 的知识中来,学生的学 习情趣和兴趣将会很浓厚,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教学过程】一、设置情境,引入新课通 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声音是什么,今天我们再次走 进丰富多彩的声音世界,先来聆听一组音乐。(播放不同 乐器的演奏声),学生 讨论,这些声音有哪些特 点呢?指出这些声音是千差万别的,有强有弱,有高有低,那么声音有那些基本特性呢?这些特性又与
20、什么有关呢?现在我们就一起来探究这些问题。二、新课教学1音调播放小孩、大人唱歌声,投影“ 小孩、大人唱歌”图, 让学生就图中提出的问题和学生的音乐知识,通过交流和辨析,引入声音高低即音 调的学习。(投影:活动 2:探究决定声音高低的因素)同学们桌上都有木梳,用一张 硬卡片分别拨木梳的粗齿和 细齿,你听到卡片 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卡片拨动细齿听到的声音比拨动粗齿听到的声音高,以不同的速度撕棉布,听到的声音也有什么不同?由此你认为声音的高低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呢?设置问题,引起猜想。教师演示发声齿轮实验,检验 猜想。使 电动机的转速逐渐增大,注意塑料片发出声音高低的变化。启动电动机,使齿轮敲打塑料
21、片,可听到塑料片的“轧轧”声;随着 转速逐渐增大,塑料片发出的声音就会变高;当转速达到一定程度时,塑料片还会尖叫起来。 齿轮转速越快,塑料片振动越快,塑料片发出声音的音 调越高。结论:齿轮转速越快,塑料片振 动越快,塑料片 发出声音的音 调越高。(投影:音调部分信息快递内容)(投影:声源振动的频率_,声音的音 调高;声源振 动的频率_,声音的音调低。声音音调的高低决定与声源振 动的频率,)2响度我们先来探究声音的强弱与什么因素有关。(投影:活动 1:探究声音的强弱与什么因素有关)(投影:物理学上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很强的声音震耳欲聋,我们说它响度大;微弱的声音几乎听不见,我们说它响度小。)同
22、学们桌上都有一只鼓,要使它 发出声音,怎 样做呢?要使鼓声更响些,又要怎样做呢?学生操作,你们认为鼓声的响度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呢?让学生思考,勇敢 说 出自己的猜想,根据猜想的科学性,找出有价值的猜想,进行检验。“ 鼓声的强弱可能与鼓面振动的幅度有关。”能设计 出显示鼓面振动 幅度大小的方法吗?让学生 讨论得出实验方法。鼓面上放些碎纸屑,根据碎纸屑跳起的高度来 显示鼓面振动幅度的大小。学生实验。轻敲鼓,听发出的声音,并观察鼓面上纸屑的振 动情况,敲 击由轻逐渐加重,再听声音强弱的变化,并观察鼓面上纸屑的振动情况。试一试 ,引 导学生得出结论。换个声源,情况又会怎样?我手上有音叉和 乒乓料,怎
23、样设计显 示响度与振幅关系的实验呢?学生回答,教者演示。(投影:物理学上声音的振动幅度称为振幅)。(投影: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 _越大,响度越大。)指导学生阅读课本一段文字。日常用语中声音的“高”“低” 有 时指音调,有 时指响度,含义不是唯一的。(投影:例 如,合唱时有人说“那么高的音我唱不上去”或“那么低的音我唱不出来”,这里的“高”“低”指的是音调;而 “引吭高歌”“低声细语”里的“ 高”“低”指的 却是声音的响度。物理学中的用语要求清楚准确,含 义惟一,不能 产生歧义,所以在物理语言中,声音的“高”“ 低”只用来描述音调,而用声音的 “大”“小”来 描述响度。)练习:一个男低音放声歌唱,一位女高音轻声伴唱, 谁的音 调高?谁的响度大?3音色(投影:活动 3:辨别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