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汽车座椅设计规 范一 、 范围本 标 准 按 国 家 标 准 、 行 业 标 准 及 生 产 经 验 规 定 的 汽车座椅设计规范;本 标 准 适用于骐铃牌各系车型座椅的设计。二、目的规范座椅设计要求。三、定义3.1 座椅 seat供一个成年乘员乘坐且有完整装饰并与车辆结构为一体或分体的乘坐设施。它包括单独的座椅或长条座椅的一个座位。3.2 固定装置 anchorage将座椅总成固定到车辆结构上的装置。包括车身上受影响的部件。3.3 调节装置 adjustment system能将座椅或其部件的位置调整到适应乘员乘坐姿态的装置。该装置应有如下功能:纵向位移 longitudinal disp
2、lacement垂直位移 vertical displacement角位移 angular displacement3.4 锁止装置 locking system使座椅及部件保持在使用位置的装置。3.5 头枕 head restraint用于限制成年乘员头部相对于其躯干后移,以减轻在发生碰撞事故时颈椎可能受到的损伤程度的装置。3.6 “R”点 “R”pointGB115512003 中附录 C 定义的乘坐基准点。 3.7 基准线 reference lineGB115512003 中附录 C 附件 1 图 C.1 中所示的通过三维人体模型的线。三、技术要求应包括产品的具体性能指标、技术要求、质
3、量目标,专项试验、整机/整车试验以及国内外公司的匹配要求等内容。3.1 舒适性1)座椅泡沫造型应符合人机工程学的要求,并给出 A 面的分析报告。2)人体乘坐时,最大布置人体与骨架(硬物)间距30mm。3)选用高回弹的优质冷发泡沫,性能指标见附表 3.4 要求。4)选用优质复合面料,面料与泡沫采用火焰复合方式,提高面料的舒适度和环保性。5) 前排座椅的舒适性设计参考应当满足人机工程相关法规和行业标准(根据设计可作相应调整);6)座椅各零部件的外露部分不得有易于伤人的尖角锐边,各部结构不得存在可能造成的挤压、剪钳伤人部分。 7) 工作座椅的结构材料和装饰材料应耐用、阻燃、无毒。坐垫、腰靠、扶手的覆
4、盖层应使用柔软、防滑、透气性好、吸汗的不导电材料制造。 8)若坐垫直接固定在底板上(通常为后排座椅坐垫) ,一般泡沫上表面到底板的距离不小于 50; 9)在震动和乘员进行座椅特性操作的过程中,不得有摩擦声音和尖刻声音等异响。3.2 外形尺寸要点 1)座面: 座面表面有两种基本形式,一种是纵向(座深方向)平展的,其倾角为 0-5;另一种是纵向前沿拱起的。任意一种形式的座面,其横向高度差都不应小于 25mm;座面前沿拱起的高度 h1 最小应为 40mm,起拱半径 R1 最小为 40mm,最大为 120mm。座椅前沿纵向起拱时,前部倾角 1=4-5,后部倾角 2=10-15,两角顶交点位于距座面前沿
5、座深 2/3 处;纵向高度差 h2 不得大于 40mm。当坐垫为弹性结构时,最下层支撑部分应有一定的刚性,中间弹性层变形量不宜过大(坐垫厚度不宜大于 30mm) 。 2)腰靠: 腰靠角度调节量应不小于 20;腰靠的形状应保证使人体压力尽量分布均匀。腰靠若装有软垫,则其沿座深方向垂直剖面内的曲率半径应大于 1400mm。 3)头枕: 头枕到顶棚间隙,经验值为,驾驶员头部到顶棚间隙大于 50mm,乘客头部到顶棚间隙大于 30mm,保证乘员头部有足够的活动空间;头枕中心线与靠背中心线应保持 0-20夹角。根据 GB 11550-1995 汽车座椅头枕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 头枕位置尺寸,沿平行于躯干基
6、准线测量头枕顶端到 R 点长度,驾驶员座椅为 700mm 以上,其他座椅为 650mm 以上; 由头枕顶端沿平行于躯干基准线方向向下 65mm 处或者由 R 点沿平行于躯干基准线向上 635mm 处,头枕的外形宽度以座椅中心面为对称面,左右各应宽 85mm 以上(既头枕最小宽170mm) ; 位置可以调节的头枕外形高度沿平行于躯干基准线方向测量为 100mm 以上。4)扶手: 工作座椅若设扶手,则扶手的有关尺寸应满足以下条件:扶手上缘与座面间的垂直距离为 230+20mm;两扶手内缘间的水平距离最大不超过 500mm;扶手长度为 200-280mm;扶手前沿与座面前沿的水平距离为 90-170
7、mm;扶手倾角,固定式为 0-5,可调式为0-20。5) 靠背: 靠背的基准角度与水平面成 105-115;前排座椅靠背高度不低于 800mm;后排高度不低于 700mm。3.3 座椅外观3.3.1 座椅总成蒙皮装配后,造型应挺括、饱满,不允许有破损、污损、皱折等疵病;3.3.2 座椅总成蒙皮整体缝合应牢固。缝制针距明线 5-8 针/30mm,且应均匀、清晰、平直,无漏针、脱线、跳沙等现象。座椅总成坐垫缝制线条与靠背缝制线条应对齐,相差不大于5 mm;每条线缝的两端应回针,不应有大于 10mm 的多余线头。3.3.3 座椅总成各焊接、铆接部位应牢固可靠,不应有松动现象;总成不应有焊接错位、气孔
8、、虚焊等缺陷,外表面应平整、光洁、无油污、无毛刺,运动部分应涂润滑油。3.3.4 座椅头枕应无局部凸起、尖棱等触感。3.3.5 座椅总成的金属件应进行防锈处理,表面涂层均匀,无气泡、划伤、堆积和流痕等现象;所有金属件表面不允许有锈蚀及漆膜脱落现象,符合 QC/T484-1999汽车油漆涂层标准要求,需耐盐雾试验 48 小时以上。3.3.6 装饰件之间的间隙均匀,泡沫、骨架、C 型钉无外露;3.3.7 装饰塑料件色泽均匀一致,无凹凸、飞边;塑料装饰件料厚要求2.5mm。3.4 泡沫指标要求 3.5 面套要求3.5.1 座椅面料(单层)物理机械性能指标序号 试验项目 规格值 试验方法断裂强度(N/
9、50mm)1 (复合体) 径向/纬向 GB/T 3923.1-19972 断裂伸长率() 径向/纬向 GB/T 3923.1-1997引裂强度(N/50mm)3 (复合体) 径向/纬向 GB/T 3917.3-20094 定负荷伸长率() 径向/纬向5 残留变形率() 径向/纬向以选定面料实测值为准见 1.4.6.16 燃烧特性(mm/min) 常燃/老化 100 GB 8410干摩 47 摩擦色牢度(级) 湿摩 4 GB/T 3920-20088 耐搓揉性(级) 径向/纬向 4 由面料厂到主机厂认可测试机构检测9 耐磨耗性(级) 4 同上10 耐高温性(1004h 后) 外观无明显变化 高低
10、温试验箱11 耐光色牢度(级) 3 级(含)以上由面料厂自行检查,主机厂认可12 污渍粘着性(级) 3 同上13 污渍去除性(级) 3 同上14 同批次色差(级) E1 同上15 不同批次色差(级) 4 GB 2503.5.2 座椅面料(复合) 物理机械性能要求项目 规格/性能要求 检验方法/器具有效幅宽 不小于 1500mm 钢直尺阻燃性 小于 100mm/min GB 8410纬斜度 在 1500mm 幅宽内小于 20mm; 钢直尺剥离强度 不小于 5N/50mm 见 3.5.4.2接逢强度 不小于 400N 见 3.5.4.3耐高温性 1004h 后无起层、起泡现象 高低温试验箱3.5.
11、3 坐垫总成和靠背总成线缝应对齐,其偏差应在5mm 以内,面料表面应平整、洁净、无接头、脱线、断线,应无明显疵点现象;面料中的阻燃剂和其他处理剂不得产生影响乘员身体健康的有害气体。3.5.4 座椅面料试验方法3.5.4.1 面料的定负荷引张伸长率及残余变形率测定:取长度为 200mm,拉去边纱后宽度为 50mm 的试样,把它夹在试验机的夹钳上,在初始测量长度 L0(通常为 lOOmm)上施加 125N 负荷,历时 30min,测量原初始长度上的尺寸 L1,按下式计算定负荷伸长率:(L1-L0)/L0100;卸载 30min 后测量恢复后的长度 L2,并按下式计算残余变形率:(L2-L0)/L0
12、1003.5.4.2 复合面料的剥离强度测定:取 170mm50mm 试样,在一端剥离 50mm(如用机械方法不能剥离,可用试剂进行剥离)后将剥开的泡沫和布料端分别夹于拉力机的上下夹钳中,以 lOOmm/min 的速度拉伸试样,测量剥离力。3.5.4.3 缝纫接缝强度的测定:将 lOOmmlOOmm 的试样两块面对面地放好,按照座椅面套的实际缝合状况(搭边、针距、缝纫线、回针等都要与实际使用的相一致)将其缝合在一起,然后将缝合好的试样两端放在拉力机的上下夹钳上,以 100mm/min 的速度进行拉伸,测量缝纫处的断裂强力。3.6 座椅滑轨机构3.6.1 滑轨参数参数名称 参数 备注有效行程 2
13、00 左右(空间校核) 前后方向步距 10mm 或者 12mm(限位结构齿距)解锁力 15-55N滑动阻力 30-225N(承载 75Kg)锁止力 滑轨17000N左、右方向 0.5mm 加 100N 负荷前、后方向 0.5mm 加 100N 负荷间隙上、下方向 0.5mm 加 100N 负荷3.6.2 滑轨技术要求a、解锁手柄操作力 15-55N,解锁调节灵活、无异响。b、总成滑动阻力(在承受 75kg 向下载荷时)为 30-225N,且滑动过程中无异响、全行程无涩点、滑动顺畅,同步锁止、同步解锁。c、耐久性能:在座椅上加载 80KG 载荷,前后往复滑动滑轨 15000 次以上,不允许有滚柱
14、、滚珠脱落,零件变形、机构失效等缺陷。d、其余要求按照 QC T805-2008 乘用车座椅用滑轨技术条件执行3.6.3 外观及装配要求a、滑轨配合面应涂敷润滑脂,滑轨表面电泳涂装,漆层应符合 QC/T 484-1999汽车油漆涂层的规定,需耐盐雾试验 48 小时以上。b、滑轨在调节范围内应调节自如,分段限位明显可靠,运动机构无异响,无卡滞现象。c、滑轨外表面应平整光洁、无损伤、无毛刺,铆接和焊接部位应牢固可靠,不得有松动现象。3.7 座椅调角器机构3.7.1 调角器的参数(靠背的反转角度根据驾驶室空间,及靠背翻转须达到的功能而设定)a、座椅靠背设计基准位置为:105-115b、前排座椅调角器
15、调节角度:基准位置向前 ;向后 。c、后排座椅调角器调节角度:基准位置向前 ;向后 。3.7.2 调角器技术要求a、调角器结构:厂家根据成熟调角器且满足法规和碰撞实验强度和性能要求,前排调角器单边锁止强度1000Nmb、调角器调整杆操作力矩小于 1.0-3.5N.M。c、其余技术要求按照 JT/T460-2001 汽车座椅靠背调角器技术条件执行。3.7.3 后排锁止机构限位器的技术指标要求a、单边锁止强度12500N 以上。b、解锁力30N。c、耐久性能:开、关锁15000 次试验后,各零件不应有变形、破损现象,且能正常工作。d、沿靠背顶端垂直于靠背基准线方向施加 405N 的力,靠背晃动间隙
16、10mm。e、后排调节范围 0-110(110是靠背基准位置的角度)3.7.4 外观及装配质量要求a、运动部位应涂润滑脂;b、外表面应平整、光洁,无油污、无毛刺。c、焊接、铆接部位应牢固可靠,不得有松动现象。3.8 座椅锁机构3.8.1 4/6 分座椅和 3 人座联体座椅乘客三人座座椅锁机构技术要求a、锁止强度25000N,座椅在完成 GB14167 试验后,座椅锁的锁止功能不损破、失效。b、解锁力50N3.8.2 其它座椅锁机构技术要求:a、锁止强度15000N,座椅在完成 GB14167 试验后,座椅锁的锁止功能不损破、失效。b、解锁力30N3.9 所有座椅需满足规定的 H 点、臀部空间等
17、要求。H 点公差:BL12.5mm,TL12.5mm,WL12.5mm,躯干角2。3.10 金属骨架结构3.10.1 金属骨架应符合按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和技术文件。3.10.2 金属骨架的焊接应符合 JB/T 5943工程机械 焊接件通用技术条件的规定,焊接方式采用点焊、弧焊、气体保护焊。零件表面不得有焊渣、飞刺。3.10.3 金属骨架进行除锈、防锈处理,表面电泳涂漆,漆层应符合 QC/T 484-1999汽车油漆涂层的规定,需耐盐雾试验 48 小时以上。3.10.4 金属骨架与其他零部件装配为总成后,强度应符合 GB 15083 汽车座椅系统强度要求及试验方法及TBD-681201 汽车座椅疲劳试验方法及评价标准的规定。3.11 各塑料件结构3.11.1 各塑料件应无变形、破损、飞边、毛刺、划痕及污物,色泽一致,皮纹清晰, 并符合色标、皮纹样本,不应有异样斑点,不能变色,表面质量应一致,不能有折皱,与座椅总成风格要相匹配。3.11.2 各塑料件装配要牢固可靠,不能有松动现象,更不能有异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