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教育处方.doc

上传人:sk****8 文档编号:2116252 上传时间:2019-04-29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8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健康教育处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中医健康教育处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中医健康教育处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中医健康教育处方.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中医健康教育处方.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上呼吸道感染( 中医属感冒范畴)1上呼吸道感染具有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以及鼻、咽、喉炎等局部症状,应与流感相区别。2上呼吸道感染属中医感冒范畴。中医认为感冒之疾,四 季可患,在治疗上应因人、因时、因地的不同,灵活多变,不拘一格,标本兼顾,每每收到针对性强,立竿见影的效果。【预防与保健】1、膳食方面:多喝水,宜食清淡,易消化食物及新鲜蔬莱、瓜果。同时常用葱、大蒜、姜、食醋亦有预防作用。2、起居方面:注意气候变化,随时增减衣服,避免受凉:保持居室空气流通、新鲜,勤晒被褥;室内温度不要过低过高,最好保持在 16。左右;不要让空调冷风口吹身体不要开着空调睡觉。3、运动方面:加强运动及锻炼,经常用冷水洗脸

2、,增强体质。4、注意和患者保持距离,减少感染机会。5、上感高发季节适当服用预防药物。据研究口服用预防药物后可使感冒发病率降低50左右。主要药物有贯众、大青叶、板蓝根、鸭跖草、藿香、佩兰、薄荷、芥穗。不过随着季节变化药物亦有区别如冬春季用贯众、紫苏、荆芥。夏季用藿香、佩兰、薄荷。时邪毒盛,流行广泛用板蓝根,大青叶,款冬花,金银花。另外,上呼吸道感染与其它许多传染病的前期症状极其相似,故应早期鉴别。流行季节应做好预防工作,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加强耐寒锻炼。自我预防:可擦耳轮(擦热为止) ,每日 2 次,点按迎香、合谷,每穴 35 分钟,以局部酸胀、皮肤微红为度,每日 2 次。糖尿病 (中医属消渴证范

3、畴)1、糖尿病是一种常见慢性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典型病人以多饮、多尿、多食、体重减轻为特点,即:“三多一少” 。2、糖尿病属中医“消渴范畴” ,中医治疗糖尿病在改善症状、防治并发症等方面,有其独到之处,均有良好疗效。【预防与保健】糖尿病除药物治疗外,注重生活调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膳食方面:严格控制饮食,忌摄入过多热量,这是降低血糖,控制病情,防止并发症发生的首要条件。进食的总热量应根据患者的标准体重、生理条件、劳动强度及工作性质而定。患者可常食猪肾、黄鳝、猪脊肉、淡菜、田螺、山药、玉米须、蘑菇、苦瓜、南瓜等食物。食用植物油,少吃盐,禁食各种糖类,戒烟禁酒。2心理、运动、精神方面:对糖尿病要有

4、正确认识,应树立治疗信心,保持开朗乐观的情绪,建立规律的生活制度,注意个人卫生,防患感冒及上呼吸道感染,注意防寒保暖,夏季常洗澡保持皮肤清洁防止破损防止尿路感染等。做好劳逸安排,适当参加运动,如打太极拳、八段锦、散步等。还可根据病情体质分别选练内养功或太极气功,配合放松功、虚明功等,每天 13 次,每次 1530 分钟,以晨起、午后或夜间为宜。3中医药防治方法:糖尿病口渴、多食、多尿,可将黑大豆炒香加天花粉等份研细。每日 2 次;每次 15 克内服,有清热、生津、止渴、降血糖功能。民间验方:猪胰山药汤,有一定效果,用法:猪胰一具,山药 60 克,煎汤服用。番白草适量代茶饮。中成药常用消渴丸,金

5、芪降糖片等效果也不错。除此还可采用推拿康复法,一般可推脊椎两侧,并由下而上,摩擦背部,擦背部俞穴,捏捻脚趾。失眠症( 中医属不寐范畴)1失眠是由于心神失养或不安而引起,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常见病证。长期失眠能加重或诱发心悸、胸痹、眩晕、头痛。2中医药通过调整人体脏腑气血的功能,常能改善睡眠状况,且不引起药物依赖,更不会引起医源性疾患,因而受到患者欢迎。【预防与保健】1膳食方面:可适当选用酸枣仁粥、百合杏仁粥、地黄枣仁粥等,饮食宜清淡忌食辛辣、肥、甘、厚味食物,晚餐不宜过饱,睡前不宜吃零食饮浓茶等。2心理方面:失眠者在睡觉时往往由于急于求人睡反而会不断兴奋和紧张,使感觉越发清晰,加重

6、了失眠和焦虑。这时最好的方法是患者要坦然处之能睡多久就睡多久。3情志方面:喜怒有节,保持心情舒畅情绪要稳定、愉快,消除紧张和疑虑。可以调摄情志着手疗不寐,常可用说理开导、宜情易志等,采用音乐疗法及钓鱼、观赏山水等。4起居方面:患者生活要有规律,要注意劳逸结合;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睡前要热水洗脚,按摩足底、手心,使情绪放松,忌饮咖啡、浓茶、烟酒,避免长时间看书阅报和过分兴奋、忧愁;居室环境要安静,空气要清新,温度要适宜,光线要柔和,被褥不宜过硬,枕头不要过高。5运动方面: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和参加体力劳动。对于提高睡眠的效果,改善体质及提高工作学习效率均有促进作用。如:太极拳、气功均有良好效果。6服

7、药方面:遵医嘱服药,但不要依赖安眠药。同时可选用桑椹代茶饮或灯心草、竹叶茶、龙眼、枣仁饮等。脑卒中 (中医属中风范畴)1脑卒中又叫中风、脑血管意外。其发病先兆,一般表现为突然昏眩、头痛呕吐、说话不清、半身无力。2脑卒中病情凶险变化快,往往病情突然加重。不论首发症状轻重一定要及时住院观察治疗。3争取尽早 cT 检查,明确诊断,早期治疗。4康复治疗是减少致残率的关键应根据病情尽早开始治疗。【预防与保健】重视先兆症的观察并积极进行治疗是预防中风病发生的关键;加强护理是提高临床治愈率;减少合并症。降低死亡率和病残率的重要环节。l、膳食方面:少吃动物脂肪不要贪食,禁酗酒,已有动脉硬化者更应注意。多吃蔬菜

8、和植物油,少吃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如动物内脏、蛋黄等。2起居方面:生活有规律。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身心过度疲劳,在天气变化明显的季节更应控制血压。3心理方面:防治高血压时,除合理应用药物外,重要的是树立乐观精神,消除思想紧张和顾虑。4运动方面:根据身体、自身情况进行散步及打太极拳等适量运动。5防治心脏病是防治脑卒中的重要环节,当发生脑栓塞时,病人应采取左侧卧位。6右旋糖酐及激素有一定作用,抗凝治疗需慎用。7做好瘫痪肢体的锻炼。可采用中医针灸、按摩、理疗及语言训练等方法及中药配合综合治疗,效果最佳。8预防褥疮及肺部感染发生。9保持大便通畅。lO如病情加重,经 cT 复查有手术适应症的患者应及早做手

9、术。慢性支气管炎( 属中医咳嗽、喘证范畴)1慢性支气管炎,是指气管、支气管粘膜及周围组织的慢性炎症。2临床上以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反复发作为主要症状。3本病以冬季发作为主,中老年人多见,男性比女性多见。4慢性支气管炎,根据其 l 临床症状、特征及发病规律,属中医咳嗽、喘证范畴。中医药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有其独到之处,尤其是其“未病(发作 )先防冬病夏治”的治病求本治疗原则,在 l 临床应用时每每取得满意疗效。【预防与保健】1膳食方面: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禁食肥甘、厚昧、辛辣、过咸食物。可常吃白萝h、花生、百合、银耳、猪肺、梨、胡桃仁、罗汉果等食物。2起居方面:首先注意气候变化,做好防寒保暖,避免受

10、凉。注意戒烟;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劳逸适度,避免感冒。及时控制、防止发展成为慢性支气管炎及支气管炎的发作。3情志方面:要保持稳定的情绪,消除引起紧张和不愉快的因素。4运动方面:适当加强体育锻炼,以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如练气功、太极拳、平地行走等。有较好效果,能提高免疫功能,增强御寒抗病能力;加强耐寒锻炼,如从夏季开始。每天用冷水洗手、洗脸、洗鼻、擦身;另外可加强呼吸锻炼每天作呼吸操 1520 分钟等。5对反复发作者可取冬病夏治,用中医药扶正固本。如:北芪、灵芝等另可用敷贴疗法,或口服“玉屏风散” 、 “朴中益气汤”等。另外,内伤咳嗽在缓解期间,应坚守“缓则治其本”的原则。补虚固本以图根治。颈

11、椎病(中医属骨痹、肩颈痛、眩晕范畴)1、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中老年疾病,随着年龄增长颈椎问盘的结构变化,压迫脊神经根、脊髓、椎动脉及交感神经等。从而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称为颈椎病或颈椎综合症。2、根据颈椎病的临床不同特点属中医骨痹,肩颈痛。眩晕等范畴。3、临床表现:颈肩背疼痛,活动明显受限,甚至并向一侧或两侧上肢放射,疼痛为酸痛、钝痛或烧灼痛;眩晕、耳聋、耳鸣、恶心、呕吐,常因头部转动诱发或加重;头痛、枕部痛、视物模糊、心律紊乱、心率加快、血压升高、肢体发凉、多汗;慢性进行性四肢感觉及运动功能障碍,如:无力、颤抖、打盹腿易伴倒等。【预防与保健】1膳食方面:饮食宜清淡而富有营养,多食瓜果、蔬菜、蛋

12、类、瘦肉,忌食生冷,并可根据病情选用五加皮酒、苡米粥、核桃仁粥、枸杞酒、龙眼肉粥等。2运动方面:坚持自身锻炼:即每日起床后颈部前屈、后伸及左右旋转各 50 次,活动幅度宜大,速度宜慢。如:可做体操、太极拳、健美操、气功等运动。气功可选练站桩功铜钟功每天 l 一 3 次。3起居方面:注意劳逸结合,要有充足睡眠,注意颈部保暖,不要伏案工作过久,要不时地活动颈部。或采用自我按摩风池、风府、列缺等穴。4注意避免长时间低头屈颈工作,经常作颈部及肩部功能锻炼,纠正不良的坐卧等生活习惯和姿势,避免感受风寒、防止外伤。5症状比较严重,应接受医生手术治疗方案。冠心病( 中医属胸痹、心悸等范畴)1、心病发病率很高

13、,加岁以后随年龄增长而发病率增加,近年来有逐渐年轻化的趋势。2、冠心病以心绞痛最常见,其典型症状为发作性胸骨后缩窄性疼痛。3、心肌梗塞病情凶险,典型症状为持续剧烈胸痛及全身症状。4、冠心病病情变化快,应及时到医院诊治,必要时住院治疗。【预防与保健】1膳食方面:合理的膳食低脂、低胆固醇。多食清淡之品,多食含维生素 c 的食物如蔬菜、水果、海味食物及豆类等含植物蛋白质食物,如黑木耳、香菇、海带、无花果、红枣、胡萝 h 等,食用油以豆油、玉米油为佳。少吃甜食,少吃盐,不吸烟、少饮酒、少喝咖啡或浓茶。适量食用柑橘有益于冠心病的治疗。2起居方面:生活有规律,注意防寒保暖,及时增减衣服;衣着柔软宽松,利于

14、血液流畅,合理调节起居,保证充足睡眠,饭后不应立即就寝,睡眠右侧卧位,双腿微屈曲,夜间不要独居一室。3运动方面:避免剧烈活动,参加适量的体力劳动和适当的运动,对于防治和减少肥胖有一定的益处。可进行散步、打太极拳等锻炼。运动强度以不出现胸闷气短,不增加心率和血压,不出现新的心律失常为原则,即做到“力所能及,动中有静” 。4心理方面:情志异常可导致脏腑功能紊乱而发病,尤与心病关系密切。故防治本病必须高度重视精神调摄。精神要开朗、乐观,不要背包袱。人体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完全可以通过防治减轻或消除症状,应与医生积极配合,避免过度的紧张和劳累及情绪激动,保持心理平衡。5保持大便畅通,避免用力排便。6中药对

15、于降脂亦有较好效果,无副作用。如山楂、泽泻、葛根、首乌、桑寄生、灵芝、决明子等泡水代茶饮也有益。高血压病( 中医属眩晕、头痛等范畴)1、高血压最新标准是成年人收缩压140mmHg 或舒张压90ITllllHg 为高血压。2、根据临床体征高血压病分为三期:I 期无心脑肾损害;期有心肾损害;期有脑出血、脑缺血、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3、高血压病临床表现以头痛(胀) 眩晕、血压升高为主。4、争取尽早判断病人病情,及时治疗。【预防与保健】1、膳食方面:低盐清淡(食盐每天控制在 6 克以下) ,食物以低脂肪、低胆固醇和适量蛋白为主,如:豆浆、豆腐、牛奶、鸡蛋、鱼、虾、瘦肉等,还需多吃含维生素

16、的蔬菜和水果,如洋葱、芹菜、荠菜、绿豆、冬瓜、紫菜、苹果等。还可以服用一些有效的单方草药,如野菊花、枸杞子、天麻、山楂、桑寄生、草决明、黄芩、双钩藤、葛根等药,都有一定的降压作用,且没有什么副作用。另外可根据个人饮食习惯食用糖醋大蒜头、牡蛎香菇汤、玉米须茶、芹菜鲜汁茶、陈皮山楂乌龙茶、白菊花茶等。戒烟限酒,忌辛辣,限高粱厚味之品,保持大便通畅,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排便时下蹲和立起时勿过猛过快,最好用坐式马桶。2、起居方面:生活有规律,避免过度精神紧张,注意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睡眠。避寒冷刺激,尤其冬三月。晚饭后不宜饮用浓茶和咖啡。3、运动方面:可进行一些力所能及的体育锻炼,如打太极拳及散步:每周五

17、次,每次30 分钟。气功一般以静功为主,适当功如送静功、放松功等。4、心理方面:保持良好的心境,情绪要稳定、愉快、平和、开朗、切忌发怒、急躁而导致病情加重。可鼓励病人参与娱乐康复活动如园林、钓鱼、书画、弹琴赏月等活动,保持心情舒畅精神愉快。5、定期进行血压测量,遵医嘱按时服用降压药获得降压效果后,不要停药,使用维持量。6、如出现剧烈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胸闷及心前区痛症状及时就医。胆囊炎、胆石症( 中医属胁痛范畴)胆囊炎大多数由胆囊结石引起。胆囊炎主要症状为右上腹部持续性疼痛,阵发性加重,常有恶心、呕吐和发热。1慢性胆囊炎多数表现为右上腹部隐痛不适,慢性消化不良等。2胆囊炎、胆石症发病部位在

18、胆,与中医胁痛相似,故归属于中医胁痛范畴。【预防与保健】1膳食方面:饮食宜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多食蔬菜、水果和鱼类。少吃肥肉、奶油、动物内脏、油炸食品等多脂肪类食物;食谱以瘦肉、鱼、豆制品、蔬菜、水果及米面为主;可选用萝 h、白菜、香菇、木耳、茭白、马兰头、山楂、玉米须、绿豆、赤小豆等。如:马兰头炒千丝,茭白炒肉丝、绿豆甘草汤或可用金银花、玉米须、金钱草煎汤代茶饮;忌食辛辣、酒类等刺激性食物。避免食用过冷过热食物。饮食要细软易于消化,少吃多餐。2起居方面:生活有规律,避免过度精神紧张和刺激,保证充足睡眠,避免寒冷刺激。3情志方面:保持心情舒畅,情绪要稳定、愉快、避免忧思恼怒。可减少胆囊炎的

19、发作。4运动方面:可进行一些力所能及的体育锻炼。5胁痛除药物治疗外,尚可配合针法、灸法、推拿疗法效果更加。6急性发作时表现为右上腹剧痛并向右肩放射痛感,伴有恶心、呕吐、发热甚至出现黄疸,应速送医院治疗。胃炎( 中医属胃脘痛范畴)1慢性胃炎是指由不同病因所引起的慢性胃粘膜炎性病变。2临床上一般可分为慢性浅表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两类。3患者大多表现为饭后饱胀、泛酸、暖气、无规律性上腹部疼痛等消化不良症状。4中医对脾胃疾病的治疗,灵活多变,治法万千,独具特色,疗效满意,深受病人欢迎。【预防与保健】胃脘痛患者要重视精神与饮食方面的调摄。1、膳食方面:避免进食对胃有刺激性的饮食和药物(如辛辣食物、水杨酸盐类、泻药等)、饮食有节、不吃过冷或过热的饮料和食物,细细咀嚼后咽下。切忌暴饮暴食或饥饱无常,饮食以少食多餐,清淡易消化为原则。2、去除致病因素,如戒烟、酒等。3、起居方面:生活有规律,避免过度精神紧张和刺激,保证充足睡眠,避免寒冷刺激。4、情志方面:保持心情舒畅,情绪要稳定、愉快、避免忧思恼怒。5、有胃部胀痛者,可服用解痉止痛药。6、反复发作长期不愈的患者要定期到医院复查。另外,胃炎病人平紊应注意观察大便情况。素常可选用中药汤剂、验方调治。胃脘痛痛甚之时选用针灸、推拿、敷贴、穴位压迫、耳穴、按摩等疗效显著。如足三里,中脘等穴能够有效的缓解胃痛,使用方便,见效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课程笔记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