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惠州市 2018 届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2018.4(按工具栏“显示/ 隐藏” 按钮可以显示/隐藏答案和解释)本试卷分必考和选考两部分,满分为 15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试室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上。2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必须写在答题卷的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9 分)家规与国法
2、崔永东“家规”与“国法”各有自己的领域,对稳定家族秩序和国家秩序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中国古代社会,家规提倡“孝道”价值观,凸显家族利益至上,注重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妻和睦;国法提倡“忠道”价值观,凸显国家利益至上,重视忠君爱国、无私奉献。家规与国法之间在功能上又可以互相支撑,在内容上也可以互相补充。 “家规”重在“修身、齐家” , “国法”重在“治国、平天下” ,一个恪守家规的人必然能够遵守国法。在此层面上,家族利益与国家利益形成了某种“同构”关系。家有家规,国有国法。家规连着国法。家规是治家教子、修养心性、立身处世的重要载体,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家训” “家戒”等内容
3、,家训的内容旨在要求家人“必须怎么做” ,家戒的内容旨在要求家人“不能怎么做” 。以河东裴氏家训 河东裴氏家戒为例:“立志向善,做贤子孙。贻谋燕翼,勿忘祖恩。 ”“勤能补拙,俭以养廉。丰家裕国,莫此为先。秃惰奢靡,祸害无边。 ”这就阐明了在家修身与在外治国的关联性,揭示了家规通向国法的功能性价值。单从历史上看,家规与国法存在着很多的共同性,因其均以儒家伦理道德为基础,维护儒家伦理秩序成为其共同的使命。无论是家规还是国法,它们都将儒家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转化成了制度安排,靠制度的力量来督促人们积极践行儒家道德,从而形成一种具有良风美俗的社会秩序。2家规的广义解释是家族法规,是所谓“聚族而居”的大家
4、族制定的法规,或称宗族法规。宗族法规除了贯彻儒家伦理精神外,还凝聚了基层族群的“基本共识” ,这种共识是世世代代流传下来的习惯性观念和规则,它们成了支配基层族群社会生活的“活法” 。在古代中国的广大基层社会,各种社会矛盾和纠纷往往是靠宗族组织依据“活法”进行调解之类的“准司法”活动加以化解的,此类准司法活动也可称之为“社会司法” 。由于基层社会组织在当时有着较大的权力,如政治权、经济权、调解权、惩戒权等,因此有足够的能力来化解纠纷、维持社会秩序。这再一次说明,家族法规与国家法律虽然在内容和功能上有所不同,但在维护社会秩序方面具有目标上的趋同性。在儒家文化的大背景下,从主流上看,家规与国法有着共
5、同的精神纽带,即儒家的伦理道德。家规与国法共同将儒家道德加以制度化,体现了德、法共治的价值取向。如果说国家治理能力的提高有赖于国法完善的话,那么社会治理能力的提高则有赖于家规的完善了。因此,为了重塑家族法规,我们有必要为其注入新时代的内容,使其适应新的时代,并结合基层社会组织的重建,使古老的家族法规在整合基层社会秩序方面焕发出新的生命力。(选自光明日报2017 年 7 月 11 日 ,有删节)1下列有关家规与国法关系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家规提倡“孝道”价值观,国法提倡“忠道”价值观,根据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家规也就是国法。B一个恪守家规的人必然能够遵守国
6、法,在家修身与在外治国具有紧密的关联性,因为家规与国法有着共同的精神纽带。C家规与国法各有自己的领域,家规适用于“聚族而居”的大家族,国法适用于国家,国家最大,因此国法比家规更重要。D家规与国法在功能上互相支撑,在内容上互相补充,它们共同将儒家道德加以制度化,分别体现了德治与法治的价值取向。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 分)A从标题看,文章主要从家规和国法两个角度展开阐述,综观全文,文章采用了并列式论证结构。B第一、二自然段提出问题,阐明家规与国法既各不相同,又有着紧密的联系,明确主旨,统摄全篇。C第三至六自然段分析论证,阐明家规与国法的关系,重点从家规的角度论述,运用
7、了举例论证法。D家规,是古今有之的,作者主要从历史的角度展开理论阐述,最后提出要重塑新时代的家规。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3A家规凸显家族利益至上,国法凸显国家利益至上,家族利益和国家利益具有某种“同构”关系,因此家规具有通向国法的功能性价值。B 河东裴氏家训 河东裴氏家戒都属于家规,是治家教子、修养心性、立身处世的重要载体,对稳定家族秩序有着重要的作用。C家规,或称宗族法规,是支配基层族群社会生活的“活法” ,是化解各种社会矛盾和纠纷的“准司法” ,是社会司法。D家规与国法在维护社会秩序方面具有目标上的趋同性,完善家规,可以提高社会治理能力;完善国法,可
8、以提高国家治理能力。(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共 14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小题。随风吹笛林清玄微微的雨。远远的地方吹过来一股凉风,风里夹着呼呼的响声。侧耳仔细听,那像是某一种音乐,我分析了很久,确定那是笛子的声音,因为箫的声音没有那么清晰,也没有那么高扬。由于来得遥远,我对自己的判断感到怀疑:有什么人的笛声可以穿透广阔的平野,穿过雨声,在天地间扩散呢?笛的声音好像没有那么悠长,而且只有简单的几个音节。我站的地方是一片乡下的农田,左右两面是延展到远处的稻田,我的后面是一座山,前面是一片麻竹林。音乐显然是来自于麻竹林,而后面的远方仿佛也在回响。等我站在竹林前面时,整个人
9、被天风海雨的音乐震撼了,它像一片乐海,波涛汹涌,声威远大,那不是人间的音乐,竹林中也没有人家。我研究了很久才发现,原来竹子洒过了小雨,上面有过水渍,互相摩擦便发出了尖利如笛子的声音。而上面满天摇动的竹叶间隙,即便有雨,也阻不住风,发出许多细细的声音,配合着竹子的笛声。每个人都会感动于自然的声音,譬如夏夜蛙虫的鸣唱,春晨鸟雀的啾唧,甚至刮风天里滔天海浪的交响。凡是自然的声音没有不令我们赞叹的,每年到冬春之交,我在寂静的夜里听到远处的春雷乍响,心里总有一种喜悦的颤动。我也喜欢录下自然的声籁,比如溪水流动的声音,山风吹拂的声音。有一回我放着一盒写明溪水的录音带,在溪水淙淙之间,突然一两声山鸟长鸣的锐
10、音,盈耳绕梁,久久不灭,就像人在平静的时刻想到往日的欢愉,突然失声发出欢欣的感叹。我听过许多自然之声,总没有这一次在竹林里感受得这么深刻。以前在自然里听到的所有声音都是独奏,再美的声音也仅弹动我们的心弦,可是竹林的交响整个包围了我,像是百人的交响乐团刚开始演奏的第一个紧锣密鼓的乐章,那时候我才真正知道,为什么中国很多乐器都是竹子制成的,因为没有一种自然的植物能发出像竹子那样清脆、悠远、绵长的声音。可惜的是我没有能录下竹子的声音,后来我去了几次,不是无雨,就是无风,或者有风有雨却不像原来配合得那么好。原来要听上好的自然声音也是要有福分的,它变化无穷,4每一刻全不相同,如果没有风,竹子只是竹子,有
11、了风,竹子才变成音乐,而有风有雨,正好能让竹子摩擦生籁,才成为交响乐。失去对自然声音感悟力的人是最可悲的,当有人说“风景美得像一幅画”时,境界便低了,因为画是静的,自然的风景是活的、动的;而除了目视,自然还提供各种声音,这种双重的组合才使自然超拔出人所能创造的境界。世上有无数艺术家,全是从自然中吸取灵感,但再好的艺术家,总无法完全捕捉自然的魂魄,因为自然是有声音有画面的,还是活的,时刻都在变化的,这些全是艺术达不到的境界。最重要的是,再好的艺术一定有个结尾,自然是没有结尾的。人能绘下长江万里图,令人动容,但永远不如长江的真情实景令人感动;人能录下蝉的鸣唱,但永远不能代替亲耳聆听美丽的蝉在树梢唱
12、出动人的歌声。那一天,我在竹林里听到竹子随风吹笛,竟忘记了时间的流逝,等我走出竹林,夕阳已徘徊在山谷。雨已经停了,我却好像经过一场心灵的沐浴,把尘俗都洗去了。我感觉到,只要有自然,人就没有自暴自弃的理由。4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文章以“微微的雨”开篇,引出悬念,前后照应。而且引人联想,这雨,不仅是自然的微雨,还能沐浴心灵,洗去尘俗。B明明是竹林发出的声音,作者在开头却说“确定那是笛子的声音” ,这为下文揭示竹林声音的真相埋下伏笔,深化了感悟自然这一主题。C作者说听溪水录音带那两声山鸟长鸣的锐音, “盈耳绕梁,久久不灭,就像人在平静的时刻想到往日的欢愉
13、,突然失声发出欢欣的感叹。 ”可见作者喜欢鸟声胜于竹籁。D结尾一段独句成段,升华了主旨,人应当去体验感悟自然,热爱生活,从而去体会生命的价值和意义。5你如何理解文中的画线句子“人能绘下长江万里图,令人动容,但永远不如长江的真情实景令人感动”?(5 分)6我们应该如何去聆听自然的声音?请结合文本来简析。 (6 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 79 小题。材料一: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对东中西部的 10 个省份的调研结果显示,2005 年-2015 年间,近六成中小学生睡眠不足国家规定的 9 小时,造成学生休息不足的原因主要是校内外的课业负担过重。 “00
14、后”小学生超过国家规定在校时间的比例达 75%,平均在校 8.1 小时,比国家规定最高时间 6 小时超出 2.1 小时;“00 后”初中生超标比例达 85.9%,平均在校 11 小时,比国家规定最高时间 8 小时超出了 3 小时。与国家规定相比,学习日做家庭作业的时间,小学生超出 0.7 个小时,超标比例达66.4%;初中生超出 1 小时,超标比例达 78.5%。休息日做家庭作业的时间小学生超出 1.8小时,超标比例达 81.1%;初中生超出 2.3 个小时,超标比例达 87.1%。过重的学业负担导致中小学生的休息权被剥夺,对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带来严重负面5影响。(新京报2018 年 03 月
15、 05 日 朱永新:要切实保障好学生和教师的休息权 )材料二:“减负”最要紧的是做好五件事调结构、转方式、提质量、重个性、讲规律。“调结构” ,就是“减负”要做好加减法。具体而言,就是要适当减少文化课学习的时间,增加德育美育体育学习的时间;适当减少书本学习的时间,增加实践教育的时间;适当减少单纯知识技能训练的时间,增加学生综合素养培育的时间,等等。“转方式” ,就是适当减少教师不适应学生学情导致的学习负担,转变教与学的方式,更多的在激发学生兴趣、教会学生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上下功夫,等等。“提质量” ,就是要减少重复、低效的机械训练负担,增加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思维的、具有挑战性和创造性的教
16、育教学活动,以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重个性” ,就是要减少学生同质化的学习负担,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为每个学生提供合适的差别化的教育;要适当减少统一的强制性的学习负担,增加学生多样化的自主性的学习活动。“讲科学” ,就是中小学教育要尊重规律,依靠科学。以考试评价为例,日常考试的功能不是要给学生排名排队,而是为了诊断和改进。(中国教育报2018 年 03 月 05 日 张志勇:别带着误解看“减负” 材料三:“减负”本身具有教育、心理、文化三重含义。从教育意义上讲, “减负”不是单纯的在校学习量的减少,不是学生学习需求的遏制,更不是学校推卸教育责任,将学生的学习需求转移到校外辅导班。 “减负”减的
17、是对学生发展而言过重的课业负担,减的是不合理的课业负担,减的是枯燥乏味反复训练,减的是过量的作业负担、频繁的考试负担;从心理意义上讲,减的是因超纲学习和超前抢跑而给学生带来的愈来愈重的心理负担,因竞争带给教师、家长的恐慌情绪和焦虑心理;从文化意义上讲,减的是功利性意图对教育环境的压制,减的是竞争意识对教育氛围的戕害,减的是毕其功于一役思维在基础教育领域的蔓延。(中国教育报2018 年 03 月 07 日 王凯:扎实“减负”孩子才有全面发展空间 )材料四:减负,是肯定要减。但,关键是如何减、减哪些、减到什么程度。首先,要区分清楚哪些是“负” 、哪些是“正”哪些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认知发展规律、
18、成长成才规律,哪些不符合。这个是减负的基础;其次,孩子们各个不同(身心发展、认知发展等规律不同) ,需要针对不同类群的孩子,做出哪些是“负” 、哪些是“正”的清晰区分这个减负的关键,因为对有些孩子是“负”的,对另外一些孩子可能就是“正” ,因此,减负应该严禁一刀切!再次,减负应该减到什么程度,这也很关键,因为无论是知识掌握还是技能训练还是6能力培养,都需要一定的“劳动”强度和广度;而且对不同的孩子, “劳动”强度和广度大不相同。这个也是一刀切不得!最后,减负不是目的,转变学习与成长模式才是关键变量的积累为质的提升,从这个意义上而言,减负=减量+增质。(新京报2018 年 03 月 12 日 张
19、勇:把减负落在“减量+增质”上 )7下列说法,符合相关材料意思的一项是(3 分)A材料一的调查显示:“00 后”初中生平均在校时间比国家规定最高时间超出 85.9%.B材料二认为,为了诊断和改进的考试是科学的,为了排名排队的考试是不科学的。C材料三认为,从教育意义上说, “减负”并不意味着在校学习量的减少。D材料四认为,减负=减量+增质。 “减量”所涉及的方式、内容、程度不能一刀切。8下列判断,不符合相关材料意思的二项是(5 分)A材料一从法律和规定的角度,指出要“减负”以保障学生和教师的休息权。B材料二所说的五件事,主要是从“减负”的心理、文化含义上来说的。C材料三从三重含义上谈“减负” ,
20、主要谈的是教育方面的含义,针对性强。D材料四所说的“减负”偏离了话题,跟其他三个材料所说的“减负”意思不同。E以上四则材料,有的回避正面回答“减负”问题,实际上不赞成“减负” 。9 “提质量”对“减负”是如何发挥作用的?请联系原文谈谈自己的看法。 (4 分)二、古诗文阅读(35 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杨烈妇传李翱建中四年,李希烈陷汴州,既又将盗陈州,分其兵数千人抵项城县。盖将掠其玉帛,俘缧其男女,以会于陈州。县令李侃不知所为。其妻杨氏曰:“君,县令。寇至当守;力不足,死焉,职也。君如逃,则谁守?”侃曰:“兵与财皆无,将若何?”杨
21、氏曰:“如不守,县为贼所得矣!仓廪皆其积也,府库皆其财也,百姓皆其战士也,国家何有?夺贼之财而食其食,重赏以令死士,其必济!”于是召胥吏百姓于庭,杨氏言曰:“县令,诚主也,虽然,岁满则罢去,非若吏人百姓然。吏人百姓,邑人也,坟墓存焉,宜相与致死以守其邑,忍失其身而为贼之人耶?”众皆泣,许之。乃徇曰:“以瓦石中贼者,与之千钱;以刀矢兵刃之物中贼者,与之万钱。”得数百人,侃率之以乘城。杨氏亲为之爨以食之,无长少,必周而均。使侃与贼言曰:“项城父老,义不为贼矣,皆悉力守死。得吾城不足以威,不如亟去,徒失利,无益也。 ”贼皆笑。有飞箭集于侃之手,侃伤而归。杨氏责之曰:“君不在,则人谁肯固矣?与其死于城
22、上,不犹愈于家乎?”侃遂忍之,复登陴 。项城,小邑也,无长戟劲弩、高城深沟之固。贼气吞焉,率其徒将超城而下。有以弱弓射贼者,中其帅,坠马死。其帅,希烈之婿也。贼失势,遂相与散走。项城之人无伤焉。刺史上侃之功,诏迁绛州太平县令。杨氏至兹犹存。7妇人、女子之德,奉父母舅姑,尽恭顺,和于娣姒 ,于卑幼有慈爱,而能不失其贞者,则贤矣。至于辩行列,明攻守勇烈之道,此固公卿大臣之所难。厥自兵兴,朝廷宠旌守御之臣,凭坚城深池之险,储蓄山积,货财自若,冠胄服甲,负弓矢而驰者,不知几人!其勇不能战其智不能守其忠不能死弃其城而走者有矣彼何人哉若杨氏者,妇人也!孔子曰:“仁者必有勇。 ”杨氏当之矣。注:陴:城上的小
23、墙,这里代城墙。娣姒:妯娌。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其勇不能战其智/不能守其忠/不能死弃其城/而走者有矣/彼何人哉B其勇不能战/其智不能守其忠/不能死弃其城而走者/有矣/彼何人哉C其勇不能战/其智不能守/其忠不能死/弃其城而走者/有矣/彼何人哉D其勇不能战其智/不能守其忠/不能死/弃其城而走者/有矣/彼何人哉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烈妇:封建礼教所提倡所表彰的不失身不改嫁以死殉节的女子。B县令:一县之长,掌握所管辖区域的行政、司法、审判、税务、兵役等大权,其同僚下属有县丞、主簿、县尉、典史等。C胥吏:旧时指官府的各类办
24、事人员和差役,地位较低,属于没有官位的官府工作人员。D岁满:旧时指官员任职期满,县令三年一个任期,三年后根据政绩可升迁、调任、留职。12下列对原文有关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李希烈的叛军要攻占项城县时,县令李侃不知怎么办,他的妻子杨氏说服他应忠于职责,为国家利益而坚守。B杨氏对召来的吏人百姓讲话,激励他们为保卫自己的家园而战,不做叛军之人。C李侃带领召集的几百人备战,杨氏亲自为他们做饭送饭。并让李侃向叛军讲话,表示准备战死决不投降。D李侃受伤回家,杨氏责备了他,并和他一起去指挥作战。叛军在主帅被射死后撤退,项城得以保全。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1)夺
25、贼之财而食其食,重赏以令死士,其必济!(5 分)(2)杨氏亲为之爨以食之,无长少,必周而均。 (5 分)(二)古代诗歌鉴赏(本题共 2 小题,11 分)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 14-15 题。登快哉亭 陈师道城与清江曲,泉流乱石间。夕阳初隐地,暮霭已依山。度鸟欲何向?奔云亦自闲。登临兴不尽,稚子故须还。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 (5 分)A首联写水, “江” “城” “泉” “石” ,动静结合,将蜿蜒曲折的江水与飞沫四溅的泉水8的动态刻画了出来。B颔联描绘了一幅山间落照图,两句虽然意思略相重复,然而造语工巧,特别是“隐地”、 “依山” ,形象而具体。C颈联融情于
26、景,包含了很深的寓意,鸟飞云动,耐人寻味。D前六句写登楼所见,由高到低,层次分明,在写景中别具一格。E全诗苍劲有力,虽不用奇字僻典,然而意兴无穷,洋溢浪漫气息,风格近于李白。15结合全诗分析诗人“兴不尽”的原因。 (6 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5 分)16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5 分)(1)杜牧阿房宫赋描写高耸的建筑不计其数的一句是“” 。(2)苏轼赤壁赋中用比喻的手法感叹生命短暂和个体渺小的诗句是:“,。 ”(3)李贺雁门太守行中从听觉、视觉角度写出战争激烈场面的诗句是:“,。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1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 分)当今
27、的大展变成了一支魔棒,画家们唯大展“马首是瞻” ,可以说,大展让许多画家悖逆了自己的资质和特长,成了大展的牺牲品。这种真挚隐于字里行间,所以作者笔下所描绘的一切才那么宛然美丽,富有灵气;文字才那么清丽畅达,珠圆玉润。许多农民巧妙地将服装厂剪裁后废弃的“下脚料”做成帘子,当作蔬菜大棚的“棉被” ,这真是一念之差,变废为宝。厂长动情地说:“为了扭转目前的不利局面,我们将采用一种新的对策,希望大家共同努力,功败垂成,在此一举!”一部中国近代史,书写着国家民族遭受的苦难,也夹杂着个人命运的坎坷:与国家民族命运相向而行者成就自我,相背而行者则一事无成。A B C D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
28、分)A朗读者采用“明星结合素人”的嘉宾阵容,知名人士或普通百姓的人生故事与文学佳作相结合,用最平实的情感读出文字背后的价值。B雄安新区作为北京非首都功能的集中承载地,将在优化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的布局和京津冀空间结构中起到关键作用。C水下滑翔机这种新型的水下机器人可以对特定海域进行高精度大范围的水体观测,能够有效扩大海洋环境的空间和时间测量密度。D除了要在食品安全方面继续细化监管,对于如何保证网上订餐平台所掌握的大量用户信息,也是加强网络餐饮监管所应该关注的问题。19填入下列语段空缺处的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9语文的学习,就是一段精彩的旅行。_在这些美味大餐中,我们将感受
29、生活的酸甜苦辣,体味人生的千姿百态。你将与安东尼奥交流,领悟戏剧中的人生,人生中的戏剧。你将与孔乙己对话,体味生命的本质,引发对人生的思考。所以,爱语文,就是爱生活,爱人生!一篇篇文质兼美的课文,是一道道视觉美味,也是一道道精神大餐。在旅行中,你将走进小说天地,登上戏剧舞台。A BC D20下面是中国天气网天气新闻栏目征稿启事的一部分,从标点、语法和语言得体方面检查都存在问题,请找出其中的四处并修改。 (5 分)中国天气网天气新闻征稿启事中国天气网内容涵盖丰富,其中天气新闻尤其受到各界广泛关注。天气新闻在报道突发天气事件和提高防灾减灾科普常识方面起到重要作用。自本网 2008 年 7 月正式上
30、线以来,每天都需要发布大量全国各地重大天气新闻。由于网站影响不断扩大,公众对各地天气新闻的时效性和内容的丰富性要求不断提高,而本网编辑人数有限,现特向各省、市、区级气象局征稿,请务必踊跃投稿。(1)(2)(3)(4)21下面是某市读书节标志的主体图案,请写出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 85 个字。 (6 分)四、写作(60 分)22根据要求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60 分)“书山”和“学海”都常用来比喻知识和智慧。请你结合自己的体验感受说说,学习过程更像是攀爬书山呢,还是更像泛舟学海?如果你认为这两者都不能反映你的切身感受,就请你谈谈自己更喜欢的另一个比喻或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