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7 年宝鸡市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二)试卷分析宝鸡市教育局教研室高中教研科2017 年 3 月 4 日5 日,我们举行了全市 2017 年第二次高三教学质量检测。本次检测严格遵循 2017 年新课程各科考试大纲的变化,突出对基础知识、基本方法考查,特别强化了新课程高考对能力要求的考查,着力体现 2017 年考纲的变化。整套试卷完全仿真 2016 年全国高考试卷,尽量接近 2016 年高考,强化对知识理解应用的考查,以期通过检测、反馈对教师后期复课工作给以引领与指导。这次考试全市统一命题部署、统一考试时间、统一成绩反馈形式和要求,各县区组织实施,其中金台、渭滨等县区全真模拟高考考试,区县组织统
2、一阅卷,认真进行分析,效果比较明显。考试后,市教研室各科教研员分别在渭滨、金台、陈仓、凤翔、扶风等县区了解学生答卷情况,同时,各县区、学校也及时将考试情况反馈至市教研室,各县区及各高中学校对试题评价良好。考试阅卷结束后,大部分学校都能及时按照要求上报成绩,共收到金台区、渭滨区、陈仓区、凤翔县等县区的整体成绩和 35 所学校的学生成绩,市教研室高中组共统计了 23685 名学生的成绩(其中理科 18367 名、文科 5318 名) ,确定了本次检测的“临界线”:理科 一本:390 分 二本:340 分文科 一本:455 分 二本:395 分物理试题一、命题基本思路和试题特点本次考试理综物理试题的
3、题型、数量、知识点考查都严格按照考试说明的要求命制,根据 2017 年高考大纲的新变化对必考内容的考点进行了调整,结合各校复习进度,内容基本覆盖所有内容,试题的类型仿照 2016 年高考新课标一卷,并能考虑到各个学校的进度,以及 2017 年考纲的新变化,将 3-5 的内容合理融入到必考部分。符合高考要求。试题注重对学科的重点内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核,注意覆盖面,重视对学生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从难度上看,以中档题和简单题为主,难题数量适中,基本符合高考试题的要求,命题期望难度控制在 40%左右。与一检相比略有升高,试题难度中等,基本符合高考试题的
4、要求。二、学生答卷情况分析1、成绩抽样统计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答对率(% ) 45.83 65.91 26.91 36.58 61.67 46.58 45.25题号 21 22 23 24 25 34 总体难度答对率(% ) 40.91 9.08 22.28 18.89 12.5 9.17 33.36一卷平均难度为 46.21%(平均分 22.18 分) ,二卷平均难度为14.38%(8.92 分) ,物理试题总体难度 33.97%(平均分 37.37 分) ,从学生得分情况来看,一卷得分情况好于二卷,与预期要低得多。2、学生答卷情况分析:14 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5、,涉及氢原子能级跃迁时光子能量、频率、光的传播速度等相关知识,只要学生能够对相关知识识记清楚、理解到位,容易得分,属于简单题。15 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涉及机动车辆的启动过程分析,功率计算等内容。从得分情况看,学生对机动车辆的启动过程理解深刻,应用熟练,得分情况较好。属于简单题。16 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此题考查静力学中的动态平衡问题,涉及受力分析、整体法和隔离法、图解法等知识和方法的灵活应用。由于学生不能灵活巧妙地选取研究对象,没有养成正规的作图习惯,受力分析能力有待提高,导致此题在选择题中得分率最低。17 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此题考查学生对电磁感应现
6、象中的楞次定律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理解以及电容器的充电相关知识。但此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C 选项磁场强度随时间在增大,符合题意,没有设置增大的方式(线性或非线性) ,从而降低了此题的难度。此题属中档难度试题。18 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考查带电粒子在有界磁场中运动的时间求解。难点在于学生必须要能画出粒子的运动轨迹、做出几何图形,找到两种情况下轨迹对应的圆心角。由于同一个磁场、同一种粒子,只要轨迹对应的圆心角相等,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就相等。从答题情况看,学生对这部分知识复习扎实,掌握程度较好。19 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此题考查学生从交流电的瞬时表达式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以及交流电有
7、效值、热功率的简单计算。此题中档。20 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此题考查追及问题,要求学生对其过程理解到位,并能分析出两车间距随速度变化的特点。由于此题给出的是加速度时间图像,不同于常见试题给出的速度时间图像,要求学生要有一定的图像转换能力和常用到的“面积法”处理图像的能力。此题属于较难试题。 21 题:考查学生的推理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涉及的知识点有类平抛运动的处理方法、平抛运动二级结论的灵活应用以及电场中电场强度、电势能的计算等。此题最关键的信息在于 C 点速度方向的延长线恰好过圆心,要求学生能正确提取有效信息,做出几何图形,结合平抛知识建立几何关系。由于此题正确选项有三个,
8、加大了得分难度。22 题:主要考查学生在实验中的转换思想。首先根据实验要求利用动能定理找到求解动摩擦因数的方法,然后将初末速度的直接测量转换为利用平抛的水平位移替换,很巧妙的将选修 3-5 中验证碰撞中的动量守恒实验中速度的转换方法进行了考查,是一道创新实验题,可惜学生在知识的灵活运用上仍有很大问题,得分较低。23 题:考查多用电表的原理和使用,难度不大,但灵活性很高,要求学生对多用电表的构造、原理以及电压表的实质都要有清楚的认识。第二问中伏安法测电压表内阻也是很简单的,但学生在仪器选择、实物连接方面仍有很大问题,到现在仍有很多学生对滑动变阻器两种解法的特点和适用条件不清楚。实验题中学生答卷反
9、映出的问题主要如下:(1)不清楚实验原理,仅会照搬公式。比如,22 题让计算动摩擦因数,很多学生只会套基础公式,不懂得各个物理量的含义,盲目套用,造成失分。(2)审题不清,粗心大意。个别学生似乎掌握了基本原理,也能计算相应物理量,但是在写答案时,没有看清题目的物理量表达符号。例如,22 题中选项说明高度用 H ,h 表示,学生在做题时并没有看清,随意用其他符号代替高度。23 题中欧姆表读数,也是审题不清,不清楚“偏转角度小”的含义,选错档位,读错刻度。(3)电路实验平时练习数量不够,尤其是实物连接。平常做题电路题做的少,接线不知道往哪里连,连错地方的同学占不少比例。对欧姆表结构不清,不知道欧姆
10、表内部红黑表笔与电源的连接部位。第 24 题:主要考查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同时还考查了洛伦兹力的计算及洛伦兹力不做功、匀强电场的场强和电势差的关系、动能定理等相关知识和规律,难度适中,容易得分。试题中已知“不计带电粒子所受重力” 。但是相当一部分学生审题不细,在第一问中就直接列出qE=mg、qU=mg 、qE+mg=qvB 等错误的计算;在第二问中学生将粒子的运动当成类平抛处理,由 qE+mg-qvB=ma、qE-qvB=ma 计算加速度,导致一开始就出现错误。同时一部分学生基础太差,基本公式没有熟练记忆,没有很到的理解其意义,胡乱套公式,比如 qU=qvB,导致错误。还有一部分学生没有
11、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字母表示不规范,做题过程缺乏规范性。第二问当粒子的速度v0=200m/s 时判断粒子向哪儿偏转,其实直接由 v0和第一问计算的 v 判断粒子在叠加场中的运动性质,用动能定理计算即可,但是学生将粒子的受力及运动错看成类平抛运动,就导致有计算加速度的等各种情况,由于上述的一些错误,导致得分率不高。针对以上问题,后期复课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立足基础,着眼能力。高考不可能脱离知识去考能力;高考考查的知识是对高中所学知识的抽样;高考所要考查的能力层次是高中学生所能达到的能力水平;高考所要考的能力主要是笔试环境下所能体现的能力,并不是不顾学生的知识基础的超越能力。(2)突出主干,抓
12、好重点。在最主干的力、力及运动上适当地“深挖”一点,但范围应控制在中等生以上。(3)精评优讲,规范操作。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思维习惯。注重受力分析,注重通过画图来分析研究对象的运动过程和运动本质。加强过程性教学。对于重要的物理规律、定律等的得出过程应加强过程推导,使学生深刻理解其意义、适用范围、特点以及用途。平时上课中注意有意识地进行规范性答题的示范和对学生的要求。第 25 题:第 25 题历来是理综物理部分的压轴题,这次的题目也秉承了这一传统,在题目的综合性和难度上都达到了预定的要求,题目区分度很高,考生平均得分很低。这届高考对新课标进行修订时把物理选修 3-5 的内容列为必修。因此,
13、对力学综合题目的命题就成为新的热点,二检的第 25 题就是一道机械能守恒、动能定理、动量守恒及平抛相结合的力学综合题目。题中第一问中首先设置了简单的机械能守恒问题,即小球与小物块碰撞前的速度计算,这部分是学生容易上手容易得分的点。在阅卷中也看到大多数学生作答的得分就在这一部分,此处的赋分为 3 分,但是学生对于小球高度变化的处理不当使得此处亦有失分。接下来小球与小物块的碰撞是一个弹性正碰,且质量相等,是一个速度交换问题,应该列出动量守恒和动能守恒,但此处动量守恒表达式出错率极高,失分严重。第二问中学生的做法多样,有用牛顿第二定律求解的也有用动能定理求解的。总体来看,选择用动能定理求解的占多数,
14、说明学生对滑块长木板模型掌握较好。第三问在前两问作答的基础上已经是水到渠成了,并不复杂,但也许是时间问题,前两问答对的学生中有很多没有对第三问作答,也有对第三问的平抛进行了计算但结果并不准确。在阅卷中我们也很惊喜的看到有一位同学对于第二三问的处理运用了 v-t 图像,并且解答正确。第 34 题:第一小题主要考查了对波的图象的理解及分析推理能力。涉及知识点有:判断波的传播方向,求波速,周期,质点通过路程等。此题的创新点在于已知的 A 质点不是特殊点(不是波峰,波谷,平衡位置的点) ,这与学生平时接触到的习题有所区别,与 2015 年课标 1 卷的选作试题类似。突破口是 A 质点第一次达到波峰的时
15、间就是 X=0.8m 处质点波峰的状态传到 A 质点的时间。利用平移法根据 t=x/v 即 0.1=0.2/v 计算出 v=2m/s,再根据 v=/T,算出周期。第二小题主要考查了光的折射,反射。关键是根据题意做出光路图,利用几何知识求出入射角和折射角,再根据折射率定义式求折射率。阅卷中发现学生存在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对折射率定义理解不到位。好多学生是光在介质中角的正弦比光在空气中角的正弦等于折射率,造成错误。第二、利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能力差。利于几何知识求解入射角反射角时错误,另一个用数学知识在计算 S 点到 M 点距离时出错。第三、有部分学生答题时涉及到了全反射,审题错误。总体来说,
16、选作部分题型稳定,试题典型但又有创新,难度适中,但得分低。后期复习时引导学生注重课本上基本概念的识记,理解。尤其是 3-4 注意基本模型建立,情景变式,结论的总结归纳,强化训练,引导学生掌握解题思路和方法。三、复课教学反思:1、及时巩固回顾,重视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模型、基本规律、基本结论的反复强化复习。一轮复习即将结束,由于时间关系学生对前期所学的知识有所遗忘,因此在即将开始二轮复习之前,引导学生对前期知识进行整合梳理、构建框架、建立模型、总结解题思路和方法非常重要。后期复习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在主干知识上狠下功夫,加深理解,强调熟练运用;同时注意归纳整理前期复习内容,强化知识的横向和纵向联系,通
17、过对比、梳理,构建知识的网络框架,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2、有的放矢,针对训练,合理取舍。从这两次市上检测成绩可以发现,虽然复习时间已过去三份之二,师生花费了大量的经历和时间,但复课效果并不好,困扰我们很久的物理成绩低这个顽疾并未得到有效解决,这是应该引起我们所有人的思考。 “面面俱到” 、 “事无巨细” 、 “大包大揽”的复习方式应该尽快得到改变。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应该把精力投入到中等偏下难度题目的教学(例如 24 题及选做题类层次题型的教学及练习) ,难度较大的例题注意合理取舍。学生在考场上,对理综试题答题时间和答题顺序的安排上总是习惯于把物理放在最后,这样的结果就是物理答题时间短,学生匆忙
18、之中错误率太高,得分率低。因此对于中等及偏下题如何提高准确性,减少失分率才是成功的关键。因此在后面的二轮复习应重视中等难度试题的练习,注意培养学生做题的大局观,加强物理过程的逻辑分析能力、物理模型的构建及规律的灵活应用,这样才能在高考中节省时间,少走弯路,减少失误,提高得分率。3、强化限时训练,加强跟踪纠错训练,提高复课有效性。专题限时训练和跟踪纠错训练是应届学生迅速提高成绩的有效途径,因此在后期复课中应注意训练的针对性,对学生前期复习中的典型错题、易错题回头望,引导学生做好查缺补漏,逐步解决前期复习中遗留的问题。教师上课也要相应增加课堂练习的频度和强度,不要贪多求全,力争每节课能够引导学生真正解决实际问题,强调复课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