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六则教学设计作者:朝阳县羊山实验中学 李树锐教学目标:1、了解孔子其人及论语的相关情况;明确论语在文中的价值。2、理解重点实词、虚词的意义及成语的意义;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有层次地感知六则论语的含义。3、阅读注释,正确理解词语的意义;理解语录的含义,受到启发。4、研读课文,深入思考有关个人修养、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兴趣的论述,树立正确的学习观、人生观。教学重点:目标 2. 教学难点:目标 4.教学方法:朗读、研讨。 课型:新授课。课时数:2 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在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有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其宝贵的文化遗产,这些遗产需要我们去
2、学习、继承。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古人留下的文字,节选自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著作。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论语六则,是从论语中节选的有关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的六条,是孔子在不同时间与弟子们的谈话记录,“论(ln)”就是编纂的意思。2、孔子(公元前 551前 479)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者。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先世为商后宋国贵族。少“贫且贱”,及长在鲁曾任相礼(司仪)、委吏(管理粮仓)、乘田(管理畜养)一类的小官。鲁定公时(孔子约年五十)任中都宰、司寇,因不满意鲁国执政者所为,离鲁而周游卫、宋、陈、蔡、楚列国,都不为时君所用,归死于鲁。曾长期聚徒讲学
3、,开私人讲学的风气,传说有弟子三千人,身通六艺者72 人。古文学家说他曾删诗、书,定礼、乐,赞周易,修春秋。虽未必完全可靠,但孔子熟悉古代经典,可能曾作过某种整理工作。由于他弟子的活动,在他死后就形成儒家学派,对后世有重大影响。他的学说以“仁”为核心,以“礼”为手段,“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在政治态度上是保守的,有利于有权势者维持旧秩序的要求。通过自汉代董仲舒以来儒家的补充修正改造,他的思想经过系统化,成为我国长期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孔子本人也被历代统治者奉为至圣先师。3、论语属语录体散文,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二十篇。内容有政治主张、教育原则等,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
4、。南宋时,朱熹把它列为“四书”之一,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4、学习生字:不亦说乎(yu) 不愠(yn) 罔(wng) 殆(di)默而识之(zh) 诲(hu) 哉(zi) 焉(yn) 矣(y)5、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自由读课文。三、默读课文,理清条理:课文六则分为六段,实为六章,分属于论语中的四篇。第一则,讲学习方法,态度和个人修养。第二则,讲学习方法,指出复习旧知识的目的是为了知新、创新。第三则,讲学习方法,讲明学习与思考的关系。第四则,讲学习态度,称赞聪敏好学,虚心求教的态度。第五则,讲治学态度,为人师的条件。第六则,讲学习态度,主张向任何人学习,但不是肓目的学习。四、古汉语知识:1、通假字:不
5、亦说乎?(“说”通“悦”,愉快。)2、古今异义字:默而识之(“识”,古义是“记”。今义是“知道”、“认得”、“能辨别”。)3、词类活用:(1)、温故而知新(“故”,形容词作名词,指“旧知识”;“新”,形容词作名词,指“新知识”。)(2)、不耻下问(“耻”,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耻”。)五、教师小结:本文通过师徒对话或借题发挥,一方面阐述了学习应该谦虚好学的态度、勤学好问的精神,另一方面阐述了温故知新、学思结合、学以致用的学习方法。六则格言,警策我们要做到“日三省吾身”,不断加强个人的学习和修养,以期达到“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目的。六、布置作业:研讨与练习一。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语
6、录体:常用于门人弟子记录导师的言行,有时也用于佛门的传教记录。因其偏重于只言片语的记录,不重文采,不讲篇章结构、不讲段、篇及时间或内容上的必然联系,故称之为语录体。二、细读课文:1、学习第一则:(1)、“学”是一个认识过程,“习”是一个巩固的过程,要想掌握更多的知识,必须把“学”与“习”统一起来。学了知识,时常去复习它,这是愉快的事。第一句讲的是学习既要讲方法,也要讲态度。(2)、有志同道合的朋友来访可增进友谊,并且可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第二句讲的是学习的乐趣。(3)、常言说“君子坦荡荡”。不被人们了解就忧心烦恼甚至有所恨怨,势必会影响自己的学习和工作。第三句是讲个人修养问题的。这一则主要谈学习
7、的方法和做人的涵养。2、学习第二则:在温习已经学过的知识的过程中,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这则讲学习方法,强调“温故”,不仅要巩固旧知识,还要能“知新”,能有新的理解或发现。3、学习第三则:“学”与“思”的辩证关系是怎样的?“学”是“思”的基础,“思”又能使“学”不断深化和扩大。这则讲学习方法,即要将学、思结合起来,辩证地看待学、思之间的关系。4、学习第四则:“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已成为学习方面著名的格言,要人们勤学好问。这则讲的是学习态度,即要谦虚好学。5、学习第五则:第一句讲学习方法。第二句讲学习的正确态度。第三句讲教育别人的正确态度。从这里可以看出孔子的谦逊态度。这则讲学和教,学习的知识要记
8、住,对学习要不知满足,教导别人要不知疲倦。6、学习第六则:这一则的含义是什么?这则意思是要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类似的毛病。这则讲学习态度,提出要随时随地向别人学习,择善而从。三、合作探究:1、课文所选的六则孔子的话,看似只言片语,零碎散乱,不成体系,你认为是这样吗?为什么?明确:所选六则的中心内容都是谈学习。2、这六则论语主要涉及学习哪两个方面的问题?明确:学习方法、学习态度。3、分别说说六则表明了学习上的什么问题?明确:前三则主要涉及学习方法的问题,第四、五、六主要涉及学习态度的问题。“温故而知新”:这里的“知新”,
9、包含有两层意思:第一是得到新的体会,即认识的加深;第二是领悟到新的内容,即知识的扩大。这里的“温故”是指在不断复习的过程中,思考探究,获得新体会,掌握新知识。这是一种正确的学习方法。“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则表明了学习与思考相结合的学习方法。这两句话阐明了学习与思考互相补充、相辅相成的关系。学习是思考的基础,思考是对所学的深入理解,不能忽视任何一个方面。这见解是很精辟的。4、我们现在使用的成语很多是源于古代作品,请在课文中找出一些,并体会它们的含义。明确: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温故知新、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5、课文中有不少治学的格言警句,请找出来。明确:(1)、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学而不厌;敏而好学(用于学习态度);(2)、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默而识之(用于学习方法);(3)、人不知而不愠,三人行必有我师(用于思想修养)。四、教师小结:论语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经典,也是人类文化的瑰宝。重读经典,那些闪烁着智慧的话语,依然鲜活如初,有着强大的生命力。论语中关于学习的思想在教育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让我们“默而识之,学而不厌”,从我国五千年文明史中获得更多的知识,为我们的成长,为建设祖国服务。五、布置作业:研讨与练习二。六、板书设计: 21、论语六则1、谈修身做人:厚道仁义、热情大度;2、谈学习态度:诚实谦虚,取长补短;3、谈学习方法:学思结合、想做结合。立身树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