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叔叔于勒》-导学案.doc

上传人:hw****26 文档编号:2132421 上传时间:2019-04-3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7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的叔叔于勒》-导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我的叔叔于勒》-导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我的叔叔于勒》-导学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我的叔叔于勒》-导学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我的叔叔于勒》-导学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九年级语文(上)学案我的叔叔于勒导学案学校:芮城五中 主备人:任秋燕 审核人:初三语文组学习目标:1、理解积累“拮据、阔绰、煞白、诧异、与日俱增、十拿九稳”等词语。2、把握小说的情节构思,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3、理解课文从多方面刻画人物形象,以展现人物内心世界的方法。体会人物个性化的 语言,学习运用对比手法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理解小说表现的主题思想。4、充分认识亲情对于人生的意义远胜于金钱。学习重难点重点:从多方面刻画人物形象,以展现人物内心世界的方法;运用对比手法刻画人物性格。难点:悬念的铺排,构思的巧妙。课前准备:1、默读全文,初步感知小说内容,勾画并疏解疑难字词。拮据( ): 诧异(

2、) 阔绰( ) 煞白( ): 与日俱增: 栈桥( ) 十拿九稳: 牡蛎( ) 张皇: 2、再读全文,明确人物关系,尝试复述故事梗概。要求:找出文中菲利普夫妇对于勒不同称呼的词语及其态度的变化按“盼” 、 “赞” 、 “见” 、 “躲” ,来列小标题。3、根据情节了解人物形象。4、导语设计法国作家巴尔扎克在高老头中说“没有一个讽刺作家能写尽金银珠宝底下的丑恶。”的确,金钱能够影响到人与人的关系,这不仅在过去,在国外,即使在我们现实生活中,这也是一个深刻的社会问题。关于金钱对资本主义社会人际关系的影响,马克思、恩格斯曾有过精彩论述。马克思、恩格斯说“资产阶级撕下了罩在家庭关系上的温情脉脉的面纱,把

3、这种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它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厉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没有别的联系了。 ”马克思说:“货币能使各种冰炭难容的儿女亲密,迫使势不两立的人互相亲吻。 ”由此可见,资本主义社会维系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便是纯粹的金钱。金钱能使冰炭难容,势不两立的人亲密起来,同样,也能使亲密无间的人形同陌路。法国优秀的短篇小说巨匠莫泊桑以他卓越的成就准确犀利的阐释。今天,我们一起走近他的小说,去体会人情冷暖和世态炎凉。5、资料助读莫泊桑 :(18501893)是法国 19 世纪后半期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出生于法国诺曼底的一个没落贵族家庭。中学毕业后,普法战争爆发了,他应征入伍,

4、两年的军营生活使他认识到了战争的残酷,祖国的危难启发了他的爱国思想。战争结束后 ,他到了巴黎,先后在海军部和教育部任小职员,同时开始了文学创作。1880 年完成了羊脂球的创作,轰动了法国文坛。以后离职专门从事文学创作。10 年间他写了 300 多个短篇小说和 6 个长篇小说,其中许多作品流传久远,尤其是短篇小说,使他成为一代短篇小说巨匠。长篇有一生 漂亮朋友等,中篇有菲菲小姐 项链 我的叔叔于勒等。这些作品都不同程度地讽刺和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罪恶,尤其是在资产阶级思想腐蚀下人们精神的堕落。他的小说在艺术手法上也有很深地造诣,特别是短篇小说。他地作品重视结构地布局,行文波澜起伏,引人入胜,故事情节

5、巧妙真实,结局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另一个突出地特点是永洗练地笔墨揭示人物内心世界,塑造了很多鲜明地艺术形象。诵读,整体感知第一课时学习要点诵读整体感知文意,多角度梳理课文的情节结构,了解情节发展的因素。学习过程自学感悟 1、学生默读全文,初步感知小说内容,勾画并疏解疑难字词。2、学生读全文,明确人物关系,尝试复述故事梗概。要求:找出文中菲利普夫妇对于勒不同称呼的词语及其态度的变化。教师明确:贫:坏蛋、流氓、无赖。富: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好心、有办法的人。贫:小子、家伙、老流氓、贼、讨饭的。菲利普夫妇:恐怖希望恐怖仇恨。自我检测1、默读全文,初步感知小说内容,勾画并疏解疑难字词。拮据( )

6、: 诧异( ) 阔绰( ) 煞白( ): 与日俱增: 栈桥( ) 十拿九稳: 牡蛎( ) 张皇: 2、再读全文,明确人物关系,尝试复述故事梗概。要求:找出文中菲利普夫妇对于勒不同称呼的词语及其态度的变化按“盼” 、 “赞” 、 “见” 、 “躲” ,来列小标题。3、根据情节了解人物形象。合作探究4、学生讨论:小说情节富于变化,跌宕曲折,引人人胜,关键在于设置了悬念,构思巧妙,请找出文中的悬念,作适当分析。学生回答,教师点拨:如:开端部分,菲利普一家人为什么每星期日都要衣冠整齐地到海边栈桥上散步?于勒是个什么样的人?曾是灾星的于勒,现在为什么却成了他们的福音?他们极其美妙的梦境是否得以实现等。5

7、、学生精读全文,思考:(1)文中的于勒是怎样的一个人?请尝试从课文内容中归拢于勒的“简历”。(2)菲利普一家为什么盼望于勒回来?(3)小说的结局是菲利普夫妇一家人躲开了日夜盼望的于勒,这是为什么?(4)小说围绕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变化,展开曲折的情节。试根据下面的提示。多角度梳理课文的情节结构。原因一结果(逻辑)期待一破灭(心理)开端一发展一高潮(情节发展)悬念一结局(技巧)(5) 刚才我们一起弄清楚了小说的线索,下面请大家据此梳理本文的情节,并通过梳读情节,各提练一个字概括情节内容:从课文顺序上看:盼于勒赶于勒赞于勒骂于勒躲于勒从小说情节上看:赶于勒盼于勒赞于勒骂于勒躲于勒6、作家为什么这

8、样安排情节?为什么将“赶于勒”以插叙方式安排?为什么要安排船上相遇呢?“于勒写信告知兄嫂其不幸落魄”,课文这样改写效果好吗?学生思考后精彩回答,教师归结:(1)于勒年轻时,是个浪荡子。他把自己所得的遗产花光了,又花了哥哥菲利普一些钱,因而被家里的人看不起,甚至视为全家的“恐怖”。终于。他被送到美洲。后来,据说他在那里做生意赚了钱,并且给菲利普夫妇去信说,打算发了财回法国同住。于是,哥哥、嫂子把他看作全家的“希望”和“福音”。但是,于勒在美洲阔了一阵之后,重又潦倒落魄,沦落成一个穷光蛋,被法国船长带回来,在船上摆摊靠卖牡蛎过日子,他又重新成为哥嫂的“恐怖”,被弃之家门外。(2)菲利普是个小公务员

9、,一家人生活拮据,不仅“样样都要节省”,甚至连女儿都嫁不出去。但是,他们知道了以前被视为“全家的恐怖”的于勒,在美洲发了财,“做着一桩很大的买卖;而且准备回到故乡和哥嫂一起快活地过日子,于是“大家都认为分文不值的于勒,一下子成了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菲利普一家朝思暮想,眼巴巴地盼望于勒归来,并对“这桩十拿九稳的事”拟定了上千种计划,甚至计划要用这位叔叔的钱“置一所别墅”,“我”的二姐也因这一“福音”,定了婚。(3)学生可能会得出如下分析:是那个女婿造成的。菲利普夫妇怕女婿知道了于勒的情况,于婚事不利。是于勒的为人造成的。如果于勒是一个品行很好的人,则菲利普夫妇不会如此。是于勒贫穷造成的。如果

10、于勒此时很富有,菲利普夫妇一定和他相认。是菲利普夫妇经济不富裕造成的。是菲利普夫妇的虚荣心造成的。是菲利普夫妇的金钱利己意识造成的。是社会文化造成的。 教师引导:其直接原因是菲利普夫妇只认识钱和于勒又沦落为穷人。根本原因是那个金钱至上的社会制度。(4)于勒挥霍家产,被送到海外。菲利普一家因于勒的挥霍陷入困境。菲利普一家等待在海外发财的于勒归来解困。于勒破产成了穷光蛋。菲利普夫妇弃他而去。(逻辑)于勒发财,菲利普一家盼望于勒归来解困。于勒成了穷光蛋,希望破灭了。(心理)菲利普一家因于勒的挥霍陷入困境。菲利普一家等待在海外发财的于勒归来解困。船上发现于勒破产成了穷光蛋。菲利普夫妇弃他而去。(情节发

11、展)菲利普一家等待于勒归来,为什么?于勒在海外发财了。不料于勒成了穷光蛋,菲利普夫妇失望怨恨而归。(技巧)6、讨论明确:巧设悬念,开头反复渲染盼归的气氛与心情,埋下伏笔;安排船上相遇给人物亮相提供了一个特有的展台,更能体现主人公的性格特点。一波三折,高潮迭起,构成情节的曲折美,俗话说“文似看山不喜平”就是这个道理。合作探究1、分角色朗读。角色分配:“我”、菲利普、菲利普夫人、于勒、船长。要求:读出对人物的理解。2、学生合作探究:再读课文(1)这篇小说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象?你是如何理解课文的主题的?(2)小说的题目是我的叔叔于勒,但是从行文看,对于勒仅有几笔直接描写,多是侧面着墨,而对菲利普夫妇

12、的刻画却用了很多篇幅。那么,本文的主人公到底是谁?学生研讨,教师适时引导、点拨,明确:(1)阅读这篇小说,使我们走进了 19 世纪的法国社会,去体验当时法国平民百姓的酸甜苦辣。小说描写的是普通小市民家庭的日常生活,生动勾勒出了一幅 19 世纪后半叶法国市民的剪影。菲利普夫妇的虚荣、势利、自私、贪婪,于勒的身世浮沉,像一面镜子,折射出了当时社会的道德观念和价值标准。有关作品的主题可以理解为:资本主义社会异化的人和人的关系。菲利普夫妇的无义寡情,于勒被弃的遭遇是资本主义金钱至上社会的概括。恰如马克思、恩格斯说:“现代的资产阶级家庭是建筑在什么基础上的呢?是建筑在资本上面,建筑在私人发财上面的。”小

13、人物生活的辛酸。作品中的菲利普是一个既可鄙又可怜的形象。他们挣扎在社会的底层,也正因于勒的恶行,将一家人的生活拖累到贫困中不能自拔。生活的艰辛,乃至女儿出嫁都成了问题。于勒发财的消息,成了摆脱生活窘迫的唯一救命稻草,可现实是他们遇见了无脸归来的穷困潦倒的于勒。面对无奈的现实,他们的选择无疑是艰难的。势利,作为人类普遍的劣习和商品社会必然会衍生的生活现象,是超越时代、地域的。(2)小说题为我的叔叔于勒,于勒却是作为暗线,略写和虚写了他的过去和未来。他的出现只是在海轮上卖牡蛎即短短的一幕。作者把笔墨凝聚在“我”的一家旅游哲尔赛岛在海轮上巧遇于勒这件事上,集中表现菲利普夫妇对于勒态度的骤然变化上,从

14、而刻画他们贪婪、自私、势利的性格特征。小说正是通过刻画菲利普夫妇的性格特征,寄予自己的情感评判的。因此,小说的主人公应是菲利普夫妇。“我”作为叙事主体贯穿全篇。展示点拨训练拓展1、请同学们在充分理解原文的基础上,展开合乎情理的想象,依据下列情境提示,续写小说的结局:(1)游船在翡翠般的大海上继续向哲尔赛岛前进。父亲急忙向我们跑来。“克拉丽丝!克拉丽丝!”他眼睛里放着光。脸涨得红红的,像熟透的苹果。“快去看啊,那个吃牡蛎的极有风度的先生怎么那么像于勒!在他身旁还有一位高贵的妇人呢!”显然是由于狂喜,父亲抑制不住激动大声地说道。“是吗?太好了!上帝保佑!可把他盼回来了!”母亲一时不知用什么语言来表

15、达她与丈夫的同样的心情。“快,快去看看咱们的亲弟弟”(2)假如破了产,又穷困潦倒的于勒找到菲利普一家的门上,将是怎样的一种情景,请抓住人物性格特点,进行创造性描绘。第二课时学习重点1、赏词析句,引导学生揣摩小说语言。2、把握小说人物形象,联系生活实际,体验与反思。课前准备一、检查作业请学生互相交流各自富有创意性的结局续写,并以小组为单位推举优秀习作在班上宣读,师生共同点评。自学感悟二、研读品味1、请学生表情诵读全文,思考:投影:小说在人物塑造上的独到之处在于对人物内心世界的细腻刻画。(1)请同学们品味下面的语句,揣摩母亲在希望破灭时的心理和感情。我母亲也怕起来了,吞吞吐吐地说:“你疯了!既然你

16、知道不是他,为什么这样胡说八道?”母亲回来了。我看出她在哆嗦。她很快地说:“我想就是他。去跟船长打听一下 吧。”母亲突然暴怒起来,说:“我就知道这个贼是不会有出息的,早晚会回来重新拖累 我们的。”(2)“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这默念的三句话意 思有什么异同?为什么重复写?这表现“我”的什么心理? 学生思考后发言,教师适当点拨:(1)虽然母亲听到了那个穷水手就是于勒的消息。但发财梦使她不愿相信这是真的,于是“吞吞吐吐”地责怪丈夫“胡说八道”。等她亲自看清楚那卖牡蛎的果真是于勒以后,也惊恐地“哆嗦”起来,但仍存一些希望,所以叫丈夫再去向船长打听。当最终证实那穷水手就

17、是于勒时,看到丈夫“神色很狼狈”,想起于勒以前占有过他们应得的一部分遗产,而以后又给过他们发财的“希望”,现在这种希望竟成了泡影,于是旧怨新仇一齐发作,“突然暴怒起来”,破口大骂。她自私、冷酷、惟利是图的性格,随着她的语言和心理变化,一层层地发展,至此毕露无遗。(2)这默念的三句话中,从字面的人物关系看,没有什么不同。但从排列的顺序分析,作者是很具匠心的,最后重复“我的叔叔”,其中却加上一个“亲”字,反映了“我”对处于贫困境地的于勒叔叔深切的同情和对父母无义寡情的困惑、苦闷及不满。这是一句包含讽刺意味的心里话。自我检测1、选出文章以“我的叔叔于勒”为题理解有误的一项( )A、这个标题像一面镜子

18、,照出了菲利普夫妇的丑恶灵魂。B、这个标题的重点在“我的叔叔”四个字上。C、于勒是小说的主人公。D、于勒命运的变化,推动了小说故事情节的发展。2、本文开始描写“我”家生活拮据的作用是( )A、表明资本主义社会人民生活得很苦。B、表明“我”家本是一个勤劳的家庭,可是生活得并不好。C、说明急切盼望发了财的于勒回家的原因。D、写明家里人的吝啬,为后文作埋伏。3、文中反复写于勒来信的作用是( )A、引出故事,推动情节的发展。B、表明于勒是个讲感情的人。C、表明于勒已经是个“有钱人”并且是个善良的人。D、表明菲利普夫妇当初把于勒打发到美洲去是正确的。合作探究2、合作探究,体会匠心构思。(1)文章开头在写

19、了菲利普一家的家境后,不接着写于勒,而是写他们一家星期天到海边栈桥散步的习惯,写父亲永不变更的话。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2)文中关于于勒去美洲前后的情况,是运用什么方法交代的?这部分内容对情节发展起什么作用?(3)写二姐婚事的成功,全家决定举行婚礼之后到哲尔赛岛旅行,这与整个故事情节有什么关系?(4)安排两位先生请两位打扮得很漂亮的太太吃牡蛎这样一个细节,作用是什么?(5)“我”给于勒叔叔十个铜子的小费一段描述,对表现主题起什么作用?学生合作探讨后回答,教师点拨;(1)这样叙述是设置悬念,使读者急于知道于勒是谁,他在哪里,为什么菲利普一家都急切盼望他回来,从而使情节发展更有吸引力。(2)插叙。

20、介绍于勒的经历,交代了事情的前因后果,更突出菲利普一家盼望于勒归来的急切心情,为情节发展作了铺垫。(3)二姐婚事的成功,引出了去哲尔赛岛旅行,从而创造遇见于勒的机会,把故事引入对中心事件的叙述。(4)这一细节牵动了菲利普的虚荣,使他也产生了请家人吃牡蛎的念头。而由此才使菲利普与于勒进一步接近,并终于认出了于勒,使情节发展急转而下,同时也增强了故事的戏剧性。(5)这段描述把故事情节推向高潮,把菲利普夫妇冷酷无情、惟利是图的本质暴露得十分充分。三、体验反思1、教师简要归结文中主要人物形象:菲利普是典型的小市民形象,他虚荣、势利、自私、贪婪、冷酷,有着一副可怜又可鄙的拜金相。而菲利普太太除了有和丈夫

21、一样的小市民阶层的共性外,还精细、刻薄、泼辣。文中的“我”富有正义感和怜悯心。于勒则是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受害者和失败者。2、请同学们畅谈学习课文后的感受和启示。学生探讨交流,教师点评:(1)不要把理想的实现寄托在别人身上,应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奋斗、去争取。(2)在金钱和亲情上,应珍惜亲情,淡泊名利。(3)对弱者应多付出爱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展示点拨知识梳理同学们,课文以于勒的遭遇为引线,精彩的情节发展犹如一把利剑,劈出了病态社会中人性的扭曲。经济的世界,金钱的关系,把于勒推入了人生悲剧,使菲利普夫妇淡漠了爱心和同情,变得庸俗、狭隘和自私。观照生活,思索人生,我们找到了健全、美好心灵的答案。 小

22、结:我们用一副对联作结:十年思盼,天涯海角,同胞好似摇钱树一朝相逢,近在咫尺,骨肉恰如陌路人训练拓展一、填空。1、我的叔叔于勒选自 国著名文学家 的短篇小说集 。2、本文以 为主线,以 为副线来安排情节,表现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 关系。3、本文的主人公是 。二、指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1、在生活困难的人家,一个人要是逼得父母动老本,那就是坏蛋,就是流氓,就是无赖了。()2、这封信成了我们家里的福音书。( )3、我们上了轮船,离开栈桥,在一片平静的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 )4、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三、指出下列各句运用的描写手法。1

23、、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2、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 )3、母亲也常常说:“只要这个好心的于勒一回来,我们的境况就不同了。他可真算得一个有办法的人。”()4、他的脸色十分苍白,两只眼也跟寻常不一样。( )四、选择题。1、选出文章以“我的叔叔于勒”为题理解有误的一项( )A、这个标题像一面镜子,照出了菲利普夫妇的丑恶灵魂。B、这个标题的重点在“我的叔叔”四个字上。C、于勒是小说的主人公。D、于勒命运的变化,推动了小说故事情节的发展。2、本文开始描写“我”家生活拮据的作用是( )A、表明资本主义社会人民生活得很苦。B、表明“我

24、”家本是一个勤劳的家庭,可是生活得并不好。C、说明急切盼望发了财的于勒回家的原因。D、写明家里人的吝啬,为后文作埋伏。3、文中反复写于勒来信的作用是( )A、引出故事,推动情节的发展。B、表明于勒是个讲感情的人。C、表明于勒已经是个“有钱人”并且是个善良的人。D、表明菲利普夫妇当初把于勒打发到美洲去是正确的。4、对句式的类型和句式的变换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既然你知道不是他,为什么这样胡说八道?”这是反问句,改为陈述句是:“既然你知道不是他,就不该这样胡说八道。”B、“我也正是这么想呀!”这是祈使句,改为陈述句是:“我也正是这样想的。”C、“这无可疑了。”这是陈述句,改为感叹句是:“这有

25、什么可疑的呢?”D、“后来大家都不再说话。”这是否定句,可以改为双重否定句:“后来大家没有一个不说话。”五、解析题。1、展开联想,在下面的横线上续写一个句子。大自然能给我们许多启示:成熟的稻穗低着头,那是在启示我们要谦虚;一群蚂蚁抬走骨头,那是在启示我们要齐心协力; 。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照要求完成题目。再打个比方吧,课内的学习像是自己家的庭院,固然可以栽植梅兰竹菊,可生长四时百草,但是课外阅读的范围却像广阔无垠的田野。这里的每一阵风,每一朵云,每一寸土,A ,每一类昆虫,B ,每一只走兽,再加上日月星辰,那就是整个宇宙。根据上下文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短语,内容要与上下文相关,结构要相同。A

26、、 B、 这段文字的段意是 。六、阅读文段,回答问题。哲尔赛的旅行成了我们的心事,成了我们时时刻刻的渴望和梦想。后来我们终于动身了。我们上了轮船,离开栈桥,在一片平静的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行驶向远处。正如那些不常旅行的人们一样,我们感到快活而骄傲。 (对于吃牡蛎)母亲有点迟疑不决,她怕花钱;但是两个姐姐赞成。母亲于是很不痛快地说:“我怕伤胃,你只给孩子们买几个好了,可别多吃,吃多了要生病的。”然后转过身对着我,又说:“至于若瑟夫,他用不着吃这种东西,别把男孩子惯坏了。”母亲站起来去找她的两个女儿。我也端详了一下那个人,他又老又脏,满脸皱纹,眼光始终不离开他手里干的活儿。 船长本已不耐烦我父

27、亲那番谈话,就冷冷地回答说:“他是个法国老流氓,去年我在美洲碰到他,就把他带回祖国。据说他在哈佛尔还有亲属,不过他不愿回到他们身边,因为他欠了他们的钱,他叫于勒 姓达尔芒司,也不知道还是达尔汪司,总之是跟这差不多的那么一个姓。听说他在那边阔绰过一个时期,可是您看他今天已经落到什么田地!”我问那个卖牡蛎的人:“应该付您多少钱,先生?”他回答道:“两法郎 50 生丁。”我把五法郎的银币给了他,他找了钱。我看了看他的手,那是一只满是皱痕的水手的手,我又看了看他的脸,那是一张又老又穷苦的脸,满脸愁容,狼狈不堪。我心里默念道:“这就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我给了他 10 个铜子的小费。他赶

28、紧谢我:“上帝保佑您,我的年轻的先生!”等我把两法郎交给父亲,母亲诧异起来,就问:“吃了 3 个法郎?这是不可能的。”我说:“我给了他 10 个铜子的小费。”我母亲吓了一跳,直望着我说:“你简直是疯了!拿 10 个铜子给这个人,给这个流氓!”她没再往下说,因为父亲指着女婿对她使了个眼色。后来大家都不再说话。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那就是哲尔赛岛了。我们回来的时候改乘圣玛洛船,以免再遇见他。1、“我心里默念道:这就是我的叔叔”中,“心里默念”为什么不能改成“叫出声来”2、作者在小说结构上安排了旅行这一转笔。对此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使情节发展舒缓下来。B、

29、使情节发展有所起伏。C、为后面遇见于勒的情景作铺垫。D、为便于插入景物描写以丰富表达方式。3、文中“我”叫 。本文为什么要用第一人称来写: A 、 B、 。4、虽然于勒“眼光始终不离开他手里干的活儿”,但如果偶然间抬起头后,其目光与菲利普夫妇的目光相遇,请选择一种最有可能出现的场面,并从选文中找出选择的依据()A、于勒想相认,菲利普夫妇也想相认。B、于勒想相认,菲利普夫妇却不想相认。C、于勒不想相认,菲利普夫妇想相认。D、于勒不想相认,菲利普夫妇也不想相认。之所以这样选择的依据: 5、在给于勒 10 个铜子小费这件事上,“我”和“母亲”有不同的表现,试作简要评论。6、文中有一处细节描写,“父亲

30、指着女婿对她使了个眼色。”请你设想当时“父亲”会有怎样的心理活动,试用“父亲”的口吻把它写出来。7、“我们回来的时候,改乘圣玛洛船,以免再遇见他。”文章结尾有什么深刻含义?一、法,莫泊桑羊脂球2、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于勒的命运,赤裸裸的金钱。3、菲利普夫妇。二、1、排比,2、比喻,3,比喻,4,反复。三、1、心理描写,2、景物描写,3、语言描写,4、神态描写。四、C,A,A,A。五、1、蜜蜂不舍昼夜采集花粉,那是启示我们要勤劳。或大树挺直腰杆,那是启示我们做人要端正。2、A、每一棵植物 B、每一只飞鸟。课外阅读可以开阔视野。六、1、“心里默念”能准确地表现若瑟夫既想相认,但又迫于父母态度而

31、不敢相认的矛盾心理,而“叫出声来”在当时的环境和心理状态下则是不可能的。2、D。3、若瑟夫,第一人称给读者亲切和真实的感受;用孩子的眼光来看社会,更加深刻透彻地批判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的金钱关系。4、D,从“他不愿回到他们身边”“我们回来的时候改乘圣玛洛船,以免再见他。”可以看出。5、这一细节描写,表现出“我”的单纯、善良、和富于同情心,“母亲”的势利和尖锐。6、略。7、反映了菲利普夫妇的自私和冷酷,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阅读 一、我小时候,家在哈佛尔,并不是有钱的人家,也就是刚刚够生活罢了。我父亲做着事,很晚才从办公室回来,挣的钱不多。我有两个姐姐。我母亲对我们的拮据

32、生活感到非常痛苦。那时家里样样都要节省,有人请吃饭是从来不敢答应的,以免回请;买日用品也是常常买减价的,买拍卖的底货;姐姐的长袍是自己做的,买 15 个铜子一米的花边,常常要在价钱上计较半天。可是每星期日,我们都要衣冠整齐地到海边栈桥上去散步。那时候,只要一看见从远方回来的大海船开进港口来,父亲总要说他那句永不变更的话:“唉!如果于勒竟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1.第一段是一段概述,交代了三方面的情况,在文中找出 15 个字加以概括。A.。 B. 。C. 。2.在文中用“”标出“家里样样都要节省”中的“样样”指代哪些内容。3.“父亲总要说他那句永不变更的话”中的“永不变更”表达了父亲怎

33、样的心境?选出说法正确的一项,将字母填入括号中。A.表明了这是父亲的一个长久的话题,已经成了他的“口头禅”了。说明于勒的回来对于他、对于他的全家是多么重要。B.说明父亲知识贫乏,不会用更多的语言表达出盼望于勒回来的心情。C.说明父亲年岁大了,人也变得啰嗦了,一句话总要重复说。D.父亲十分珍重亲情,对多年未归的弟弟十分盼望。答()4.“如果于勒竟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惊喜”的原因是什么?选出说法正确的一项,将字母填入括号中。A.没有想到他要回来,他却回来了。B.他回来了,就能改变家庭的经济状况。C.他回来了,就会还清“占用”的钱。D.出走十余年现在回来了,以手足之情能不“惊喜”吗?

34、答()5.文章第段本是父亲说的话,应接在第段后面,这里作者把它另作一段,其用意是什么?答:。二、毫无疑义,父亲是被这种高尚的吃法打动了,走到我母亲和两个姐姐身边问:“你们要不要我请你们吃牡蛎?”母亲有点迟疑不决,她怕花钱;但是两个姐姐赞成。母亲于是很不痛快地说:“我怕伤胃,你只给孩子们买几个好了,可别太多,吃多了要生病的。”然后转过身对着我,又说:“至于若瑟夫,他用不着吃这种东西,别把男孩子惯坏了。”我只好留在母亲身边,觉得这种不同的待遇十分不公道。我一直盯着父亲,看他郑重其事地带着两个女儿和女婿向那个衣服褴褛的年老水手走去。我父亲突然好像不安起来,他向旁边走了几步,瞪着眼看了看挤在卖牡蛎的身边的女儿女婿,就赶紧向我们走来。他的脸色十分苍白,两只眼也跟寻常不一样。他低声对我母亲说:“真奇怪!这个卖牡蛎的怎么这样像于勒?”母亲有点莫名其妙,就问:“哪个于勒?”父亲说:“就就是我的弟弟呀。如果我不知道他现在是在美洲,有很好的地位,我真会以为就是他哩。”我母亲也怕起来了,吞吞吐吐地说:“你疯了!既然你知道不是他,为什么这样胡说八道?”1.第一段文字在全文中所起的作用是什么?选出说法正确的一项,将字母填入括号中。A.表现男主人公的阔气、文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课程笔记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