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慢》公开课教案.doc

上传人:hw****26 文档编号:2132945 上传时间:2019-04-3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7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扬州慢》公开课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扬州慢》公开课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扬州慢》公开课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扬州慢》公开课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二下学期语文教学设计 平和正兴学校教案1主备人 张江华 成员 吴国生 张良生 蔡晶晶 林墨群 林丽玙班级 高二(9 ) 授课时间 2014 年 2 月 27 课时 1课题 扬州慢 课型 讲读教学目的1、了解姜夔及其词作2、理解本词对比、虚实结合、用典等写作手法4、体会词中的“黍离之悲”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重点难点1、体会词中“黍离之悲”。2、体会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等写法教 学 内 容 二次备课第一课时教学设计:通过反复诵读和知人论世,探究诗歌的意境美和对比手法运用,通过课堂练习和拓展加深练习强化理解。教学步骤:一、 复习上节内容(3 分钟)检查背诵旅夜抒怀情况。二、导入新课、知人论世(

2、4 分钟)1、导入:扬州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素有淮左名都之誉。地处江苏中部,有 2500 多年的建成史,扬州地当要冲,多富商大贾。 旧唐书地理志 。扬州富庶甲天下。资治通鉴.古今扬州皆是旅游胜地,早在六朝时,就有“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之说。扬州的古代文明和灿烂文化,以及美丽风光,牵动了许多诗人的情怀和游兴。一起来欣赏扬州美好风光以及杜牧的诗词。几百年后,到南宋词人姜夔生活的时代,扬州城又是怎样的景象呢?一起来学习扬州慢 。2、作者简介:姜夔简介及题解。见文章注释 123、创作背景:南宋建炎三年,金兵大举南侵,攻破扬州、建康、临安等城,焚掠一空。此后不断地发动对南宋的进攻。绍兴三十一年

3、,金人十万铁骑破扬州,大肆掳掠,“横尸二十里”,扬州再次遭到极其惨重的破坏,变成一座空城。隆兴二年,金兵又大举进犯淮南地区,扬州再次受到影响。在 1176 年冬至,诗人因路过扬州,目睹了战争洗劫后的扬州萧条景象,抚今追昔,抒写对昔日繁华的怀念和对今日荒凉残破景象的哀思。三、检查预习(4 分钟)1.阅读创新设计2 阅读课文,把握音节的停顿及语气等,并根据课文注释了解词作的大意。3、诵读分析小序部分。内容:词作时间、所见所闻、写作缘由、别人的评价 高二下学期语文教学设计 平和正兴学校教案2点明感情基调: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对国家昔盛今衰的悲切伤感之情。四、解读课文(15 分钟)1、诵读理解。播放

4、课文朗读。学生自读,齐读。提示:慢词曲调舒缓、吐字宜慢、稍长。内容深沉、悲切而富有情感。词韵平仄有别、节奏分明 2 讨论探究,欣赏理解。1、扬州在隋、唐、北宋期间曾经是著名的繁华之地,词人眼前的扬州城又是怎样的呢?上阕中哪一个词最能概括扬州城现在的特点?明确:“空城”破败荒凉。2、 “空城” 之“空” 表现在哪里?找出相关的诗句。明确:荠麦青青、废池乔木、清角吹寒(二十四桥、无声冷月、桥边红药)等。词人“解鞍少驻初程” ,站在扬州城边,看到了青青的荠麦、废旧的城池、高大的树木、孤独的二十四桥、无声的冷月、寂寞的芍药,听到了寒气中传来的凄清的号角声。一个“空城” ,营造出了凄清的氛围,结住上片,

5、领起下片,实为全词词眼。3、下阕中,词人想象唐朝的杜牧来到扬州,他会是什么感受?为什么?明确:“惊” 。因“空”而“惊 ”,返照现实扬州何等凄清荒凉,何等令人心痛!曾经在杜牧笔下流淌过无数赞美扬州诗文,此时次地,此情此景,晚唐诗人杜牧是“重到须惊” , “难赋深情” 。而姜夔则是实实在在的触目惊心、心惊心痛了。这也就是诗家所提倡的“诗贵含蓄,忌直露” ,不说自己,偏说别人,杜牧尚且如此,我何以堪?、今日的扬州令姜夔悲从中来,那么昔日的扬州又是怎样的呢?请从上阕中找出一个与“空城”相对应的词,概括昔日扬州的特点。明确:昔日繁华的扬州城我们可以称之为:名都。、除此之外,还有哪些词句写到昔日的扬州?

6、这些词句写出了昔日扬州怎样的特点?明确:“淮左名都,竹西佳处” 、 “春风十里” 、 “豆蔻词工” 、 “青楼梦好” 、 “二十四桥”等。明确:繁华热闹。小结:一“名都” ,一“空城” ,形成鲜明对比。词中化用杜牧诗句让人想起昔日扬州的繁盛情景。而今日的扬州却是如此萧条,寂寞冷清,两者形成鲜明对比,抚今思昔,有力地表达了作者对扬州昔盛今衰的感伤。引用诗句,可以加深词的意境,促人联想而意于言外。6、今昔截然不同,是什么导致的呢?胡马窥江去后南宋王朝南渡后,金人屡次渡淮,扬州变得残破不堪。7、词人写昔日的扬州与眼前的扬州分别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昔日的扬州:虚写。眼前的扬州:实写。一虚一实,虚实相生

7、,这是本词的写作特点。一边是繁华热闹,一边是萧条冷落,一边是虚,一边是实,两副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和感时伤世的意五、课堂练习,巩固强化。(10 分钟)注:本部分有学生找出例句,并谈谈自己的看法。综观全词,有情有景,有虚有实,回环反复,跌宕生姿,读来确有身临其境之感。诗歌鉴赏很重要的一步是理解想象,这就需要紧扣关键词语,把握主要高二下学期语文教学设计 平和正兴学校教案3意象,注重修辞效果,善于联想想象。只有做好了这一步才算真正理解了诗歌。请自由选择你体会较深的诗句,进行理解鉴赏。、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春风十里”是从杜牧赠别中“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诗句化出,杜牧

8、诗句极言扬州之美,所以词人化用来作了一个对比:听说扬州繁华富丽、但一路之上,触目之处,却尽是青青的野生荞麦,一片荒凉景象。2、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 作者使用了拟人手法,废池、乔木是没有知觉的东西,词人将它们人格化,意即它们是 15 年前那场浩劫的目击者,战争的恐怖、敌人的凶残,种种景象仍然留在它们心中。连“废池乔木”都“犹厌言兵” ,在痛恨金人发动的战争,物犹如此,何况于人!有知有情的人民对这战争的痛恨与诅咒,当然要超过“废池乔木”千百倍。这样写,深刻地反映了人民对侵略战争的极端痛恨。杜牧的赠别诗“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同样

9、运用拟人手法,以无情之物言有情,这是诗歌常用手法,增强了表达效果。从表现手法上看,作者这里采用的是拟人的手法。在本词中有几处都采用了这种手法。如“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这里的“废池乔木” ,也是采用拟人的手法,把池、木人格化,赋予池、木以人的感情,以充分表达战乱的凄惨景象。3、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红药一到春天就开始生长,不管人世间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自然物的本性不会改变。往年,它可以供游人观赏,可是现在城空了,人少了,何况国难未息,谁也无心去观赏它。真有点儿“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的味道。词人借此曲折地表现出劫后扬州人民的凄苦

10、生活情况,以及自己感时伤乱的情怀。这里的虚拟非常耐人寻味。冬至之日,本来不是红芍药花开的季节,但纵使冬去春回,来年红药花开,又有谁来欣赏它呢?花开依旧,人事已非,花开也不过徒增空城的感伤而已。词情跌荡浓烈,增强了艺术感染力。六、小结。(5分钟)这首词抒发了词人“黍离之悲”,作者即事写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我们可以思接千载,体验词人为祖国山河的残破、人民的不幸而极其沉痛的心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给予词人极高评价:“古今词人格调之高,无如白石,惜不于意境上用力,故觉无言外之味,弦外之响。 ” 七、作业布置,疑难解答(3 分钟)1、背诵扬州慢 。2、完成创新设计本课练习课后反思:高二下学期语文教学设计 平和正兴学校教案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课程笔记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