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学》(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复习题).doc

上传人:sk****8 文档编号:2136538 上传时间:2019-04-30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5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等教育学》(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复习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等教育学》(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复习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等教育学》(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复习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等教育学》(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复习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等教育学》(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复习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高等教育学(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复习题)一、概念1、 高等教育 高等教育是在完成高级中等教育基础上的培养社会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专业教育。2、 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也称学校文化,是指学校内有关教学及其他一切活动的价值观念及行为形态。是学校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的体现。3、 通才教育 是指培养发展较全面、知识面较广、活动领域较宽的横向型人才的教育。4、 社会本位论 强调社会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主张根据社会需要确定教育目的和教育活动,教育目的就是培养为社会或国家服务的人。5、 范式 是指一种科学信念以及与这种科学信念相联系的研究方法论的集合体,概念、理论工具等是其构成要素。6、教育方针 是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

2、,根据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基本国情,通过一定的立法程序,为教育事业确立的总的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是教育政策的总概括。7、 高等教育目的 是依据教育目的规定的高等教育工作的总方向,也是对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提出的较为概括和抽象的要求。8、 教学 是师生在教学系统中通过媒介进行的传递信息的双边活动。9、 教学过程 是师生在共同实现教学任务中的活动状态变换及时间流程。10、高等教学原则 是在总结高等学校教学经验基础上,依据高等教育教学目的,反映高校教学规律,制定的指导高校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11、 狭义课程 是指实现各级各类学校培养目标的教学设计方案。它是一整套以教学计划的具体形式存在的知识、技能、

3、价值观和行为规范。12、 高校教学大纲 是以系统和连贯的形式,按章节、课题和条目叙述某一学科的主要内容的教学指导文件。13、教学组织形式 是指为了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而形成的教学活动的一定结构方式。表现为教学活动的各要素如何组合和表示,即在教学中如何控制教学活动的规模,如何安排教学活动的时间,如何利用教学活动的场所等问题。14、备课 就是上课前的教学准备。15、上课 就是师生在规定时间里进行教学。16、学分制 是按学年或学期排定的课程进行教学,以学年规定学生达到的水平的教学制度。17、狭义教学方法 是指师生为完成一定教学任务,在共同活动中所采用的教学方式、途径和手段。通常教育理论提到的就是这个概

4、念。18、教学评价 是依据一定的教学目标和标准,判断教学检查所获得的教与学的资料的价值和优缺点,为改进教学提供依据的过程。就是对教学活动的价值判断过程。二、思考题、 简述高等教育对社会政治制度的发展具有的重要影响。 答:()高等教育通过培养具有一定政治态度和思想意识的人,去维护和巩固一定的政治制度。另外,高等教育通过培养大批的领导和管理人才,特别是专门的政治、法律人才,直接为社会的政治制度服务。()高等学校通过宣传统治阶级的思想意识,制造一定的社会舆论来为政治制度服务。高等学校作为社会政治思想的重要发源地,会对国家或地区的政治决策产生影响。、分析现代高等教育的职能体系。答:()培养高级专门人才

5、是现代高等教育的根本职能。这项职能是自大学产生之日就有的。不管如何发展是不会消失的。虽然这项职能是永恒的,但其内涵是发展变化的。()发展科学是现代高等教育的重要职能。这既是培养科学人才的重要途径,也是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服务社会是现代高等教育职能的延伸。从广义上说,培养人才、发展科学都是为社会服务。但这不是直接的。高等教育服务社会的职能,是指通过各种形式为社会提供的直接服务。比如,委托培养、推广技术、举办技术人才培训,利用高校图书情报等。高等教育服务社会的职能既是社会发展提出的客观需要,也是自身发展的主观需要。上述现代高校的培养人才、发展科学、服务社会三项职能是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互相作用

6、的,构成了现代高等教育的职能体系。、试分析当代对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的现实要求。答:(1)当代社会科技的飞速发展和学科交叉整合的趋势,要求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上必须实施立体交叉人才的培养模式。大量浅显的问题早已解决,许多新的科学需要较专门较深的知识和技术,如纳米技术、克隆技术、宇宙航天技术等。现代科技的不断交叉和融合使得行业的界限日趋模糊,工作的专业化与综合化高度结合。(2)从人的和谐发展和完整人格的形成来看,高等教育把专才教育与通才教育结合起来,关注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学会学习”“学会工作”“学会共处”“学会做人”。(3)根据我国的国情,培养立体交叉型的人才是高等教育的现实选择。、试述当前我国

7、高校学生总是研究的重点方向。(见书 70 页到 72 页)答:(1)研究高校学生的价值观与价值冲突。(2)研究高校学生的经济生活。(3)研究高校学生的课外与校外活动。(4)研究高校学生的身心健康、简述高等教育目的的作用。答:(1)具有导向作用。高等教育目的一经确立,就成为高等教育活动的方向。不仅为教育者指明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也为受教育者指明发展方向,并预定了受教育者发展的结果。(2)具有调控作用。高等教育目的对整个高等教育活动的全过程具有调控作用。(3)具有评价作用。高等教育目的是衡量和评价高等教育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4)具有激励作用。目的是一种结果指向,一旦被人们认识和接受,不仅能指导

8、实践活动的全过程,而且能激励人们为实现目的而奋斗。、简述我国高等教育未来突出强调的素质培养。答:(一)要求具有进取、开拓、创新精神,勇于迎接时代挑战。未来是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我国市场经济的确立将把竞争引入方方面面。在国际上,我们又面临着世界各国加速发展的压力,面临着国际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不断变化的挑战。(二)要求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客观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体。反映客观世界的各门学科虽然有本质的差别,但却都不是孤立的、封闭的体系,而是和相关的其他学科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这就要求高等教育各学科、专业在实施教育时,强调学生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这种合理的知识结构是由多种不同知

9、识有机结合、互相联系、互为整体的网络化综合型的知识结构。(三)要求具有合理的能力结构。要有适应社会变动的能力,生存的能力,自学能力,开拓能力,创造能力等等。这是高等教育培养目标的重点所在。在所有能力结构中,最生根的是培养高校学生养成独立有效的自学能力。(四)要求具有开创意识、竞争意识、效益意识和法律意识。这是市场经济对高等教育培养人才提出的新要求。市场经济的一个生根规律就是优胜劣汰,适者生存。具有开创意识、竞争意识、效益意识、法律意识十分重要。(五)要求具有较高的道德和理性。高等学校必须重视对学生的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的教育,使学生形成高尚情操,在未来社会中取得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双丰收。(六

10、)要求具有国际意识。高等教育要放眼未来、放眼世界,培养学生具有强烈的国际意识。、论述高校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 答:分为三大步骤、四个阶段。第一个步骤是明确教学目标,第二个步骤是展开教学活动,第三个步骤是教学过程的评定与调控。1、确教学目标。人的全部活动所表现出来的本质特征就是目的性。教学活动必须有目标,因为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具有规范功能、选择功能、激励功能和评价功能。2、展开教学活动。分四个阶段:感知教学内容、理解教学内容、复习巩固知识、运用知识。3、评定和调控教学过程。这个步骤是对教学过程中流动的信息进行收集、反馈、加工的过程。、简述我国高校课程体系的几个比例关系。答:这些比例关系从

11、不同侧面反映了我国课程体系的轮廓,是研究、改革课程体系的主要线索。(1)高校课程的三个层次的比例关系。第一级课程为普通课程,也称基础课程。第二级课程为专业课程,是集中体现某一专业特点的课程。第三级课程为跨学科课程,也称通识教育课程。(2)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必修课把本专业必须掌握的基础内容交给学生,以保证培养人才的基本规格和质量;选修课比较迅速地把科学技术的新成就、新课题反映到教学中来,有利于学生扩大知识邻域。(3)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必须摆正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位置与关系,并且把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贯穿在整个教学的全过程。(4)显性课程与潜在课程。显性课程过去也称为“官方课程”、“正式课程”、“

12、公开课程”,是正式列入学校教学计划的。高校教育工作的许多评价指标都是建立在显性课程上。潜在课程过去也称为“非官方课程”、“非正式课程”。它不在教学计划中反映,不通过正式的教学进行,但却对学生的知识、情感、意志、信念、行为和价值观等方面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包括物质情境、文化情境、人际情境。(5)大、中、小型课程。大型课程为 100 学时以上,中型课程在 50 学时到 100 学时之间,小型课程在 50 学时以下,而 30 学时以下的为微型课程。我国高校应提倡课程的小型化,在不断加课时总量的前提下,可以相应地增加课程门数。要关注 30 课时以下的微型课的开发。、简述编写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答:(1

13、)具有明确的目的性。(2)具有前沿性。把本学科领域的最新科学成果、最新技术引入教学内容。(3)具有思想性。教学大纲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4)具有启迪性。向学生教概念、教结论,要展示学习、研究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启发学生触类旁通、一通百通。(5)具有教学适用性。要按照一定的程序把完整的知识教给学生,以保证教学的系统性和顺序性。、试论高校教学方法改革与发展的趋势。(见书 183 页到 185页)答:主要有三个共同的趋势:(1)在指导思想上,提倡启发式,反对注入式(2)在教法功能上,由教给学生知识向教职工会学生学习转变(3)在教学方法的整体结构上,强调教学方法的相互配合、

14、简述高校科研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答:(1)科研和教学相互促进的原则(2)以应用研究和发展研究支撑基础研究的原则(3)遵循项目掼与尊重自由选题相结合的原则(4)社会经济效益和学术水平相统一的原则(5)支持未成名者,重视开拓新的研究领域的原则(5)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的原则、简述高校教育科研的主要方向。答:(1)研究教育教学内容(2)研究教育教学规律(3)研究教育教学方法(4)研究教育教学技术(5)研究学生的德育工作和心理健康、简述教学过程的特点。答:(1)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活动的过程。学生是学的主体,教师对学生起指导作用;教师是教的主体,学生对教师起制约作用。(2)教学过程是学生以掌握

15、间接知识为主的过程。一是学生要完事系统地掌握知识,不可能也没有必要事事都去亲身实践;二是人类千百年积累起来的知识,学生不可能也没有必要一律从头学起。(3)教学过程是学生获得全面发展的过程。教学是德、智、体、美、劳五育开展的途径。(4)高校教学过程是学生由学习活动向职业劳动过渡的过程。高校教学过程是学校教学全过程中带有部分质变的过程。是由四个原因决定的:一是由高校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决定的。二是由高校教学自身内在的价值和功能决定的。三是由高校教学内容的部分质变决定的。四是由高校教学形式、教学方法的改变决定的。三、论述、联系实际,谈谈你对影响人发展的诸因素之间关系的认识。答:()遗传素质及其作用。第一

16、,是人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前提条件没有一定的遗传素质就谈不上相关的发展。遗传素质是人发展的基础和条件,没有基础无从发展。第二,它的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过程和阶段。人的遗传素质不是静态的,它有一个成熟发展的过程。第三,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的个别特点。人的遗传素质既有“类”的特征,也有“个”的特点。即使是兄弟姐妹、甚至孪生姐妹也不尽相同。遗传素质仅仅是人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前提条件,它们在“个”上的差异,只能为人的某方面发展提供可能性,只有通过一定的社会环境和教育影响才能获得应有的发展。()主观能动性及其作用。人的主观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和能动作用,体现出人的一种自觉意识,故也称为自觉

17、能动性。()社会环境及其作用。社会环境是指人类在自然环境基础上创造和积累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社会关系的总和。人是社会存在物,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所以,对人的发展具有决定性影响的是社会环境。在社会环境中对人的发展影响最大的是社会生产力和社会关系。()实践活动及其作用。是指主体同外部世界进行物质或精神交换的活动,反映了主体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的结合与统一,体现着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教育及其作用。教育是有目的有意识的培养人的活动,是影响人发展的最有效的手段。环境是人们活动群的结果,是一种客观存在;教育不是结果而是活动的过程。教育在影响人发展的诸因素中所以能起主导作用,其原因有三:一教育是受社

18、会委托有明确目的的影响人发展的活动过程,对人的发展方向起着制约作用。二教育是有计划地全面系统地地影响人的活动过程,避免了环境与实践活动对人影响的自发性、片段性和偶然性等问题,能有效的对人施加影响。三教育是在特定环境由受过专门培养训练的教师负责实施的活动过程,可以使受教育者走上一条健康发展的捷径。影响人发展有五个因素:遗传素质是人发展的物质基础;主观能动性是人发展的内在动力;社会环境是人发展的决定性条件;实践活动是人发展的基本途径;教育是人发展的有效手段。上述五个因素教育起主导作用。因为遗传素质的开发靠教育,主观能动性的培养与调动离不开教育,社会环境对人的影响要经过教育的筛选和调控,社会实践对人

19、的影响要经过教育的组织和规范。而教育的主导作用并不是自身固有的英勇表现,教育只是社会关系借以影响人的最有效的手段。教育在人的发展上起主导作用,但这个主导作用不是万能的。因为教育既不能超越它所依存的社会条件,凌驾于社会之上去发挥它的主导性;也不能违背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去任意地决定人的发展。2、联系教学实际,谈谈对某个教学原则的理解和运用。答:高校的教学原则很多,有的原则是覆盖教学全过程的,称为总原则;有的原则是指导某:一过程、某一阶段的,称为分原则。高校教学原则有:1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2传授知识和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相统一的原则。3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的原则。4。面向全体与因材

20、施教相结合的原则。5。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下面谈谈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本原则的概念是指在高校教学过程中,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向学生传授文化科学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良好的思想品德,以及科学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科学性是思想性的前提和基础。思想性是科学性在社会现象中的具体落实,是教育社会性的要求。我国的教育方针、教育目的是教书育人。提出的根据是教学活动必须把传授知识与培养思想品德结合起来,做到既教书又育人。贯彻本原则的基本要求有四点:一是教师应不断钻研业务,努力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二是在文化科学知识与技能的教学中,要坚持用社会主义方向、用

21、马克思主义观点统帅教材,深入挖掘教材的思想性。三是就把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的原则贯穿在教学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四是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理论水平,自觉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关心政治,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传授知识和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相统一的原则。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的原则。3、论述在指导思想上,提倡启发式,反对注入式。答:启发式和注入式是历史上两种对立的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上千年来,注入式所以在中外流行,一是因为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教育者不懂得教学过程的客观规律;二是因为统治阶级越是走向反动,就越是害怕改革前进、害怕真理,越需要培养循规蹈矩的人才;三是师德尊严和抱残守缺的观念的影响。启发式是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各种有效的方式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使他们自学地完成学习任务。注入式也叫“填鸭式”,是指教师不顾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理解能力,只向学生灌输知识,要求死记硬背。1、在教学目标上注入式重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的能力培养。启发式强调在传授知识的同时,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课程笔记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