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部分:全球疫情概况,寨卡病毒病,Zika病毒最早于1947年从乌干达的寨卡丛林中的猕猴中分离。1952年确认人类感染;1954年首例病例报告,并分离到病毒。 4年后东南亚散发。2007年第一次在雅浦岛爆发流行。截至2016年1月,在非洲、亚洲、美洲和一些太平洋岛屿至少45个国家有寨卡病毒传播的证据。以巴西疫情最为严重。,疫情扩散亚洲、太平洋地区,疫情扩散-中、南美洲,2006年以前,散发病例14例2007年,太平洋岛国密克罗尼西亚暴发(185例)之后数年,泰国、柬埔寨、印度尼西亚和新喀里多尼亚旅行者中有散发病例报告 2013年2014年,太平洋岛国法属波利尼西亚发生暴发,报告病例约10,
2、000例2014年2月,智利的复活节岛发现1例本地感染病例,既往寨卡病毒病疫情,当前流行趋势,截止到2016年1月,本土居民感染Zika病毒的美洲国家包括巴巴多斯、玻利维亚、巴西、佛得角、哥伦比亚、多米尼加共和国、厄瓜多尔、萨尔瓦多、法属圭亚那、瓜德罗普岛、危地马拉、圭亚那、海底、洪都拉斯、马提尼克、墨西哥、巴拿马、巴拉圭、圣马丁、摩萨亚、苏里南和委内瑞拉.,2015年以来寨卡病毒病报告国家/地区(截止2016年1月31日),最新疫情概况,发生本地流行的国家(地区):30个美洲的24个国家(地区):巴西、哥伦比亚、墨西哥、萨尔瓦多、洪都拉斯、危地马拉、法属圣马丁、巴拉圭、巴巴多斯、玻利维亚、马
3、提尼克、法属圭亚那、海地、苏里南、厄瓜多尔、圭亚那、巴拿马、波多黎各、尼加拉瓜、委内瑞拉、库拉索岛、多米尼加、瓜德罗普、美属维京群岛非洲1个国家(地区):佛得角大洋洲5个国家(地区):萨摩亚、所罗门群岛、新咯里多尼亚、斐济、瓦努阿图出现输入病例的国家(地区):16个美洲2个:美国、加拿大欧洲11个:丹麦、芬兰、德国、意大利、葡萄牙、荷兰、西班牙、瑞典、英国、瑞士、奥地利亚洲2个:中国台湾、以色列大洋洲1个:澳大利亚,疫情严重的国家(地区),巴 西,据巴西卫生部估计,2015年巴西已有大约44万-130万寨卡病毒感染病例巴西卫生部1 月20日通报,该国上周新增报告可能与 Zika 病毒感染有关的
4、小头畸形例363 例、死亡3人,累计报告3893 例小头畸形病例、死亡49人,分布于巴西21个省的764个市,疫情严重的国家(地区),哥伦比亚,自2015年10月至2016年第1周,报告寨卡病毒疑似病例1918例,临床诊断病例10837例,实验室确诊病例776例孕妇疑似感染病例101例,临床诊断病例459例本地传播最严重的加勒比州报告疑似病例1151例,临床诊断病例5449例,疫情严重的国家(地区),佛得角,自2015年9月底到2015年12月6日,共报告寨卡病毒感染疑似病例4744例,其中报告最多的是普拉亚岛共计3845例(81%),目前为止,该国未报告任何神经系统并发症病例,疫情严重的国家
5、(地区),美 国,美国疾控中心2016年1月16日通报首例本土出生、感染寨卡病毒的小头畸形婴儿,2015年5月母亲怀孕期间到巴西旅行截止2016年1月26日,美国共发现6例输入性病例,疫情严重的国家(地区),中国台湾,台湾1月19日通报,1 月10 日,台湾在桃园机场口岸检疫中发现的一名来自泰国的24 岁男性被确诊为寨卡病毒病病例,第二部分:中国面临的防控形势,国家发布的诊疗方案和防控方案,我国伊蚊分布广泛,具备暴发条件,无、低、中、高风险地区,埃及伊蚊,传播媒介伊蚊的分布,我国有与传播寨卡病毒有关的伊蚊种类主要为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埃及伊蚊主要分布于海南省、广东省雷州半岛以及云南省的西双版纳州
6、、德宏州、临沧市等地区白纹伊蚊则广泛分布于我国河北、山西、陕西以南广大区域。,我国面临的风险,我国存在病例输入的风险存在病例输入后发生本地传播的风险冬春季节在我国扩散的风险极低夏秋季节不排除在我国局部地区发生本地传播扩散可能,中国内地首例输入病例,男,33岁,江西省赣州市赣县人,在广东省东莞市工作。2016年1月1日2月2日,出差赴委内瑞拉,期间蚊虫叮咬史1月28日,病例出现发热(38.0)、头晕、头痛;2月2日,全身出现散在细小红疹、眼眶痛、轻度腹泻和纳差2月2日,乘机从委内瑞拉加拉加斯经法国巴黎到达中国香港2月4日晚,由香港乘轮船抵达深圳,旅馆住宿1晚2月5日,经东莞乘火车于当日下午到达江
7、西赣州,再乘公交车到达赣县,直接前往赣县人民医院就诊,医生建议登革热检测2月6日,赣州市疾控中心登革热核酸检测阴性2月7日,江西省疾控中心对病例血清标本进行寨卡病毒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其后,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复核阳性2月6日流调时,患者已无发热(36.8),但仍有头痛、腹泻、眼眶痛和全身皮疹;2月14日,痊愈出院,中国内地第二例输入病例,患者,男,28岁,广东省江门市人,近年在委内瑞拉经商2016年2月9日,患者从委内瑞拉返粤2月10日,在从委内瑞拉返粤途中出现发热,12日抵达白云机场入境健康检疫时发现有发热、皮疹2月12日下午广东检疫局对患者样本检测结果为寨卡病毒核酸阳性。当晚,广东省疾
8、控中心复核寨卡病毒核酸阳性2月15日,中国疾控中心复核检测患者标本寨卡病毒核酸阳性目前患者仍在医院隔离治疗,体温正常,病情已明显好转。,截至3月31日,我国内地已经确诊了15例输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第三部分:疾病概述,病原学,黄病毒科;黄病毒属,单股正链RNA病毒,直径40-70nm;10794个核苷酸,编码3419个氨基酸。基因型:非洲型、亚洲型,本次美洲流行的为亚洲型。常用消毒方法可灭活。,流行病学,传染源 患者、隐性感染者和寨卡病毒感染的非人灵长类动物是可能的传染源传播途径 最主要的途径:伊蚊叮咬。 传播媒介主要为埃及伊蚊,白纹伊蚊、非洲伊蚊和黄头伊蚊也可传播该 病毒。 母婴传播,包
9、括宫内感染和分娩时感染。 罕见血源传播和性传播。人群易感性 普遍易感。 曾感染过寨卡病毒的人可能对再次感染具有免疫力,传播媒介,埃及伊纹,白纹伊纹,胸部背侧有一对弯曲的白线,中间有两条纵形白线,脚上都有黑白相间的条纹称为花斑蚊,胸部背面有一条白线,伊蚊媒介生活周期,伊蚊媒介传播方式,1954年首次发现病例报告,1.男性,24岁;发病第2天。主诉发热、头痛、眼眶痛,关节痛,食欲好。就诊时体温38,有黄疸,血中可见微丝蚴,但未见疟原虫;血红蛋白10g/dl;凝血时间正常,尿蛋白+;第5天,尿蛋白3+;第4、5天尿中可见有尿色素。6周后康复。2.女性,10岁;主诉头痛、发热,发病第5天就诊体温382
10、C,黄疸。血中发现大量疟原虫,血色素9g/dl;凝血时间正常。尿中无蛋白。6周后康复。,临床表现,寨卡病毒病的潜伏期一般为3-12天。人感染寨卡病毒后,仅20%出现症状,且症状较轻,主要表现: 皮疹(多为斑丘疹) 发热(多为中低度发热) 并可伴有非化脓性结膜炎、肌肉和关节痛 、全身乏 力以及头痛 少数患者可出现腹痛、恶心、腹泻、黏膜溃疡、皮肤 瘙痒等。症状持续2-7天缓解,预后良好,重症与死亡病例罕见。,临床表现,小儿感染病例还可出现神经系统、眼部和听力等改变。孕妇感染寨卡病毒可能导致新生儿小头畸形甚至死亡。有与寨卡病毒感染相关的吉兰巴雷综合征病例的报道,但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还不清楚。,临床表
11、现,临床表现,巴西卫生部2016年1月12日通报, 可能与寨卡病毒感染有关的小头畸形病例356例。,小头畸形,巴西35例小头畸形的新生儿的头颅CT及头颅超声提示存在弥漫的脑组织钙化,主要发生在侧脑室旁,薄壁组织旁和丘脑区域、基底节区域。皮质和皮质下萎缩造成的脑室萎缩也很常见。小部分婴儿出现关节挛缩,提示周围和中枢神经系统受累。,实验室检查,一般检查。血常规:部分病例可有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病原学检查。核酸检测:RT-PCR等核酸扩增方法,检测寨卡病毒RNA。阳性窗约3-7天病毒抗原检测:免疫组化法检测寨卡病毒抗原病毒分离培养:将标本接种于蚊源细胞(C6/36)或哺乳动物细胞(Vero)等方法进
12、行分离培养,实验室检查,血清学检查。 寨卡病毒IgM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免疫荧光法等进行检测。 寨卡病毒中和抗体检测:采用空斑减少中和试验(PRNT)检测血液中和抗体。应尽量采集急性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开展检测。寨卡病毒抗体与登革病毒、黄热病毒和西尼罗病毒等有较强的交叉反应,易于产生假阳性,在诊断时应注意鉴别。,治疗措施,一般治疗。寨卡病毒病通常症状较轻,不需要做出特别处理,以对症治疗为主,加强营养支持。在排除登革热之前避免使用阿司匹林等非甾体类抗炎药物治疗。 对症治疗: 高热不退患者可服用解热镇痛药 伴有关节痛患者可使用布洛芬 伴有结膜炎时可使用重组人干扰素滴眼液,治疗措施
13、,一般治疗。寨卡病毒病通常症状较轻,不需要做出特别处理,以对症治疗为主,加强营养支持。在排除登革热之前避免使用阿司匹林等非甾体类抗炎药物治疗。 对症治疗: 高热不退患者可服用解热镇痛药 伴有关节痛患者可使用布洛芬 伴有结膜炎时可使用重组人干扰素中医治疗其他:对感染寨卡病毒的孕妇,建议定期产检,每3-4周监测胎儿生长发育情况。,第四部分:关于寨卡的谣言,WHO驳斥寨卡谣言,随着近期中国大陆确认多例输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对于寨卡病毒及小头症的关注和讨论也逐渐增多。面对谣言,更需要了解的是事实!,WHO驳斥寨卡谣言,事实一:疫苗并未导致婴儿小头症,无论是最初在2013年至2014年在法属波利尼西亚
14、,还是最近在巴西东北部,都没有证据显示,所观测到的小头症病例数增多与任何疫苗有关联。对2014年发表的文献进行的广泛审查表明,没有证据显示妊娠期接种的任何疫苗导致了出生缺陷。为世界卫生组织(世卫组织)在疫苗安全问题上提供独立科学咨询的全球疫苗安全咨询委员会也在2014年得出类似结论。此外,国家监管机构负责确保向公众发放的疫苗等产品获得适当评估,并符合国际质量和安全标准。世卫组织协助各国加强国家监管体系。,WHO驳斥寨卡谣言,事实二:杀虫剂蚊蝇醚并不导致小头症,蚊蝇醚(又名吡丙醚)是世卫组织推荐的12种杀灭蚊子幼虫的药剂之一。世卫组织专家团队最近审查了蚊蝇醚的毒理学数据,并未发现有证据显示此种杀
15、虫剂可影响妊娠或胚胎发育。美国环境保护局和欧盟的调查人员也分别在对该产品的评估中得出相似结论。,WHO驳斥寨卡谣言,事实三:寨卡疫情与转基因蚊子并无关联,没有证据显示巴西寨卡病毒病或小头症是由转基因蚊子导致的。利用转基因蚊子指的是修改雄蚊的基因,导致其与雌蚊交配后的幼虫后代无法存活。这是一种控制蚊群的手段。世卫组织鼓励受寨卡病毒影响的国家及其合作伙伴作为最直接的防御手段强化使用现有控蚊措施,同时谨慎试验可能在将来应用的控蚊新方法。,WHO驳斥寨卡谣言,事实四:绝育的雄蚊并不助长寨卡传播,正在开发的一项遏制寨卡病毒的技术是,在环境中大量释放经过低剂量辐射的绝育雄蚊。绝育雄蚊与雌蚊交配后,雌蚊繁殖
16、的虫卵无法存活。在控制农业害虫领域,这种方法已被大规模成功应用。没有证据显示这项技术与小头症病例增多或其它人体异常与缺陷相关。世卫组织鼓励受寨卡病毒影响的国家及其合作伙伴作为最直接的防御手段强化使用现有控蚊措施,同时谨慎试验可能在将来应用的控蚊新方法。,WHO驳斥寨卡谣言,事实五:控蚊细菌没导致寨卡进一步传播,有些地方使用沃尔巴克氏菌等细菌控制蚊群,这类细菌并不感染人类或其它哺乳动物。60的常见昆虫(如蝴蝶和果蝇)体内有沃尔巴克氏菌。澳大利亚、巴西、印度尼西亚和越南等地释放了携带沃尔巴克氏菌的蚊子,以协助控制登革热(登革热由传播寨卡病毒的同一种蚊子传播)。雌蚊与携带这种细菌的雄蚊交配后,蚊卵不
17、能孵化,从而达到遏制蚊群的目标。,WHO驳斥寨卡谣言,事实六:养鱼协助遏制寨卡病毒,一些受寨卡和登革热病毒影响的国家正利用生物学手段综合控蚊。例如,萨尔瓦多在本国渔民大力支持下,在盛水容器中放养了可以吞食幼虫的鱼类。,第五部分:个人防护建议,防患寨卡病毒的最佳保护方式就是防止蚊子叮咬。防止蚊子叮咬会保护人们免患寨卡病毒,也不会患上通过蚊媒传播的其它疾病,比如登革热、基孔肯雅热和黄热病要做到这一点可能就要: 使用驱虫剂; 穿戴可使尽可能多的身体部位得到覆盖的衣服(最 好是浅色衣服); 采用纱网、门窗紧闭等物理屏障; 以及在蚊帐内睡觉。另外较为重要的是将水桶、花盆或者汽车轮胎等可能蓄水的容器实施排
18、空、保持清洁或者加以覆盖,从而去除可使蚊虫滋生的地方。,防护措施,健康提示,寨卡病毒病主要通过伊蚊叮咬感染,目前该病尚无疫苗,也没有特效药物,但可以通过预防蚊虫叮咬有效预防。近期有研究表明,该病毒感染可能导致少数人出现神经和自身免疫系统并发症,孕妇感染后可能会导致胎儿出现小头畸形。公众如近期到寨卡病毒疫情发生国家和地区工作或旅行,应了解目的地疫情流行情况,注意做好防蚊措施,一旦出现发热、皮疹、肌肉关节疼痛等症状,应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并主动告知医务人员相关旅行史。也请您将疫情信息及时告知在流行国家或地区务工、生活、旅行的亲朋好友,提醒其做好防范和应对措施。孕妇及计划怀孕的女性尽量避免前往寨卡病毒流行国家或地区。,哪些地方有寨卡疫情?,世界卫生组织在最新报告指出,已证实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报告出现寨卡病毒本地流行,大部分在南美洲。去以下地方要小心:巴西、哥伦比亚、委内瑞拉、萨尔瓦多、圭亚那、危地马拉、海地、玻利维亚、洪都拉斯、墨西哥、巴拿马、巴拉圭、苏里南、佛得角、波多黎各、多米尼加、巴巴多斯、厄瓜多尔、马提尼克岛、库拉索岛、尼加拉瓜、圣马丁、瓜德罗普岛、维尔京群岛等。我国相继出现10例输入型寨卡病毒感染病例。出门前好好看看新闻和我们公众号发布的信息,谨慎前往有疫情的国家和地区!,谢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