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学总复习2015.ppt

上传人:h**** 文档编号:214138 上传时间:2018-07-20 格式:PPT 页数:70 大小:5.4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免疫学总复习2015.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免疫学总复习2015.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免疫学总复习2015.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免疫学总复习2015.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免疫学总复习2015.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免疫学总复习,中山医学院免疫学教研室吴敏昊,抗体,单克隆抗体 由单一B细胞克隆产生的高度均一、仅针对某一特定抗原表位的抗体,称为单克隆抗体。通常采用杂交瘤技术来制备。,免疫球蛋白分子的基本结构,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可变区 两条链的近N端110个氨基酸变化较大,称可变区(即VH ,VL)V区某些区域特别易变化称高变区,其它部分叫骨架区。高变区是抗原的结合部位,与抗原决定基形成一个互补的表面,故又称互补决定区。,抗体的互补决定簇与抗原表位结合示意图,恒定区 轻链和重链的近C端的氨基酸变化较小,称恒定区(CH ,CL)。铰链区 位于CH1与CH2之间,富含脯氨酸,易弯曲及酶解。,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

2、构,免疫球蛋白的铰链区及其功能,免疫球蛋白的水解片段,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功能,V区的功能识别、结合抗原:由HVR特异性决定,是Ab的主要功能。中和毒素、阻止病原体入侵:Ab结合抗原后可发挥中和病毒或毒素,阻抑细菌吸附的作用。,C区的功能激活补体:IgG1-3,IgM结合Fc受体调理作用:与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等上的Fc受体结合,从而增强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ADCC:即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具有杀伤活性的细胞如NK通过表面表达的Fc受体识别结合于靶Ag上的抗体Fc段,直接杀伤靶细胞。通过胎盘:IgG,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功能,补体,补体 存在于人和脊椎动物血清及组织液中的一组不耐热、经活

3、化后具有酶活性、可介导免疫和炎症反应的蛋白质。,补体激活的经典途径,补体激活的旁路途径,补体激活三条途径全过程示意图,细胞因子,细胞因子 由免疫细胞和某些非免疫细胞经刺激分泌的一类具有广泛生物学活性的小分子蛋白质。,细胞因子的共同特性,理化特性:低分子量糖蛋白分泌特点:多细胞来源,分泌是短暂的自限过程。作用特点:多数以旁分泌、自分泌发挥效应;通过与特异受体结合而发挥作用; 一种CK可作用于多种靶细胞,产生多种生物学效应(多效性);多种CK可作用同一靶细胞,产生相同效应(重叠性);不同CK生物活性可相互影响,显示促进或拮抗效;不同CK可相互诱生,或互相调节受体表达(网络性)。,免疫细胞膜分子,白

4、细胞分化抗原 白细胞在分化成熟为不同谱系、分化不同阶段及细胞活化化过程中,出现或消失的细胞表面标记分子。,MHC,MHC类分子和分子的基本结构类:由重链链和轻链链构成,其肽结合区由1+2组成,分布于所有有核细胞表面,识别和提呈内源性抗原,与辅助受体CD8结合,对CTL的识别起限制作用。类:由分子量大小相近的链和链构成,肽结合区由1+1共同组成,分布于APC、活化的T细胞表面,识别和提呈外源性抗原,与辅助受体CD4结合,对Th的识别起限制作用。,固有免疫细胞,抗原提呈细胞 能摄取、加工、处理抗原,并将抗原信息提呈给T细胞识别的一类免疫细胞。分为专职APC和非专职APC两类。专职性APCDC、M、

5、B细胞,T细胞在胸腺发育中的阳性选择和阴性选择阳性选择:在胸腺皮质,胸腺细胞同胸腺上皮细胞表面的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以适当亲和力发生结合的DP细胞可继续分化为SP细胞;不能发生有效结合或亲和力过高的DP细胞发生凋亡。通过阳性选择获得自身MHC限制性。阴性选择:SP细胞在皮、髓质交界及髓质区,与胸腺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表面自身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发生高亲和力结合者,则被删除,保证进入外周淋巴器官的T细胞库中不含有针对自身抗原成分的T细胞。是T细胞获得中枢耐受的主要机制。,T/B淋巴细胞,固有免疫,模式识别受体(PRR) 指单核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等固有免疫细胞表面或胞内器室膜上能识别病原

6、相关分子模式(PAMP)或损伤相关分子模式(DAMP)的受体,主要包括TLR、甘露糖受体、清道夫受体等。,NK细胞KIR和KAR的作用,抗原与抗原提呈,抗原: 能被TCR或BCR识别而特异性诱导免疫应答,并且能够与应答产生的抗体和效应细胞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抗原表位: 是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是抗原与TCR或BCR及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基本单位。,抗原与抗原提呈,超抗原: 某些抗原物质,极低浓度即可激活机体2%-20%T细胞克隆,产生极强的免疫应答,称为超抗原。佐剂:先于抗原或与抗原一起注入机体,可以增强机体对该抗原的适应性免疫应答或改变免疫应答类型的物质。,影响抗原免疫应答的因

7、素抗原本身的特性:抗原的异物性;抗原的理化性质,包括抗原的化学性质、分子量大小、结构的复杂性、分子构象与易接近性、物理状态等。宿主因素:遗传因素、年龄、性别和健康状态。抗原进入机体的剂量、途径、次数以及免疫佐剂的选择。,外源性Ag的加工处理和提呈 外源性Ag与APC结合吞噬/吞饮内体1017氨基酸残基的多肽结合MHC 类分子细胞表面,抗原与抗原提呈,外源性抗原的加工和提呈过程,内源性Ag的加工处理和提呈 细胞内Ag细胞内蛋白酶体多肽内质网腔结合MHC类分子细胞表面,抗原与抗原提呈,内源性抗原的加工和呈递过程,免疫应答,T细胞应答,T细胞活化的双信号第一信号:TCR与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的结

8、合,CD3分子转导信号。第二信号:APC上协同刺激分子与T细胞上相应受体的结合,主要是B7与CD28结合。 活化后的T细胞增殖、分化,形成多种效应T细胞。,效应T细胞的作用,Th1细胞的作用: 活化的Th1 产生细胞因子活化M 增强M的吞噬杀伤功能产生以单核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为主的炎症反应。Th2细胞的作用 辅助B细胞,介导体液免疫应答,Th1细胞的作用,Th2细胞的作用,TD抗原诱导的B细胞应答必须有Th的参与B细胞活化的双信号:第一信号:BCR识别TD抗原, Ig/Ig转导信号第二信号:协同刺激信号,CD40-CD40L,B细胞应答,B细胞活化的双信号示意图,Th细胞与B细胞之间的相互

9、作用,B细胞在生发中心的分化成熟:抗原受体的编辑:二次重排体细胞的高频突变和Ig亲和力成熟Ig类别转换:V区不变,C区发生改变记忆B细胞的产生,B细胞应答,初次及再次应答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超敏反应,I-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比较,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花粉症的发生机制,型超敏反应的防治原则,变应原检测,避免接触:皮肤试验 切断或干扰反应过程的某些环节:脱敏疗法:异种免疫血清减敏疗法:蜂蜇和尘螨过敏免疫学治疗药物治疗,型超敏反应造成细胞损伤的各种方式,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自身免疫病,免疫耐受 免疫活性细胞接触抗原后所表现的特异性无应答状态,对其他抗原仍能产生免疫疫应答。自

10、身免疫病 因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成份发生免疫应答而导致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中枢耐受(T细胞),外周耐受机制,自身免疫病的发病相关因素,免疫隔离部位抗原的释放自身抗原的改变微生物感染表位扩展免疫忽视遗传性别,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熟悉主要疾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掌握HIV免疫致病机制),免疫缺陷病,X,HIV致使机体CD4+T细胞数量减少的机制HIV复制直接杀伤靶细胞 出芽;感染细胞与未感染细胞融合;干扰细胞代谢;HIV的间接杀伤作用 CTL特异杀伤; 诱导T细胞凋亡;ADCC;诱导产生细胞毒细胞因子,免疫缺陷病,机体抗肿瘤的免疫机制,体液免疫应答:,细胞免疫应答和非特异性免疫应答,细胞免疫:CD

11、4+Th、CD8+ CTL 非特异性免疫:NK、T、M等,肿瘤的免疫逃逸机制,与肿瘤细胞有关的因素抗原缺失和调变肿瘤细胞的“漏逸” 肿瘤细胞MHC类分子表达低下协同刺激分子缺失;肿瘤细胞导致的免疫抑制:抑制性细胞因子的分泌、诱导淋巴细胞凋亡 肿瘤细胞抗凋亡 宿主方面:免疫耐受、免疫功能低下、APC功能低下/缺陷,增强抗体,A、肿瘤细胞表达FasL,通过FasL-Fas途径诱导免疫细胞凋亡;B、肿瘤细胞分泌免疫抑制因子,抑制T细胞活性;C、调节性T细胞受Ag刺激后过大地发挥负调节作用;D、T细胞缺陷,影响T活化和信号传导,使宿主T细胞反应性降低,产生免疫耐受E、共刺激分子缺乏;抗原呈递功能障碍;

12、 MHC分子表达异常;低或弱的免疫原性,排斥反应的本质,主要由T细胞介导的、针对移植抗原的免疫应答,包括细胞免疫应答和体液免疫应答,可分为识别阶段(APC)、活化阶段(T/B)、效应阶段(效应细胞)GVHR和HVGR:,移植免疫,直接识别 受者T细胞识别移植物细胞表面上的完整同种异型MHC分子。间接识别 受者T细胞识别经过受者APC加工处理、来源于供者MHC分子的肽。,同种异型抗原的直接识别和间接识别,、CD4+Th,同种异型移植排斥的类型及其效应机制,同种异型移植排斥反应包括: 宿主抗移植物反应 (host versus graft reaction,HVGR) 移植物抗宿主反应 (graft versus host reaction,GVHR) 根据移植排斥反应发生快慢分: 超急性排斥反应(hyperacute rejection) 急性排斥反应(acute rejection) 慢性排斥反应(chronic rejection),同种异型移植排斥反应的防治,寻求与受者MHC相配的供者组织或器官ABO血型相符:避免超急性排斥 HLA配型:A、B相配位点越多越好(4个中3-4 个),DR位点十分重要 使用免疫抑制药物:抗代谢药、相对特异的免疫抑制剂、抗淋巴细胞抗体 诱导对移植Ag的特异性耐受,THANK YOU FOR YOUR ATTENTION,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