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题:中华民族一家亲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价值观1 认同民族文化、继承民族精神,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2 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增强报效祖国的责任感,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二、能 力尊重不同民族的传统和习惯,培养与其他民族成员友好交往的能力。三、知 识了解祖国灿烂的历史文化,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之间形成了密不可分的血肉联系。教学重点:“爱我中华”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爱我中华”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教学方法:情境创设,集体阅读、讨论,自主探究以及讲读等方法。课时安排:1 课时(1) 、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播放歌曲爱我中华,烘托气氛,体会感情,顺势导入新课。
2、(1)我国民族团结的历史传统情景活动一:“民族团结之星”比赛,从中感受各民族兄弟团结友爱,民族大家庭其乐融融的氛围。然后阅读教材 P17 页第一段正文。 )说一说: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对汉藏两个民族和睦相处的贡献。(文成公主入藏后,增进了汉藏两族的手足情谊,促进了中原和西藏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科学、技术、宗教的交流。她带去的谷物种子,在西藏高原上广为种植;带去的工匠帮助藏族人民制造农具、纺织机、碾米机,兴办制陶、酿酒、造纸、制墨等手工业;带去的宫娥教会藏族人民纺纱织布。文成公主还鼓励和帮助大臣吞米桑布札创造了藏文。后来,她又把许多汉族书籍译成了藏文,促进了汉藏的文化交流。 )教师讲述:
3、历史上,我国各民族之间多方面的相互交往,丰富了中华文化,开拓了祖国的疆域,推动了社会发展。我国民族团结的优良传统不仅表现在和平时期,还表现在当祖国遭受外来侵略的时候。听歌曲天路中的天路是指?(2)民族团结、繁荣稳定的新局面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各民族更是相互团结、相互支持。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西部大开发战略、支边、支教、援藏、援疆。 。 。 。 。 。拓展延伸:说一说维护民族团结的要求有哪些呢?维护民族团结要求我们:要热爱祖国的民族大家庭;要维护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多做有利于民族团结的事。做为中学生的我们在学校生活中如何维护民族团结呢?在学校生活中,各
4、民族同学之间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以实际行动自觉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光荣义务。(二)中华儿女血脉相连情景活动二:观看祭司黄帝陵视频 思考为什么祭拜?教师讲述:全世界华人同根同祖、血脉相连,有着共同的文化汉文化,同是炎黄子孙的他们不论身在何地都心系祖国,有着深厚的民族情结。许多海外华人已经离开祖国很多年了,有的还加入了外国国籍,但他们在内心深处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是一个中国人,时刻惦记着祖国,这充分证明中华民族是一个充满凝聚力和生命力的民族。正因为如此,他们才如此虔诚地来拜见黄帝陵,这也正是海外华人炎黄子孙这种民族情结的体现。(1)实现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的共同愿望(学生阅读教材,
5、教师简述)实现祖国统一、民族团结,中华腾飞,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国人民的共同心愿,也是众多海外华侨的共同心声。(2)台湾海峡两岸的人民是血浓于水的骨肉兄弟列举史实,说明台湾海峡两岸人民是骨肉兄弟。自古以来台湾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资料可选用): 台湾地处中国内地的东南缘,是中国第一大岛,同大陆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台湾自古即属于中国。台湾古称夷洲、流求。公元 3 世纪和 7 世纪,三国孙吴政权和隋朝政府都曾先后派万余人去台。进入 17 世纪之后,中国人民在台湾的开拓规模越来越大。中国历代政府在台湾先后建立了行政机构,行使管辖权。1885 年(清光绪十一年) ,清政府正式划台湾为单一行省,任刘
6、铭传为首任巡抚,行政区扩为三府一州,领十一县五厅。1945 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政府重新恢复了台湾省的行政管理机构。教师讲述: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台湾和大陆同属于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湾各族人民同样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部分,在长期的历史融合中两岸人民已经形成了高度的文化认同。一衣带水隔不断两岸同胞的兄弟情谊,制造分裂是割裂历史、违背全体中国人意愿的极端反动行为。 “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国人民不可动摇的坚强意志,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3)海外华侨心系祖国、情牵中华的民族情感和爱国热情情境活动三:(见教材 P19 页图文材料)自己还能讲一个海外华侨华人心系祖国的感人事例吗?资料:英爱国华侨购回被八国联军掠夺的中国文物爱国华侨陈俊先生将最近购得的一樽被八国联军掠夺的明代绿色琉璃瓦麒麟转交祖国。爱国华侨陈嘉庚。仅 1921 年到 1937 年这 16 年中,他就负担了厦门大学的开办费和经费达 400 万元。他逝世前在国内存款共 300 多万元,全部捐献给国家,用作发展教育事业。课堂小结:学生总结走进生活,学以致用自主学习 P15 第五小题板书设计: 中华民族一家亲五十六个民族是一 家 中华儿女血脉相连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