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遗产申报书-大运河.doc

上传人:sk****8 文档编号:2144208 上传时间:2019-04-3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世界遗产申报书-大运河.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世界遗产申报书-大运河.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世界遗产申报书-大运河.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世界遗产申报书-大运河.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世界遗产申报书大运河学院:旅游学院班级:旅游会管 1201B姓名:杨哲学号:2012050356014世界遗产申报书遗产概况大运河是中国东部平原上的古代伟大工程,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南起杭州,北到涿郡(今北京) ,全长 2700 公里,跨越地球 10 多个纬度,纵贯在中国最富饶的东南沿海和华北大平原上,通达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海河五大水系,是中国古代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也是世界上开凿最早、规模最大的运河。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为发展南北交通,沟通南北之间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联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申遗类型 世界文化遗产提名理由190.25 公里的苏伊士运河建成后,大大缩短了从亚洲各港口到欧

2、洲去的航程,马克思将其称之为“伟大的航道” 。总长 82公里的巴拿马运河,被誉为世界七大工程奇迹之一和“世界桥梁” 。上述两条河流,被誉为世界上最具有战略意义的两条人工水道。但与长达 1794 公里的中国京杭大运河相比,却在多个方面黯然失色。京杭大运河是世界最长的人工运河,长度是苏伊士运河的 9 倍,巴拿马运河的 22 倍,也是世界上开凿最早、工程量最大的一条运河。从春秋吴王夫差在扬州开凿邗沟,以通江淮为始点;进而是隋代的运河系统,历经元、明、清三阶段的进一步拓展,世界第一大运河初具雏形。京杭大运河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物质和精神财富,是活着的、流动的重要人

3、类遗产。京杭大运河是我国仅次于长江的第二条“黄金水道” 。价值堪比长城。大运河纵贯南北,是中国重要的一条南北水上干线。背负了古代南北大量物资的运输交换,也有助于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而巴拿马运河和苏伊士运河开凿的时间均比大运河要晚的多,这两条河流的开凿只是分别沟通了两个大洋(大西洋-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 ,极大的缩短了船只航行的距离,并且也是资本主义国家为了控制殖民地而作为主要使用权。与大运河开凿的意义与价值有着云泥之别。大运河符合世界文化遗产中“能在一定时期内或世界某一文化区域内,对建筑艺术、纪念物艺术、规划或景观设计方面的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 ”、 “能为一种已消逝的文明或文化

4、传统提供一种独特的或至少是特殊的见证。 ”及“可作为一种建筑或建筑群或景观的杰出范例,展示人类历史上一个(或几个)重要阶段。 ”的要求。并且大运河对中国古代南北文化,经济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形成有多种文化元素的中国文化,对日后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起到推动作用,作为南水北调的东线方案为我国经济发展、国家统一、社会进步和南北文化交流做出了不可磨灭的作用。从周至隋大运河始凿于春秋末期。公元前 486 年吴王夫差为了争霸中原,利用长江三角洲的天然河湖港汊,疏通了由今苏州经无锡至常州北入长江到扬州的“古故水道” ,并开凿邗沟。后来秦、汉、魏、晋和南北朝继续施工延伸河道。公元 587 年,隋为兴兵伐陈

5、,从今淮安到扬州,开山阳渎,后又整治取直。炀帝即位后,下令开通济渠。工程西段自今洛阳西郊引谷、洛二水入黄河,再自板渚引黄河入汴河,经商丘、宿县、泗县入淮。公元 608 年又开永济渠,引黄河支流沁水入今卫河至天津,继溯永定河通今北京。610 年继开江南运河,由今镇扬引江水经无锡、苏州、嘉兴至杭州通钱塘江。至此,建成以洛阳为中心,由永济渠、通济渠、山阳渎和江南运河连接而成,南通杭州,北通北京,全长 2700 余公里的大运河。唐宋两代唐、宋两代对大运河继续进行疏浚整修。唐时浚河培堤筑岸,以利漕运纤挽。将自晋以来在运河上兴建的通航堰埭,相继改建为既能调节运河通航水深,又能使漕船往返通过的单插板门船闸。

6、宋时将运河土岸改建为石驳岸纤道,并改单插板门船闸为有上下闸门的复式插板门船闸,使船舶能安全过闸。运河的通过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北宋元丰二年(公元 1079 年) ,为解决汴河引黄河水所引起的淤积问题,直接引伊洛水入汴河,不再与黄河相连。这一工程兼有引水、蓄水、排泄、治理等多方面的作用。在运输组织方面,唐、宋都专设有转运使和发运使,统管全国运河和漕运。由于航运的发展和商业的繁荣,运河沿岸逐渐形成名城苏州和杭州,造船工业基地镇江和无锡,对外贸易港口扬州等重要城市。元代1194 年,黄河在今河南武阳决口,灌封丘南下,夺泗水,从今淮阴夺淮入海。元朝建都大都(今北京) 。1282 年动工开挖济州河,自今淮

7、安引洸、汶、泗水为源,向北开河接济水。济州河开通后,漕船可由江淮溯黄河、泗水和济州河直达安山下济水。在 1289 年,自济州河向北经寿张,聊城至临清开会通河,接通卫河。因为会通河位于海河和淮河之间的分水脊上,所以在淮安设水柜,南北分流,以调节航运用水,控制运河水位。从此,漕船可由通县入通惠河,直达今北京城内的积水潭。至此,今天的大运河的路线走向才告初步形成。明清两代明、清两代均建都北京,对元朝大运河进行了扩建。明代整修通惠河闸坝,恢复通航;1411 年扩建改造会通河,引汶水入南旺湖,利用南旺湖地势高的有利地形,修建南旺水柜,解决了会通河水源问题。明朝先后在今山东淮安南阳镇以南的南四湖东相继开河

8、。使原经沛县、徐州入黄河的原泗水运河路线,改道为经夏镇、韩庄,台儿庄到邳县入黄河的今南四湖东线,即韩庄运河线。此外,为保障运河通航安全,还修建了洪泽湖大堤和高邮湖一带的运河西堤,并在运河东堤建平水闸,以调节运河水位。清朝于 16811688 年,在黄河东侧,约由今骆马湖以北至淮阴开中河、皂河,北接韩庄运河,南接今里运河,从而使运河路线完全与黄河河道分开。1855 年,黄河在河南省铜瓦厢决口北徙,在山东省夺大清河入海,大运河全线南北断航。清朝后期和中华民国时期,曾几度倡议治理运河,但因战乱而未付诸实施。建国以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开始了对古老的大运河的部分恢复和扩建工作。1959 年以后,结合

9、南水北调工程,重点扩建了徐州至长江段 400 余公里的运河河段,使运河单向年通过能力达到近 2000 万吨,并扩大了沿岸灌溉面积和排涝面积,确保里下河地区 1500 万亩农田和 800 万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取得了多方面的效益。描述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最古老的运河之一,与长城并称为中国古代的两项伟大工程。大运河北起北京(涿郡) ,南到杭州(余杭) ,途经北京、天津两市及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四省,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约 1794 公里,开凿到现在已有 2500 多年的历史。其部分河段依旧具有通航功能。京杭大运河从公元前 486 年始凿,至公元 12

10、93 年全线通航,前后共持续了 1779 年。在漫长的岁月里,主要经历三次较大的兴修过程。第一次是在公元前五世纪的春秋末期。胥溪、胥浦是大运河最早成形的一段,当时统治长江下游一带的吴国末代君主夫差,为了争夺中原霸主地位,调集民夫开挖自今扬州向东北,经射阳湖到淮安入淮河的运河(即今里运河) ,全长 170 公里。把长江水引入淮河,成为大运河最早修建的一段,运河就是为水上运输而生的,成为京杭大运河的“第一期工程” 。第二次是在公元七世纪初隋炀帝统治后,迁都洛阳。为了控制江南广大地区,使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丰富物资运往洛阳。第三次是在十三世纪末元朝定都北京后。为了使南北相连,先后开挖了“洛州河 ”和“会

11、通河”,把天津至江苏清江之间的天然河道和湖泊连接起来,清江以南接邗沟和江南运河,直达杭州。新的京杭大运河比绕道洛阳的隋唐大运河缩短了九百多公里。京杭大运河沿线是中国最富庶的农业区之一,工业生产很发达。现在,整个大运河,除北京到天津、临清到黄河两段,其馀河段均已通航。正在规划的中国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实施后,大运河将是重要的输水线路。已建成的江都水利枢纽工程和 7 个设在大运河上的梯级抽水站等配套工程,已能北调江水至陇海铁路沿线;在江淮地区暴雨形成洪涝时,也能通过江都水利枢纽工程及时排涝入江,保证里下河地区 66 万多公顷农田稳产丰收。随着中国大陆旅游业的发展,大运河还将成为重要旅游路线。现已开辟苏

12、州至杭州 200 多公里的大运河旅游业务。大运河既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象征之一,也是世界运河史上的里程碑,被国际工业遗产保护委员会在国际运河古迹名录中列为最具影响力的水道。涉及 8 个省(直辖市)35 个地市的大运河遗产整体申报世界遗产,关系到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2006 年,国务院将京杭大运河整体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首次在国家层面明确了大运河作为文化遗产的价值和法律地位。管理近百年来大运河受到了很大破坏,在有的城市河道已成为排污沟,近代工业与房地产等各种破坏性开发沿河历史文化遗迹。在黄河以北,大运河许多河段,污染、坍塌甚至干涸的状况较为普遍。为了更好保护京杭大运河及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13、,中国将“开凿”“数字京杭大运河”。为确保船舶航行安全和水质不受船舶污染、以及节约土地资源,采用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电气化轻轨控制船舶航行,从而实现低航道等级、高通航能力的安全型、节约型航行方式,在全国率先实现绿色航运。根据国家文物局发布的文化遗产保护科学和技术发展“十一五”规划,中国专家将在已有研究成果基础上,制定京杭大运河住处采集标准,系统开展调查评估工作,利用全球定位系统(GPS)等技术手段建立京杭大运河文化遗产综合信息系统。中国京杭大运河博物馆正是一座以运河文化为主题的大型专题博物馆,坐落于杭州市城北运河文化广场,毗邻大运河南端终点标志 拱宸桥。运河博物馆旨在全方位、多角度地收藏、保护、研究运河文化资料,反映和展现大运河自然风貌与历史文化。博物馆于 2002 年开始筹建,2006 年 9 月建成开放。京杭大运河显示了我国古代水利航运工程技术领先于世界的卓越成就,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孕育了一座座璀璨明珠般的名城古镇,积淀了深厚悠久的文化底蕴,凝聚了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诸多领域的庞大信息。保护好京杭大运河,对于传承人类文明,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课程笔记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