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_第五课 小说意蕴探究 复习目标 1. 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2. 探讨作品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3. 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重点、难点 重点: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难点: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设计思想 探究题无疑是小说阅读训练的重头戏。目前,虽然各省市所出的探究题林林总总,但认真思考一下是能发现其中的规律和特点的,这“规律” “特点”表现在三方面:题目让你探究什么,该如何探究,答案如何表述。一轮复习,就应该围绕这三方面,加深对探究题规律特点的认识,从而更好地应对。 教学资源 小
2、说意蕴探究教学 PPT 教学设计 考点解读一、主题意蕴类探究主题意蕴类探究是一种基于文本内的探究,探究的内容多是小说所表现的丰富意蕴或深刻内涵,以及作者的创作意图。它不是直接概括主题,而是挖掘主题的丰富性或深刻性。(一)思想意蕴、情感意蕴探究所谓思想意蕴,是指作品表现出的思想意义或价值,重在指文本给读者的思考和认识。所谓情感意蕴是指作品的情感意义或取向。说白了,就是作者的情感态度、喜怒褒贬等。它与“思想意蕴”不是一回事,虽说有时在具体题目中有相通之处,但意蕴重在思想性、认识性,而情感是作者的倾向性,即他赞成什么,反对什么。小说的思想、情感意蕴都是附着在小说的具体形象之中的,探究时特别要善于抓住
3、小说中不同的人、事、物,再分析探究所附着的意蕴即可。(二)标题意蕴探究-_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或是情节的高度概括,或是人物性格的突出体现,等等。选择标题作为探究点是命题者的偏爱。常见的探究题有三种:一是侧重内容的意蕴探究,二是不同标题的比较探究,三是拟标题的意图。无论是哪种,都要关注两方面:一是标题本身的内容、艺术特点;二是标题与文本的联系,如情节、人物、主旨、环境等,或就一个角度谈深谈透,或多角度多层次切入。对于标题意蕴题,特别要关注表层义、深层义、象征义或比喻义。对于标题作用探究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设置悬念;贯穿始终、使结构严谨的线索;突出人物的形象或者性格;推动(暗示) 情节发展;
4、突出主题,对主题的表现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以某种艺术手法达到吸引读者的目的。(三)启示(思考)类探究启示(思考) 类探究题是近年新增的一种题型,这类题型有启发性,更容易让考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这类试题,要求在准确把握人物精神实质、关键语句内涵及丰富主题的前提下,结合社会生活写出自己的感受、启示等,侧重探究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这类题型是一种由文本内向文本外拓展延伸的题型,多由小说所写的内容、人物、主题而感,向“现实”或“人生”延伸,有时也可借鉴“写法”作审美探究。无论哪类探究,紧扣文本内容,结合现实( 人生) 等角度读出“自我感悟 ”是其基本要求。二、情节类探究情节类探究题主要是基
5、于小说情节方面的探究,主要是探究情节结构技巧、情节安排的合理性,尤其是结尾安排的合理性。虽说是探究情节结构题,但实乃一种综合性探究:看情节自身前后的关联性,看情节安排是否符合人物性格特征和发展变化轨迹,看情节安排是否有利于表现主题,看情节安排是否合乎生活逻辑和艺术规律。三、人物形象类探究人物是小说阅读的中心,自然也是探究的重点。人物形象类探究题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探究人物的性格特征(如人性弱点 )、命运成因,二是探究人物形象的真实性、典型性,三是探究人物性格、命运给人的启示。人物形象类探究题要注意以下角度:情节角度,情节就是人物性格的成长史,探究人物应与情节密不可分;人物自身角度,如是否符合人
6、物自身的性格逻辑;主题角度,主题主要是从人物中体现出来的,要看人物对主题所起的作用;环境角度,即人物所处的现实环境,看人物与环境的关系;真实角度,即人物塑造是否符合生活真实和艺术真实问题。-_四、艺术技巧类探究艺术技巧类探究题往往从文本的某一艺术特色切入,要求探究其使用意图或表达效果。如可探究情节或艺术手法对刻画人物的作用,可探究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的作用,甚至探究叙事风格对小说内容的表达作用,如 2012 年高考江苏卷邮差先生的探究题。其实,这是一种基于艺术特色赏析的鉴赏评价题,只是上升到“探究”层面而着眼于全局,探究深广而已。因此,对于这类题,要以“鉴赏表达技巧”题为基础,在包括小说情节、人
7、物、构思、手法、环境、主题风格、背景、读者在内的艺术领域内选择合适的角度进行或深或广的探究,探究时应把“特色”与“效果”紧密联系起来。探究题林林总总,各式各样。如果想要更好地应对这纷繁复杂的探究题,就必须善于发现,把握其本质特征,规律特点。那么,这些“规律” “特点”是什么?1探究方向(点)是小说的主题:人物、情节、环境及艺术特点。虽然它披上了 “探究”的外衣,其实并不神秘,都指向小说这些常规的东西。既然都指向小说最核心的东西,则可转变常见的思考模式。如要探究意蕴,则说明意蕴具有多义性、深刻性,那么它有哪些“多义”和“深刻”呢?顺着这个方向就可展开探究。又如指向情节的探究题,则可以这样思考:为
8、什么探究情节说明情节安排巧妙,对表现人物、主题有很大作用?那么它“巧妙”在哪里,有什么作用,可就此展开探究。2探究要多角度、深层次展开。这个“多角度” “深层次”是什么呢?说白了,无非是:情节、人物、环境、主题及艺术表现。无论探究点指向哪个方向(或:情节、人物等) ,都可以在这几个角度、层面内展开。如 2014 年新课标全国卷那道指向情节安排的探究题,所谓“角度” “层面”不外乎情节自身、人物形象、主题表现(情感表现) 这些内容。其实,在情节、人物等诸要素内,任何一个角度又可展现为一个个更小的角度。如情节可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阶段,高潮是主要的,结局是关键。人物中又有主要人物、次要人
9、物、重要人物、线索人物等。这便是“多角度” “深层次”展开。哲学、审美、民族文化背景和心理,以及人文精神关怀。探究题不仅要懂得“技”(如何探究 ),更要有“识” 。这个“识”就是文本背后存在的深刻的 “理” ,哲学、审美等方面的理。做探究题要懂得这样的“理” ,要有这方面的“识” 。3答案组织有要求。对于那些多角度探究题,答案至少有三点,这三点分别是三个角度、层面、各角度间不要交叉,角度不要太大或太小,每个要点(角度、层面) 都由“依据(对文本分析) 结论” 组成。对于那些“深点”探究题(即可以就一点或一个方面探究),答案一般由“观点理由 ”组成,重点在阐述“ 理由”上, “理由”可以在文本内
10、多角度展开,也可以 “内引外联”;“理由” 部分要有理有据,层次分明。-_实战演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在柏林(美) 奥莱尔一列火车缓慢地驶出柏林,车厢里尽是妇女和孩子,几乎看不到一个健壮的男子。在一节车厢里,坐着一位头发灰白的战时后备役老兵,坐在他身旁的是个身体虚弱而多病的老妇人。显然她在独自沉思,旅客们听到她在数着:“一,二,三。 ”声音盖过了车轮的“咔嚓切嚓”声。停顿了一会儿,她又不时重复数起来。两个小姑娘看到这种奇特的举动,指手画脚,不加思考地嗤笑起来。一个老头狠狠扫了她们一眼,随即车厢里平静了。“一,二,三” ,这个神志不清的老妇人重复数着。两个小姑娘再次傻笑起来。这时,那位
11、灰白头发的后备役老兵挺了挺身板,开口了。“小姐, ”他说, “当我告诉你们这位可怜的夫人就是我的妻子时,你们大概不会再笑了。我们刚刚失去了三个儿子,他们是在战争中死去的。现在轮到我自己上前线了。在我走之前,我总得把他们的母亲送进疯人院啊。 ”车厢里一片寂静,静得可怕!1 作者在小说中避开了战火纷飞的血腥的战场情节内容,但我们还是可以体味到战争的血腥与残酷。请你赏析小说是怎样来表现这一悲剧内容的。答:_答案 作者是通过场景截取、人物塑造、对话描写三个方面来表现的,如:车厢里“几乎看不到一个健壮的男子” ;老妇人神志不清不停地数着“一,二,三” ;老兵述说三个儿子战死,轮到自己上前线,得把妻子送进
12、疯人院,以此凸现战争对人的残酷摧残的悲剧,令人震撼。解析 一要阐述艺术特征,二要结合小说举例说明。2 本文只有短短的三百多个字,可以说作者在情节设置及文字的选取上真正做到了惜墨如金。请你探究小说的这一高超的艺术特征。答:_答案 (1)高超的艺术概括力。创造性地运用空白叙述,战争及老兵家的悲惨遭遇都被其推到故事背面,语言有张力。(2)情节处理匠心独运。整篇小说没有具体的情节,只一个横截面,悲剧都在车厢里呈现;结尾出乎意料又震撼人心。(3)人物刻画极具功力。勾画寥寥却将人物的性格凸显出来。隐忍的老兵,疯了的老妇人,不谙世事的小姑娘,善良的老头,每个人物都跃然纸上。-_解析 注意题干提示的探究角度。
13、题型总结1审题(1)审出探究点,即要你探究的是什么如江苏卷 2010 年探究的“点”是“深刻意蕴”和“情感取向” ,2012 年探究的“点”是小说的叙事风格。(2)审出探究方向有的省市探究方向是任选的,比如从两个不同的角度。江苏卷的探究方向一般是给定的,如 2011 年的探究点是“自然景物的叙写” ,方向是“深刻寓意”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2012 年的探究方向是“舒缓的叙事风格”对“表现小说的内容”的作用。(3)审出探究提示或暗示如江苏卷 2010 年探究题的提示语为“本文写了驮队飞渡峡谷的故事” ,2012 年探究题的提示语为“叙述舒缓,没有太强的故事性” 。审出这些提示语或暗示语,就找
14、到了探究的依据。2答题(1)探究题答案组织的两种思路表明观点结合文本;阐述理由(个别题还需要联系现实等) 总结点题。依据结论,即从内容( 形式) ,表明了观点(有时也可采用“结论依据”的思路)。这是江苏卷探究题的组织形式。(2)探究题答案要有层次。要求考生从不同角度或层面思考探究,答案也要分成不同的层次( 角度 )表述,层次之间不应有交叉、重合。(3)切忌脱离文本,天马行空,使所谓的探究成为空中楼阁;切忌表述不严密,观点、材料两脱节,不能自圆其说。另外,记住常见探究题的探究角度和层面。(1)思想意蕴和情感意蕴角度(层面) 有:作品的内容层次,人物,情节, 环境,背景。(2)标题类意蕴或作用角度
15、(层面) 有:标题本身,标题与文本的关联(主题、情节、人物形象、艺术手法等)。就某一角度可以再深入探究,如人物形象角度可分主要人物形象和次要人物形象两个角度。(具体参见本题型“知识构建 ”部分)(3)情节类探究情节安排的合理性或作用角度(层面) 有:情节本身作用,表现人物,表达主题, 表现环境,读者效-_果。(4)环境类探究环境描写作用或人与环境间的关系角度(层面) 有:环境自身,人物,主题,人与环境间的辩证关系 (一方面人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受其制约;另一方面人对环境有主观能动性)。(5)人物形象类探究人物性格的精神成因和典型意义角度(层面) 有:环境氛围,人物自身性格心理,情节情境, 时代
16、与现实。(6)艺术构思类探究艺术处理的原因或效果角度(层面) 有:主题,人物,情节,艺术手法。 课堂反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孤 城非 鱼浓雾锁城。不过才十几分钟,这座小城便成了孤城。警察封锁了高速路、公路。雾太大了。得到警察封锁道路的消息,李生慌了。他觉得害怕,好像自己一个人被扔在小城里,孤独无助。尽管他知道周围都是人,但这些人不是他的亲人。他的亲人在城外,在距离小城二十五公里的乡下,那里鸡鸭成群,小桥流水,李生迫切地想要回到那里,回到亲人的身边,那样才踏实。李生跑下楼,掏出钥匙准备开车,想到警察已经封了路,又沮丧地收回钥匙。他只有走着回家了,警察总不至于连人都拦截吧。浓雾遮蔽了周
17、围所有的东西,除了身旁四五米的范围,其他什么也看不到。李生停下来,可以听到有高跟鞋叮叮叮敲击路面,有人在说话,隐约有人影影绰绰晃动。有人匆忙从他身边跑过,嘴里嘟嘟囔囔说着什么,一个人在身后喊着那人的名字,那人答应一声,没有回头。偶尔有一束黄的光缓慢地闪过,远远有嘟嘟的喇叭声。李生心慌得厉害。他想看到熟悉的人,看到熙攘的汽车,想跟人说话,说什么都行。过了一个路口,又过了一个路口,雾似乎越来越浓,像牛奶漫天倾泻,抹也抹不开。李生掏出手机,试图找出一个人跟他聊天,很奇怪,显示有信号,手机就是打不出去。他一遍一遍地拨手机里存储的每一个号码,不管谁。110、120、119,甚至 114,他都拨了,一个也
18、拨不出去。李生加快了步伐。总会走出去吧。越这样想,却似乎越陷入了迷宫,好像一直在原地打转。像被人施了魔法,所有的东西都消失在浓雾里,轻飘飘地,就没了。突然,一条黑色的小腊肠狗从身边跑过,李生欣喜若狂,可爱的小狗,尽管它不会说话,但也是个伴。李生紧跟着脚步轻盈的小腊肠,生怕跟丢了。小腊肠似乎明白李生的心思,它的脚步慢下来,李生可以很轻松地与它并行。李生默-_默地说:小狗,谢谢你。也许是觉得没意思,和李生一起跑了一会儿,小狗叫了几声,突然往斜刺里蹿过去,李生喊“站住” ,但无济于事。少顷,他听到了两只狗的叫声,小腊肠找到了它的伙伴。真是悲哀啊。走,赶紧走。赶紧离开这座可怕的孤城。终于,到达出城的路
19、口了。警察背着手站成一排,如果不是身上米黄的荧光背心,李生根本看不到他们。他跑过去,想从警察中间穿过。可他们站得实在太密,李生又太胖了,根本穿不过去。李生说:警察同志,请让我过去。这些威严的警察居然没有一个人搭理他。李生拉拉他们其中一个的衣服:求求你,让我过去,我要看我爸看我妈我妹看姬小凡。还是没人搭理他,好像他面对的是一排水泥砌的警察。李生哭喊起来,他的恐惧已经蕴集到了顶点,一下爆发出来,孩子一样大声地哭,绝望地喊。但那些警察依然无动于衷。喊过哭过,李生的心稍稍安定了些。既然哭喊没用,就要想别的办法,必须尽快离开这里,离开这座浓雾紧锁的孤城。时间一点一点过去,李生想破了脑袋也没想出什么好办法
20、,他只能盯着那些米黄的背心,连成一条线的黄背心,从那里感觉到一点温暖的气息。过去的日子,排山倒海一样来到李生眼前,和爸爸妈妈在一起,和妹妹在一起,和姬小凡在一起,快乐得到处都是和煦的阳光,多好啊。可现在,除了雾什么也没有。就在李生一屁股坐到地上,丧失一切信心的时候,天居然一下放晴了。浓雾像缕缕的丝帛一样被轻轻抽走,霎时,阳光遍地。他恍惚地站起来,看看前方,一条宽阔的道路,通往他家乡的路,路上全是等待进城的人和车。看看身后,一座座美丽的大楼高高挺立,楼上的招牌清晰可见。一切就像梦一样。一个小警察过来对他说:走吧,现在可以走了。去哪儿?你不是要回家吗?我回去干嘛?又没事,我上个月刚回去过。可是,你
21、刚才哭着喊着说要回去的。我现在又不想了。李生转身向回走,一座大楼的十一楼上,有他打开的电脑,没干完的工作。(选自小小说 ,有删改)1 “孤城”作为小说的标题,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你对“孤城”内涵的理解。答:-_2 当大雾锁城时,李生拼命要出城回家,雾散之后又不想回家了。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都有过这种矛盾的心理历程。请结合文本内容,探究李生产生这种矛盾心理的原因。答:_ 课后测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皮影张宗利华做皮影道具最好的原料是驴皮。选料是第一关,皮子厚薄要均匀,要有韧性。选好了,开始碾压,压得平整光洁,这方才去刻。刻是要见功底的,人物躯干形象应早在你脑子里,一刀一笔,都
22、要恰到好处。刻罢,雏形有了。这时,再压平整,一个平面人物形象就出现了。但这还不成,下个环节是上釉,加色。人物性格,需要用彩来体现。最后,才设置牵线、架杆儿。一个道具就算完成了。但,这仍是死的,要让它在幕布上活灵活现,还得靠艺人的那双手。小镇上的皮影张就有这么一双灵巧的手。皮影张也许是真的姓张,叫什么,却完全没人知道。于大家来说,这本无所谓。大家都知道那有点驼背、瘦骨嶙峋、一脸严肃的幕后戏子叫皮影张。皮影张在小镇一角把行头一摆,叮叮当当小锣儿一敲,人们就三三两两拢过去了。人愈多,小锣也愈欢快。蓦地一下,戛然而止!人物登场了,劈山救母、哪吒闹海、三打白骨精当然也还有现代戏,哪一部是不精彩的呢?大家
23、仰了头,静静去看,一瞬就被吸进去了。再瞧,憨态出来了。有人笑出涎来,拿手一抹,暴叫一声,好!演完了,皮影张的那张脸才从后面转来,手一拱,并不多话。大家便将手伸进兜里,掏钱。不掏,也不计较。其中有个传说,未知其真假,去问皮影张,他也只含笑不语。据说,当地一帮子土匪,烧杀抢掠,坏事干尽。解放军想一举捣毁他们,却苦于其神出鬼没。皮影张主动请缨,深入匪营,表演他的拿手好戏,所有土匪都被那皮影戏吸引过去。待解放军冲进把他们包围,一场戏恰恰演完,土匪们正山呼叫好。解放军竟没费一枪一弹。皮影张再次引起关注,就到了“文革” 。大家突然发现,和皮影张一起被斗的,竟还有一个奇丑无比的女子。而且,大家这才得知,那皮
24、影幕后的千变万化之声,竟只出自这一丑女之口!“文革”过后,皮影张就在人们的视线中逐渐消失了。他损失惨重,右手被小将敲去了四根手指。当然,于他来说,这还不是最惨重的。那个丑女人被折腾得受不了,-_自杀了!事情往往如此,审视一件自己未曾参与的事,不过就像看一场皮影戏。看罢了,激动一番,也就过去了。时间把一切都打磨得平平淡淡。现在的年轻人,谁还记得一个弄皮影的人呢?那种节奏于他们来说,太遥远,也太缓慢。他们上网,搞网购。或者,戴着耳机,听着迈克尔杰克逊,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快乐地扭动屁股。所以,当皮影戏和现代歌舞两场表演同时出现在这座小镇一隅时,年轻人有理由选择后者。但上了年纪的,闻讯都背抄马扎,涌
25、进那个演皮影戏的帐篷。大家都很激动,多年前的那个皮影张又回来了!演的是霸王别姬 。老人们觉得这戏有点凄楚悱恻,不似皮影张年轻时的风格。虞姬和项羽的伴音分明是出自一人之口。而且,那声音显然已缺了底气,满了沧桑。大家都叹息,老了,老了呵!但大家都被那流淌着的情韵吸引进去了。故事的高潮出现在虞姬拔剑自刎的那一瞬,宝剑仓朗朗坠地;同时,又听“噗”的一声,那洁白的幕布上,竟洒满了斑斑点点的鲜红血滴!大家伙儿俱是一愣,迅即爆出一阵掌声,那简直太逼真了!然而,掌声很快就歇了,幕布后面长久的寂然无声让大家感到了不祥。他们纷纷转至幕后,都呆住了!只见一个鹤瘦身影颓然地倒在一张轮椅上,他的左手和两只脚上依然还绑缚
26、着操纵皮影的架杆儿此时,帐外的另一场表演也到了高潮。有个嘶哑的声音吼叫着,传来荡去,我的爱,赤裸裸!我的爱赤裸裸!1 小说开头对皮影道具制作的描写,对全文有何作用?答:_2 文中画线部分描写了皮影张的表演情形,请分析其表现特色。答:_3 统观全文,简要概括皮影张这一艺术形象。答:_4 小说多处运用了对比手法,请举两处,分析并探究小说所蕴涵的情感取向。答:_答案:-_一、课堂反馈1标题“孤城” ,一语双关。表面上指一座被大雾封锁、交通中断(出城的道路被封锁)的城市。暗指主人公自己就是一座孤城:处境上,作为外来的农村人孤独地在城市里打拼;心理上,在这个城市,与亲人隔绝,没有朋友,没有可以交流的对象
27、,内心倍感孤独。2李生在回乡与返城之间的心理是矛盾的。当大雾阻隔了城市和乡村的交通时,这种阻隔使李生产生了恐惧,害怕家乡和亲人与自己的隔绝,害怕失去故土和亲人,所以拼命想出城回家乡。当李生在一个陌生的城市,在无人为伴,无人可以交流,感到孤独时,就格外地想念家乡,想念亲人,所以想回乡。李生还要在城里工作,城里有他的理想,有他对事业的追求。李生认为,只要能时常回家乡看看,知道家乡的亲人平安健康,这就够了。现实中,许多人常常像李生一样为了自己追求的理想、学业或事业而离开家乡和亲人,孤独地在城市里坚持打拼。乡村温情与事业追求、亲友情感与城市孤独,使人由此产生了复杂而现实的矛盾心理。二、课后测评1介绍了
28、皮影道具繁杂的制作工序,表达了对皮影艺术的赞美。烘托皮影张技艺的高超,引出下文对皮影张的刻画。2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描摹了宝剑坠地与鲜血喷吐的刺耳声音;借助鲜血溅白幕的色彩上的对比,有声有色地渲染出了皮影张用鲜血和生命来表演皮影戏的投入和悲壮。语言形象生动,给读者以强烈的精神震撼。3皮影张是一位表演灵巧、严肃少语、爱国正义、命运坎坷、为艺术献身的民间艺术表演者。4对比手法:把皮影张年轻时热闹欢快的表演风格,与多年后复出时凄苦沧桑的情形进行对比;把传说中皮影张帮助解放军抓获土匪,与“文革”时被敲去手指、丑女被逼自杀作对比;把皮影张用鲜血和生命表演的皮影戏,与当今粗俗、喧嚣和滥情的表演进行对比。情感取向:对皮影张精湛的技艺、执着的追求的赞美,对皮影张及丑女的坎坷悲惨命运的同情,对现代社会冷落传统艺术的批判。 PPT (见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