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安徽 XXXXX 科技有限公司原种猪场 种猪选育方案 杜洛克种猪选育方案 一、选育工作总体规划 首先对引进的杜洛克种猪进行扩群,时间一年左右。在扩群基础上,通过生产性能测定和系谱审查,分别挑选一批优秀种猪(含后备种猪),建立美系杜洛克核心育种群,然后进行选种选育工作,不断提高杜洛克种猪生产性能,使其各项生产指标达到制定的选育目标。核心育种群种猪 3 年换群一次,第一年淘汰30,第二年淘汰 30,第三年淘汰 40,淘汰的同时选留优秀后备种猪进入核心育种群,保持核心育种群的规模,不断提高其整体生产性能。 二、 选育目标 杜洛克种猪选育目标以达 100kg 体重日龄、背膘厚为主,以活产仔数、 21日
2、龄窝重等为辅,其具体选育目标如表 1。 表 1 杜洛克种猪选育目标 项目 主要性状 美系杜洛克 公 母 生长发育 30 100kg 日增重 (g) 1055 1005 料肉比 11.6 断奶成活头数 (头 ) 10.2 21 日龄断奶窝重 (kg) 70 胴体品质 活体膘厚均值 (mm) 66.5 眼肌面积 (cm2) 42 后腿比例 (%) 30 外型毛色 6 月龄体长 (cm) 115 6 月龄体高 (cm) 65 毛色 褐红或黑无白斑 头型、躯体 符合本品种特征 三、选育方法 分别建立多层次的群体:核心群(育种群)、繁殖群(生产群)和商品群,形成一个高效的品系繁育、繁殖扩大与商品生产相结
3、合的繁育体系。 (一)核心群的建立 通过严格系谱审查,体型外貌、生产性能鉴定,选择符合本品种育种要求的、选择指数高的优秀公母猪组建核心群。核心群组建的好坏是选育成败的关键,要重视选好核心 群,其具体要求是: 1、公母猪血缘来源广泛,公猪最少 8 10 个不同的血统,母猪 10 个以上不同血统; 2、生产性能高,品质好,主要性状表现值应超过全群平均值一个标准差以上; 3、每世代近亲系数增量控制在 2%以内,6 世代不超过 12%; 4、体型外貌好,无遗传缺陷; 5、公猪要求选择强度在 510%,母猪要求选择强度在 30 50%。 (二)品系繁育方法 实行开放式选育法,核心群(育种群)种猪 3 年
4、换群一次,第一年淘汰 30,第二年淘汰 30,第三年淘汰 40。在选配上,采取避免近交情况下进行随机交配,同时结合同质或异质选配的 方案。各公猪所配母猪数大体相同,后裔参与全群测定, 50 60kg 时依据血缘关系,综合选择指数以及生长发育情况进行现场选留,按指数高低结合体型留下优秀个体留作种用,继续参与达 100kg 时的测定,不留种的当种猪销售。 5 月龄(或达 100kg)结束测定,及时对测定猪进行体型外貌评定,结合生产 性能测定 成绩及综合 选择 指数,依据血缘关系及核心群状况等情况,进行合理的选留。 在选育过程中,有些公猪和母猪生产性能很低,产仔很少,后裔发育差或出现遗传疾病,必须进
5、行淘汰。这样可能使公母猪数量减少,血缘变窄,导致近亲系数增加,此时 可引进一些同质优秀外血公猪或母猪,以扩大血缘关系。 (三)家系繁育 对高产性能及体型外貌优秀的家系,进行家系繁育,以不断提高其生产性能。美系种猪 Ceder Ridge 场的杜洛克 TERMINATOR、 BROTHER DARRELL 等要分别进行家系繁育,加快育种进展。 (四)选种 1选种原则 ( 1)对各性状进行经济加权,制定综合选择指数,实行综合选择。 ( 2)体型外貌、健康水平采用独立淘汰法。 ( 3)稳定饲养水平,缩小环境偏差,提高选种准确性和育种工作效率。 2综合指数选择 根据种猪生产及后裔生产性能测 定数据库记
6、录,运用猪场 GBS育种管理系统,通过 Mabry 生长性状模型和繁殖性状模型等进行 BLUP 遗传统计分析,并根据选择指数模型计算综合选择指数 。综合指数是根据个体多个性状的育种值信息合并成的一个数字。综合指数选择是多性状选择。父系种猪选留按父系指数( TLI)选择,母系种猪选留按母系指数( MLI)选择,后备和断奶母猪选配按后裔繁殖指数( SPI)选择。 3体型外貌选择 体型外貌按品种特征、乳头及生殖器官、一般体质及外型、四肢及蹄质等四部分综合评定给分,公猪综合指数在 110 以上,体型外貌 90 分以上可选入核心群(选最好的 10%),母猪综合指数在 105 以上,体型外貌 85 分以上
7、可选入核心群(选最好的 30%),淘汰体型外貌差、有遗传缺陷或指数低的个体。体型外貌具体评分标准如表 2。 表 2 种猪体型外貌评分标准 4各阶段选种 ( 1)断奶前,依据血缘关系,后裔综合指数,生产公猪现状及测定规模等情况,现场选留优秀仔公猪,断奶时( 21 日龄),被选留的仔公猪转入公猪站隔离舍进行饲养和测定,其他仔猪转 入保育舍饲养。 ( 2)保育转群( 63 日龄)时,淘汰不健康、发育不良或品种特征不明显的个体。依据血缘关系、综合选择指数、后备猪留种计划以及生长发育情况现场选留测定猪,被选留的测定猪转入测定舍或生长育成舍参加全群测定。 ( 3)测定猪 50 60kg 时,依据血缘关系,
8、综合选择指数以及生长发育情况进行现场选留,按指数高低结合体型留下优秀个体留作种用,继续参与达 100kg时的测定。淘汰不具备品种特征、体型外貌差、肢蹄差等个体,其他个体当种猪销售。 ( 4) 5 月龄(或达 100kg)时,进行生产性能测定,对测定猪进行现场体型 外貌评定,结合生产 性能测定 成绩及综合 选择 指数,依据血缘关系等情况,进行科学合理选留。 (五)选配 项目 品种特征 ( 20) 乳头及生殖器官 ( 30) 体质及外型 ( 30) 四肢及蹄质( 20) 总分 ( 100) 评分 1 选配原则 :后备母猪和断奶母猪要及时做好选配计划,利用 BLUP 体系估计个体窝产 仔数、窝重和断
9、奶到再配间隔的育种值,从估计育种值计算 SPI 以供选择遗传优势 猪用,母猪断奶时,依据 SPI 决定最好的 30进行纯繁,较好的 60进行杂交,较 差的 10进行淘汰。配种时严格按照选配计划进行,按后裔繁殖指数 SPI 由高到低 选择合适与配公猪 , 同时现场观察公母猪体型外貌, 有目的实行同质或异质选配。 2除部分优秀种猪进行 家系繁育外,原则上要求近交系数小于 0.05。在可接受近交系数内,用最好公猪与最好母猪配种生产人工授精公猪。依据后裔育种值进行选配,而非为保持家系而选配。 3杜洛克种猪选配工作由育种主管负责,种猪场场长协助,技术部长监督。 4产房技术员提前一周提供断奶母猪耳号,配种
10、技术员提前一周提供待配后备母猪耳 号,以便提前做好与配公猪精液使用计划,确保按选配计划进行配种。 5配种时严格按照选配计划进行,不能漏配及随意选配。 核心群母猪 要求都配纯种, 并首选与核心群 公猪 配。育种主管监督选配计划的实施情况,每月底向技术部 汇报, 不完成的要书面写明原因。 6 均衡配种 : 核心群各血缘公猪要做到均衡配种,对鉴定确实特别优秀的公猪可适当 增加配种头数,以提高优良基因在群体中所占的比例。 7 分析 选 配效果 :观察按选配计划配种的公 母猪 (特别是核心群 )与其 后裔 在 体型 外貌 、 生产 性能、 综合选择指数上 的 差异 , 对差异进行分析 , 找出原因 ,
11、不断改进选育方 法 , 提高选育效率 。 四、资料整理 1严格按 GPS 育种软件的要求登记资料。各项生产和技术资料记录及时、完整、准确, 形成档案备查,档案资料专人管理。 2种猪要建立卡片及各项生产记录,每个生产环 节结束时,及时检查整理记录。 3疫病防治、检测、免疫接种等要按要求做好,并记录完整。 五、遗传评估 与育种、生产、管理有关的数据应及时录入 GPS 系统,一经提交不得随意更改数据,若的确有错误需要更改应按程序审批在系统数据中心更改。遗传参数指标确立后,在运用过程中经过大群大量数据统计分析不断完善、不断修正以更接近于遗传实际。依据遗传参数运用 BLUP 估计育种值,计算出综合选择指
12、数,根据育种综合选择指数进行选种。在选种基础上,根据育种目标制定出种猪选配方案,合理利用近交系数和杂交优势。 在选种选配基础上建立家系或 品系,保持合适家系或品系数量。定期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制定选种选配方案和计划,分析遗传进展,通过每年遗传进展分析,评价及改进育种工作。做好种猪销售工作及种猪市场调查分析,分析种猪价格运行规律,通过种猪销售检验种猪育种工作是否适应市场需求,对种猪育种工作进行市场评价。 建立集团统一的育种信息资源数据库,通过计算机网络,实现信息共享,定期进行各场育种数据的对比分析及处理,采用 BLUP 法估计个体育种值,评定个体的种用价值和各场的生产管理水平,评定结果通过计算
13、机网络传送到各场,逐步建立以场内测定为主的遗传评估体系 ,为全国性种猪联合育种奠定基础。 长白种猪选育方案 一、选育工作总体规划 首先对引进的长白种猪进行扩群,时间一年左右。在扩群基础上,通过生产性能测定和系谱审查,挑选一批最优秀的公、母猪(含后备种猪),建立加系、丹系及美系长白核心育种群,然后进行选种选育工作,不断提高长白种猪生产性能,使其各项生产指标达到制定的选育目标。核心育种群种猪 3 年换群一次,第一年淘汰 30,第二年淘汰 30,第三年淘汰 40,淘汰的同时选留优秀后备种猪进入核心育种群,保持核心育种群的规模,不断提高其整体生产性 能。 二、选育目标 长白种猪选育目标以活产仔数、 2
14、1 日龄窝重、达 100kg 体重日龄、背膘厚为主,具体选育目标如表 1。 表 1 长白种猪选育目标 项目 主要性状 美系长白 公 母 生长发育 30 100kg 日增重 (g) 1035 985 料肉比 12.4 断奶成活头数 (头 ) 11.3 21 日龄断奶窝重 (kg) 78 胴体品质 活体膘厚均值 (mm) 66 眼 肌面积 (cm2) 40 后腿比例 (%) 30 外型毛色 6 月龄体长 (cm) 115 6 月龄体高 (cm) 65 毛色 全白无黑斑 头型、躯体 符合本品种特征 三、选育方法 分别建立多层次的群体:核心群(育种群)、繁殖群(生产群)和商品群,形成一个高效的品系繁育
15、、繁殖扩大与商品生产相结合的繁育体系。 (一)核心群的建立 通过严格系谱审查,体型外貌、生产性能鉴定,选择符合本品种育种要求的、选择指数高的优秀公母猪组建核心群。核心群组建的好坏是选育成败的关键,要重视选好核心群,其具体要求是 : 1、公母猪血缘来源广泛,公猪最少 8 10 个不同的血统,母猪 10 个以上不同血统; 2、生产性能高,品质好,主要性状表现值应超过全群平均值一个标准差以上; 3、每世代近亲系数增量控制在 2%以内,6 世代不超过 12%; 4、体型外貌好,无遗传缺陷; 5、公猪要求选择强度在 510%,母猪要求选择强度在 30 50%。 (二)品系繁育方法 实行开放式选育法,核心
16、群(育种群)种猪 3 年换群一次,第一年淘汰 30,第二年淘汰 30,第三年淘汰 40。在选配上,采取避免近交情况下进行随机交配,同时结合同质或异质选配的方案。各公猪所配 母猪数大体相同,后裔参与全群测定, 50 60kg 时依据血缘关系,综合选择指数以及生长发育情况进行现场选留,按指数高低结合体型留下优秀个体留作种用,继续参与达 100kg 时的测定,不留种的当种猪销售。 5 月龄(或达 100kg)结束测定,及时对测定猪进行体型外貌评定,结合生产 性能测定 成绩及综合 选择 指数,依据血缘关系及核心群状况等情况,进行合理的选留。 在选育过程中,有些公猪和母猪生产性能很低,产仔很少,后裔发育
17、差或出现遗传疾病,必须进行淘汰。这样可能使公母猪数量减少,血缘变窄,导致近亲系数增加,此时可引进一些同质优 秀外血公猪或母猪,以扩大血缘关系。 (三)家系繁育 对高产性能及体型外貌优秀的家系,进行家系繁育,以不断提高其生产性能。美系种猪 Ceder Ridge 场的长白猪 ALEXANDER、 FALKEN、 PIKKUS、 SAMSON 等要分别进行家系繁育,加快育种进展。 (四)选种 1选种原则 ( 1)对各性状进行经济加权,制定综合选择指数,实行综合选择。 ( 2)体型外貌、健康水平采用独立淘汰法。 ( 3)稳定饲养水平,缩小环境偏差,提高选种准确性和育种工作效率。 2综合指数选择 根据
18、种猪生产及后裔生产性能测定 数据库记录,运用猪场 GBS育种管理系统,通过 Mabry 生长性状模型和繁殖性状模型等进行 BLUP 遗传统计分析,并根据选择指数模型计算综合选择指数 。综合指数是根据个体多个性状的育种值信息合并成的一个数字。综合指数选择是多性状选择。父系种猪选留按父系指数( TLI)选择,母系种猪选留按母系指数( MLI)选择,后备和断奶母猪选配按后裔繁殖指数( SPI)选择。 3体型外貌选择 体型外貌按品种特征、乳头及生殖器官、一般体质及外型、四肢及蹄质等四部分综合评定给分,公猪综合指数在 110 以上,体型外貌 90 分以上可选入核心群 (选最好的 10%),母猪综合指数在
19、 105 以上,体型外貌 85 分以上可选入核心群(选最好的 30%),淘汰体型外貌差、有遗传缺陷或指数低的个体。体型外貌具体评分标准如表 2。 表 2 种猪体型外貌评分标准 4各阶段选种 ( 1)断奶前,依据血缘关系,后裔综合指数,生产公猪现状及测定规模等情况,现场选留优秀仔公猪,断奶时( 21 日龄),被选留的仔公猪转入公猪站隔离舍进行饲养和测定,其他仔猪转入 保育舍饲养。 ( 2)保育转群( 63 日龄)时,淘汰不健康、发育不良或品种特征不明显的个体。依据血缘关系、综合选择指数、后备猪留种计划以及生长发育情况现场选留测定猪,被选留的测定猪转入测定舍或生长育成舍参加全群测定。 ( 3)测定
20、猪 50 60kg 时,依据血缘关系,综合选择指数以及生长发育情况进行现场选留,按指数高低结合体型留下优秀个体留作种用,继续参与达 100kg时的测定。淘汰不具备品种特征、体型外貌差、肢蹄差等个体,其他个体当种猪销售。 ( 4) 5 月龄(或达 100kg)结束测定,及时对测定猪进行体型外貌评定,结合 生产 性能测定 成绩及综合 选择 指数,依据血缘关系及在群后备和生产公猪及母猪现状等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选留。 (五)选配 1 选配原则 :后备母猪和断奶母猪要及时做好选配计划,利用 BLUP 体系估计个体窝 产仔数、窝重和断奶到再配间隔的育种值,从估计育种值计算 SPI 以供选择遗传优势猪用,
21、母猪断奶时,依据 SPI 决定最好的 30进行纯繁,较好的 60进行杂交,较差的 10进行淘汰。配种时严格按照选配计划进行,按后裔繁殖指数 SPI 由高到低选择合适与配公猪 , 同时现场观察公母猪体型外貌, 有目的实行同质或异质选配。 项目 品种特征 ( 20) 乳头及生殖器官 ( 30) 体质及外型 ( 30) 四肢及蹄质( 20) 总分 ( 100) 评分 2除部分 优秀种猪进行家系繁育外,原则上要求近交系数小于 0.04。近交系数大于 0.1 将导致近交抑制。在可接受近交系数内,用最好公猪与最好母猪配种生产人工授精公猪。依据后裔育种值进行选配,而非为保持家系而选配。 3长白种猪选配工作由
22、育种主管负责,种猪场场长协助,技术部长监督。 4产房技术员提前一周提供断奶母猪耳号,配种技术员提前一周提供待配后备母猪耳号,以便提前做好与配公猪精液使用计划,确保按选配计划进行配种。 5配种时严格按照选配计划进行,不能漏配及随意选配。 核心群母猪 要求都配纯种, 并首选与核心群 公猪 配。育种 主管监督选配计划的实施情况,每月底向技术部汇报,不完成的要书面写明原因。 6 均衡配种 : 核心群各血缘公猪要做到均衡配种,对鉴定确实特别优秀的公猪可适当 增加配种头数,以提高优良基因在群体中所占的比例。 7 分析 选 配效果 :观察按选配计划配种的公 母猪 (特别是核心群 )与其 后裔 在 体型 外貌
23、 、 生产 性能、 综合选择指数上 的 差异 , 对差异进行分析 , 不断改进选育方法 ,提高选 育效率 。对已产生良好效果的配种组合,可 再次 选配, 生产 更多优良后裔。 四、资料整理 1严格按 GPS 育种软件的要求登记资料。各项生产和技术资料记录及时、完整 、准确,形成档案备查,档案资料专人管理。 2种猪要建立卡片及各项生产记录,每个生产环节结束时,及时检查整理记录。 3疫病防治、检测、免疫接种等要按要求做好,并记录完整。 五、遗传评估 与育种、生产、管理有关的数据应及时录入 GPS 系统,一经提交不得随意更改数据,若的确有错误需要更改应按程序审批在系统数据中心更改。遗传参数指标确立后
24、,在运用过程中经过大群大量数据统计分析不断完善、不断修正以更接近于遗传实际。依据遗传参数运用 BLUP(最佳线性无偏预测法)估计育种值,计算出综合选择指数,根据育种综合选择指数进行 选种。在选种基础上,根据育种目标制定出种猪选配方案,合理利用近交系数和杂交优势。 在选种选配基础上建立家系或品系,保持合适家系或品系数量。定期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制定选种选配方案和计划,分析遗传进展,通过每年遗传进展分析,评价育种工作和改进育种工作。做好种猪销售工作及种猪市场调查分析,分析种猪价格运行规律,通过种猪销售检验种猪育种工作是否适应市场需求,对种猪育种工作进行市场评价。 建立集团统一的育种信息资源数据库
25、,通过计算机网络,实现信息共享,定期进行各场育种数据的对比分析及处理,采用 BLUP 法估计个体育 种值,评定个体的种用价值和各场的生产管理水平,评定结果将通过计算机网络传送到各场,逐步建立以场内测定为主的遗传评估体系,为全国性种猪联合育种奠定基础。 大白种猪选育方案 一、选育工作总体规划 首先对引进的大白种猪进行扩群,时间一年左右。在扩群基础上,通过生产性能测定和系谱审查,挑选一批最优秀的公、母猪(含后备种猪),建立加系、美系大白核心育种群,然后进行选种选育工作,不断提高大白种猪生产性能,使其各项生产指标达到制定的选育目标。核心育种群种猪 3 年换群一次,第一年淘汰 30,第二年淘汰 30,第三年 淘汰 40,淘汰的同时选留优秀后备种猪进入核心育种群,保持核心育种群的规模,不断提高其整体生产性能。 二、选育目标 大白种猪选育目标以活产仔数、 21 日龄窝重、达 100kg 体重日龄、背膘厚为主,具体选育目标如表 1。 表 1 大白种猪选育目标 项目 主要性状 美系大白 公 母 生长发育 30 100kg 日增重 (g) 1045 995 料肉比 12.7 断奶成活头数 (头 ) 11.5 21 日龄断奶窝重 (kg) 80 胴体品质 活体膘厚均值 (mm) 66 眼肌面积 (cm2) 40 后腿比例 (%) 30 外型毛色 6 月龄体长 (cm) 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