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2016、2017 年实施方案提纲根据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 (教师201313 号)文件精神及省、市相关工作要求,为切实组织实施好我县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结合县域教育信息化发展实际,制定本方案:一、组织管理机构成立* 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领导小组,县科技和教育体育局分管副局长任组长,电教、人事、计财、普教、教研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对此项工作进行宏观协调管理和指导,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电教中心。遴选信息技术专家、一线教学应用能手成立“提升工程”专家指导委员会,通过
2、“专家委员会”开展项目评审、检查监督、质量考评等工作。依托“国培计划”远程培训、骨干教师培训、校本研修实施等项目将“提升工程”列入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整体规划,纳入教师继续教育体系和教师绩效考核体系。整合师训、电教、教研等部门力量,指导全县中小学校完善制度、健全机制、整合资源、创设环- 2 -境,为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奠定基础。二、近年来工作实施基本情况2013-2015 年, “国培计划 ”远程培训项目全县培训人次分别为 1318 人、1807 人、3533 人,分别占专任教师总数的27%、 39%、78%,培训人次呈逐年上升趋势。骨干教师培训项目培训人数为 15 人、40 人、150 人
3、。开展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送培下乡活动 2 次,培训骨干教师 350 余人。全面开展信息化应用能力校本研修活动,专任教师参与率达 80%以上。三、具体培训规划(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八精神及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 年)精神及要求,通过组织实施新一轮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学科教学能力和专业自主发展能力,转变教师教学方式,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取得新突破,推动教师教育信息化快速发展,实现教师终身学习。(二)基本原则1.以人为本,按需施训。以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提升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按需施训,确保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促进教师专业
4、化科学、持续发展。2.分级实施,分类管理。明确县级和镇、校工作机构职- 3 -责,县级机构负责搭建平台,开发资源,重点对中小学校长、培训者和骨干教师进行提升培训,对高中教师实施培训引导;镇、校机构负责研制具体实施计划,加强校本研修规划和管理,组织教师开展培训及测评,并监管和指导能力测评工作。3.骨干先行,全面推进。骨干教师先行培训,经培训的优秀骨干教师要在全员培训、校本研修中发挥培训者或辅导者作用。进一步推动建设一批示范学校,出台相关政策措施,最大限度调动广大教师参训的积极性、主动性。4.坚持标准,注重实效。根据教育部出台的“两标准一指南” (即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培训课程标准和能力测评
5、指南) ,积极探索网络研修与现场实践相结合的混合培训模式,切实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力求“提升工程”效益最大化。(三)工作目标根据队伍建设和教育信息化建设现状,分层分类、逐步推进“提升工程” ,确保全县中小学教师在 2017 年底前参加不少于 50 学时的“ 提升工程”专题培训,其中依托“国培计划”和其他专项计划开展不少于 30 学时的全员培训,依托“市培” 、 “县培” 、 “校培”等项目开展不少于 20 学时的先导性培训及持续性全员培训。通过培训,建立开放式、多层次- 4 -的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体系,建立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评长效机制。(四)具体任务1.统筹项目统筹、协调各部门
6、力量,逐步实现“国培计划” 、 “英特尔未来教育” 、 “中国移动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等远程培训项目与“提升工程”的融合、衔接,将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纳入“提升工程”进行统筹实施。2.优化队伍制定管理者、培训者专项培训计划,培训不少于 50 名骨干教师,发挥其在全员培训中示范、引领和辅导的作用,并从中遴选优秀者担任“提升工程”授课教师。适时成立*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研究与发展团队,汇聚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科研队伍,为“提升工程”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持。3.全员培训以学校为基本单位,负责开展区域内教师不少于 20 学时的先导性培训或持续性全员培训,每年培训人数不少于单位专任教师的 80% 。将普
7、通高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列入县级培训引导发展计划,采取多种形式,逐年分批完成全县高中教师的提升培训,推动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 5 -能力提升培训的常态化。力争 2017 年底全面完成全员培训任务。4.创新模式根据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学习的特点,推行网上研修、校本研修和教师自主研修有机结合的混合培训模式,促使教师边学习、边实践、边应用、边提升。建立学习效果即时监测机制,积极推动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建立以校为本的常态化培训机制。推行移动学习,为教师使用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进行便捷有效学习提供有力支持。采取“送教下乡”和“送培上门”等方式,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培训活动,重点通过现
8、场诊断、观课磨课、教学竞赛等方式,帮助教师解决实际问题。5.开展测评做好全县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评组织管理工作,明确诊断测评、培训测评和发展测评各环节的指标体系,采取教师网上自测方式,组织中小学教师分批、分步参加全员测评,达到以评促学,以评促用的目的。注重理论测评和实践应用测评相结合,建立针对教师个人、中小学校不同主体的测评数据库,并根据测评数据及时调整实施计划,据制定完善培训方案,明确不足,查漏补缺,确保全体教师应用能力得到提升- 6 -6.建立机制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作为教师资格认定、职务(职称)评聘和考核奖励等的必备条件,列入中小学办学水平评估和校长考评的指标体系。将信息技术应用成效
9、纳入教师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形成教师积极参加能力培训和应用实践的激励机制。通过示范性研修社区评选、示范校建设和教学技能评赛等活动,充分发掘推广应用成果,形成良好应用氛围。四、相关制度建设以教育部及省市相关文件要求为指导,以*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标准(试行) 、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 为内容,逐步建立健全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各类管理制度、实施制度、考核制度、评价制度、奖励制度,严格执行,扎实实施,确保“提升工程”持续、有效开展。五、应用创新实验区建设在前期启动实施“教育信息化示范学校” 、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试点学校”基础上,实施*中小学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实验学校
10、建设,规划建设 8-10 个县级信息技术应用创新示范学校,辐射带动全县工作开展。实施*中小学教师网络研修社区建设发展计划,依托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建设 5-10 个县- 7 -级教师网络研修示范社区。开展中小学信息技术应用教学技能竞赛、优秀课例征集、示范课等活动,打造 20 个左右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网络名师课堂,促进学科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六、经费预算2016、2017 两年,县局计划筹措、安排专项经费不少于50 万元,大力支持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管理平台建设,切实保障专项培训经费、资源开发经费、能力测评和成果推广等工作经费;各级各类学校要在保障教育信息化建设专项经费的基础上,将有利资金向提升工程项目倾斜,要保障不少于公用经费的 5%用于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为本校教师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创造良好条件,推动培训的常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