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类残疾人的识别与康复.ppt

上传人:h**** 文档编号:215613 上传时间:2018-07-20 格式:PPT 页数:87 大小:13.4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类残疾人的识别与康复.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7页
六类残疾人的识别与康复.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7页
六类残疾人的识别与康复.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7页
六类残疾人的识别与康复.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7页
六类残疾人的识别与康复.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六类残疾识别与康复,残疾,是指因外伤、疾病、发育缺陷或精神因素造成明显的身心功能障碍,以致不同程度地丧失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一种状态,成为人体身心功能障碍的总称。,残疾人一个人因伤因病,可使其身体解剖形态和生理的功能异常、活动能力受限以及社会参与障碍,并受周围环境因素的影响而成为残疾人。,残疾人的分类标准, 视力残疾 听力残疾 言语残疾 肢体残疾 智力残疾 精神残疾残疾人共分为六类残疾、每类残疾均分为四个等级,一、残疾人的残疾分类标准及等级,(一)、视力残疾,1、定义:由各种原因导致双眼视力低下并且不能矫正或视野缩小,以致影响其日常生活和社会参与。 2、分类: 盲和低视力,2、视力残疾的分级

2、,(二)听力残疾,1、定义:是指人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双耳不 同程度的永久性听力障碍,听不到或听不清周围环境声音及言语声,以致影响日常生活和社会参与。2、内容分类:听力完全丧失有残余听力但辨音不清,不能进行正常听说交往,3、听力残疾分级,(三)言语残疾,1、定义: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不同程 度的言语障碍(经治疗一年以上不愈或病程超过两年者),不能或难以进行正常的言语交往活动(3岁以下不定残)。2、内容分类: 失语、口吃 构音障碍 发声障碍(嗓音障碍) 儿童言语发育迟滞 听力障碍所导致的语言障碍,3、言语残疾的分级,(四)肢体残疾,1、定义:是指人体运动系统的结构、 功能损伤造成四肢残缺或四肢躯干

3、麻痹(瘫痪)、畸形而致人体功能不同程度的丧失以及活动受限或参与局限。2、内容分类: 四肢的缺失、畸形或功能障碍 脊柱的畸形或功能障碍,(三瘫一截),其它神经运动功能障碍,骨关节病,小儿麻痹,3、肢体残疾的常见疾病,四肢部位截肢,截瘫,偏瘫,脑瘫,其它神经运动功能障碍,骨关节病,小儿麻痹,3、肢体残疾的常见疾病,四肢部位截肢,截瘫,偏瘫,脑瘫,躯干(脊柱),脊柱强直,(三瘫一截),脊柱畸形,4、肢体残疾的分级,(五)智力残疾,1、定义:是指智力显著低于一般人水平,并伴有适应行为的障碍。此类残疾是由于神经系统结构、功能障碍,使个体活动和参与受到限制,需要环境提供全面、广泛、有限制和间歇的支持。智力

4、是各种认识能力的综合,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等,其核心成份是抽象思维能力。 2、分类: 在智力发育期间(18岁之前) 精神发育不全 智力迟缓 智力发育成熟以后, 由于各种有害因素导致有智力损害或智力明显衰退。,3、智力残疾的分级,(六)精神残疾,1、定义:是指各类精神障碍持续一年以上未痊愈,由于病人的认知、情感和行为障碍,影响其日常生活和社会参与。 据1993年流行病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精神病患病率已达1347,重性精神病患者1600多万人。2、障碍分类: 感知障碍(如感觉过敏、有错觉、幻觉等) 思维障碍(如谈话风马牛不相及、迫害妄想等) 情感障碍(情绪低落、焦虑、易

5、怒等) 意志和行为障碍(顽固地做某件事、狂喊乱叫等) 其它障碍(如注意涣散、遗忘、自知力障碍等),3、精神残疾的分级,不同残疾类型的康复训练,一、康复训练的概念 康复训练是指针对残疾人功能障碍的情况,以康复机构为指导,社区为基础,家庭为依托,采取现代康复技术和中国传统康复技术相结合的方法,促进功能的恢复或重建和发展,改善和提高日常生活活动和社会适应能力。,二、康复训练的基本原则(一)“按需训练”原则 根据残疾人功能障碍情况,与日常生活或工作的实际需求相结合,选择优先康复训练的项目。,(二)“循证训练”原则 在康复训练的内容和方法应遵循科学实证的原则,以经过实践和科研证明有效为依据。,(三)“技

6、术适用”原则 简单易行,成本低而有用,使广大基层用得上,用得起。,(四)“循序渐进”原则 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从粗大动作到精细动作,从单项到多项。,三、康复训练的功能评估 初次评估,掌握训练对象目前的功能障碍和困难情况,发掘潜能,为制定训练计划、选择适宜训练项目和判定训练效果提供客观依据; 中期评估,在训练计划的中期,对训练对象进行评估,针对存在的问题调整训练计划; 末期评估,总结实现康复目标的情况,提出进一步康复的意见。,四、康复训练计划的制定确定康复训练对象进行初次评估制定训练计划实施康复训练进行中期评估继续康复训练进行末期评估和总结。,五、康复训练档案(一)内容 1、训练登记 2、训

7、练评估 3、训练计划 4、训练记录 5、评估与总结 6、评估标准,(二)使用及注意事项,1、了解档案的意义、种类和用途,组织统一使用。2、使用档案前,应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3、档案的填写,要求字迹清晰工整,存档及时到位,管理规范统一。,社区中常见的一些康复病种三瘫一截,一、偏瘫的康复训练偏瘫是指因脑血管意外、脑外伤、脑肿瘤等原因所导致的以半侧肢体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一种常见的残疾,同时伴有失语、失认、情绪低落和视物不全等症状。,偏瘫康复训练内容运动功能生活自理能力社会适应能力,二、小儿脑瘫的康复训练脑瘫是指小儿出生前到出生后一个月内发育时期的非进行性脑损伤所致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

8、及姿势异常,同时经常伴有智力、语言、视觉、听觉、摄食等多种障碍,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一种伤残疾患。,康复训练内容运动功能姿势矫正语言交往生活活动能力,训练方法,三、截瘫的康复训练截瘫是指脊髓横断性损害造成的两侧损害平面以下神经功能丧失(包括感觉、运动、植物神经、二便控制等)所致的综合征。主要由外伤性脊髓损伤引起,也见于脊髓血管病、脊髓手术后等情况。脊髓损伤可以是完全横贯性或不完全性的,加上损伤平面的不同,因此,临床表现会有很大的不同。,截瘫康复训练内容 运动功能 生活自理能力 社会适应能力,训练方法,截肢,截肢概念肢体远端离断或缺失。康复方法*拐杖*轮椅*假肢,盲人定向行走,筛查出社区盲人数往上

9、转介示路杖训练交通规则,四、智力残疾儿童康复训练智力残疾是指一个人的智力发展显著低于平均智力水平,同时伴有日常社会生活障碍,患病在发育年龄阶段(18周岁以前)。,智力残疾康复训练内容运动能力感知能力认知能力语言交往能力生活自理能力社会适应能力,智力残疾康复训练方法: 1、运动能力训练:翻身、坐、爬、站、步行、上下台阶、跑、伸手取物、捏取、拧盖、系扣子、穿珠子、折纸13项; 2、感知能力训练:注视物体、追视移动物体、分辨味道、分辨气味、分辨常见生活环境声音、触觉分辨6项;,3、认知能力训练:认识物体的存在、物品归类、认识物体之间常见关系、认识颜色、认识方位、认识形状、分辨有无、认识蔬菜与水果等食

10、品、知道天气情况、知道因果关系、点数、认识时间、认识钱币13项;4、语言交往能力训练:知道自己的名字、服从简单的指令、表达需求、说简单的短句、语言交流、书写的基本能力6项;,5、生活自理能力训练:拿着食物吃、用餐具吃用餐具喝、小便自理、大便自理、脱衣物、穿衣物、穿鞋袜、刷牙、洗脸、洗手、洗脚、盖被子、叠被理床、认识家居环境15项。6、社会适应能力:知道自己、认识熟悉的人、认识家庭环境、知道家居安全、认识公共设施、参加集体活动、懂安全常识7项。,训练方法,五、聋儿的听力语言康复 听觉康复训练的目的是在配戴助听器或人工耳蜗的情况下,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听觉功能训练,让聋儿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残余听力

11、或重建听觉系统,养成良好的聆听习惯,培养聋儿感受、辨别、记忆和理解声音的能力,从而培养他们的言语听觉,进而获得有声语言。,六、低视力的康复 低视力是指用手术、药物或一般验光配镜无法改善的视功能障碍,主要包括视力下降和视野缩小等,它和盲均属于视力残疾。,助视器的基本知识 助视器是指能改善或提2高低视力患者视觉及活动能力的装置或设备。,光学性助视器 视觉性助视器助视器 非光学性助视 非视觉性助视器,助视器分类,视觉性助视器种类光学性助视器光学性助视器是借助光学特性,如凸透镜、三棱镜、平面镜或电子设备增大物体的视角而提高分辨力。光学性助视器分为远用和近用两种,(1)远用助视器 望远镜是唯一能使远处物

12、体放大的助视器,适用于看清远处的景物、路标、车号、比赛、戏剧、广告牌,在室内可以看清黑板、电视、商店内的货品等。,(2) 近用助视器 近用助视器主要用于看书、看报和写字,通常包括眼镜式助视器、立式放大镜、手持式放大镜、闭路电视等。,注意事项 使用助视器不能期望值过高,也不适宜长时间使用,助视器是一种工具,能够帮助患者,仅此而已。,七、精神残疾的康复(一)基本概念1、精神疾病 泛指所有的各种类型的精神障碍,划分为九类:(1)器质性精神障碍:如老年痴呆症(2)精神活性物质如酒精或非成瘾物质如一氧化碳所致的精 神障碍 (3)精神分裂症和其他精神病性障碍如偏执性精神病(4)情感性精神障碍:包括躁狂症和

13、抑郁症(5)癔症、应激相关障碍、神经症(6)心理因素相关生理障碍(7)人格障碍、习惯和冲动控制障碍(8)精神发育迟滞与心理发育障碍(包括儿童孤独症)(9)童年和少年期的多动障碍、品行障碍:如多动症,2、精神病 是精神疾病中较为严重的类型,包括精神分裂症、偏执性精神病、情感性精神障碍器质性精神障碍等。,3、精神残疾 指精神病患者的病情持续一年以上未愈,影响其社会功能,阻碍其在家庭中与社会上行使应尽的职责。,(二)精神病的防治康复原则 1、预防、治疗、康复相结合的原则 2、综合防治的原则 3、全面康复的原则,(三)精神病的防治康复途径 1、急性发病或病情严重时,送医院治疗。 2、病情好转后回到社区

14、与家庭进行长期治疗,防止病情反复,预防再发。 3、社会化管理,专业人员积极参与。,4、社区康复计划医疗康复:监督服药、定期复查、避免诱发因素、沟通专科医生心理康复:个别心理治疗、集体治疗社会技能训练:生活能力、社会规范、人际交往职业康复:工作适应性训练、技能培训、就业援助,(五)防治康复的评估1、精神病人检出率 指在被检人总数中阳性者所占的百分比。2、精神病人监护率 受到监护者在当地精神病人总数中所占的百分比。3、精神病人显好率 明显好转者在当地精神病人总数中所占的百分比。4、精神病人社会参与率 参与社会生活的精神病人在当地精神病人总数中所占的百分比。5、精神病人肇事率 肇事的精神病人在当地精

15、神病人总数中所占的百分比。,(六)我国精防康复工作模式1、社会化 社会化的工作体系是这一工作模式的基础即以社会化的手段建立并形成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体系,从中央到地方,在各级政府主导的前提下,卫生、民政、公安计划、财政、劳动与社会保障、教育、残联等相关部门共同协作,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建立组织管理网络,完善技术指导网络和康复治疗系。社区就是社会化工作体系中的重要环节。,2、综合性 精神病的防治康复措施强调综合性,也就是将预防、治疗、康复的开展结合在一起,采取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心理疏导、文体娱乐治疗、日常生活活动训练、社会适应能力训练工疗、农疗、职业技能训练、社会服务等等,对精神病人进行治疗与康复,为他们回归社会生活创造条件。社区医生应当充分利用社区内既有的条件,进一步挖掘潜力,扩展综合性防治的外延。,3、开放式 对精神病人的管理突出开放式,解除关锁与禁锢,不采取非治疗性约素,促进精神病人的康复,减少精神病人的发生,帮助其回归社会,过正常人的生活。随着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社会心理医学模式的转化,精神病的防治与康复更加注重人本主义,与过去精神病院的封闭式管理相比,开放式的管理更加符合这一原则,而且有利于借助医疗机构以外得力量促进病人康复,有利于病人的心理康复与社会康复,谢 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