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体十二经络详解提到经络,相信很多的伙伴都看过电视或者武侠小说,像什么任督二脉啊,练功时头顶冒烟啊,气沉丹田啊,什么哭穴和笑穴啊,相信这些大家都不会陌生。其实很多的武侠小说都给中医和经络披上了神秘的面纱,我们揭开后就能发现其中那些很实用、很重要的经络和穴位。人体内的经络主要由经脉和络脉组成,经,有“径”的含义,也就是路,指的是大并且深的直行主干;络,有“网”的意思,指的是分支,小并且浅的横行支脉。二者合称为经络,就像纵横交错的道路,运行着体内的气血,使人的生命得以延续。在中医看来,很多人老是头痛、腰腿痛、肩颈痛或者老觉得身体的某个地方发酸、发麻等、运动后手臂酸痛等,通过各种刺激(针法、灸法、推
2、拿)后很快就恢复了,就是因为通过刺激穴位或者沿着经络按揉恢复了经络的畅通,使人身体的气血能正常地流通,从而各种症状也就自然而然的消失或者减弱,达到了通则不痛的目的。为了预防我们身体疾病的发生,为了及时知道身体哪儿堵住了,我们就得知道经络到底在哪里。人体的经脉包括十二正经和奇经八脉。经络的命名是结合脏腑,手足,阴阳而定的。脏,有储藏人体内一切营养物质的作用,属阴,共有六个,即心、肝、脾、肺、肾、心包;腑,有消化、输送、排泄的功能,共有六个,即胆、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十二经脉的名称包括三部分,即手或足经、阴或阳经、脏或腑经。如手太阴肺经等。十二经脉的名称是: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
3、心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循行分布于上肢的称手经,循行分布于下肢的称足经。分布于四肢内侧的称为阴经,属脏;分布于四肢外侧的称阳经,属腑。经脉的运行有一定的规律,具体方向:手之三阴胸走手、手之三阳手走头、足之三阳头走足、足之三阴足走胸。每一条经络都对应着每一个时辰:1、卯时( 5 点至 7 点 )大肠经旺,有利于排泄。 2.、辰时( 7 点至 9 点 )胃经旺,有利于消化。 3.、巳时(9 点至 11 点 )脾经旺,有利于吸收营养、生血。 4.、午时(11 点至 13 点)心经旺,有利于周身血液循环,
4、心火生胃土有利于消化。 5.、未时(13 点至 15 点)小肠经旺,有利于吸收营养。 6.、申时(15 点至 17 点)膀胱经旺,有利于泻掉小肠下注的水液及周身的“火气。 7.、酉时(17 点至 19 点)肾经旺,有利于贮藏一日的脏腑之精华。 8. 戌时(19 点至 21 点)心包经旺,再一次增强心的力量,心火生胃土有利于消化。 9. 亥时(21 点至 23 点)三焦通百脉,人进入睡眠,百脉休养生息。 10.子时(23 点至 1 点 )胆经旺,胆汁推陈出新。 11.丑时( 1 点至 3 点 )肝经旺,肝血推陈出新。 12.寅时( 3 点至 5 点 )肺经旺。手太阴肺经人体的总理 肺相当于人体内
5、的宰相,就是说全身各部的血脉都直接或间接的汇聚于肺,然后散布于全身。那么,肺在什么时候开始对全身进行气血分配的呢?当然就是在肺经当令的寅时。这个时候,正是阳气提升的时候,是人从静变为动的过程,此时需要一个深度的睡眠。如没有一个深度的睡眠,就会干扰肺对身体气血的输布。比如大脑比较活跃,那么肺就只好多分配一些气血给大脑,第二天人就会感到四肢无力,非常疲惫,这就是由于气血虚弱造成的。肺经是人体非常重要的一条经脉,本经经穴分布在胸部的外上方,上肢掌面桡侧和手掌及拇指的桡侧。起于中府,止于少商,左右各 11 个穴位。肺经的经气旺在寅时(3 点至 5 点)肺经旺。寅时睡得熟,色红精气足;“肺朝百脉。”肝在
6、丑时把血液推陈出新之后,将新鲜血液提供给肺,通过肺送往全身。所以,人在清晨面色红润,精力充沛。寅时,如有肺病者最易被惊醒,而且醒后已经汗流浃背,这可能是肺经出了问题,如剧咳或哮喘。在这个时候,如果您咳醒的话,最好是喝杯温开水,能够缓解一下,还可以去肺燥在日常生活中,很多老年人一般都是早上四五点钟就起床,这时候还是寅时,是肺经运输血气的时间。而老年人在这个时间段醒来的原因就是气血不足。如果这个时候醒来小便的话,代表老人比较虚;如果这个时候醒来,同时大汗淋漓的话,就要警惕了,可能因为气血不足导致心脏病的发生。这也是为什么凌晨三四点心脏病人容易死亡的原因。肺经上有三个重要的穴位:尺泽穴、孔最穴和太渊
7、穴。尺泽穴对肺经热引起的咳嗽、气喘、咳血、潮热、胸部胀满及咽喉肿痛有效,同时可通过降肺气而补肾,最适合上实下虚的人。孔最穴对风寒感冒引起的咳嗽和扁桃体炎有很好的效果,太渊穴为肺经原穴,有很好的补气效果,特别是那种总觉得气不够用和有吸不上气的感觉的人非常适用。建议饮食多选择:白菜、梨子、豆腐、豆浆、牛奶。 虚症:皮肤免疫力下降,天寒手足冰冷、麻痹、咽喉干、咳嗽等。实证:呼吸不畅、咽喉异常、胸闷、气喘、扁桃炎、咳嗽、肩背酸痛易患痔疮等。 手阳明大肠经肺和大肠的保护神中医里说“肺与大肠相表里”,意思就是说肺主内,大肠主外,他们通过大肠经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生活中人们有时候会咽喉肿痛,同时大便不通畅、
8、便秘,一般我们总会说上火了,但是究竟什么是上火呢,上火的原因是什么呢。其实,这是大肠的火通过经络传到与肺相连的咽喉引起的。出现这种状况,首先要通便,大便通畅了,咽喉肿痛也就好了。大肠经起于食指末端的商阳穴,沿食指桡侧,通过合谷、曲池等穴,向上会于督脉的大椎穴,大肠经为多气多血之经,出现问题时,有的人会出现雀斑、酒糟鼻,有的人会腹泻、腹胀、便秘。在上身部位会表现为食指、手背、上肢、后肩等经络路线上的疼痛和酸、胀、麻等不舒服的感觉。卯时(5 点到 7 点)大肠经旺。 “肺与大肠相表里。”肺将充足的新鲜血液布满全身,紧接着促进大肠进入兴奋状态,完成吸收食物中的水分和营养、排出渣滓的过程。清晨起床后最
9、好排大便。不过上厕所不要太赶,很多老年人中风是因为这样引起的。我们不如休息 1020 分钟清醒清醒头脑再去大肠经上最主要的穴位是合谷穴、手三里穴、迎香穴、曲池穴。合谷穴是大肠经的原穴,俗称“虎口”。面口合谷收,就是用合谷来治疗头面部疾病的。坚持按揉刺激合谷穴,可以获得自然治愈疾病的功能,可疏风止痛,通络开窍。合谷穴经气旺盛,对治疗牙龈肿痛、头痛以及咽喉类、扁桃体炎症引起的咽喉肿痛等有很好的效果,此外,女性的痛经,也可以试试揉揉合谷穴,同时还可以配合三阴交。另外,合谷穴有宣通气血,促使阳气生发而奏、扶正祛邪的功效,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治疗和预防感冒等外感病。孕妇和婴儿感冒不能吃药时,就可按摩合谷
10、穴缓解症状。手三里穴对缓解上肢疲劳、酸痛特别有效果。同时,按揉或刺激手三里对颈椎病压迫神经所引起的上肢麻木也有很好的作用。迎香穴是治疗鼻塞的特效穴位。遇到感冒引起的鼻塞、流涕,或者过敏性鼻炎时,按摩两侧的迎香穴一两分钟,症状立刻就能缓解。这个穴位在鼻孔外缘。曲池穴经常用来泻热,效果很好,如果您心情烦躁,感觉心里憋着火就试试按压曲池穴,做前后方向拨动,这时会感觉酸胀或者有点疼,不一会就会感觉心情安宁,火气也降下来了。还有就是缓解关节的酸痛。有高血糖、高血压的中老年人每天按揉曲池穴,对血压、血糖的控制有很好的帮助。建议饮食多选择:茄子、菠菜、香蕉、蘑菇、木耳、玉米、扁豆、豌豆等。虚症:腹痛,腹鸣腹
11、泻、大肠功能减弱、肩膀僵硬、皮肤无光泽、肩酸、喉干、喘息、宿便等。实症:腹胀、易便秘、易患痔疮、肩背部不适或疼痛、牙疼、皮肤异常、上脘异常等。足阳明胃经人的后天之本辰时(7 点到 9 点)胃经旺。辰时吃早餐,营养身体安;人在此时段吃早餐最容易消化,吸收也最好。早餐可安排温和养胃的食品如稀粥、麦片、包点等。过于燥热的食品容易引起胃火盛,出现嘴唇干裂、唇疮等问题。不吃早餐更容易引起多种疾病。胃经是人体经络中分支最多的一条,主要分布在头面、胸部、腹部和腿外侧靠前的部分。胃经出现问题时,人会有以下症状:发高烧、出汗、头痛、脖子肿、咽喉肿痛、牙齿痛,或口角歪斜,精神方面容易受到惊吓、狂躁,吃得多而且容易
12、饿,胃胀、腹胀;膝盖肿痛,乳腺部、腹部和大腿部、下肢外侧、足背、足中趾等多处疼痛。胃经上分布着人体保健的第一大穴足三里。足三里位于外膝眼下四指,用自己的掌心盖住自己的膝盖骨,五指朝下,中指尽处的凹陷处就是足三里。刺激足三里可以使肠胃蠕动有力而有规律,并能提高多种消化酶的活力,增进食欲,帮助消化,还可以改善心脏功能,调节心率,增加红细胞、白细胞、血色素和血糖量,并能提高抵御疾病的能力。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穴位是天枢穴,位于肚脐左右两侧各向旁边大约两寸处。刺激天枢穴,对便秘、消化不良、脐周疼痛、恶心呕吐有很好的作用,还有就是拉肚子。在治疗中风偏瘫后遗症肢体萎缩无力时,常取胃经穴位。中医讲:久卧伤气,病
13、人长期卧病在床,脾胃功能肯定不好,也就是脾胃的气受伤很重,刺激胃经可以恢复他们的胃气,坚持一段时间,就会发现他们的食欲开始好转,肌肉也开始有力了。诸如足三里、梁丘、天枢、丰隆以及手阳明大肠经的曲池、合谷等穴位。通过贴敷太阳灸都可以很好的帮助病人消除不适。养生之道:此时要吃早餐。且不宜先喝蔬果汁、冰镇饮料等,早餐应该吃热食,才能保护胃气。也许开始吃冰冷食物的时候,不会觉得胃肠有什么不舒服,但日子一久或年龄增长,就会发现皮肤越来越差,喉咙老是隐隐有痰、不清爽,或是时常感冒,小毛病不断。这就是因为早餐长期吃冷食伤了胃气所致,如果你不给它东西填饱,它就一直分泌胃酸。饿久了,就会有胃溃疡、胃炎、十二指肠
14、炎、胆囊炎等危险!饭后一小时后按揉胃经可调节胃肠功能。虚症:消化不良、易胃胀气和食欲不振、颜面浮肿、易打嗝、饭后容易胃痛、腹泻或呕吐。实症:容易饿、胃弱、关节异常、食欲异常、口干、易便秘。足太阴脾经妇科病的首选脾经的循行路线从大脚趾末端开始,沿大脚趾内侧脚背与脚掌的分界线,向上沿内踝前边,上至小腿内侧,然后沿小腿内侧的骨头,与肝经相交,在肝经前循行,上股内侧前边,进入腹部,再通过腹部与胸部的间隔,夹食管旁,连舌根,散步舌下。脾经不通时,人体会表现为:身体的大脚趾内侧、脚内缘、小腿、膝盖或者大腿内侧、腹股沟等经络线路会出现冷、酸、胀、麻、疼痛等不适感,或者全身无力,疼痛、胃痛、腹胀、大便稀、心胸
15、烦闷、心窝下急痛等。以上症状都可以通过从脾经去治,有几个重点穴位:太白、三阴交、阴陵泉、血海等。太白穴是脾经的原穴,对脾虚症状如全身乏力、食欲不振、腹胀、大便稀等都有很好的作用,也可以培补后天之本,增强体质。太白穴在脚的内侧面,大脚趾骨节后下方凹陷处,脚背与脚底交界的地方。三阴交,又名女三里,只要是妇科病,如痛经、月经不调、更年期综合症、脚底肿胀、手脚冰凉等,刺激这个穴位都能有效,所以有人称之为妇科病的万灵丹。巳时(9 点至 11 点)脾经旺。已时脾经旺,造血身体状;“脾主运化,脾统血。”脾是消化、吸收、排泄的总调度,又是人体血液的统领。“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脾的功能好,消化吸收好,血液质
16、量好,所以嘴唇是红润的。唇白标志血气不足,唇暗、唇紫标志寒入脾经。黄帝内经记载:“五脏化液,心为汗,肺为涕,肝为泪,脾为涎,胃为唾”。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人出汗异常可以从心脏上找毛病,鼻涕多了要看肺是不是出现了问题,眼泪不正常要从肝上找根源,口水和唾液多了就要从脾肾上找原因。养生之道:脾胃不和,消化吸收不好,脾虚会导致记忆力下降等。这段时间是我脾经开穴运行的时间,也是护脾最好的时间段,已经要吃中午饭了,有条件的建议在家做饭多选择牛肉、羊肉、猪肉、扁豆、番薯、马铃薯、豆腐、芹菜、玉米、大米等。水果可以选择苹果、橘子、柠檬、柳橙、等。茶水可以选择绿茶、花茶、蜂蜜水等。在日常饮食上注意多吃清淡饮食,不
17、暴饮暴食,以减轻脾经的负担。虚症:内分泌失调或分泌不足、胃弱、膝异常、易失眠、疲劳、食欲不振、大便异常、腹胀等。实症:脾胃不和,消化吸收不好、易腹胀气打嗝、头疼、疲倦乏力、膝关节异常、排便异常等。 手少阴心经主宰人体的君王心经起始于心中,主要分布在上肢内侧后缘。心经异常时,反映到人体的外部症状包括:心胸烦闷、疼痛、咽干、口渴、眼睛发黄、胁痛、手臂一面靠小指侧那条线疼痛或麻木、手心热。在身体保养方面,循经按揉可以放松上臂肌肉,疏通本经的经气,点揉和弹拨重点穴位还可以预防冠心病和肺心病以及改善颈椎压迫神经所致的上肢麻木,此外还能治疗失眠。经常敲小指尖端到腋窝那一段,就是手臂阴面靠小指的那一条线。敲
18、小手臂有酸痛感,敲大臂时有电麻感,这都是正常的经络感觉。本经经穴分布在腋下,上肢掌侧面的尺侧缘和小指的桡侧端。起于极泉,止于少冲,左右各 9 穴。午时(11 点至 13 点)心经旺。午时一小憩,安神养精气;“心主神明,开窍于舌,其华在面。”心气推动血液运行,养神、养气、养筋。人在午时能睡片段,对于养心大有好处,中使下午至晚上精力充沛。养生之道:此时是心经开穴运行的时间,我们饭后都想睡一会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克制了这种欲望,如果有条件只要稍微的睡 10 分钟也会对我们的心脏有很大的帮助,也不要担心会发胖因为时间很短,还可以帮助肠胃蠕动减少负担。另外在饮食上也可以选择对我心脏有益的食物,如饭前吃个番茄,水果可选苹果葡萄,茶水可选红茶、绿茶、花茶,其他还有红豆、番薯、金针、红枣、鸡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