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上数学第一单元长度单位教案.doc

上传人:hw****26 文档编号:2158592 上传时间:2019-04-3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二年级上数学第一单元长度单位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人教版二年级上数学第一单元长度单位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人教版二年级上数学第一单元长度单位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人教版二年级上数学第一单元长度单位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人教版二年级上数学第一单元长度单位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一单元 长度单位教材分析本单元共安排了 8 个例题:例 1(统一长度单位) ;例 2、例 3 以及相关内容(认识厘米,用厘米量) ;例 4、例 5以及相关内容(认识米,用米量) ;例 6、例 7 以及相关内容(认识线段,量画线段) ;例 8(估测、解决问题) 。1. 统一长度单位。在呈现测量情景时,先让学生观察一个长度单位(1 庹、1 拃、一个脚长)的长度;让学生体会到因为选用不同长度单位作标准去量,它们的长度不同,所以测量的结果可能会与事实不符。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用同一单位“拃”作计量单位去量不同长度的物品看结果如何。引导学生发现同样是一拃,但长度也因人而异,测量结果也会不同,从而得出结论

2、:统一长度单位很有必要;2. 认识厘米,用厘米量。(1)认识厘米。让学生量一量自己的手指,看哪个手指的宽大约是 1 厘米,再让学生量一量一个田字格的宽度和图钉的长,让每个学生都清楚 1 厘米到底有多长,建立 1 厘米的直观表象。(2)用厘米量。注意指导学生具体量的方法:要把尺的“0”刻度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这纸条的长度就是几厘米。从而领会测量时,尺的刻度“0”要与所量物体的左端对齐。3. 认识米,用米量。(1)认识米。借助米尺帮助学生建立 1 米的实际表象。如让学生用米尺和自己的身高比一比;将两臂伸平,用米尺量出 1 米的长度,初步建立米的长度观念。根据 1 厘米和 1 米的

3、实际长度,让学生了解厘米和米之间的关系,知道 1 米100 厘米。(2)用米量。通过让学生量一量自己的身高、黑板、教室门等建立米的长度概念。4. 认识线段。线段是几何初步知识中比较抽象的概念,教学时应注意用语的科学性。不能将实物或实物的“边”等同于“线段”。让学生体会到:线段是直的。用尺子画给定长度(限整厘米)的线段时,要注意画法的指导:注意从尺的“0”刻度开始画起,是几厘米长的线段就画到尺子几厘米的地方。5. 解决问题。利用长度单位的表象,引领学生以熟悉的长度为标准判断物体的长度。在学生积累了足够的实际测量经验后,让学生尝试进行长度估测,并通过比较估测与实际测量所得结果,修正自己的估测策略。

4、教学目标 1. 通过让学生观察,亲身体会 1 庹、1 拃、1 个脚长活动,使学生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2. 使学生通过操作,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 1 厘米、1 米的长度观念,知道 1 米100 厘米。3. 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和整米)。24. 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会用尺子量线段的长度,会按给定长度画线段(限整厘米)。5. 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让学生尝试估测物体的长度,初步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和能力。6. 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精神和用数学的意识。教学重难点1. 在活动中,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 1 厘米、1 米的长

5、度观念,知道 1 米100 厘米。2. 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教学建议1. 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 2. 应充分利用教材的资源。 3. 应全面了解学生对长度单位观念建立的能力。4. 引导学生去观察、操作、尝试。例如“认识米”一课,要让学生通过操作、探索来体会厘米和米的关系。因此教师应给学生创造条件,放手让学生去观察、操作、尝试,要让学生积极开动脑筋,做他们想做的,在做中理解知识。 5. 应注意结合教学,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本单元蕴涵的思想品德的因素很多,教师可以适时地加以渗透。 6. 应采取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因为探究学习需要充分全面地观察问题或事物,找出其本质特征

6、,摒弃其非本质特征。但学生年龄小,观察能力有限,通过小组合作,可以互相启发,互相补充,使问题得到比较清晰全面的认识。本单元的内容都可让学生自己探索。在合作学习中,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认真倾听他人意见、虚心向他人学习的好习惯。课时安排4 课时。第 1 课时教学内容教材第 23 页及练习一 1、2 题。教学目标1. 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2. 学生在具体活动中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认识尺子并知道尺子的作用,能用尺子进行正确地测量物体(限整厘米)。3. 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了解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

7、1 厘米的长度观念。4. 初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事物,渗透应用意识,在他人的帮助下,初步体会学习数学的意义与乐趣。教学重点1. 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2. 初步建立 1 厘米的长度观念。教学难点1. 学生在具体活动中测量同一物体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2. 用厘米测量物体。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出示情境图,搜集数学信息。然后引导学生看图说一说测量长度的方法。师:怎么测量巨石的宽度?怎么测量布的长度?怎么量竹竿的长度?生:用庹量巨石,用拃量布,用脚长量竹竿。师:老师和小明在干什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量的结果不一样?” 。师:是呀,这是怎么回事

8、呢?二、讨论要解决的问题师:有的同学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谁想说给大家听?生 1:老师的手大,小明手小。生 2(提出问题):他俩的拃不一样长。师:那么谁的结果正确呢?生:都对。师:选谁量的结果?生:无法选择,因为都可以。师:那么怎样做才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呢?生:用尺子量一量。师:这个主意不错。对,为了测量的准确和交流的方便,人们发明了尺子,通常用它来测量物体的长度。三、认识直尺引导学生观察直尺上都有什么?师:你们的直尺上有数吗?看尺子的最左端这些数是从几开始的?在尺子上 0 表示起点。 (板书:0 起点。 ) 引导学生找小竖线。4师:大家都来看这些竖线有什么不同吗?这些长短不一样的小竖线都叫刻度线

9、。 (板书并读:刻度线)请看这些长刻度线,规定每相邻两条长刻度线间是 1 大格。指指你直尺上的 1 大格。四、认识 1 厘米,建立 1 厘米的表象看老师的直尺上有两个字母。 师:cm 表示厘米, (板书:厘米)厘米是一个长度单位,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厘米。 1. 猜 1 厘米长。师:同学们,猜猜看 1 厘米有多长呀?生:(1)比划;(2)说;(3)用身边的物长表示;(4)找直尺上的。师:在直尺上找 1 厘米,试着找找看?2. 找直尺上的 1 厘米。师:那么 1 厘米到底有多长呢?能在直尺上试着找到 1 厘米吗?师:从 0 到 1。3. 比划直尺上的 1 厘米 。师:对照尺子比划一下,举起来。生:

10、(活动)4. 借助小棒比划、感觉 1 厘米。 师:为了让同学们比得更准确些,老师为你准备了 1 厘米的小棒。来借助小棒再来比划一下;用另一只手也来试一试?请轻轻地放下小棒。来闭上眼睛,想想 1 厘米有多长呀?生:(回想)师:想起来了吗?好,能用手势直接比划 1 厘米长吗?生:(比划)师:通过摸、想、比划,你感觉 1 厘米怎么样?生:短、小、又短又小。师:你用的词真好。在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时一般用厘米作单位。 5. 生活举例。师:其实在我们身上或周围有许多物体的长度、宽度或厚度大约是 1 厘米。比如:(师伸出食指)老师食指的宽度、 (举田字格本)这田字格的宽度、 (举图钉)图钉的长度。师:你能再

11、想几个例子吗?生:(举例)师小结:只要你留心认真地观察,相信你会找得更多。 五、测量物体的长1. 测量纸条的长。师:这张纸条有多长呢?怎么用直尺测量? 让学生自主测量,教师巡视。2. 汇报。师:你是怎样测量的? 生:一端对着 0,另一端对着 6。师:对,我们测量的时候一定要把尺的刻度 0 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3. 测量自己的数学教材。教师指导学生测量。六、总结评价,深化认识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和你的同桌说一说。第 2 课时教学内容教材第 4 页例 4、例 5。教学目标1. 在实践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 1 米的长度观念,学会用米估测日常生活中常见物体的长度,通过动手

12、操作知道 1 米100 厘米。2. 能运用所学知识初步测量物体的长度。3. 结合实际经历用不同的方法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正确认识 1 米,知道 1 米100 厘米。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 引导学生测量铅笔的长度(比一比看谁量得最快) 。2. 谁来测量一下黑板的长度。通过测量黑板你们有哪些感想,谁想说?(体会小尺子量比较费劲)提出问题“有比较长点的尺子吗?”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出示米尺,说明量比较长的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1. 认识米,建立 1 米的实际概念。师:“米”也是用来测量物体的长短的,它是比厘米更大的一个长度测量

13、单位, “米”也可以用 m 表示,那么 1米到底有多长呢?让我们感受一下吧!拿出 1 米尺。2. 小组交流、比划 1 米的长度。 (伸开双臂,量一量身高)3. 汇报,体会大约 1 米的有多长。4. 找一找生活中大约 1 米的物体。5. 仔细观察一下米尺?有什么特点。米可以用“m ”来表示。讨论:1 米100 厘米。三、用米测量1. 指名学生:黑板的长度、课桌的长度、凳子的长度、门的高度。2. 交流测量方法。3. 小组合作估测一下教室的长度,再用卷尺实际量一量。4. 说一说米尺的好处。四、做一做引导学生量的时候应注意:把绳子拉直才是正确的。6五、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第 3 课时教学内容教

14、材第 5、6 页例 6、例 7。教学目标1. 让学生自己观察,感知线段,体验线段的两个特征:直的和可度量,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主要特征,能把物体直的边看成线段。2. 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会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3. 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操作能力、合作意识以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教学重难点会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铺垫新知出示一截细绳,让学生测量。1. 说一说测量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拉直) 。2. 汇报测量结果。3. 比划绳子的长度。4. 沿着米尺把绳子的长度在黑板上画下来,让生观察这一条线就是绳子的长度。这条线数学上有一个名字就是线段,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二

15、、自主探索课件演示绳子拉直的过程(从直观物体抽象出线段的概念) 。引导学生认识线段。1. 观察线段的特征。拉紧的一段线可以看成一条线段。线段是“直的” 。2. 刚才我们量了这条绳子的长度是多少?那么这条绳子拉直后我们就可以看成是一条线段,那么这条线段的长度也是,引导学生体会线段的另一个特征:可以量出长度。3. 找一找我们周围的哪些物体可以看成线段(黑板、书桌、教材的边都可以看成线段) 。三、解决实际问题1. 课件出示几条线,区分线段。2. 在黑板上画出一些线段让学生量一量长度。3. 汇报结果,交流量的方法。四、画线段引导学生画线段必须用到直尺才能确定线段的直。1. 画一条 3 厘米的线段,比一

16、比谁画得最快。2. 说说你是怎样画的?3. 如果直尺上的 0 刻度不清楚了,谁能想个办法画出 3 厘米长的线段?(小组讨论)(课件演示)4. 画一条比 3 厘米长 1 厘米的线段。 (说说应该画几厘米?)5. 教师小结。五、总结评价本节课你的表现如何,掌握了那些知识,还有那些疑问?8第 4 课时教学内容 教材第 7 页例 8。教学目标1. 在建立长度单位的基础上,让学生尝试估测物体的长度,初步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和能力。2. 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利用身边的物体,进行想象、猜测、推想、对比等,确定合适的长度单位。3. 感受测量长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测量长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17、。教学重点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描述物体的长度。教学难点能正确估量物体的长度,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教学过程一、铺垫引入前面我们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你能用手比划一下 1 厘米和 1 米的长度吗?(学生用手比划)教师口头出题。(学生比划:2 厘米、5 厘米、10 厘米、20 厘米、50 厘米)小结:厘米和米在生活中有很大的用途,那么,什么时候用厘米作单位,什么时候用米作单位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 (板书课题)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 8。教师谈话:同学们看操场上我们学校的旗杆,你知道它的高度是多少吗?(让学生猜测。 )降低难度:这样猜测范围太广了,老师给同学们提个问题:一根旗杆的高度是 13

18、厘米还是 l3 米?(1)小组交流讨论。(2)指名回答,说想法。(3)教师引导。方法一:排除法。l 厘米只有这么长, (用手比划)那么 13 厘米就只有这么长,旗杆不可能这么短,所以是 13 米。方法二:推算法。把旗杆的高度和我们的身高对比一下,我们大约是 1 米多高,才到旗杆的这个高度,所以旗杆应该是 13 米高。10 个小朋友的身高加起来差不多和旗杆一样高。方法三:类比法。和身边的 13 厘米高的物品进行比较,旗杆是不是和这个物品一样高,比如,我们手上的铅笔都不止 13 厘米长,旗杆的高度应该是 13 米。(4)小结:我们在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时要多思多想,最终确定合适的长度单位。三、巩固深

19、化1. 出示教材第 7 页“做一做”题目。(1)让学生讨论:课桌的宽是 60 厘米还是 60 米?引导:60 米是多大?我们的教室长大约是 6 米,课桌的宽会比教室还大吗?(不会)所以用厘米比较合适。让学生自己推算:操场的长是 28 米。(2)这只小鸟的脚印的长度是 1 厘米还是 1 米呢?(学生交流)指名汇报,说说理由。让学生自己说说思考的方法,我们的身高大约是 1 米,小鸟的脚印不可能和我们的身高一样大,所以,小鸟的脚印应该是 1 厘米。(2)选择合适的单位。我们的教室 5( ) 黑板长 2( )小红身高 124( ) 课桌面长 150( )四、课堂评价这一单元我们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你有哪些收获?五、布置作业练习二第 811 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课程笔记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