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期中考试复习纲要.doc

上传人:hw****26 文档编号:2160106 上传时间:2019-04-3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期中考试复习纲要.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期中考试复习纲要.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期中考试复习纲要.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期中考试复习纲要.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期中考试复习纲要.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七年级地理复习提纲与同学们谈地理一. 主要知识点:1. 生活离不开地理:如各种各样的地形,大江大河,四季的变化,多种多样的资源,什么地方有什么农产品,旅游景点,世界上有不同的国家,各种各样的地图,大洲和大洋,火山和地震等。2. 学习地理的体会:能使人们了解大自然的奥秘,了解一些经济、文化现象,学会用地理的思想和方法看待身边的一些事情,更科学地选择、安排生活和生产。二、连线题:将下列地理现象与相关国家或地区用直线连接起来日本 A.中长跑选手常在国际比赛中取得佳绩沙特阿拉伯 B.人民爱吃鱼,市场上海产品琳琅满目东非高原 C. 盛产丝绸中国江浙一带 D.一些旅店把床铺安排在屋顶上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2、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一主要知识点:1.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天圆地方 天如斗笠,地如覆盘 麦哲伦的环球航行 地球卫星照片 不规则的球体。2. 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1) 站在海边,遥望远处驶来的船只,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见船身,而且送离岸的船总是船身先消失,桅杆后消失。(2) 站得高,看得远。(3) 发生月偏食时,地球挡住一部分月光,使地球的影子投射在月面上,就像给地球照镜子,使我们看见了地球的球体形状。3. 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平均半径:6371 千米; 赤道周长:4 万千米; 地球表面积:5.1

3、 亿平方千米。4. 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 (在地球仪找出地轴、两极和赤道)5. 地球上最长的纬线圈是赤道;赤道的纬度是 0;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赤道。 6. 0经线有叫本初子午线,本初子午线的经度是 0;与本初子午线相对的另一条经线经度是 180;北极点的纬度是 90N(北纬 90) ;南极点的纬度是 90S(南纬90) 。7. 经线呈半圆形状,长度均相等;纬线的形状呈圆圈,长度不相等。8.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9. 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 20W(西经 20)和 160E(东经 160)组成的经线圈。10.地球表面某一点的位置可以用经纬网来确定。11.首次实现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

4、航行,证实地球是一个球体的船队是麦哲伦带领的船队。二、连线题:将下列字母与其地理含义用直线连接起来。N A.表示“南纬”S B.表示“东经”E C.表示“西经”2W D.表示“北纬”三、列表对比1. 经线和纬线纬 线 经 线定义 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形状特点 圆(南、北两个极点除外) 半圆,两条相对的经线组成闭合的经线圈长度特点 不相等(从赤道向两极逐渐变短,至两极成为一点,南北纬度相等的纬线长度相等)相等数量 无数条 无数条线圈间的关系除了两极点外,纬线都相互平行 所有的经线都相交于两极特点指示(延伸)方向东西方向 南北方向2. 经度和纬度

5、纬 度 经 度起始线 赤道(0纬线) (距南、北两极相等的纬线圈)本初子午线(0经线) (经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经线)划分方向 从赤道向南北方向划分 从本初子午线向东西方向划分表示符号 北纬(N) 、南纬(S) 东经(E) 、西经(W)度数范围 090 0180特殊的线(点)赤道(0) 、回归线(23.5) 、极圈(66.5) 、两极(90)本初子午线 (0)、西经 20经线、东经 160经线、180经线分界线 赤道是南北纬度、南北半球的分界线,23.5纬线是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66.5纬线是温带和寒带的分界线。0经线是东西经度的分界线,西经20和东经 160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半

6、球划分 赤道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东经 160和西经 20组成的经线圈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西经 20向东至东经 160之间为东半球,西经20向西至东经 160之间为西半球。度数的变化规律北纬和南纬的度数分别向北、向南逐渐增大,最大达 90东经和西经的度数分别是向东、向西逐渐增大,最后增至 180四、课本上要掌握的内容:熟记课本 P6P 7 活动第 1、2 题五、填充图册要掌握的内容:熟悉 P2P 4 第 1 大题、第 2 大题、第 3 大题、第 4 大题、第5 大题、第 6 大题、第 7 大题。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一、主要知识点:1. 用事实分别说明地球自转、公

7、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自转 公转运动方向 自西向东 自西向东3运动周期 一天(24 小时) 一年(365 天)旋转中心 地轴 太阳产生的地理现象 昼夜交替;时间差异 四季变化;五带形成2.将北半球太阳直射点位置与昼夜长短的变化填入下表:3.人们根据太阳热量在地表的分布状况,把地球表面划分为五个带: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和南寒带。4.一年之中,西安市每天中午太阳都升得一样高吗?(不一样) ;夏季中午太阳升得高一些,冬季太阳升得低一些。5.一年之中,西安每天白昼时间一样长吗?(不一样) ;夏季白昼时间长一些,冬季白昼时间短一些。6.我国大部分陆地位于五带中的北温带。二、课本要掌握的内容:熟记课

8、本 P11图 1.19 地球公转示意图,熟记课本 P12 图 1.20 地球上的五带,熟悉课本 P12P 13 课堂活动 2、3 题。三、填充图册要掌握的内容:P 6 第一大题、P 7P 8 第三、四大题、五大题。第三节 地图一主要知识点:1. 地图的基本要素是比例尺、方向和图例。2. 比例尺的种类:数字式比例尺、文字式比例尺、线段式比例尺三种类型。数字式比例尺:如 1:500000; 文字式比例尺:如图上 1 厘米代表实地距离 5 千米;线段式比例尺:如3地图上辨别方向:一般地图,用一般定向法: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有指向标的地图,用指向标定向法:指向标的箭头方向一般指向北方。有经纬网

9、的地图,用经纬网定向法: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4. 海拔(绝对高度):地球表面某一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相对高度:地球表面某一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等高线:在地图上海拔高度相同点的连线。5.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密集,表示坡度较陡;等高线稀疏,表示坡度较缓。6. 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山顶:等高线中间高,四周低。 山脊:等高线向低处凸出。鞍部:两侧的等高线比较高。 山谷:等高线向高处凸出。陡崖:多条等高线重叠的地方。7. 图幅相同的地图,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二、连线题:根据需

10、要选择地图A. 想知道伊拉克的位置 等高线地图B.想去博物馆参观,不知道乘车路线 世界政治地图C.想知道两个地点的相对高度 城市交通图春分日(3 月21 日)夏至日(6 月 22 日) 秋分日(9 月 23 日) 冬至日(12 月 22 日)太阳直射点位置赤道 北回归线 赤道 南回归线北半球昼夜长短昼夜平分 昼长夜短 昼夜平分 昼短夜长4三课本要掌握的内容:熟悉 P14 图 1.24 一些常用图例,熟悉课本 P21 课堂活动第 1 题。四填充图册要掌握的内容:学会运用 P10 第二题常用图例;P 12P 13 第六大题第 1 小题、P14 第九大题。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一主要知识点:1.地球的基

11、本面貌特征是陆地和海洋的分布。2.根据人们的计算, 地球表面 71%是海洋,而陆地面积仅占 29%,三分陆地七分海洋,所以地球上海陆面积之比大约是 7:3。3.从地球仪看,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4七大洲: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按面积由大到小排列: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按面积由大到小排列)5. 大洲之间的分界线:亚洲、欧洲: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土耳其海峡。亚洲、非洲:苏伊士运河。北美洲、南美洲:巴拿马运河。6. 跨经度最广、纬度最高的洲是南极洲。7.半岛是陆地伸向海洋

12、的凸出部分;海峡是沟通两个海洋之间狭窄的水道。8. 赤道穿过的大洲有亚洲、非洲、南美洲、大洋洲。二、读图题:(课本 P29 图 2.6 大洲和大洋的分布图)三。课本上要掌握的内容:熟练运用课本 29 图 2.6 大洲和大洋的分布图。四填充图册要掌握的内容:P 16 第一大题第 1、2、3、4 小题;P 17 第二大题的第 2、3、4小题。第二节 海陆的变迁 一、主要知识点:1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2. 海陆变迁:(1)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陆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 喜马拉雅山上发现海洋生物化石 我国东部海域的海底发现了古河流及水井等人类活动的遗迹。 荷兰的填海造陆(

13、人类活动改变地表形态)3知道板块构造学说,地球表层的岩石圈由六大板块拼合而成,分别是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一般来说,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的边缘地壳运动比较活跃,容易形成火山和地震。4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地中海 喜马拉雅山火山地震带和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5. 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喜马拉雅山(亚洲):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碰撞挤压。地中海将消失:位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挤压碰撞处红海将扩大:位于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张裂地区。6. 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的假说。7. 澳大利亚大陆位于印度洋板块。二读图题:熟记课本 P37 图 2.19 六大板块与主要火山、地震带的分布, 能在图上指出六5大板块的位置。三课本上要掌握的内容:熟悉课本图 2.15 大陆的漂移:2 亿年前世界海陆分布 6500万年前 现在的海陆分布; P38P 39 课堂活动 1、2 题。 四填充图册要掌握的内容: P 18P 19 第一大题、第二大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课程笔记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