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表现手法总结.docx

上传人:11****ws 文档编号:2161566 上传时间:2019-04-3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6.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诗歌表现手法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古代诗歌表现手法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古代诗歌表现手法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古代诗歌表现手法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古代诗歌表现手法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古代诗歌表现手法总结诗歌的表现手法很多,我国最早流行而至今仍常使用的传统表现手法有“赋、比、兴”。毛诗序说:“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其间有一个绝句叫:“三光日月星,四诗风雅颂”。这“六义”中,“风、雅、颂”是指诗经的诗篇种类,“赋、比、兴”就是诗中的表现手法。赋:是直接陈述事物的表现手法。宋代学者朱熹在诗集传的注释中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如,诗经中的葛覃芣苢就是用的这种手法。比:是用比喻的方法描绘事物,表达思想感情。刘勰在文心雕龙比兴中说:“且何谓为比也?盖写物以附意,扬言以切事者也。”朱熹说:“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如,诗经中的螽斯硕鼠

2、等篇即用此法写成。兴:是托物起兴,即借某一事物开头来引起正题要描述的事物和表现思想感情的写法。唐代孔颖达在毛诗正义中说:“兴者,起也。取譬引类,起发己心,诗文诸举草木鸟兽以见意者,皆兴辞也。”朱熹更明确地指出:“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如诗经中的关雎桃夭等篇就是用“兴”的表现手法。这三种表现手法,一直流传下来,常常综合运用,互相补充,对历代诗歌创作都有很大的影响。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也有人称之为表达技巧),可以从抒情方式、修辞方法、描写手法等三个方面入手。一、抒情方式叙事抒情:通过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抒发作者的内心感受。如“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3、陆游书愤)用叙述的方式写自己亲临抗金前线值得纪念的往事,暗示南宋人民有力量保卫自己的国家,表达抗金复国的决心。直抒胸臆:表达诗人面对人、事、物所产生的富有哲理的爱憎分明的思想感情。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前两句写景,后两句直接抒发在这样的环境里产生的情怀,天然的形势、阔大的气象与诗人在这景象面前产生的富有哲理的思想融合在一起。如元稹的菊花:“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这是诗的后两句,点出了喜爱菊花的原因,抒发了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讴歌和赞美之情。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全诗

4、以慷慨悲凉的基调,通过登幽州台直接表达了诗人功业难就、空怀壮志的悲愤、失意和苦闷之情。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正面不着一字,全然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象之中,借自然景物抒发感情。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尽长江天际流。”全诗没有一字说惜别,没有一字说伤怀,但伤怀惜别之情悠悠无尽,随水长流,滚滚江水有如对友人的不断思念。可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意韵含蓄深远。杜甫的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全诗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前两句诗人借对清新美好的春光景色的描写,透露出了思归的感伤,以乐景写哀情

5、,别具韵致。唐朝李华的春行即兴:“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花自落”“鸟空啼”,强调了春山一路山花烂漫、鸟语婉转的佳境却“无人”来欣赏,以乐写哀,以闹写寂,写出了诗人对时代的感慨。用典抒情: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写的是刘裕当年北伐抗敌的英雄气概。作者借赞扬刘裕,讽刺南宋王朝主和派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表现出

6、作者抗金的主张和恢复中原的决心。如姜夔的扬州慢:“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春风十里”引用杜牧的诗句,表现往日扬州十里长街的繁荣景况,是虚写;“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是实写。这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如秦观的踏莎行雾失楼台中以“驿寄梅花,鱼传尺素”来表达远离故土、他乡为官、前途渺茫的无数重的恨。如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诗人把历史上的典故、眼前的景物和自己的感受交织在一起,抒发了忧国伤时的怀抱,意旨悠远。借古讽今:这是咏史诗中常见

7、的表现手法,借历史上的事件来讽谕当朝。如刘禹锡的台城:“台城六代竞奢华,结绮临春事最奢。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全诗以台城这一六朝帝王起居临政的地方为题,描写了六朝纵情作乐的荒淫生活,和野草丛生的凄凉景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把严肃的历史教训化作触目惊心的具体形象,寄托了吊古伤今的无限感慨。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诗人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来表达某种志向或情感,诗中的物带有人格化的色彩。如虞世南的蝉:“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诗中三四句借蝉声远播的独特感受,道出了蕴含的真理,也就是立身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从而表达出对人的内在

8、品格的热情赞颂和高度自信。又如白居易的杨柳枝词:“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黄金软于丝。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本诗托物言志,写柳树独处荒园无人观赏,抒发了人才被埋没的感慨。托物寓理:古人写哲理诗往往不是直言其理,而是借助形象表达哲理。宋代朱熹的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首诗抒写的是有关读书的意义和情趣。通篇借“方塘”见意,把人的大脑比喻“方塘”,把大脑中的知识比作“天光云影”,以塘清是活水注入,比喻人们要想保持大脑有鲜活的思维,就应当不断地从书中汲取知识。再如苏轼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

9、山中。”蕴含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哲学道理。二、修辞方法比喻: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如刘禹锡的望洞庭:“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借代:借用相关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包括用部分代替全体,用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和事物。运用借代的修辞方法使语言更简练,更含蓄。如李清照的如梦令:“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肥”和“瘦”分别形容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词人惜花,为花悲喜,为

10、花醒醉,为花憎风恨雨,实际是含蓄地表达了青春韶光短暂、好花不常的惋惜之情。对偶(对仗):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从形式上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上看,意义集中而含蓄。如杜甫的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从篇章结构上看,这首诗四联八句,句句皆对仗,对得圆浑自然,不见斧凿之痕。“无边落木”对“不尽长江”,使诗的意境显得广阔而深远,“萧萧”的落叶声对“滚滚”的水势,更使人觉得气象万千。更重要的是,从这里感受到诗人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苦痛。比拟: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事物表现得更形象

11、、更生动的作用。如林逋的山园小梅:“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这一联采用拟人的手法,“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合断魂”一词写粉蝶因爱梅而至消魂,把粉蝶对梅的喜爱之情夸张到了极点。又如刘攽的新晴:“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诗中将“南风”人格化,通过一系列动作描写,表现了久雨初晴后作者宁静恬适的心情,以及对南风“恶作剧”的亲切喜爱之情。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如李白的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愁生白发,诗人用夸张的修辞方法

12、写白发竟有“三千丈”那么长,可见愁思的深重。如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诗中的“三万里”“五千仞”“上摩天”“泪尽”都是夸张,正是这些夸张描写,把诗人对祖国的热爱,对苟且偷安、不去收复失地的求和派的愤懑,以及对遗民遭受的苦难的深切同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如孟浩然的临洞庭上张丞相:“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气蒸”“波撼”是夸张的写法,突出了洞庭湖的雄伟气势。对比(对照)。运用对比(对照),可以把不同的人物、不同的生活现象、不同的思想感情区别得更加鲜明,使美者更美,丑者更丑。如梅尧臣的陶者:“陶尽门前

13、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全诗通过陶者和富家的强烈而鲜明的对比,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制度的极端不合理,表达了诗人对劳苦大众的深切同情。又如李白的越中览古:“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前三句描写昔日繁荣和最后一句描写今日冷落凄凉形成强烈的对比,使读者感受特别深切,其中蕴含着诗人深沉的历史思考。排比: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如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纯用名词组合,形成一种气势,渲染了典型环境。设问:先提出问题,接着把自己的看法说出。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

14、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如阿鲁威的元曲小令蟾宫曲:“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此小令以设问开篇,点明题旨,领起下文,分层次叙述了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反问:用反问的形式表达肯定的意思,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的感情。如王安石的叠题乌江亭:“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使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强调了历史的必然。更多诗歌常识请关注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相关文章。顶真:用前文的末尾作下文的开头,首尾相连两次以上,使邻近的语句或片断或章节传接下来,首尾蝉联,这种修辞手法,叫做顶真,又叫顶针或联珠。运用顶真修辞方法,不但能使句子结构整齐,语气贯通,而且能突出

15、事物之间环环相扣的有机联系。如元代马致远的杂剧汉宫秋第三折戏中,汉元帝在灞桥送别王昭君出塞和亲时,有下面一段曲词:“返咸阳,过宫墙;过宫墙,绕回廊;绕回廊,近椒房;近椒房,月昏黄;月昏黄,夜生凉;夜生凉,泣寒蜇;泣寒蜇,绿纱窗;绿纱窗,不思量!”这段曲词运用了顶真的修辞方法,具有回环跌宕的旋律美,表现了汉元帝离恨未已、相思又继、千结百转的愁绪。回环 :用上句的末尾作下句的开头,又用下句的末尾作上句的开头,这两个句子或词组,后者是前者的倒文;后一句或几句是按前一句或几句倒着念回来。这种运用词序回环往复、表现两种事物或事理的相互关系的修辞方法,叫做回环,又叫回文。运用回环的修辞方法,能加强语气,增

16、强语言的感染力,反映事物之间的辩证关系,深刻有力地表达思想感情。如苏轼的菩萨蛮:“雪花飞暖融香颊,颊香融暖飞花雪。欺雪任单衣,衣单任雪欺。别时梅子结,结子梅时别。归不恨开迟,迟开恨不归。”后一句都是按前一句倒着念回来的,这是一种很工整的回环。互文:即古代诗文相邻句子中所用的词语互相补充,结合起来表示一个完整的意思,是古汉语中一种特殊的修辞方法,在古诗词中的运用一般有两种表现形式:A、为了避免词语单调重复,行文时交替使用同义词,这种互文的特点是在相同或基本相同的短语或句子里,处于相应位置的词可以互释。这样可以从已知词义来推知另一未知词义。如屈原的涉江:“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其中的“用”和“以

17、”处于相应的位置,由此可推知“以”就是“用”的意思。又如“求全责备”这一成语,其中“求”与“责”处于相应的位置,由此可推知两词同义。这类互文是容易理解和掌握的。B、出于字数的约束、格律的限制或表达艺术的需要,必须用简洁的文字、含蓄而凝练的语句来表达丰富的内容,于是把两个事物在上下文中只出现一个而省略另一个,即“两物各举一边而省文”,以收到言简意繁的效果。理解这种互文时,必须把上下文保留的词语结合起来,使之互相补充、彼此映衬才能现出其原意,故习惯上称之为“互文见义”。如古诗十九首中的“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其上句省去了“皎皎”,下句省去了“迢迢”,既“迢迢”不仅指牵牛星,亦指河汉女,“皎皎”

18、不仅指河汉女,亦指牵牛星,两词互文见义。互文见义常见诗句:(1)歧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江南逢李龟年)(“见”与“闻”互文见义)/(2)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木兰诗)(其上句省略了“坐我东阁床”,下句省略了“开我西阁门”。两句表达的意思是:打开东阁门在床上坐坐,又打开西阁门在床上坐坐。表达回到家中的欢喜之情。)/(3)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4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观沧海)(“行”与“灿烂”互补见义)/( 5)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6)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 (7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饮

19、湖上初晴后雨/ (8 )栗深林兮惊层巅。(梦游天姥吟留别)/(9)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10)烟笼寒水月笼沙。(杜牧泊秦淮)/(11)秦时明月汉时关。( 王昌龄出塞)/(12)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孔雀东南飞/(13)十三能织素,十六诵诗书。孔雀东南飞隐语(谐音)、双关:在有些诗歌尤其是民歌中,作者为了表达出一种委婉含蓄的情感,往往采用隐语、双关的修辞方法。李白的春思:“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这是一首较为著名的描写男女情长的诗,写出了在秦地的思妇内心的独白。诗人语义双关,用抒写自然之春天,理喻男女之间的爱慕之情;又以“丝”(

20、思)、“枝”(知)谐音,连接异地男女之间的思念情怀。刘禹锡的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晴”与“情”同音,是双关隐语。这是作者用民歌体写的恋歌,双关隐语是民歌中常用的手法。从前两句诗意看,大概女方在杨柳飘拂、波平浪静的江边行船,听到岸上爱恋她的青年在对她唱歌言情,但情传得含蓄,“倒是无晴胜有情”。三、描写手法迭字:迭词作用(1)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刘禹锡竹枝词)“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元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李清照声声慢)(2 )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使人有

21、身临其境之感。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李煜浪淘沙)“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象征: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和感情。如李德裕的登崖州城作:“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这两句描写青山环绕,层峦叠嶂,自己所处的郡城正在严密封锁、重重阻隔之中。象征自己被政敌迫害的景况,书写思归不得的忧伤。列锦:全部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经过选择组合,巧妙地排列在一起,构成生动可感的图景,用以烘托气氛、创造意境、表达情感的一种修辞方法。如“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烟村”、“人家”、“亭台”、“鲜花

22、”既各自独立成景,又共同构成一幅田园风光图,创造出淡雅幽美的意境。再如韩翃的酬程延秋夜即事见赠:“星河秋一雁,砧杵夜千家。”两句诗给人的情趣和诗味是浓醇、深长的。上句是视觉画面秋夜星空一只孤飞的雁,下句是听觉意象千家万户的砧杵之声,上下句的串联迭合,不但鲜明准确地描绘了秋夜景色的典型特征,而且创设了一种幽怨凄清的意境。起兴: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如李商隐的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首联用瑟这种乐器起兴,由此而思及“华年”。联想:由一事物联想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类似的特点联系起来造成一个典型。如贺知章的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

23、春风似剪刀。”诗人由柳枝的纷披下垂、婀娜多姿联想到翠绿的丝带,运用巧妙的比喻,塑造出一个别具浪漫色彩的新颖形象,一改杨柳抒离情的象征义。想象:人们在已有材料和观念基础上,经过联想、推断、分析、综合,创造出新的观念的思维过程。如刘禹锡的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这首诗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通过极富想象力的描写,将洞庭的湖光山色别出心裁地再现于纸上。衬托:指的是以乙衬托甲,使甲的特点或特质更加突出。有正衬和反衬两种。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这首词要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周瑜,却从“千古

24、风流人物”写起,由此引出赤壁之战时的“多少豪杰”,最后才集中写周瑜一人,突出了周瑜在作者心中的主要地位,这是正衬。写周瑜妻子的美丽,突出诗人惆怅痛苦的心情,这是反衬。正衬有以乐景衬乐情,以哀景衬哀情,正衬是用相同的东西来衬托,如李白的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三四句形象鲜明地衬托出汪伦对诗人的真挚纯洁的深厚感情,是正衬中的以乐景衬乐情。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此诗写于杜甫在饱经历乱之后,暂且在成都草堂有了一个安身之地,其心情是愉悦安宁的。全诗通篇写景,景色浓丽而美好,传达出作者愉悦

25、欣喜之情,这也是正衬中的以乐景衬乐情。谢灵运的登池上楼:“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从春草中,从园柳和鸣禽中,诗人感受到了春天的蓬勃生机,透露出喜悦之情,同样是正衬中的以乐景衬乐情。元稹的闻乐天授江州司马:“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元稹贬谪他乡,又身患重病,心境本来就不佳。现在忽然听到挚友也蒙冤被贬,内心更是极度震惊,万般怨苦、满腹愁思一齐涌上心头。以这种悲凉的心境观景,一切景物也都变得阴沉昏暗了,这就是正衬中的以哀景衬哀情。余靖的山馆:“树藏秋色老,禽带夕阳归。”这两句诗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凄清冷落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孤寂凄凉的心情,也是正衬中的以哀景衬哀

26、情;反衬有以动衬静,以声衬寂,以乐景衬哀情,以哀景衬乐情,反衬是用相反的东西衬托,如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诗中写到了花落、月出、鸟鸣这些动的景物,既使诗显得富有生机而不枯寂,同时又通过动,更加突出了春涧的寂静,这是以动衬静,以声衬寂。贾岛的题李凝幽居里“僧敲月下门”句以响衬静,与名句“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以声衬寂的典范。元稹的行宫:“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这首诗一二句写了一座空虚冷落的古行宫,宫中鲜花盛开,正是春天来了。三四句写几个白头宫女,闲坐着回忆玄宗时候的往事,可见这几个宫女是玄宗时候的宫女,现在已经年华

27、老去。抒写了宫女一生凄凉、哀怨的情怀,寄托了诗人对世事昔盛今衰的感慨。诗歌所表现的是凄凉哀婉的心情,却着意描写“宫花红”,这是在以乐景衬哀情,如此反衬,使情之哀更加浓重。李白的塞下曲:“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前三联写塞下艰苦的环境条件和紧张的战斗生活,尾联却转到写将士奋勇杀敌的豪情,这种豪情也正是全诗的中心。这样,我们感受到的,是不畏艰苦、有着钢铁般意志的将士形象。这里的“哀”景,是用来反衬将士豪情的,这就是以哀景衬乐情。动静:艺术创作中离不开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或以动衬静,或以静衬动;或一动一静,相辅相成。前者属于衬

28、托手法,如杜甫的漫成一首:“沙头宿鸟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第四句鱼跳的“动”更衬托出前三句景物的“静”。后者如戴叔伦兰溪棹歌:“凉月如眉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诗中前两句写了山水的明丽动人和月色的清爽皎洁,是静景;后两句写了鱼抢新水、涌上溪头浅滩的调皮,是动景。全诗动静结合,写出了兰溪山水的美好和蓬勃生机。气氛渲染:对环境、景物作多方面的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加强艺术效果。如杜甫的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首联俯仰所见所闻,一连出现六个特写镜头,渲染秋江景物萧杀气氛。如汉乐府民歌江南可采莲:“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

29、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诗中“鱼戏莲叶东”四句的渲染描写,使得全诗生动活泼,音调优美,把水上采莲的画面和人们采莲时欢愉的情绪活灵活现地展示在读者面前。又如赵师秀的约客:“黄梅时节家家雨,春早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诗中以“家家雨”“处处蛙”渲染一种气氛,衬托夜的深和夜的静。韦应物的赋得暮雨送李胄:“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诗中的“微雨”“暮钟”“漠漠”“冥冥”“浦树含滋”都是在渲染一种离别时的伤感气氛。色彩渲染:如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

30、里船。”作者突出了刚抽新芽的柳枝,成双成对的黄鹂,自由自在的白鹭和一碧如洗的青天,四种鲜明的颜色新鲜而且明丽,构成了绚丽的图景。色彩的渲染可以传达出愉快的情感,也可以反衬出思归的感伤。如杜甫的另一首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这首诗浓彩重墨渲染了一派怡人的风光山青翠,花红艳,鸟翎白,碧波绿,景象清新,赏心悦目,而这是为下文勾起漂泊的伤感作铺垫。白居易的忆江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两句是通过红日映花衬水增加色彩的明亮度来追忆江南美景的;骆宾王的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鹅洁白的羽毛浮于绿水之上,红掌拨动,绿水泛波,红、白、绿三色对比有寒有暖,鲜明而协调,在蓝天、白云之下,在绿草如茵的碧水上,在清澈见底的池塘边,“白毛”与“绿水”比美,“红掌”与“清波”争胜,多么绚丽的画面!多么富于童趣和生活气息!真可谓状物如在眼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资料库 > 策划方案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