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地球的圈层结构教学设计2008 级地理科学(教师教育)109012008047 王似丹所用教材: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人教版地理必修 1授课内容:第一章 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课标要求:说出地球的圈层结构,概括个圈层的主要特点。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尝试根据地震波划分地球内部圈层;(2)了解地球圈层结构及特点,并能概括出各圈层的主要特点;(3)运用图表了解地球表层的含义,并用具体实例说明地球表层的特征。2、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对地球内部进行划分;(2)能够结合地球各圈层结构特点,分析实际生活中的地理现象;(3)用具体实例说明地球表层的特征。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1)学会从宏观和微观、从整体和局部把握解决问题的方法;(2)培养树立热爱地球和保护地球环境的意识。教学重点:(1)地震波的分类及传播特征,区分横纵波的异同;(2)地球内外圈层的划分情况,各层物质组成及主要特征。教学难点:地球内外圈层的划分情况学生程度:经过之前一段时间对于地理知识的学习,学生已经形成了基本的地理思维,能够通过思考分析总结得出结论;并且能够对具体的事例,进行观察分析讨论,并且得出相应的结论。学法指导:需要正确的引导,同时通过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增强地理课的魅力。充分挖掘本节新的学习资源,结合现实生活中例子,让学生深切地体会到地理知识就在我们身边,而且能在学习中体验到地理的乐趣
3、。本节课主要采用的是“导读思结探”的模式,整节课学生不再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而是一个充满主动精神的探索主体,一个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的研究者。教学方法:主要是把知识获得的过程体现出来,让学生亲身经历参与知识的形成与发现过程。这有助于引起学生内部的学习动机,有助于学生深刻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有助于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有助于知识的积累和迁移。主要采用了导读法、读图分析法以及案例教学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问题引导和读图分析为主,充分发挥教师在引导、分析中的主导作用,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着重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以及创新能力。教学步骤:意图/操作 教师活动(讲解/操作) 学生活动预期效果/目的2
4、回顾知识前几节课我们主要讲解了地球的运动以及其运动的地理意义,那么这节课我们将学习地球本身,学习它的圈层结构。地球的圈层结构一般分为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那么我们先来学习地球的内部结构。板书 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一、内部圈层新课导入【案例】鸡蛋的分层我们都知道,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而且我们不能把地球也像鸡蛋这样剥开来看它的内部结构,那么我们要如何探知其内部结构?【案例】挑西瓜(引入用波的方式来判断地球内部的结构。 )观察图片,思考问题,进入学习状态用生活中的事例设置悬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承接主要是运用地震波来对地球内部的结构来获取信息。在学习具体的地球内部圈层结构之前,我们先学
5、习一些关于地震波的知识。讲解基本概念请同学们翻开课本 P21 阅读第一段内容【思考】1、什么是地震波?2、 地震波分为几种?它们有什么异同点?(学生回答)阅读课本内容,思考问题认识地震波,了解有关横波与纵波的物理知识基础。板书1、 地震波a、 概念b、 分类c、 异同点教师总结地震波:地震发生时,地下岩石受到强烈冲击,产生弹性震动,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这种弹性的波叫地震波。分类:横波、纵波分类 传播速度 传播媒介 共同点纵波横波通过教师的总结,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基本的概念活动思考【思考】当地震发生时,陆地上的人们于海洋上的人们分别会有什么样的感觉?海:上下颠簸,纵波作用陆:先上下颠簸,后作
6、用摇晃,总波波速比横波快。回顾波的知识,思考问题通过具体的生活实例,来检测学生对波的基础知识掌握的情况承接 我们已经了解了地震波的一些基本特征,那到底是如何利用地震波的特征来研究地球的呢?3讲解圈层的划分请同学们看书本 P21 第二段的内容以及图 1.25,找出不连续面的概念以及图中的不连续面。带着问题回归课本内容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通过实际的操作能够说出内部圈层的结构。板书 2、 圈层划分 a、 不连续面教师具体操作什么叫做不连续面?(波速发生突然变化的面)在 33km 处存在一个不连续面,称为莫霍界面,在这个不连续面下,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明显增大。在 2900km 处也存在一个
7、不连续面,纵波波速突然下降,而横波则是完全消失,称为古登堡界面。那么我们就根据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和两个不连续面我们对地球内部进行分层。从外到内分别分成地壳、地幔和地核。对地球的内部圈层进行划分通过教师的具体讲述是学生对整个过程能够有较好的了解。通过让学生自己对地球内部进行分层,培养学生的动手以及思考、归纳总结能力。总结根据两个不连续面,我们可以把地球的内部大致的分为三层,从外到里分别为:地壳、地幔和地核。 (对照鸡蛋)进行归纳整理使学生了解地球内部结构的初步分层板书 b、分层:地壳、地幔、地核思考请同学们思考下,为什么在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地震波波速的突然变化说?这说明了什么?地幔和地核的
8、物质状态可能是什么?学生思考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思维能力承接不连续面两边的圈层组成物质不一样造成的。具体是如何的不一样,请大家看看课本 P22 的小字部分,我们一起看看,边看边总结。教师总结地壳是固态,由岩石组成,陆地厚,大洋薄。地幔有个软流层,温度、压力、密度都较大;地核,外核是液态横波通不过,温度、压力、密度大。 (引入岩石圈的概念)这样看来在两个不连续界面,莫霍界面是因为其下存在一个软流层,与地壳组成物质不一样导致地震波速度的变化,古登堡界面则是因为地核的外核是液态的,使横波消失了。有利于学生对于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的特点进行学习。板书 3、岩石圈:地壳+上地幔顶部承接之前我们已经对较为
9、陌生的地球的内部结构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接下来就来探讨下和我们生活最密切相关的地球外部的圈层结构。板书 二、外部圈层4外部圈层阅读 P22 地球的外部圈层,完成下列表格外部圈层 概念 组成 地理意义(影响)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生物圈是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结果。阅读课本,通过对知识的整理概括来完成表格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地球的内部和外部的圈层结构,我们主要通过研究地震波包括横波和纵波来研究地球内部圈层,以两个不连续面为界将其分为三部分,地壳、地幔和地核,类似于鸡蛋的结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其中生物圈是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结果,是地表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地球的圈层结构地球的同心圈层内部圈层地壳地幔地核物质组成和特点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范围和特点人类生活在地球表层范围特点通过对整节课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首先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了回顾,并且有利于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板书设计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一、内部圈层1、地震波a) 概念b) 分类c) 异同点2、圈层划分a) 不连续面b) 分层:地壳、地幔、地核3、岩石圈:地壳+上地幔顶部二、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