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心理学笔记.doc

上传人:sk****8 文档编号:2164885 上传时间:2019-04-30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3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格心理学笔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人格心理学笔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人格心理学笔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人格心理学笔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人格心理学笔记.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人格心理心理学笔记第二章 经典精神分析理论第一节 弗洛伊德消极假设 人性是消极的 是本能的 是欲望精神分析理论的主要观点(弗洛伊德)1 潜意识理论(早期)哈特曼潜意识哲学理论实践在另一个强大的刺激来临时会打破以前的较弱的刺激(1) 意识:一般情况下人能够感知到的精神生活,是个体心理活动的外显部分。(2) 前意识:一般情况下,感知不到,但经过努力的回忆和别人的提醒等仍能够感知到的介于意识与潜意识之间的精神生活。(3) 潜意识:一般正常情况下,人所不能感知到的精神生活。潜意识理论反应了弗洛伊德受到哲学的因果论的影响。潜意识决定了人的最根本的行为。2、人格的理论结构(晚年)(1)本我:是人格最原始的

2、我,是与生俱来的部分,由先天的本能和欲望组成的。快乐原则(2)自我:是现实环境的反复教化之下,从本我中分化出来的现实化了的本我是理性的,识时务的。力争回避痛苦有想获得满足。 (现实原则)(3)超我:(理想自我)通过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发展出的一部分,其作用是按社会道德标准监督自我的行动。正常情况下相对处于平衡状态(道德原则,理想自我,至善原则)弗洛伊德认为一个人心理正常与否,很大取决于童年时期的经历。3、弗洛伊德的人性观(具有独到且略显偏执的特点)(1) 具有决定的论调,人的行为受控于生物本能因素或非理性因素。(2) 弗洛伊德蒋人是为一个能量系统,能量是遵循了守恒的原则。(3) 弗洛伊德认为人性

3、本恶,人的各种行为都是受潜意识的本能所支配,而本能与社会之间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本能与社会之间的冲突时最基本的和普遍存在的,且原则上也解决不了。4、人格动力弗洛伊德对人格或心理动力持本能论的观点,将本能的基本心理动力,人的全部行为都受潜意识的本能支配要求。(1) 本能:最原始是为冲动或本能是人生命最基本的要求。 本能的原动力:力的大小或能量的多少,本能所具有的力,其大小有本能所拥有的精神能量的多少决定。 本能的目的:需求满足和消除紧张 本能的对象:能够减少或消除身体欠缺的经验和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本能的来源:身体的状态或需要的欠缺。(2) 动力的分类 生的本能:所有与生命的维持,发展和持

4、续有关的本能称为生本能,生本能具有正向的积极地,建设性的作用,其中性本能主要成分。 死的本能:死本能用以解释某些黑暗的,据有破坏性的行为,如:人与人之间的残忍(弗洛姆)5、人格发展(1)人格发展阶段口唇期(0-1 岁左右)性感带在口腔,咬手指的儿童可能原因:口唇期未得到满足;某些元素的缺失;孤独感很强肛门期(1-3 岁左右)性感带在肛门主要快感来源于排便时的紧张感的解除。性器期(3-5 岁左右)性感带是性器官,个人的兴奋和紧张都集中在行器官上。 (恋父情结和恋母情结的出现)潜伏期(6-12 岁左右)性本能受到压抑,性驱力处于平和,潜伏的状态,力比多能量的兴奋和满足中心转移到其他事物上。生殖期(

5、12-20 岁)生理逐渐成熟,性本能的能量有重新显现,生殖区成为主要性敏感区。(2)发展障碍当某一阶段的需求不能得到满足或过度满足的时候,有些人在发展中就会固着于某个发展阶段,并形成与该阶段密切相关的性格,称之为人格发展的停滞现象。发展阶段 成人时的表现 升华 反向形成口唇期性格 吸烟,贪吃,注重口腔卫生,咀嚼口香糖成为食品或酒类的品尝专家说话谨慎,禁饮酒,不喝牛奶肛门期性格 肛门冲泄型:极端肮脏,浪费,奢侈;肛门存积型:极端整洁,节约等冲泄型:慷慨大方,乐善好施;存积型:精打细算极度恐惧污物,整洁癖,近乎吝啬,过分规矩或相反性器期性格 自我为中心,爱表现,爱慕虚荣喜欢诗歌,喜欢表演,追求成功

6、对性的清教徒式的态度,过于羞怯6、自我防御机制(1)概念:一种无意识的保护过程,用来保持原始的与冲动有关的情绪,以是自我继续它的协调功能。面对超我与本我的矛盾冲突时,人就会感觉到痛苦与焦虑,这时自我可以在不知不觉之中,以某种方式调整一个冲突双方的关系,使超我的监察可以接受,同时本我的欲望又可以得到某种形式的满足,从而缓和焦虑减轻痛苦。(2)类型压抑:当一个人的某种观念情感或冲动不能被超我接受时,就被压抑到潜意识当中,从而使个体不在感到痛苦焦虑,这是种不自觉的主动遗忘与抑制。否认:个体有意无意的拒绝承认那些不愉快的事以保护自己的防御机制。投射:个体将自己不能容忍的冲动,欲望转移到他人身上,以免除

7、自责的痛苦。合理化:酸葡萄,甜柠檬退行:当人受到挫折无法应付时即放弃已经学会的成熟,态度或模式而采取以往幼稚的行为而满足自己的欲望。7、梦的理论梦是通向潜意识的一条迂回的道路,梦是以伪装形式出现的被压抑的情欲。通过梦的分析,可以揭示人的原始欲望和本能冲动,破解潜意识之迷。受压抑的本能冲动是梦的真正制造者。本能冲动为梦的制造提供能量,利用日常生活的片段作为制造梦的材料,以伪装的方式躲过检查作用(检查作用因睡眠而放松警惕) ,进入意识领域而形成梦境。其最终的目的是为了满足本能的愿望。8、梦的工作方式梦境分为显梦和隐义,显梦是梦的表面现象;隐义是梦的真实内容,是表面现象背后隐藏的真实欲望。从显梦到隐

8、义的化装过程是梦的工作。梦有四种工作方式。第一种,凝缩:几种本能欲望复合在一起,以一种象征出现。凝缩的三种方法: 某些隐义的成分消失,或者完全归并于另一种成分中; 许多冲动和欲望中,只有一个简单的成分进入显梦中,因此,显梦的一个微小成分可能代表众多复杂的本能愿望; 隐义中的某些共同成分在显梦中被归纳到一起。第二种,移植:把隐义中重要的本能欲望在显梦中变成无关紧要的细节,而无关紧要的隐义却在显梦中表现得非常引人注目,是一种颠倒秩序、移植意义的过程。移植的两种方式: 本能欲望的重点由一个重要成分转移到另一个不重要的成分上; 本能愿望不以自身的一个成分为代表,而是以另一个本能愿望的不重要成分作为自己

9、的代理人。第三种,象征:以具体的形象来代替抽象的思想,把观念转变成生动的形象。象征及其所代表的事物有可能有某些共同的成分,也可能缺乏共同的成分。第四种,润饰,把凌乱的材料加以条理化,使其显得合理。梦所代表的思维方式是潜意识的、非理性的、非逻辑的,是原发性的,是人类原始的思维方式。梦与精神病有着直接的联系,具有精神病全部的荒谬、妄想、错觉,两者具有共同的心理机制。因此,对梦进行分析,对于治疗精神病和发掘潜意识的内容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第二节 荣格1、荣格的人性观心里能有消极也会有积极的一方面荣格对人性的认识比弗洛伊德要进步。2、主要理论心灵(人格)的结构心灵:包含着一个人所有的思想、情感与行为倾向

10、。心灵调节着个体的行为,使之适应自然和环境。心灵包括意识、个人无意识、集体无意识。(1)意识能够被自我感受到的一切心理活动。意识是随着儿童的成长逐渐发展起来的 ,意识的个性化过程(带有个人色彩)使个体成为心理上的统一整体,对意识的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意识的个性化过程产生了一个新成分自我(ego) 。自我是意识的核心。其作用是对进入意识的各种东西进行筛选和过滤,保证了人格的同一性和连续性。(2)个人无意识由那些曾经显现在意识中,而后或者被压抑、或者被遗忘的经验组成。 (与弗洛伊德的潜意识概念类似,但有重要区别:与性有关的只占小部分) 。个人无意识充斥着许多情结。情结:带有情绪色彩的无意识心理

11、丛。决定着我们心灵的很多方面,驱动人的行为。情结的功能:当某人具有某种情结时,往往执着于某件事而不能自拔,同时却意识不到自己的执着行为。情结举例:自卑情结、英雄情结、大学情结、军人情结、批评情结等。正常的情结:促进事业的追求,充满激情地投入到喜爱的工作中去。病态的情结:心理治疗的目的是分解和消融这些情结。有些神经症患者是情结支配人,而不是人支配情结。(3)集体无意识(最神秘、最富争议的概念)是人类祖先经验的积淀物,是种族进化的漫长过程中累积起来的祖先经验,包含着祖先遗传下来的精神和行为的全部模式,是人类共同经验,而不是个人的(如,害怕黑暗) 。集体无意识是人格中最强有力的成分,是影响行为的最重

12、要的因素。集体无意识主要包含着本能和原型。本能:不学而能的行为模式,其动力是生理性质的,影响行为方式原型:一种祖先遗留给我们的理解模式(如母亲原型、上帝原型、死亡原型、英雄原型、力量原型、太阳原型等) 。是一些原始意象或先验的心灵图式。既记录着知觉经验,又记录着与知觉经验相联系的情绪体验。其动力是心理性质的,其影响表现为普遍的、有规律的理解方式。较有影响的原型人格面具:一个人在世人面前表现的人格特征。是世代生活经验累积的一种心灵模式。阿妮玛:代表着男性心灵中的女性(该有)特征。阿妮姆斯:代表着女性心灵中的男性(该有)特征。两者的作用:帮助我们理解异性,是保持两性之间协调和理解的一个前提。3、人

13、格动力(1)人格生来就是完整的。(2)人格动力源泉就是心里能。(3)三条基本原则:等值原则:又叫等效原则,说的是如果某种特定心理要素原来的心理能减退或消失,那么与此相关的心里能就会在另一种心理要素中出现。 (心里能是稳定的)局限:局限于个体而忽视了与外界环境的能量交换。平衡原则:整个心理系统中的能量的分配,趋向于再各种心理结构之间寻求一种平衡。 反相原则:每一种概念都有与之相反的对立概念。如:内向对外向,思维对情感4、人格的发展阶段理论个体个性化过程强调了社会等因素(1) 童年(出生-青春期):前期依赖父母,后期形成自我,早期主要取决于力比多。力比多指向于学习基本的生活技能。(2) 青年(青春

14、期-40 岁左右):以青春期生理变化为标志,这时候心灵开始获得了自己的形式。这时期面临压力最大。(3) 中年(40 岁左右- ):这一时期是人生最重要的发展阶段,个体更关心智慧和人生的意义。5、人格发展的影响因素(1)父母的作用:儿童时期儿童心理还未独立,所以其常为父母的心理的反映。(2)教师的作用:个体年龄越小,教师作用越大。6、分析技术(1)词语联想法(2)释梦技术:放大法;绘画法第三章 行为主义人格理论行为主义的发展阶段1、 古典行为主义阶段(1) 代表:华生,霍格尔,魏斯,拉施里(2) 观点:主张放弃意识,改以行为作为心理学研究对象,抛弃内省法,改以客观法为心理学的研究方法。(3) 模

15、式:S-R2、 新行为主义(1) 代表:斯金纳,托尔曼,赫尔(2) 观点:不再完全无视有机体的内部过程,开始注意对动机和认知机制的研究,强调刺激与反应之间的中介变量。(3) 模式:S-O-R3、 新的新行为主义(1) 代表:班杜拉,米契尔,罗特尔(开始研究人的高级心理活动)(2) 观点:他们将传统上被行为主义拒之门外的心理学概念如:意识,思维等回归为心理学的合法对象,给予思维,认知等心理因素在行为调节上的作用以足够的重视,强调了认知的积极主动地过程,强调积极主动过程,强调研究的客观性。(3) 模式:S=O-R第一节 古典行为主义人格理论1、 华生简介2、 主要观点:(1) 人性观(中性):空洞

16、的有机体(2) 人格的理解:人格就是一个人习惯的行为系统(3) 人格的发展:行为习惯的发展,环境决定论,改变人格的唯一方法即改变环境(4) 心理学研究对象行为 行为:华生把有机体应付环境的一切活动,称为行为 刺激:把引发有机体活动内部和外部变化活动称为刺激,其必然属于物理或化学性的变化。 反应:把肌肉的收缩和腺体的分泌称为反应,华生认为思维,情绪等也是生理反应。强化:正(奖励)负(惩罚)泛化:对事物反应的一种扩大。分化:对不同事物产生辨别。(5)研究方法:言语报告法,动物拟人论(6)人的异常(变态)行为解释华生认为人的异常行为时在不良的环境中学习与强化的。“儿童逃学”的行为观点家庭教养(环境)

17、第二节 新行为主义的人格理论1、 斯金纳的简介教学机器 程序教学法2、 人格理论(1)人性观认为人性为中性善恶乃为习得的行为方式,没必要寻求所谓人性(2)人格的理解一系列操作性条件反射所形成的行为操作性条件反应(行为) 反应性行为 S-R由某种特定的课观察到的刺激所引起的行为操作性行为 R 型反射在没有任何可观察到的刺激出现的情境下发生的有机体的行为。更能反应人的主动性和探索性。中性刺激(隐藏)强化理论 正负强化 分化,泛化3、 人格的发展强调强化程序在行为获得或表现中的重要性。注重人的尊严和主题性作用 赏识教育 期望理论S-O-R南风效应 严厉的,粗暴的惩罚,不一定有效果习得性无助 过分强调

18、强化程序,认为其能解决一切(不能突破认知的局限)不重视儿童发展的阶段性4、 程序教学与学习机器把学习定义为反应概率的变化,是们科学,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行为主义都强调人事机器。优点: 教学机器能即时强化正确答案,学习效果的即时反馈能加强学习动力。 传统教学主要通过厌恶式的反馈方式刺激来控制学生学习,学生学习是为了不得低分,不被教师同学羞辱等等,学习机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力求获得正确答案 成为学习的动力。 采用教学机器,一个教师可监督全班尽可能多的学生完成作业。 教学机器允许学生按自己的速度,循序渐进学习,使教材学习掌握更牢固,提高学生学习的责任心。 教学机器可以记录错误数量,为教师教学的改善提

19、供依据。第三节 新的新行为主义人格理论1、 班杜拉简介社会学习,替代性强化2、 班杜拉理论及应用认为人的认知能力会直接对行为在成影响。社会认知学习理论(1)观察学习人的学习的获得不一定要反复强化学习得来,通过对他人的观察即可迅速的学习,强调个体对事物的反映评价的作用。 注意过程主义榜样后才会学习 社会风气,社会榜样很重要 保持过程榜样是以符号表征的形式储存在大脑中。 动作再生过程将符号表征通过动作表现出来 强化和动机过程人们并不将每件学习的事情都表达出来,动作的表达受结果与其的影响。(2)自我调控人们根据自己的标准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奖励或惩罚。(3)自我效能对自我能力的信念行为主义的评价与展望1

20、、 行为的理论三个基本(1) 行为主义强调客观观察和记录人的行为。(2) 构成行为的基础是反应,而反应形成是经历学习过程的(3) 个体的行为不是与生俱来的,不是遗传的,而是在生活环境中通过学习与强化获得的。2、 积极影响内容 方式 应用 其它学科的意义(1) 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研究领域确定以行为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消除心理学传统特点主观性,恪守了一般科学研究的客观性原则。(2) 发展了客观研究方法,使心理学在研究方法上日益精进(3) 行为主义对当今教育产生了影响,例如:认识到环境的重要性,榜样对儿童行为塑造的重要性,行为主义强化原则对儿童不良行为矫正的重要性。(4) 对心理学治疗的意义,行为主

21、义理论不太注意问题产生的原因,更侧重于创造实用的治疗方法和程序。(5) 促进了行为科学的诞生(6) 对认知心理学研究的贡献,认知心理学兴起后虽意识重新回归到心理学领域,但认知心理学在方法上尽量通过客观观测来研究认知。3、 局限性(1) 行为主义把人与动物相等同,以刺激反应的公式取代人的内在心理过程的研究,陷入了机械还原论与环境决定论的境地,有贬低人性和非人化的倾向。(2) 片面的强调客观主义的方法论,否定人的心理意识的观念必将对心理学的发展产生消极影响。(3)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内在矛盾,动物学习理论的局限性。4、 借鉴和展望(1) 在心理学的研究中不能单纯的以追求可证实性欲精确性作为目标。(

22、2) 心理学的研究中要防止生物科学的消极影响。(3) 在心理学的研究中要防止还原论的消极思想。(4) 心理学研究不能单纯的以自然科学为标杆。第四章 特质理论流派(人格特质理论)第一节 概述1、 对特质的理解定义:特质是被看做是持久而稳定的行为倾向。这种神经心理结构或先天的行为倾向使个体以相对一贯的方式对刺激做出反应。 (集中于英美,代表人物:奥尔波特、卡特尔、艾森克)2、 特质与类型(1) 类型是指独立不连续的类别,而特质是指连续的象度。(2) 类型主要涉及一类人与另一类人之间的人格差异,特质是个体与个体的人格差异,反应个体间的人格差异。(3) 类型反应了人格中的质的差异,而特质反应了人格中量

23、的差异。(4) 类型往往包含特质。3、 特质理论的特点(1) 一个特制即一个人格维度,人格维度在时间上是相对稳定的,又具有跨情境的稳定性。 (说明人格特质是稳定的。 )(2) 与其他流派的心理学家不同,特质研究者通常没有兴趣预测一个特定情境下的行为,相反,他们想预测那些得分处于特质连续体上的某范围内的人有什么样的典型表现,所以差异是主要目的。(3) 特质理论家不注重查明行为的机制。(4) 特质理论流派很少论及人格的变化,所以对人格的某些问题的改变和干预研究较少。第二节 奥尔波特的人格理论1、 简介支配-顺从量表 A-S 反应量表2、 理论(1) 人性观(接近人本主义人性观)反对消极人性观与机械

24、人性观(行为主义) 人生是充满希望的,既反对弗洛伊德的消极人性观,又反对行为主义的机械论的主张。 (人本主义可称为存在主义心理学,现象学的心理学) 人格是不断发展与完善的,强调自我选择的作用。 人性 的发展是相对自由的。 (较为自由的选择目标、行动策略等,但受到环境等因素的制约) 强调自我决定于自我选择的重要性。(2)人格的界定定义:人格是内在的心理物理系统的动态组织,它是一个对环境的独特的适应(或独有的思想或行为) 人格是一个动力组织,活动的组织,是整体化的,是不断发展的。 人格是生理心理系统,提出身心不可分割。 人格是一种决定倾向(一旦给予适当的刺激就会唤起相对应得行为与体态风格) 独特性

25、:是独特的不同的。 独有的全部的行为与思想。(3)人格结构 特质奥尔波特认为特质是人格的基本元素,是一种概化了的、聚焦的神经心理系统,使许多刺激在机能上有等值能力,能诱发和指导相同形式的适应性行为和表现性行为。 特质的分类 个人特质首要特质(最重要的,最核心的,最显著的,占决定性地位)中心特质(或称核心特质) 、 次要特质 共同特质(4)人格的动力自主机能(机能自主):指那些独立的动机完备动机理论的四个标准: 动机的现实性 多元性 认知特征 具体性(5)人格的发展 躯体“我”的感觉阶段(0-1 岁)躯体我的感觉会伴随个体终生。 自我认同感阶段(2 岁左右)出现典型的自我中心色彩(皮亚杰的研究)

26、 自尊感阶段(3 岁左右)例:国外的体验学习中国家长的“禁止式” “威胁式” (应鼓励孩子多多探索) 自我扩展阶段(4 岁左右)对自我认识逐步扩展到外部 自我意象感阶段(4-6 岁左右) 自我理智感调试阶段(6-12 岁左右)儿童开始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 统我追求阶段 知者自我暴露阶段(6)健康成熟的人格(P399)第三节 卡特尔人格理论1、 简介2、 理论相关研究(1) 人格的界定(2) 人格的结构心理元素周期表 个别特质与共同特质 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 体质特质和环境特质3、16PF探索性因素分析(编制问卷的基本方法)初测问卷测试要有理论假设正式问卷验证性因素分析

27、 拟合度第四节 艾森克的人格理论1、 简介2、 人格的维度(1) 外倾 内倾 外向-内向维度(2) 神经质-稳定性维度 越高越易引发神经症(3) 精神质-超我机能维度 越高越可能导致精神障碍,但得分高不一定是精神障碍。3、 人格的四种层次(四级水平)(1) 超级特质水平(2) 特质水平(3) 习惯化反应水平(4) 特定反应水平4、 人格的生理基础(1) 内外倾向:网状系统,神经活动类型(2) 神经质:边缘系统(扣带回,下丘脑)高神经质得分,生理阈限值低,易被激怒(3) 精神质:经验表明跟雄性激素水平有关。5、 EPQ 问卷1975 年(1) 成年组 90 项项目(2) 少年组 81 项项目(3) 结构 E内外向 N-神经质 P-精神质 L-谎造或自身隐蔽(信度、效度量表)6、 大五因素模型 P444(1)内容 N-神经质:分高者无安全感,情绪易激动 E-外倾性 O-开放性:思维活跃,创新反之则兴趣较少,更追求实际 A-宜人性:在人与人交往关系中,有较高感染力反之则怀疑、残忍、多疑 C -认真性(2)应用 临床心理 健康心理外倾性 宜人性 神经质身心疾病:冠心病 胃溃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课程笔记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