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热带病 (WHO ),疟疾(malaria) 1999年全球发病人3-5亿血吸虫病( schistosomiasis ) 2亿丝虫病(淋巴和盘尾丝虫病 filariasis ) 1.2亿利什曼病(leishmaniasis) 1200万锥虫病(非洲和美洲锥虫病 trypanosomiasis )麻风病( leprosy) (1975年)结核病(tuberculosis)登革热(dengue fever)(2000年),总论,我国五大寄生虫病,疟疾 (malaria)血吸虫病 (schistosomiasis)丝虫病(filariasis)黑热病(kala-azar)钩虫病( hookworm
2、disease ),当前我国寄生虫病的特点,食源性寄生虫病宠物源性寄生虫病机会性致病寄生虫病人口流动引起寄生虫病的流行医务人员普遍缺乏相关的知识和经验,一、人体寄生虫学的定义、内容和重要性,(一)定义 也称医学寄生虫学(medical parasitology),是研究与人体健康有关的寄生虫的形态结构、生活活动、生存繁殖规律,阐明寄生虫与人体和外界环境因素相互关系的科学。,(二) 范围和内容: 1.医学原虫学 Medical Protozoology 2.医学蠕虫学 Medical Helminthology (1)线形动物门:线虫纲 Nematoda (2)扁形动物门:吸虫纲 Tremato
3、da 绦虫纲 Cestoda 3.医学节肢动物学 Medical Arthropodology,人体寄生虫学,原虫学蠕虫学节肢动物学,吸虫:血吸虫、肺吸虫、肝吸虫等绦虫:带绦虫、包虫等线虫:蛔虫、鞭虫、蛲虫、钩虫、丝虫等,孢子虫:,昆虫、蜱、螨等,叶足虫:,鞭毛虫:,溶组织内阿米巴等,蓝氏贾第鞭毛虫、杜氏利什曼原虫等,疟原虫、弓形虫等,二、重要概念: 1、寄生、寄生虫与宿主: 一种动物暂时或永久地生活在另一种动物的体内或体表,获取营养并对后者造成损害。这种现象称为寄生(parasitism),受益的一方称为寄生虫(parasite) ;受害的一方称为宿主(host) 。,2、宿主的类型:(1)
4、终宿主(definitive host)寄生虫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寄生的宿主。(2)中间宿主(intermediate host)寄生虫幼虫或无性生殖阶段寄生的宿主。(3)转续宿主(paratenic/transport host)某些寄生虫侵入非正常宿主后不能发育至成虫,但长期以幼虫形式存在,待有机会进入正常宿主时便可发育为成虫。(4)保虫宿主(reservior host)某些寄生虫既可寄生于人也可寄生于脊椎动物,脊椎动物体内的寄生虫在一定条件下可传给人,此脊椎动物宿主称为保虫宿主。,3、寄生虫的生活史(life cycle) 寄生虫完成一代的生长、发育、繁殖的全过程。分为直接型(土源性蠕虫
5、geohelminth)和间接型(生物源性蠕虫biohelminth)。 4、人兽共患寄生虫病(parasitic zoonoses) 有些寄生虫病可以在人和动物之间自然的传播。自然疫源地5、感染阶段(infective stage) 寄生虫能使人获得感染的阶段。,三、寄生虫与宿主的相互作用,(一、)寄生虫对宿主的作用: 1、掠夺营养:引起营养不良和发育障碍 2、机械性损伤:移行、钻窜损伤细胞、组 织和器官、占位性病变 3、毒性与免疫损伤:引起炎症和超敏反 应,引起继发感染甚至诱发肿瘤,(二)宿主对寄生虫的影响: 1、非特异性免疫反应:天然屏障,皮肤、胃酸、吞噬细胞等 2、特异性免疫反应: 消
6、除性免疫 非消除性免疫: A.带虫免疫(premunition)疟原虫 B.伴随免疫(concomitant immunity)血吸虫,(三)、相互作用结果,1、完全清除寄生虫,并可防御再感染(健康者)2、与寄生虫达到动态平衡,部分抵御再感染 (带虫者carrier)3、不能控制寄生虫,出现症状(患者),四、寄生虫病(感染)的特点,1、慢性感染(chronic infection): 损伤与修复同时存在。 隐性感染(suppressive infection): 常成为机会致病的根源 2、多寄生现象(polyparasitism) 同时感染两种或两种以上寄生虫 3、幼虫移行症(larva mi
7、grans ) 非正常宿主人、不能发育成成虫、组织器官间 窜扰、局部或全身病变 4、异位寄生(ectopic parasitism) 常见寄生部位以外的部位寄生,引起异位损害,五、寄生虫病的流行和防治,(一)寄生虫病流行基本环节 1、传染源:病人、带虫者和保虫宿主等 2、传播途径: (1)传播途径:经水、食物、土壤、空 气、节肢动物、人体等传播 (2)感染途径:经口、皮肤、呼吸道等 3、易感人群: 缺乏免疫力的人群,(二、)影响寄生虫病流行的因素,1、自然因素:气候、温度、雨量等 2、生物因素:昆虫及动物媒介等 3、社会因素:经济文化水平、生活习俗等,(三)寄生虫病的流行特点,1. 地方性 2
8、. 季节性 3. 自然疫源性: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四)寄生虫病的检验,病原学检验:最可靠、最常用免疫学检验:适用早期、轻度和深部感染,检测不到病原体的情况分子生物学检验:DNA探针和PCR技术,(五)寄生虫病的防治,1.控制传染源 2.切断传播途径 3.保护易感者,医学蠕虫学(medical helminthology)吸虫纲(Trematoda)绦虫纲(Cestoda)线虫纲(Nematoda ),各 论,线虫纲概论,成虫线形或圆柱形,两侧对称,体不分节。,体壁特点:角皮层,皮下层,纵肌层,消化道完整,雌雄异体,雌虫一般大于雄虫,雌虫尾端较直,雄虫尾端或向腹面卷曲或膨大成交合伞,线虫基本生活
9、史,虫卵 幼虫 成虫,经四次蜕皮,土源性线虫:发育过程中不需中间宿主,生物源性线虫:发育过程中需中间宿主,1.成虫:,生殖系统:雌性为双管型, 雄性为单管型,交合刺一对。,最大的肠道线虫,长尺余。,圆柱形,体表具细横纹,口孔:品字形唇瓣,一、形态,(Morphology),受精卵:45-7535-50 m 未受精卵:88-9439-44 m,2.虫卵:,似蚓蛔线虫,受精蛔虫卵,蛋白质膜,卵壳(卵黄膜、壳质层、蛔甙层),受精卵细胞,新月形空隙,二、生活史,成虫,经口,(人小肠),3周,小肠,肺,“移行”,成虫,幼虫,感染期虫卵,受精虫卵 (24万/日),肝,右心,经2次蜕皮,经1次蜕皮,(小肠内
10、孵化),经1次蜕皮,气管,咽,宿主:人是唯一宿主,生活史小结:,幼虫移行路径产卵量大,24万/日,寄生部位:小肠,感染途径:经口,感染阶段:感染期虫卵,蛔虫的致病和感染量有关.,1.幼虫致病,全身性的变态反应:哮喘、荨麻疹和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肺部症状:蛔蚴性肺炎。临床上表现为发热、咳嗽、咳痰、咯血、胸痛等。,三、致 病,2.成虫:,掠夺营养、消化道功能障碍,变态反应:荨麻疹、皮肤瘙痒、 蛔虫中毒性脑炎,并发症:(钻孔习性) 胆道蛔虫症,蛔虫阑尾炎、肠穿孔、肠梗阻等,自粪便中查出虫卵即可确诊。常用的方法:1.直接涂片法:3张涂片阳性率较高。2.沉淀集卵法:检出率高。3.饱和盐水浮聚法:检出率高
11、。4.改良加藤法:能定量。,四、诊断,蛔虫病流行广泛的原因:蛔虫产卵量大虫卵对外界抵抗力强(蛔甙层)生活史简单感染方式多样、简单,极易传播,流行环节:,传染源:病人及带虫者,传播途径:经口,易感人群:普遍易感,综合性措施,防治原则,查治传染源(病人、带虫者):阿苯哒唑、甲苯咪唑等,处理粪便,管好水源,加强卫生宣教,一、形态:,Enterobius vermicularis,细小,白线头状 ,体长1cm左右,头端膨大(头翼),咽管末端形成食道球,雌虫尾尖而细,尖细部达体长13 雄虫长2-5mm,不易查见,1.成虫,无色透明, 5060 2030 m,2、虫卵:,不对称,一侧凸出,一侧较平,虫卵排
12、出时,卵内胚胎已发育至多细胞期,成虫 卵 幼虫 成虫,(盲肠、结肠、回肠下段),肛周,6h,蜕皮1次,经口,十二指肠孵化,1个月,二、生活史,成虫寿命24周,感染期卵,34-36 C,蜕皮3次,生活史小结,寄生部位:盲肠、结肠、回肠下段感染阶段:感染期卵感染途径:经口(肛门-手-口,自体重复感染); 间接接触:吸入;(逆行感染) 产卵特点:肛周产卵,虫卵发育迅速虫体成熟快,寿命短异位寄生,1. 雌虫特殊产卵习性:,肛门瘙痒及炎症 失眠、烦躁、消瘦、惊厥等,2. 异位寄生:,阑尾炎、泌尿生殖系统和盆腔的慢性炎症和肉芽肿,诊断:午夜肛周查成虫; 晨起便前查虫卵 (透明胶纸法,棉签拭子法),三、致病
13、与诊断,3. 局部肠黏膜的损伤:消化功能紊乱,世界性分布,城市高于农村,儿童高 于成人,国内感染率高低不一,最高可 达71%以上,家庭聚集性,学校及幼儿园等儿童集体机构聚集性,四、流行特点,五、防治,1 注意公共卫生和个人卫生2 治疗患者:首选药 阿苯达唑 甲苯咪唑、噻嘧啶 外用药: 蛲虫膏,龙胆紫, 3%噻嘧啶软膏等,毛首鞭形线虫Trichuris trichiura,一、形态1、成虫:俗称“鞭虫”,形似马鞭,前细后粗。雄虫尾部向腹面呈环状卷曲,交合刺一根,雌虫尾部钝圆。雌、雄虫生殖系统均为单管型。,2、虫卵: 纺锤型或腰鼓型,大小50-5422-23 m,黄褐色,卵壳较厚,两端各具有一个透
14、明的塞状突起,称盖塞。虫卵排出时,细胞尚未分裂.,三、致病,侵入宿主粘膜下层及肌层,以组织液和血液为食。引起机械性损伤,充血、水肿、出血、肉芽肿,肠粘膜,四、诊断鞭虫病的诊断以检获虫卵为依据,可采用粪便直接涂片法、沉淀集卵法、饱和盐水浮聚法及定量透明法等。因鞭虫卵较小,容易漏检,需仔细检查,以提高检出率。,十二指肠钩口线虫 (Ancylostoma duodenale) 简称 十二指肠钩虫、亚洲钩虫 美洲板口线虫( Necator americanus) 简称美洲钩虫 锡兰钩口线虫(A. Ceylanicum ):偶可感染人体 犬钩口线虫( A. Caninum):偶可感染人体 巴西钩口线虫(
15、 A. Braziliense):引起皮肤幼虫移行症 钩虫病是我国五大寄生虫病之一,成虫:,一、形态,体长1cm左右,半透明,肉红色,头端向背面仰曲,具有头腺1对,咽 腺3个, 顶端有发达的角质口囊,内 腹侧缘有钩齿2对或板齿1对,雌虫尾端尖,雄虫尾端膨大为交合伞,1 2 3,区别点 十二指肠钩虫 美洲钩虫大小 稍大 8-13mm 较小 7-11mm体态 呈“形 呈“形口囊 腹侧 前缘有2对钩齿 腹侧 有1对板齿交合伞 展开为圆形 展开为扁圆形背肋分支 远端分支23 近端分支22交合刺 长鬃状,末端分开 末端合拢,虫卵:,2、 椭圆形,壳薄, 无色透明,3、 内多含24个细胞,卵壳与卵细 胞之
16、间有明显空隙。,1、 大小为5676 3640 m,虫卵结构图:,卵壳,已分裂的卵细胞,空隙,杆状蚴:体壁透明,前端钝圆,后端尖细.第一期杆状蚴0.23-0.4mm0.017mm,第二期杆状蚴0.40.029mm。丝状蚴: 0.5-0.7mm0.025mm体表具鞘膜,口腔封闭,具有口矛,穿刺作用。,幼虫:,二、生活史,成虫,虫卵,一期杆状蚴,二期杆状蚴,丝状蚴,经皮肤黏膜,(小肠上段),粪,24h,48h蜕皮,56d口腔封闭,皮下,血管,肺,气管,成虫,5-7周,2次蜕皮,小肠,土壤,蜕皮,钩蚴若未被胃酸杀死,在肠道内直接发育为成虫经口腔黏膜的则要经体内移行,成虫,经口,感染期,咽,移行,产卵
17、量: 十二指肠钩虫 美洲钩虫 13万个/日 0.5万1万个/日日成虫寿命: 58年 36年,钩虫的迁延移行(persisting migrans)人体经皮肤感染十二指肠钩虫后,部分幼虫在进入小肠之前,可滞留于某些组织中达很长时间(有报道为253天)。此时,虫体发育缓慢或暂停发育,在受到某些刺激后,才陆续到达小肠发育成熟.,寄生部位:人小肠感染途径:皮肤、黏膜或口腔感染阶段:丝状蚴幼虫体内移行路径幼虫的迁延移行,生活史小结:,三、致病,幼虫:,2、全身变态反应及呼吸道症状:钩蚴性肺炎(出血性)咳嗽、咯血、发热,大量感染可致钩虫性哮喘,1、 钩蚴性皮炎(粪毒): 烧灼、针刺感、瘙痒、丘疹、水泡、继
18、发细菌感染形成脓疱等,成虫:,钩虫病(懒黄病、黄肿病、桑叶黄等),1.贫血(钩虫最严重的致病作用) 吸血及血液迅速从其消化道排出 十二指肠钩虫:0.140.4ml日 美洲钩虫:0.020.1ml日 分泌抗凝素 经常更换吸血部位,肠黏膜受损面积扩大,不断 有旧伤口流血 吸血时,虫体不断摆动,造成血管的机械性损伤 铁大量丢失,使造血物质大大减少. 低色素小细胞型贫血,2.消化道功能紊乱:3.异嗜症:与缺铁有关4.婴儿钩虫病:国外有报道钩虫引起的严重贫血及急性肠出血是造成岁婴幼儿最常见的死亡原因。岁以内的婴儿死亡率为,岁幼儿死亡率可达。 5.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全身变态反应的一个表现,粪便检查:查见虫
19、卵或培养出钩蚴即可确诊,四、诊断,1. 直接涂片法查虫卵2. 饱和盐水浮聚法:检出率高3. 改良加藤法(厚涂片定量透明法)4. 钩蚴培养法:需5-7天,免疫诊断方法:应用于钩虫产卵前,并结合病史进行早期诊断。方法有皮内试验、间接荧光抗体试验等,但均因特异性低而少于应用。临床检查:在流行区出现咳嗽、哮喘等,宜作痰及血液检查,如痰中有钩蚴及表现低色素小细胞型贫血可确诊为钩虫病。临床上在进行肠镜检查时发现患者感染钩虫的也不在少数。,1. 传染源:,2. 传播途径:,鲜粪施肥致虫卵污染土壤,适宜的温、湿度,阴蔽条件和 农作物栽培和耕作方式,3. 易感人群:,病人及带虫者,钩蚴经皮肤感染人体,旱地作物种
20、植者,婴幼儿,矿工等,流行环节及因素,1. 普查普治,控制传染源:驱虫(甲苯哒唑 、 阿苯哒唑、噻嘧啶等);用铁剂纠正贫血。,六、防治原则,2. 加强粪管和粪便无害化处理,改良耕作 方式。,3. 注意个人防护:不赤脚下地,手足皮肤 可涂 抹1.5%左旋咪唑硼酸酒精或15%噻 苯咪唑软膏。,可寄生人体丝虫共有八种,我国只有两种:,Wuchereria bancrofti(班氏吴策线虫),Brugia malayi (马来布鲁线虫),均寄生于人淋巴系统,引起淋巴丝虫病。,丝虫(filaria),Loa loa (罗阿罗阿丝虫)Onchocerca volvulus (旋盘尾丝虫),成虫:,乳白色,
21、细丝线状,体表光滑,长50100mm雌虫大于雄虫,雄虫尾部卷曲成圈。存在于人的淋巴系统,临床上难以检测.,雌虫,雄虫,头间隙,神经环,体核,尾核,班氏微丝蚴,马来微丝蚴,鞘膜,微丝蚴(microfilaria),两种微丝蚴区别:,区别点 班氏微丝蚴 马来微丝蚴,大小 较大,长244296 m 稍小,长177230 m,体态 柔和,弯曲自然 僵硬,大弯上有小弯,头间隙 较短,长:宽为1:1-2 较长,长:宽为2:1,体核 较圆,大小均匀 较扁,大小不等 排列整齐,疏松 排列杂乱,重迭,尾核 无 有2个尾核,尾核处角皮 略膨大,成虫,微丝蚴,腊肠期蚴,丝状蚴,成虫,(淋巴系统),蚊吸血,班氏:2周
22、马来:1周,(夜晚),(蚊胸肌内),(蚊喙),蚊吸血,成虫寿命:4 - 10年,2次蜕皮,3个月,生活史小结:,1.寄生部位:班氏-浅表及深部淋巴系统 马来-四肢浅表淋巴系统2.感染阶段:丝状蚴3.感染方式:蚊子叮咬4.终宿主:人 保虫宿主:多种脊椎动物(马来) 班氏淡色库蚊、致倦库蚊、中华按蚊中间宿主:蚊 马来中华按蚊、嗜人按蚊 5.夜现周期性(nocturnal periodicity):微丝蚴通常白天滞留在肺毛细血管,夜间出现在外周血液,这种微丝蚴在外周血中夜多昼少的现象称做夜现周期性。班氏微丝蚴:晚上10时次晨2时马来微丝蚴:晚上8时次晨4时,病程,主要是成虫引起,潜伏期,机械性损伤
23、化学性刺激 抗原性刺激,致病机理,微丝蚴血症期,过敏性炎症,阻塞性病变,成虫,急性期,慢性期,1 急性期过敏性炎症反应:,逆行性淋巴管炎(流火),淋巴结炎,精索炎、附睾炎、睾丸炎、丹毒样皮炎,丝虫热等。,2 慢性阻塞性病变:,淋巴管扩张、瓣膜关闭不全,淋巴液淤积,内皮增生,管腔变窄,淋巴管闭塞,栓塞,象皮肿乳糜尿鞘膜积液,成虫寄生,淋巴管曲张、破裂,淋巴液进入组织,虫体死亡,丝虫性肉芽肿,机械堵塞,隐性丝虫病:热带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马来丝虫:寄生于四肢浅表淋巴系统,淋巴管、淋巴结炎,上、下肢象皮肿,班氏丝虫:寄生于四肢浅表及深部淋巴系统,淋巴管炎,上下肢象皮肿阴囊象皮肿睾丸鞘膜积液等乳糜
24、尿,1.病原学诊断: 夜间取血查微丝蚴(夜9时以后),(1) 厚血膜法:外周血,(2) 新鲜血滴法,或浓集法,2.免疫学:,(1) 皮内试验,(2) 血清学试验:IFAT、IEST、ELISA等,(3) 体液或尿液检查、组织活检,1.分布:班氏丝虫病分布极广,但主要在非洲、亚洲。马来丝虫病仅流行 于亚洲。我国山东、河南以南15省市864个县市(山东、台湾仅有班氏),2.流行环节和影响因素:三环节 传染源: 传染媒介: 易感人群:,携带微丝蚴的病人和带虫者,班氏丝虫 -淡色库蚊、致倦库蚊马来丝虫 -中华按蚊、嗜人按蚊,人群普遍易感,自然因素:利于蚊生长、繁殖、吸血的因素,如温度、湿度、雨量等社会
25、因素:疾病的防治策略、重视程度等,丝虫病流行的两个因素,1.普查普治:海群生(乙胺嗪)+食盐 呋喃嘧酮,伊维菌素 晚期病人治疗:外科手术、中 医中药 2 防蚊灭蚊3 流行病学监测,旋盘尾丝虫简称盘尾丝虫,寄生于人体皮肤内,严重的可致失明,又称河盲症。分布于非洲、拉丁美洲、西亚的南、北也门。,蚋,1、成虫:细长,线状,前细后粗雌:34mm,雄:1.41.6mm. 雌雄生殖系统均为单管型.雌虫子宫较长,中段充满虫卵, 后段则为幼虫.,幼虫,2.幼虫囊包:梭形,与肌肉纤维平行,0.250.50.210.42mm, 内含12条盘曲幼虫,成虫,幼虫,囊包,幼虫,成虫,(人、猪、犬、猫十二指肠和空肠上段)
26、,(横纹肌),5003000/条,血循,人吞食,2天,钙化,(可活1030年),4次蜕皮,生活史特点: 1. 成虫、幼虫同在一宿主体内,无需体外发育,但完成生活史必须更换宿主 2. 人因吞食幼虫 囊包而受感染(经口) 3. 有多种保虫宿主 人可作为终宿主和中间宿主,侵入肠粘膜、水肿、出血、溃疡,肠炎和全身中毒症状,类似中毒和感冒,移行期(23周):,高热、全身性血管炎、肌肉酸疼、部分患者出现眼睑和面部浮肿,3%因广泛性心肌炎而死亡,囊包形成期(416周),除疼痛外,症状渐消退。,侵入期(1周内):,侵入血管、肌肉等,1. 询问病史:有无吃生肉病原诊断:肌肉活检(腓肠肌或肱二头肌取样,压片或切片
27、 镜检 )、检查吃剩肉品免疫诊断: 皮内试验、环蚴沉淀试验、皂土絮状试验 ELISA等,全球分布。北美、欧洲严重,感染率与食肉习惯有关 我国四川、西藏、云南、河南、东北等曾流行 与吃生或半生的肉类有关,治疗:丙硫咪唑为首选治疗药物预防:卫生教育,不吃生或半生肉类,加强肉类检疫,捕杀保虫宿主,吸虫为扁形动物门吸虫纲动物的统称。寄生人体吸虫隶属吸虫纲复殖目,故称复殖吸虫。,形态特点:,多为背腹扁平,两侧对称,大多呈叶状或舌状,个别虫种为圆柱形,具有口吸盘和腹吸盘,大多数为雌雄同体,少数为雌雄异体,消化系统不完全,体壁及各系统特点,口吸盘,咽,食道,腹吸盘,子宫,卵巢,睾丸,卵模及梅氏腺,卵黄腺,肠
28、支,排泄囊,排泄管,受精囊,劳氏管,成虫: 卵巢-卵模结构,生殖系统末段结构,吸虫生活史特点:,吸虫生活史模式:,成虫,虫卵,毛蚴,胞蚴,雷蚴,尾蚴,囊蚴,成虫,入水,无性增殖,人、动物,在12个中间宿主体内发育,卵必须入水发育,有世代交替现象(无性增殖和有性繁殖),有12个中间宿主,有多个保虫宿主,童 虫,1 成虫,体形狭长似葵花籽状 ,大小102535mm,口吸盘大于腹吸盘,雌雄同体 ,睾丸一对,分支状,前后排列于虫体后1/3处 .,口吸盘,肠支,子宫,腹吸盘,卵黄腺,受精囊,睾丸,卵巢,食道,咽,2.虫卵:,黄褐色,平均为2917m,状似芝麻,前端较窄,后端钝圆,卵壳厚,前端有明显的卵盖
29、,卵盖与卵壳的接合处稍厚,隆起称肩峰,后端有一疣状小结节,卵内有毛蚴。,卵盖,卵壳,小疣,肩峰,毛蚴,成虫,卵,毛蚴,胞蚴,雷蚴,尾蚴,囊蚴,童虫,螺体内,入水,粪,淡水螺吞食,逸出螺体,(肝胆管),侵入淡水鱼,终宿主食入,经胆总管、血道或腹腔进入肝胆管,华支睾吸虫第一中间宿主,第一中间宿主 纹沼螺、长角涵螺、赤豆螺等,华支睾吸虫第二中间宿主,生活史特点,1 成虫寄生于终宿主肝胆管内2 整个发育需三个宿主3 感染时期:囊蚴4 感染途径:经口5 保虫宿主:猫、狗、鼠等哺乳动物6 成虫寿命20-30年,主要是成虫致病,机理:,机械性刺激和代谢产物的化学性刺激引起胆管上皮细胞脱落增生,管腔狭窄,胆管
30、阻塞,胆汁潴留。胆管炎、胆囊炎、阻塞性黄疸等,葡萄醛酸胆红素,-葡萄糖醛酸苷酶,胆红素钙,临床表现:,消化不良,头晕,食欲减退,乏力,上腹不适,腹泻,肝区隐痛等;儿童反复感染可引起发育障碍和侏儒症;有资料显示本虫感染可诱发肝癌。 常见体征: 肝肿大。脾肿大少见。 虫卵、死亡虫体常可诱发胆道结石。,病原诊断: 粪检查虫卵:产卵量少,卵小,集卵法(乙醚蚁醛法、 NaOH消化法、自然沉淀法等) 十二指肠引流液查虫卵:检出率高,有危险性 和不便性,仅用于粪检阴性者。免疫学诊断: 皮内试验 间接血凝试验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主要分布远东,即在日本、朝鲜、韩国、越南北部、俄罗斯的少部分地区和中国的大部分地区
31、。,流行的主要因素: 传染源:病人和带虫者,保虫宿主 传播途径:(1)习食性(2)嬉食性 (3)误食性:加工捕鱼感染 自然因素:(1)粪便管理不当,虫卵直接入水 (2)中间宿主分布广泛,1 加强卫生宣教。2 不吃生的或半生的鱼虾。3 加强粪便管理,消灭螺类宿主。查治病人、带虫者和病畜。吡喹酮 、阿苯哒唑,1. 成虫 (1)虫体肥厚,为大型吸虫。 大小为 20 75820mm (2)腹吸盘比口吸盘大45倍,呈漏斗状。 (3)睾丸一对,高度分支,珊瑚状,前后 排列于虫体后半部。,子宫,卵巢,口吸盘,腹吸盘,肠支,睾丸,2.虫卵: 椭圆形,淡黄色,大小为1301408085m,卵壳薄而均匀,卵盖小或
32、不明显,卵内含一个卵细胞和2040个卵黄细胞。,卵 盖,卵黄细胞,卵 细 胞,卵 壳,布氏姜片吸虫虫卵,成虫,人、猪等小肠,卵,粪,入水,37周,毛蚴,侵入扁卷螺,胞蚴,母雷蚴,子雷蚴,尾蚴,12月,逸出螺体,13小时,囊蚴,水生植物表面,经口,童虫,十二指肠内脱囊,吸附肠黏膜,生活史小结(1)终宿主:人 中间宿主:扁卷螺 保虫宿主:猪(2)媒介植物:(3)寄生部位:人小肠(4)感染阶段:囊蚴(5)感染途径:经口,成虫致病机理:,(1)机械、化学损伤:可引起肠粘膜炎症、点状出血、水肿及坏死等。,(2)吸附肠壁,掠夺营养,防碍小肠消化吸收。营养不 良性水肿。大量寄生,可引起肠梗阻。(3)变态反应
33、: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临床表现:,因感染的虫数、病人的抵抗力不同等因素,临床表现差别甚大。轻度感染无症状。主要症状有:腹痛、腹泻、乏力、消瘦、营养不良等。儿童重度感染可影响发育。,1、粪检查虫卵。方法有直接涂片法和自然沉淀法。,2、查成虫。病人有时可从粪便或呕吐物中排出成虫,根据成虫的形态可进行诊断。,流行因素:,1、传染源:感染姜片虫的人及猪,2、粪便管理不当,3、生吃水生植物、饮生水的习惯,姜片虫分布于亚洲东部及东南部的温带和亚热带地区。国内分布于广东、广西、湖南、湖北、河南、河北、甘肃、陕西、四川、云南、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江西、安徽、台湾等18个省、市、自治区。,防治原则:,1
34、、普查普治,2、加强粪便管理,3、改变饮食习惯,不生吃未洗净 水生植物、不饮生水等4、 不用青饲料养猪,吸虫纲并殖科的吸虫通称并殖吸虫,亦称肺吸虫。,并殖吸虫的特征:卵巢与子宫左右并列 两个睾丸左右并列,1 成虫:椭圆,肥厚,背面隆起,腹面扁平,长7.5 12宽4 6厚3.5 5mm。活体呈红褐色,固定后为灰白色。,2 虫卵:椭圆形,金黄色,大小为801184860um,有1个明显的卵盖。卵壳厚薄不匀,后端多有增厚。卵内含1个卵细胞和10余个卵黄细胞。,口吸盘,咽,腹吸盘,子宫,生殖孔,卵巢,睾丸,食道,卫氏并殖吸虫成虫,卵黄腺,排泄囊,卵盖,卵壳,卵黄 细胞,卵细胞,卫氏并殖吸虫卵,成虫,卵
35、,毛蚴,胞蚴,母雷蚴子雷蚴,尾蚴,囊蚴,童虫,川卷螺,溪蟹、蝲蛄,人和多种哺乳动物的肺内,痰或粪,入水,3周,终宿主食入,由肝脏表面,从腹腔穿过膈肌进入胸腔,入肺,生活史特点:,1、成虫寄生于人、猫、狗及野生动物(虎、狼等)肺。,2、第一中间宿主:川卷螺类;第二中间宿主:溪蟹及蝲蛄等。,4、感染时期:囊蚴、转续宿主的肉内童虫,5、感染途径:经口,6、异位寄生及异位损害,3、转续宿主:野猪、野鼠、蛙、兔等,致病机理:,急性期:,主要表现由童虫移行、游窜时机械损害及免疫病理反应引起。,临床上以低热、乏力、消瘦、荨麻疹、嗜酸性粒细胞增高;重度者,毒血症状明显。,慢性期:,童虫进入肺后引起的病变,大致
36、可分为:脓肿期、囊肿期、纤维疤痕期。,以上三期病变常可同时出现于同一器官内。,2、脑型:头痛、头晕、癫痫、偏瘫、视力障碍 等。,3、肝型:肝痛、肝大、肝功能紊乱等。,4、皮肤型:游走性皮下包块、结节。,5、亚临床型:临床症状不明显,但多种免疫反应呈阳性。,成虫通常寄生肺,但其童虫有时成虫亦可寄生于皮下、脑、肝、眼等寄生,引起损害。,1、胸肺型:胸痛、咳嗽、咯血、铁锈色血痰等。,临床表现,1、询问病史,2、病原学检查:痰检、粪检查虫卵、组织活 检,查虫体。,3、免疫学诊断 : 皮试 ELISA法,分布:国内分布广泛,山东、江苏、湖南等23个省、区。浙江宁海的溪蟹压片发现有囊蚴感染.,流行因素:1、病人、带虫者、保虫宿主和转续宿主。,2、中间宿主的存在。,3、生吃或半生吃溪蟹、蝲蛄的习惯。,防治原则:,1. 加强卫生宣传,改变不良饮食习惯,不 饮生水。2. 普查普治病人,处理病畜,以减少传染 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