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目 录第一章 公文概述 .21、含义 .22、分类 .23、公文的行文关系 .3第二章 公文的种类 .4第一节 通 告 .4第二节 通 知 .5第三节 报 告 .7第四节 通 报 .9第五节 请 示 .11第六节 批 复 .14第七节 会议纪要 .16第八节 函 .18第三章 常用文书 .19第一节 计划类公文 .191、规划 .202、设想 .213、计划 .224、要点 .235、方案 .246、安排 .25第二节 总结 .28第三节 调查报告 .30第四节 述职报告 .32第五节 讲话稿 .34第六节 开幕词 .39第七节 闭幕词 .40第八节 简 报 .41第四章 行文规则 .48第一
2、节 含义 .48第二节 基本规则 .49第三节 常见病例 .531、公文标题中常见病例分析 .532、公文写作中常见的问题 .56公文写作基础知识讲义第一章 公文概述 1、含义 公文,即公务文书的简称,属于应用文。公文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公文,是指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为处理公务而形成的文字材料。狭义的公文,是指党政机关处理公务时所使用的公文。 2、分类 公文按其行文方向,可分为上行文、下行文、平行文。上行文是指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报送的公文,如请示、报告等。下行文是指上级机关向所属下级机关的行文,如决定、指示、公告、通知、通知、通报等。平行文指同级机关或不同隶属机关之间的行文,如函
3、等。通知、公文纪要有时也可作为平行文。 公文按其时限要求,可分为特急公文、急办公文、常规公文。公文内容有时限要求,需迅速传递办理的,称紧急公文。紧急文件可分为特急和急件两种,紧急公文应随到随办,时限要求越高,传递、办理的速度也就要求越快,但要“快中求准”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公文的时效要求越来越高,即使常规公文,也应随到随办,以提高办文效率。 公文按其机密程度,可分为绝密公文、机密公文、秘密公文、普通公文。绝密、机密、秘密公文又称保密文件,是指内容涉及党和国家的机密,需要控制知密范围和知密对象的文件。文件的密级越高,传达、阅办、保管的要求也越严。 3、公文的行文关系 行文关系,是各级党政机关、
4、各个部门和单位之间的组织关系和业务关系在公文运行中的体现。机关部门、单位之间的相互关系,一般可分为同一系统上下级之间的相互隶属关系,同一系统的平级机关之间以及同一机关各部门之间的平行关系,不同系统的机关、部门之间不相隶属关系。行文关系是根据行文单位各处的隶属关系和职权范围确定的。 建立正确的行文关系,遵守必要的行文规则,有助于机关、部门、单位维护正常的领导和管理,避免行文混乱,防止“公文旅行” ,克服文牍主义,提高工作效率。一定的行文关系,规定和约束了公文按照一定的方向运行,通称为行文方向。行文方向是行文关系的反映。行文方向分为上行文、平行文和下行文。在具体行文中,根据组织关系和工作需要,可以
5、采取逐级、多级、越级、直达、直接等不同的行文方式。 遵照以下规则:按照职权范围行文、按隶属关系行文、一般应当逐级行文等。 行文其他注意事项:主送与抄送应准确得当;一般应一文一事;准确把握联合行文规定、公布公文如不另行文,应在公布时注明。第二章 公文的种类公文的种类简称文种。根据国务院办公厅 1999 年修订发布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规定,公文种类主要包括:命令(令) 、议案、决定、指示、公告、通告、通知、通报、报告、请示、批复、函、会议纪要。 公文作为传达和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联系和处理各级机关公务的工具,体现着组织的意志,表达着组织的主张,显现着组织活动的行为目的。因此,公文的种类和
6、体式取决于公文的性质和公务活动的内容与方式。不同的文种反映着公文不同的内容与作用。各机关在拟制公文时,必须从实际需要出发,根据本机关的职权范围、所处地位与发文目的,正确使用文种。在机关单位,除了应用公文之外,经常用到的还有 常用文书包括:计划类、总结类、讲话类和信息类等。 第一节 通 告(一) 、通告的概念 通告适用于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应当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项。 (二) 、通告的特征 1、用于宣布一般性事项,有别于公告宣布重大事项。 2、通告只在国内一定范围内公布,有别于公告向国内也向国外公布。 3、通告可以由各级机关、人民团体、企业或事业单位发布,有别于公告只能由地位较高机关发布。4、通告不写抬
7、头,无主送单位。 (三) 、通告的种类 周知类通告。主要是使受文者了解重要情况、重要消息。因此文中不提直接的执行要求。 执行类通告。主要向受文者交待需要遵守、执行的政策、措施以及其他行为规范,具有一定的强制力。 (四) 、通告的写作格式 通告由标题、正文、发文机关和日期等部分组成。 标题 由发文机关、事由、文种构成。根据具体情况,也可使用发文机关加文种、事由加文种或只写“通告”二字。 正文 由缘由和通告事项两部分组成。缘由为发布通告的原因和根据,事项为须知和遵守的内容。用“特通告如下”转承连接。通告事项是面对大众的,应简洁明了,叙述清楚,通俗易懂,便于掌握。结尾部分可提出要求、希望,并用“特此
8、通告”作结。有时也可不写,形式比较灵活。 署名和日期 正文后签署发布通告的机关名称和日期。 第二节 通 知(一) 、通知的概念通知适用于批转下级机关公文,转发上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发布规章;传达要求下级机关办理和有关单位需要周知或者共同执行的事项;任免或聘用干部。通知大多属下行公文。 (二) 、通知的种类 印发、批转、转发性通知。用于印发本级机关,批转下级机关,转发上级机关、同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以及发布某些行政法规等。 指示性通知。上级机关对下级机关某一项工作作出指示和安排,而根据公文内容又不必用 “命令”或“指示”时,可使用这类通知。知照性通知。用于告之各有关方面周知的事项等
9、。这种通知发送对象广泛,对下级、平级均可发送。事务性通知。用于上级机关对下级就某一具体事项布置工作,交待任务;同级机关及不相隶属的单位之间就某一项具体工作的进行或某一具体问题的解决要求对方配合、协助办理等。 任免、聘用通知。用于任免或聘用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职务等。 (三) 、通知的写作格式 通知的写作形式多样、方法灵活,不同类型的通知使用不同的写作方法。 1、印发、批转、转发性通知的写法。标题由发文机关、被印发、批转、转发的公文标题和文种组成,也可省去发文机关名称。正文须把握三点:对印发、批转、转发的文件提出意见,表明态度,如“同意” 、 “原则同意” 、 “要认真贯彻执行” 、 “望遵照执行”
10、 、 “参照执行”等;写明所印发、批转、转发文件的目的和意义;提出希望和要求。最后写明发文日期。 2、批示性通知的写法。标题由发文机关、事由和文种组成,也可省去发文机关名称。正文由缘由、内容包括要求等部分组成。缘由要简洁明了,说理充分。内容要具体明确、条理清楚、详略得当,充分体现指示性通知的政策性、权威性、原则性。要求要切实可行,便于受文单位具体操作。 3、知照性通知的写法。这种通知使用广泛,体式多样,主要是根据通知的内容,交代清楚知照事项。 4、事务性通知的写法。通常由发文缘由、具体任务、执行要求等组成。会议通知也属事务性通知的一种,但写法又与一般事务性通知有所不同。会议通知的内容一般应写明
11、召开会议的原因、目的、名称,通知对象,会议的时间、地点,需准备的材料等。 5、任免、聘用通知的写法。一般只写决定任免、聘用的机关、依据,以及任免、聘用人员的具体职务即可。 第三节 报 告 (一) 、报告的概念 报告适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提出意见或者建议,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报告属上行文,一般产生于事后和事情过程中。 (二) 、报告的种类 综合性报告。是将全面工作或一个阶段许多方面的工作综合起来写成的报告。它在内容上具有综合性、广泛性,写作难度较大,要求较高。 专题性报告。是针对某项工作、某一问题、某一事件或某一活动写成的报告,在内容上具有专一性。回复报告。是根据上级机关或领导人的
12、查询、提问作出的报告。 (三) 、报告的写作格式 1、综合性报告的写法 标题 事由加文种,如关于 2003 年上半年工作情况的报告 ;报告单位、事由加文种,如东北师范大学教务处关于 2003 年度工作情况的报告 。 正文 把握三点:(1)开头,概括说明全文主旨,开门见山,起名立意。将一定时间内各方面工作的总情况,如依据、目的,对整个工作的估计、评价等作概述,以点明主旨。 (2)主体,内容要丰富充实。作为正文的核心,将工作的主要情况、主要做法,取得的经验、效果等,分段加以表述,要以数据和材料说话,内容力求既翔实又概括。 (3)结尾,要具体切实。写工作上存在的问题,提出下步工作具体意见。最后可写“
13、请审阅”或“特此报告”等语作结。 2、专题报告的写法 标题 由事由、文种组成,如关于招商工作有关政策的报告 。有的报告标题也可标明发文机关。标题要明显反映报告专题事由,突出其专一性。 正文 可采用“三段式”结构法。以反映情况为主的专题工作报告主要写情况、存在的问题、今后的打算和意见;以总结经验为主的专题工作报告主要写情况、经验,有的还可略写不足之处和改进措施;因工作失误向上级写的检查报告主要写错误的事实、产生错误的主客观原因、造成错误的责任、处理意见及改进措施等。结尾通常以“请审核” 、 “请审示”等语作结。 3、回复报告的写法 标题 与前两种报告大体相同 正文 根据上级机关或领导的查询、提问
14、,有针对性作出报告,要突出专一性、时效性。 (四) 、报告的写作要求 1、写综合报告应注意抓住重点,突出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在此基础上列出若干观点,分层次阐述。说明观点的材料要详略得当,以观点统领材料。 2、专题报告,要一事一报,体现其专一性,切忌在同一专题报告中反映几件各不相干的事项和问题。 3、切忌将报告提出的建议或意见当作请示,要求上级指示或批准。第四节 通 报(一) 、通报的概念 通报适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或者情况。通报属下行公文。 (二) 、通报的种类 表彰性通报。主要用来表彰先进,介绍单位或个人成功的经验、做法,以学习先进,见贤思齐,改进与推动工作。 批评性通
15、报。用来批评后进,纠正错误,打击歪风,指出有关单位或个人存在的错误事实,提出解决办法或处理意见。 传达性通报。用于传达上级重要精神与重要情况;引起人们的警觉与注意,对当前的工作起指导作用。 (三) 、通报的格式和写作要求 通报由标题、主送单位、正文、发文机关和日期组成。 1、标题 由发文机关、事由、文种或事由、文种构成。如国务院关于一份国务院文件周转情况的通报 、 关于人大建议、政协提案办理情况的通报等。 2、正文(1)表彰性通报和批评性通报一般分为三部分:(一)主要事实。表彰性通报要突出主要先进事迹,批评性通报要抓住主要错误事实;(二)分析指出事例的教育意义。表彰性通报,有在阐述先进事迹的基础上,提炼出主要经验、意义和值得学习与发扬的精神。(2)批评性通报要分析错误的性质、危害,产生的根源和责任,指出应吸取的主要教训等;(三)决定要求。表彰性和批评性的通报,应写明组织结论与予以表彰或处理的决定,同时提出对表彰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