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农业经济学习题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农业:农业是人们利用太阳能,依靠生物的生长发育来获取产品的社会物质生产部门。农业生产的对象是生物体,获取的是动植物产品。农业一般指植物栽培业和动物饲养业。2、农产品供给:是指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在一定时间内、在一定条件下愿意并能够出售某种商品农产品的数量。3、农产品需求:是指农产品消费者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上愿意购买并且能够购买的某种农产品的数量。4、农产品需求价格弹性:是指某种农产品市场需求量对其价格变化反应的敏感程度,即指农产品需求量变动率与其价格变动率的比率。5、农产品供给价格弹性:是指某种农产品的市场供给量对其价格变动反应的敏感程度,
2、即指农产品供给量变动率对其价格变动率的比率。6、粮食安全:所有人在任何时候都能够在物质上和经济上获得足够的、安全的、富有营养的食物来满足其积极和健康生活的膳食需要及食物喜好时,才实现了“粮食安全” 。7、农产品的期货交易:按照一定的条件和程序,由买卖双方在交易所内预先签订产品买卖合同,而贷款的支付与货物的交割则要在约定远期进行的一种贸易形式,属于信用交易范畴。 8、比较成本学说:每个国家不一定生产各种商品,而应集中力量生产那些利益较大或不利较小的商品,然后通过国际贸易,在资本和劳动力不变的情况下,生产总量将增加,如此形成的国际分工对贸易各国都有利。 9、土地:是由地球陆地部分一定高度和深度的岩
3、石、矿藏、土壤、水文、大气和植被等要素构成的自然综合体,即陆地及其自然附属物。10、土地集约经营:指在一定土地面积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活劳动,应用先进农业技术装备和技术措施,进行精耕细作,主要靠提高土地生产率来增加农产品产量和收入的经营方式。11、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是指根据农业生产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社会、经济、技术、自然条件的可能,将土地生产要素适当集中使用,从而获得最大经济效益的经营方式。12、土地制度:是指人们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在土地利用中形成的土地关系的综合。13、土地产权:是指由土地制度界定的关于土地这一财产的一切权力的总和。14、土地所有制:是指人们在一定社会制度下拥有土地的经济
4、形式,是一定土地关系的基本制度。15、土地使用制:是关于土地使用的经济法律关系的总和。主要解决土地由谁使用和如何使用的问题。16、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在我国农村土地集体所有的情况下,农村土地所有权和经营权发生分离以后所产生的一种特殊权利。17、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是指通过承包取得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可以依法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或者其他方式流转。18、农业劳动力:指能参加农业劳动的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19、农业劳动力供给: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劳动力进行农业劳动供给的数量和质量。20、农业劳动力需求:是指在现存农业自然资源状况和生产力水平的条件下,为了保证经济发展和社会对农产品日益增长的需要,整个社
5、会对农业劳动力总量和质量的整体需求。21、农业劳动生产率:指农业劳动者在单位劳动时间内生产的农产品数量,或者生产单位农产品所消耗的劳动时间。22、农业剩余劳动力:在一定的生产力水平下,农业劳动力的供给大于农业生产经营合理需求的那一部分劳动力(其投入农业生产经营的边际产量为零或负数) 。23、农业技术进步:指不断用先进的农业技术来代替落后的农业技术,以促进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24、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是指广义农业科技进步对农业总产值增长的贡献份额,既包含了自然科学技术进步的作用,又包含了政策、管理水平等软科学技术进步的作用。25、农业资金:是指国家、农户或社会其它部门投入农业领
6、域的各种货币资金、实物资本和无形资产,以及在农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的各种流动资产、固定资产和其他资产的总和。狭义指社会各投资主体投入农业的各种货币资金。26、农户资金:指农户农业生产所得或其他收入中可以用于农业投资的现金、银行存款等资金。27、农业财政资金:是国家财政预算中用于农业的各项支出28、农业信贷资金:农业信贷资金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农业信贷资金是指各种金融机构和个体信贷供给者投入到农业产业中各个环节的单位或个人的各种信贷资金。 狭义的农业信贷资金是指各种金融机构和个体信贷供给者投入到农业生产领域的中的信贷资金。29、农业家庭经营:指以农民家庭为相对独立的生产经营单位,以家庭
7、劳动力为主所从事的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又称为农户经营或家庭农场经营。30、农业合作社:是指农民,特别是指以家庭经营为主的农业小生产者为了维护和改善各自的生产以至生活条件,在自愿互助和平等互利的基础上,遵守合作社的法律和规章制度,联合从事特定经济活动所组成的企业组织形式。31、交易费用:就是使用价格体系时所发生的发现相对价格、进行谈判、签订契约、实施监督、设立解决纠纷的安排等费用。 32、外部性:是指某种经济活动能使他人得到附带的利益或使他人受到损害,而受益人或受害人无需付出相应的报酬或无法得到赔偿的现象。 33、无公害农产品:是指产地环境、生产过程、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要求,经认证合格
8、获得认证证书,并允许使用无公害农产品标志的、未经加工或初加工的安全、优质、面向大众消费的食用农产品。34、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户经营为基础,以“龙头”组织为依托,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系列化服务为手段,通过实行种养加、产供销、农工商一体化经营,将农业再生产过程的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联结为一个完整的产业系统,是引导分散的农户小生产转变为社会化的大生产的组织形式,是多方参与主体自愿结成的经济利益共同体,是市场农业的基本经营方式。35、农业保护政策:在国民经济运行中,政府为了确保农业发挥基础作用,使农业的发展与其他产业的发展相适应,以便实现整个国名经济持续、协调、快速发
9、展而采取的一系列保护与支持农业的政策措施的总和。36、农业经营一体化:通过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形成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贸工农一体化经营体制,使外部经济内部化,从而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农业的的比较利益。37、农业生产专业化:围绕主导产品或支柱产业进行专业化生产,把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作为一个系统来运行,做到每个环节的专业化与产业一体化协同相结合。38、农业保护政策:指在国民经济运行的过程中,政府为确保农业发挥基础作用,使农业的发展与国名经济其他产业的发展相适应,以便实现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协调、快速发展而采取的一系列直接和间接支持农业的措施。39、黄箱政策:以农产品价格支持、
10、农产品出口补贴和农业生产要素投入补贴为主的对 生 产 和 贸 易 产 生 扭 曲 作 用 的 农业保护政策。40、绿箱政策:政 府 执 行 某 项 农 业 计 划 时 , 具有较长效应、对 生 产 的 影响 很 小 的 支 持 措 施 , 较少直接引起贸易严重扭曲的农业保护政策。41、感知风险:是指在食品购买过程中,消费者因无法预料期购买结果的优劣以及由此导师的后果而产生的一种不确定性感觉。42、信息搜寻:是指消费者有意图的激活记忆里所存储的知识、信息或者在周围环境中获得信息的过程。43、良好操作规范:是一种特别注重制造过程中产品质量与卫生安全的自主性管理制度。44、有机食品:有机食品是指生产
11、环境受到污染,生产活动有利于建立和恢复生态交流良性循环,在原料的生产和加工过程中既不使用农药、化肥、生长激素等化学合成物质,也不采用转基因技术及其产品,不采用其它不符合有机农业原则的技术与材料。通过 人食品认证,使用有机食品标志的,可供饮食的符合国际或国家有机食品标准的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45、食品认证:食品认证是一项系统工程,它包括食品生产、加工、销售、消费等各相关环节,并着眼于现实资源和技术条件,以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和安全为最高目的,以制定标准、实施标准为主要环节,按照统一、简化、 协调、选优的原则,在各有关方面的协作下,对产品的生产、加工、贮藏、运输、销售全过程进行标准化管理。46、农业产
12、业结构:农业产业结构也称农业生产结构,是指一定地域(国家或地区或农业企业)范围内农业各生产部门及其各生产项目在整个农业生产中相对于一定时期和一定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所构成的特有的比较稳定的结合方式。简言之,就是指农业各产业部门和各部门内部的组成及其相互之间的比例关系。47、农业产业结构合理化:是指通过对农业结构的调整,使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资源得到最合理的配置,从而使农业产业结构的效益、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农业产业结构是否合理,是一个相对和发展的概念。48、现代农业: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
13、型农民发展农业,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49、农业现代化:是指把农业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上,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农业,用现代工业装备农业,用现代管理方法和手段组织、管理农业,把落后的传统农业逐步改造成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的过程。50、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51、可持续农业:在满足当代人需要,又不损害后代满足其需要的发展条件下,采用不会耗尽资源或危害环境的生产方式,实行技术变革和机制性改革,减少农业生产对环境的破坏,维护土地、水、生物、环境不
14、退化、技术运用适当、经济上可行以及社会可接受的农业发展战略。52、中国特色生态农业:生态农业就是从系统的思想出发,按照生态学原理、经济学原理和生态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以期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的农业发展模式。简单地说,就是遵循生态经济学规律进行经营和管理的集约化农业体系。 二、简答题1、试分析农业的特性。2、试从农业的地位来说明当前农业保护的必要性。3、从农业的基本贡献角度论述发展农业的重要性。4、简述农业的多功能性。5、土地的经济特点有哪些?(1)土地供给的稀缺性(2)土地利用的区位性(3)土地报酬递减的可能性
15、(4)土地利用方向变更的困难性(5)土地经营的分散性和风险性(6)土地对投入资本的存储性(7)土地利用后果的社会性6、土地制度的定义及特点?土地制度指人们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在土地利用中形成的土地关系的总和。特点:地位的基础性、构成的复杂性、各国(或地区)的差异性7、土地所有权特征有哪些?(1)土地所有权主体的特定性;(2)土地所有权的客体不动产性;(3)土地所有权交易的禁止性;(4)土地所有权权属的稳定性;(5) 土地所有权去权能的可分离性;8、中国现行农村土地利用与管理制度有哪些?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农地开发、整理与复垦制度、合理利用土地和保护耕地制度、农村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农村土地征用制
16、度9、简述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转让与转包之间的区别?转包是只能发生在同一集体经济组织内部,转包后原土地承包关系不变;转让是受让方可以是本集体经济组织以外的农户,原土地承包关系自行终止 ,原承包方在承包期内不得再要求重新承包土地。10、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主体是谁?权利有哪些?主体是承包方权利:发包方不得侵害承包方承包经营权;承包方有权获得流转收益;11、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方式、原则有哪些?方式:转包、转让、互换、 出租、 入股、继承、抵押第一,遵循依法、自愿、有偿原则; 第二,不得改变土地所有权性质;第三,不得改变土地的农业用途;第四,流转期限不得超过承包期的剩余期限。12、你认为在中国
17、该如何构建利用和配置水资源的机制?(1)建立水资源配置和利用的市场机制(2)建立水资源配置和利用的利益调节或补偿机制(3)建立水资源配置和利用的国家宏观调控机制(4)建立水资源配置和利用的技术创新和推广机制13、农业劳动力需求与供给有哪些基本特点?需求方面:(1)农业劳动力需求具有数量和劳动时间的季节性。 (2)农业劳动力的需求具有技能上的复杂性。 (3)农业劳动力需求的质量在提高、数量在减少。供给方面:(1)农业劳动力数量大,质量低 (2)农业劳动力供求矛盾十分突出。 (3)农业劳动力供求状况在地区之间存在较大差异。14、农业劳动力供给与需求的决定因素有哪些?供给的影响因素:(1)农村人口规
18、模和构成,直接决定着农业劳动力的供给资源的规模和构成。(2)农业部门经济效益的高低决定着农业劳动力实际供给的多少。(3)农业劳动力供给资源的素质状况决定着农业劳动力有效供给的多少。(4)农业劳动时间供给量的多少,同样是决定农业劳动力供给状况的重要因素。需求的影响因素:(1)农业自然资源的状况决定着农业劳动力潜在的需求的大小。(2)社会人口和经济状况决定着农业劳动力的宏观需求状况。(3)政府的政策对于农业劳动力的需求状况也是一个重要的决定因素。15、农业劳动力转移的一般规律?(1)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农业劳动力会逐步向非农产业或城市转移,农业劳动力占整个社会劳动力的比重逐步下降。(2)农业劳动力
19、向非农产业转移速度的快慢,从根本上讲取决于农业相对非农产业劳动生产率的差距,即如果差距扩大,转移的拉力就强,转移的速度就快,反之亦然。(3)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或城市转移呈现出两个阶段的变化趋势:第一阶段是农业劳动力绝对数量增加,相对比重下降;第二阶段是农业劳动力的绝对数量与相对比重同时下降。16、承包方享受的权利有哪些?(1)承包经营权的使用;(2)承包经营的收益获取权;(3)生产经营自主权和产品处置权;(4)承包权的流转权;(5)补偿权;(6)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17、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定义及主要类型?农业剩余劳动力:是指在一定的生产力条件下,农业劳动力的供给大于农业生产经营合理需求的那
20、一部分劳动力,这部分劳动力投入农业生产经营的边际产量为零或负数。分类:按照农业剩余劳动力的特殊性可分为:绝对剩余和相对剩余按照农业剩余劳动力产生的原因可分为:积累型剩余、结构型剩余、替代型剩余、季节性剩余。18、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形成的原因?(1)以往人口政策的失误,导致农业人口及其劳动力数量增长过快,规模过大。(2)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3)耕地的减少(4)农村二、三产业不发达,吸纳劳动力少(5)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结构,阻碍了农村劳动力向城市及其二、三产业的转移。19、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特点?(1)从转移地域看,以就地转移与农村内部转移为主,具有较强的封闭性。(2)从转移产业看,以农村
21、工业部门为主。(3)从转移方式看,以兼业型为主。(4)从不同区域看,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存在严重的不平衡性。20、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意义?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 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业比较利益的关键所在(解决农业问题的关键)具体来说:(1)是发展农业生产的根本途径(2)是增加积累和提高农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决定条件(3)是衡量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根本标志(4)是加快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21、中国水资源利用上存在的问题有哪些?(1)水资源浪费严重,利用率低 (2)水利建设基础薄弱,抗灾能力差(3)水资源开发不均衡,贫水区开发过度 (4)水资源环境恶化,水体污染严重(5)水资源的开
22、发利用普遍存在重建(开发)轻管,重用轻管,重新轻配等现象,保护不力。22、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途径?(1)采取正确的政策措施,调动农民的劳动积极性(2)不断改进农业劳动者的物质技术装备(3)合理利用和逐步改善自然条件(4)不断提高农业劳动者的科学技术水平和劳动熟练程度(5)提高农业的组织化程度23、农业科学技术的特点是什么?(1)渐进性(2)系统性(3)外生性(4)复杂性(5)周期性24、如何理解农业技术进步的动力机制?包括农业技术进步的内部动力和外部动力。内部动力包括:(1)产量目标的追求需要技术进步(2)质量目标的最求需要技术进步(3)利润目标的追求需要技术进步(4)提高农产品竞争力的目标追求需要技术进步;外部动力包括:(1)农村产业结构的变革引起农业的技术进步(2)城镇化的发展推开农业的技术进步(3)农业对外贸易的发展推动农业的技术进步(4)农业现代化建设直接引发了农业的技术进步。25、什么是要素稀缺与市场需求诱导的技术进步理论?两种理论的关系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