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浅谈如何在营区规划和营房设计方面体现现代营房营区规划及设计作为我军正规化建设的重要工作,建国 50 多年经历了起步、发展、完善的过程,在屯兵、练兵、养兵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实际经验,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同时我们更应当意识到新世纪之初是我军营区大范围内营房新建、改建、扩建、规划进一步完善的重要阶段,尤其在新一轮营区规划工作全面展开之际,充分认识、合理运用新理念无疑将会对当前营区建设在完善指挥力、战斗力、保障力等方面发挥正确的引导作用和事半功倍的效果。一、 我军营区建设现状普遍存在的问题1、 营房设施陈旧我军营区全面建设始于上世纪 50 年代,有相当一部分办公楼、礼堂、宿舍、库房因年久失修、功能不适
2、应新需要、建材陈旧、急需重建、改造和更新。2、 营区空间混乱早期营区做是各自为政的“小而全”的建设模式,见缝插针、重复建设的多,统筹规划、长远规划的少,许多新建的宿舍、食堂、招待所缺乏整体布局,成为新一轮规划的绊脚石。3、 配套建设落伍目前多数营区的水、电的配置年限较久、配置较低、设备老化,不仅存在较多故障隐患,也难以适应营区人口规模的增长和需求量的增加,经常出现高峰期限时供水、供电的问题,大大削弱了我军的保障力度。二、 我军营区规划工作的要点1、 统筹规划,强化功能分区比较完整的营区一般包括六大功能分区:办公指挥区,包括营区内的主要指挥楼、各科室、部门的办公楼、勤务连、警卫连;生活服务区,是
3、满足官兵或家属日常生活、娱乐所需场所,例如礼堂、服务中心、卫生医疗中心等;官兵宿舍区,主要包括士兵宿舍、单身干部宿舍等;技术保障区,是保障营区工作正常运行的单位,例如车炮库、技术连等;军事训练区,是指为士兵训练提供的场所,包括体育馆、运动动场等;公寓区,指营区用于商品房建设,解决干部住房问题的区域。其中办公指挥区、官兵宿舍区、技术保障区、军事训练区作为军事禁区,管理相对封闭,而生活服务区和公寓区属于军事管理区和社会管理区,管理相对开放。2、 整合分散空间,强化空间序列2营区规划中精心设计营区大门、中心指挥楼、礼堂、体育馆这些标志性建筑,形成视觉中心;合理布局中心广场、集中绿地,形成相对开敞的景
4、观节点和视觉轴线;适当打破各个部门的界限,将官兵宿舍、食堂、库房这些利于集中设计的建筑相对集中,形成具有整体性的组团空间,从而强化营区空间点、线、面的关系,形成富有起乘转合的动态空间层次。3、 有效组织交通,合理路网结构营区内一般通过道路进行分区,分区较多的情况下路网也较为复杂,且有时涉及到军事禁区、军事管理区、社会管理区多种管理方式,需要分设交通出入口,因此营区内道路系统的设计需要合理高效地组织各类交通路线使各个功能区既有效联系又相互区别(图 1 )。同时在确定合理的路网结构基础上,细化道路等级,确定主次道路,提高路面等级质量。4、 充分利用自然因素,有效美化营区环境、营区交通组织营区自然环
5、境不尽相同,或优越或为苛刻,但设计宗旨是一致的,即充分保留、利用、改造营区内一切能够美化的山坡、水体、绿地形成营区内的景观节点;采用适用的种植方式、类型使绿化树木做到高、中、低相结合,常绿和落叶相结合,快速生长与慢速生长相结合,平面和立体相结合,做到四季常青,季季有花;设计各类景观雕塑、座椅、水体、建筑小品使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协调。充分利用资源,体现生态化。5、 “图底关系”明确,整体协调单体建筑与群体建筑的关系营区建筑有主次轻重之分,其中标志性的建筑构成了规划中“图”的部分,而一般意义上的营房则属于规划中“底”的部分。明确 “图底关系”需要考虑如何使办公指挥楼、礼堂、体育馆等标志性建筑设计
6、得丰富、耐看、富有个性特征;考虑如何使官兵宿舍或其他辅助用房这些群体建筑,设计得协调统一,融入营区这个大环境。6、平战结合。扎实作好基础设施建设营区内的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做到“七通一平” , “七通”指给水、排水、电力、电信、热力、燃气六种管通和道路的贯通, “一平. ”指平整土地。营区基础设施建设是保障我军战斗力和指挥力的基础,因此要注重平时与战时相结合,现状与发展相结合,地方与军队相结合,充分考虑战备设施和战时需求,留有余地,以便在应对突发事件时保障部队的战斗力。三、 我军现代营区规划的新理念1、 理论化和系统化现代营区规划理念的转变。现代营区规划理念正面临着重大的转变,具体体现在由单一性向
7、综合性转变、封闭性向开放性转变、指令性向引导性转变、刚性向弹性转变,这些转变意味着我军营区规划正逐渐走向理论化和系统化。综合性、开放性有利于规划工作整合成一个融军事学、管理学、人文科学、环境心理学、3建筑学等为一体的综合学科;引导性和弹性则有利于营区规划向多样性和选择性方向发展,避免“自上而下”的长官意志和“一刀切”的建设模式。2、地方性和时代性特色营区规划的根本营区建设的地方性是要遵循当地当时的气候、地理条件,生活习惯和历史文脉等因素。借助地方的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形成因地制宜的营区建筑、环境和具有特色的营区生活,这些环境与生活一经固定并传承下来,便是可供几代军人共勉的纪念,赋予营区社会性和文
8、化性。营区具有时代感,意味着营区建设与时俱进,具有创新意识。它涉及到方方面面,体现在运用新的设计观念和方法,尝试新颖的建筑风格、形式,且最终体现军事建筑自身的魅力即整体划一的形式美、力量与气势的崇高美、象征意义的军魂美、意蕴和情调的环境美。3、人性化、生态化现代营区环境设计的依据人性化的宗旨是要以人为本,具体到营区中的“人”是指生图 2 富有时代特征的指挥楼活工作在营区内的官兵。因此营区环境人性化意味着营区道路、环境、设施的设计要以“官兵”为本,创造出舒适宜人的环境。这里也许有人认为. “我们部队主张用艰苦的环境来磨练人,不必提倡以人为本” ,这根本上是个误解。事实上,只有充分研究分析军人的生
9、活规律和生活习惯才能设计出便捷性和高效性的营区,只有创造出更人性化的环境才能给艰苦训练的官兵提供适合生活训练的宿舍、园林式休憩环境的良好保障,才能更适合现代军人素质的训练和培养。4、智能化现代营区配套建设的重要方向信息产业的发展必将渗透到生活的各个领域,营区作为社会的一部分也不例外,因此营区建设也必将实施智能化的运行。例如现代营区在配套建设方面越来越成熟地运用一些智能化的设置配备,诸如:营区安防监控、门禁管理、现代通讯、有线电视、设备监控、军人一卡通等,不仅保障营区的安全性,也提高军人的生活层次。营区的耗能相当大,如何使营区设计生态化、科学化将有利于节能和环保。因此有条件地利用太阳能发电、加热
10、生活用水,利用绿化调节室温,合理设计建筑构造,使用新材料、新技术,例如在严寒地区使用中空玻璃可减少 3 0一 50的热损耗等,这些都是相当节能的措施。5、社会化现代营区后勤保障的新理念营区后勤保障的社会化是指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到营区建设和管理中,例如目前营区的干部住房普遍实现社会化管理;一些军队院校将医院、礼堂、游泳池、军体馆实行军地双赢的经营方式;将部队食堂交与地方管理和经营,类似的实践活动相当有效地帮助营区甩掉一部分包袱,提高了军4队的精锐性,另一方面通过社会化管理引入竞争机制,择优而用,更好地解决了军队的后勤保障工作。现代化营区的规划既要体现时代特点,也要传承历史使命。创新中求发展,四、
11、建筑设计多样化、智能化、生态化近年来,中国大步跨入了信息化社会,人们的工作生活与通信,信息的关系日益紧密,信息化社会在改变我们生活方式与工作习惯的同时,也对传统的营区提出了挑战。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居住环境的要求不断升级,希望有一个舒适、便捷的居所,智能营区于是在中国各地发展起来,并已成为 21 世纪后勤保障的发展主流。主要包括门禁系统,照明控制系统,楼宇设备自控系统的处理,公共广播系统,营区管线系统,停车场管理系统及营房智能化系统。生态化智能营区在目前国内是一个较新的概念,要最大限度的实现功能降低成本,就必须实现现代化,采用先进的技术将过去分散的系统及设备集到一起,作到几个系统紧密结合,互为依托,不在是一个孤零零的系统,而是统一的整体,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利用技术手段减少人员,降低管理成本,在满足官兵最大生活舒适度需要的同时,最大限度的降低成本。这样才能是真正的现代化智能营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