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人教版语文阅读练习题+答案.doc

上传人:hw****26 文档编号:2178829 上传时间:2019-05-01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人教版语文阅读练习题+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初中人教版语文阅读练习题+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初中人教版语文阅读练习题+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初中人教版语文阅读练习题+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初中人教版语文阅读练习题+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初中语文阅读练习题乡 情 陈德才凡少小离家的人,都有一份永远也化不开的浓浓的乡情。故乡的那棵挂着一丛丛嫩绿榆钱儿的大榆树,那片成群鹅鸭浮游欢叫的清水塘,那个与小伙伴儿捉迷藏的打谷场,那条夏日里去游泳、摸鱼的弯弯曲曲的小河,都构成了人们一个个最美丽的梦境。古诗云:(甲)许多动物都有一种对自己出生地的深深依恋,差不多已经构成了一种本能。人作为具有思想感情的高等动物,赋予这种本能以更多的社会性,将其提升为对故乡这块热土的深切执着的爱。一个人喝着家乡的水,吃着家乡的五谷杂粮,在乡亲们的眼皮底下一点点长大;在家乡的小学校里认第一个字,读第一本书; 从家乡的田林山水开始,逐渐认识和走进这个神秘而广袤的世界

2、。于是,对故乡的爱,就在这一过程中很自然地滋生于每个人的心灵深处,有着任何其他情感所难以比拟的深厚根基。乡情总是离不开童年的回忆。童年时的所见所闻和遇到刺激,在一个人大脑皮层中形成最初的沟回,打下最深的烙印。天地间走来一个小小的我,没有功利的权衡,不需要礼仪的拘谨,高兴就笑、就跳,不高兴就哭、就闹,何等自然纯真,洒脱无羁,世界万物都散发出天真烂漫的气息,使童年的岁月宛如一首无尽延伸的诗。人过中年,再也找不回儿时对陌生世界的那种新奇感,找不回那种全神贯注和真诚纯洁的目光。因此,人们怀念故乡,在一定意义上也是对自己纯真无邪的童年的怀恋,是企图追回生命中失落的那一段无比珍贵的时光。(乙)对于流寓他乡

3、的游子,一句乡音就足以令他热泪盈眶,心起波澜。对故乡的爱,是(丙),是对生命春天的珍惜,是一个人最真诚炽热的感情。其实,什么叫祖国,就是生于斯、长于斯的故乡的放大,就是自己生命系列的源头。海外华侨以及外籍华人,都是“中国老乡”,他们对祖国的刻骨铭心、永无停歇的挚爱,就是乡情的凝聚与升华。尽管远在异国天涯,游子们都有一种回故乡探访的永恒冲动,向往着(丁)的难得体验。但是,如果经过苦心筹划,有一天你真的回到阔别已久魂牵梦绕的故乡,在夙愿得偿、感叹唏嘘之余,也一定会有一种很强烈的陌生感和失落感:再也找不到那熟悉的小路、熟悉的杨树林,小河也不再那样宽阔、那样富有生气。其实是一切中年之后回乡的人都会产生

4、的一种典型心境。这不仅仅是因为白云苍狗、世事沧桑,还由于当年的小孩已长成大人,衡量外部世界的尺度不同、心境也变了。因此,故乡只能停留在回忆中,驻守在梦境里,在现实生活中将永难寻觅。乡情是一杯酽酽的茶、醇醇的酒。如果经常地品一品,就会在眼前时时闪现家乡父老殷切的目光,就会保持更多的质朴与真诚,就会保留一份永恒的平民情结和赤子之心。1、文中甲、乙、丙、丁四处括号里应引用的句子各是(2 分)甲 乙 丙 丁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鬃毛衰。”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 “绿叶对根的情意。”2、在第段的横线处再续上两句话,使之与前面的句式相似、内容相吻合。(3

5、分)答: 3、从对自己出生地的依恋方面来说,人和动物有什么区别?(不能抄原文)(3 分)答: 4、人为什么会怀念故乡?根据文意,谈谈你的认识。(3 分)答: 5、(1)第段划线的句子中的“斯”是什么意思?这句话如果换个表述法,你怎么说?(3 分)答: (2)第段中说:“故乡只能停留在回忆中,在现实生活中将永难寻觅。”为什么?(2 分)答: 天堂的灯2006 年 7 月 3 日,星期一。洛阳市浅井头中学特别批准:允许初一(2)班的女生胡艳艳来校上半天课。这是已经停学三年、患再生性贫血停治三个月、奄奄一息的胡艳艳最大的幸福了。 胡艳艳家穷,母亲早逝,她和捡破烂的父亲相依为命。艳艳 9 岁才上学,小

6、学几年,她品学兼优,获得过市级和省级各类大奖 28 次。为了上学,她成了最苦累也最快乐的孩子。她必须抢课堂之外的所有时间干活,只为了能让爸爸每天多捡点垃圾。可惜,15 岁时,胡艳艳患上了“再生障碍性贫血”。住院时,医生护士没能禁绝她在病床上继续她的学习,同学们来当“二传手”复述课业,老师们也每个星期轮番到病房为她补课,她是在医院的病床上读完了小学并考上了初中!她还发表过不少文学作品,最大的理想是“把自己的生命之火化作一篇篇温暖人间的诗文”。 家里太穷,社会各界捐助的钱,让她的生命在不断输血中延长了三年,已经算是奇迹了。几天前,一向坚强的胡艳艳哭了,她嘤嘤地说:“爸爸,我很想回学校上一堂课”爸爸

7、立即去学校。学校惊动了,校长当即就落泪,特意批准她上半天学!八个女生用手臂交织成特殊的“担架”,把胡艳艳架进了校园。到校,离上课还有十多分钟,每间教室都有欢迎她的队列,还有“艳艳你好”的彩旗!一走进校园,每个人眼前的风景都有前所未有的新意花坛、雕塑、操场、小果园,那棵有几百年历史的老树,还有图书室、教学楼、宿舍楼、教室。 上课铃响了。看似正常中的震撼与悄然转变:人们都比往常认真了,亲近了,默契了。老师含泪的微笑,同学们端正的坐姿,就连校园清洁工也格外勤奋起来,一遍又一遍擦洗花坛的池壁栏杆!艳艳在靠前正中的位置坐好,笑着,但仍是没忍住,泪水撒在了桌面上幸福的泪、疼痛的泪,留念的泪 这节课,是老师

8、特意安排的,艳艳最喜欢的作文课。 老师在黑板上写下的作文题是:今天。 同学们都含着泪在写,包括平日最讨厌作文的同学。 “我有许多今天没能做到最好。今天,我又回到学校了,这里是我的天堂” 胡艳艳在本子上一字一字的写,很重很慢 胡艳艳的作文没有写完。她写的最后一行字是:我真想做一盏灯,挂在这人间天堂的上空她晕倒了。送医院后,由学校发起,一场来自四面八方的义捐又自发形成,但,艳艳生命的火焰已经燃至极限了。 2006 年 7 月 7 日,艳艳走了。但,她把天堂的灯留给了大家。(选自杂文报)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2 分) 2 为什么说艳艳流的泪是“幸福的泪、疼痛的泪,留念的泪 ”,

9、请结合文章,具体说说其中的原因。(3 分) 幸福: 疼痛: 留念: 3. 联系全文内容,说说你对“我真想做一盏灯,挂在这人间天堂的上空”这句话的理解。(3 分) 4.假如你是艳艳的同学,或你的身边也有艳艳这样的同学,你会对他说些什么、做些什么?(3 分) 说的话: 做的事: 5.艳艳的生命之灯即将燃尽,却还坚持去上半天课,你怎么看待这件事。(4 分)人生的标点符号我的一生是一句话,母亲最希望我把它推敲得美丽些、生动些。我用我的脚印落成文字,将它书写在时间的稿笺上。后人为我堆起的那座坟墓,想来就是句末的标点了。那么,我将表达出怎样的意思呢?我将脚印首先落成“善”字我觉得它是最不可缺少的。母亲发现

10、后,点了点头,却又说:“这还不够,后人只能在句末给你点成逗号。”但我渴慕一个表示完整的句子。于是我又将脚印落成“信”字我觉得它是最靠得住的。母亲发现后,点了点头,却又说:“这还不够,后人只能在句末给你点成逗号。 ”于是我将脚印落成“顽强”,落成“进取”,落成“创造”我觉得它们都是闪闪发光的。母亲睁着昏花的老眼见了,点了点头,却依然说:“这还不够”我茫然了。“任何人都不会得到句号的,”白发苍苍的母亲叹息了一声,补充说,“可贵的,孩子,是你一直在争取句号。这样你将会赢得一个能够竖立起来的感叹号。”回答问题1联系全文看,文中的“我”一直认为“句末的标点”应该是什么标点?从哪句话中可以看出?答: 。2

11、文中加点的“这”,具体指代什么内容?答: 。3白发苍苍的母亲叹息一声的原因是什么?用文中一句话回答。答: 。4本文中运用得最成功的修辞方法是什么?请从文中摘出两个例句。答: 。5用“人生文字坟墓标点”的顺序和要点,写出概括本文主要内容。不超过 40 字。答: 。6写出“推敲”这个典故由来的两句诗。答: 。鲁迅生活片断20 年代,我在北京大学读研究生,正值鲁迅先生在北大任教,有幸得到他亲自教诲,他讲授的苦闷的象征等课程,使我受到很大教育。他提出“艺术的出路是为大众服务;创作要担负起社会责任;作品的使命就是要站在大众的立场上,唤起读者的爱国 。正是鲁迅先生拨亮我心中的向上火花,也正是鲁迅先生激发我

12、写诗撰文,抨击时弊。那时先生上课,穿蓝色布衫,留很长的头发,还将铅笔夹在右耳上。开始我对先生耳上夹铅笔有些不解,恰有一次课后同行,至景山拐角,我见铅笔仍在先生耳和长发间夹着,便问他耳朵上老夹着铅笔干什么?他说:“我是改讲义上字用的。讲义印得仓促,错字很多,随时发现随时作个记号,将来好统一改正,免得误了学生。”先生在北京大学教书,经常早来晚走,来有及回家吃饭,就在红楼前的小饭摊上随便吃一点。一次,下课后我和先生路过小饭摊,他问我回家吃饭,还是在小摊上吃一点。我说:“随便。”他说:“那好,咱们就吃这荞麦条子吧!皇帝老儿未必享受过这么美味的佳肴。”这种小饭摊多卖玉米窝头,荞麦烙烙之类,来用餐的也都是

13、些人力车夫,卖报童叟。饭摊上只有一个条案,全无桌椅可用,端上一大碗荞麦面很是显眼,鲁迅先生却十分泰然,津津有味地吃着,还不时向周围的人点头。回答问题1文中方括号内应填入最恰当的词是 ( )A、情绪 B、感情 C、激情 D、热情2把文章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3为每一部分选择一个最合文意的小标题。第一部分的小标题是( )A、教育 B、教诲 C、拨亮火花 D、为大众服务 E、听鲁迅讲课第二部分的小标题是( )A、夹铅笔 B、免得误学生 C、改正 D、讲义错字多 E、不拘小节的先生第三部分的小标题是( )A、早来晚走 B、吃饭 C、鲁迅请我吃饭 D、津津有味 E、小饭摊4本文

14、写的几件小事表现鲁迅先生的什么思想品质和性格特征?5本文是按什么线索组织材料的?临窗看柳(1)今年春天,虽然春寒料峭,但柳枝仍早早返绿,一夜之间,新绿满枝,煞是可爱。但我因为竞选课代表失败了,心情很不好,坐在椅子上,呆呆地望着窗外。(2)风乍起,柳枝欢快地笑着、跳着,展示着自己,眼角、眉间洋溢着无限欢乐。我似乎听到一曲柳哨的歌。歌声中片片柳絮随风飞舞。(3)一会儿,风停了,柳枝恢复了它的平静,垂了下去,它不能载歌载舞了,心中一定有着淡淡的忧伤,虽是这样,柳枝依然保留着那象征活力的绿色,希望能再把绿色写在天空。(4)就这样,柳枝周而复始起飘起、落下;年复一年地返青、枯黄,永恒不变如一条真理。我看

15、了许久,也明白了许多;如果你有空,就看看窗外,看看柳树,用心支体公,你也会明白许多。1给下列加点字注间。(1)煞 ;(2)柳絮: 。2“料峭”的含义是 。文章开头写“春寒料峭”,其目的是为了: 。3从全文看,柳枝的突出特点是 。(从下列词语选出两个:活泼 乐观 严肃 勤奋 积极 圆滑)4首段中描绘的“窗外”和最后一段的“窗外”含义完全一样吗?请简述理由。答: 。5从写作意图看,“心中一定有着淡淡的忧伤”一句写出了 。由此可见,本文明写的是 ,实际要写的是 ,这是一种 的写法。6结尾说“我”“明白了许多”。据你看,他明白了什么?答: 。7全文共 4 段,请用“|”来划分段落,画在下面。(1) (

16、2) (3) (4)8文中运用不少拟人的修辞手法,请从文中找出一个例句。拟人: 。秋天的怀念史铁生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 可

17、我却一直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着觉。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着。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唉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跟着,一脚踩扁一个”

18、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1、第一段写 “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 ”,这“无常”是

19、什么意思?这一段中最能表现“无常”的两个词是什么? 2、当“我” 暴怒无常的时候,母亲是怎样做的呢?分析一下这样做的原因。 3、文章的结尾写 “我”去北海观赏菊花,你认为这样安排有哪些作用? 月光手帕很多年以前,我在医院为父亲陪床。病人熟睡后,陪床的人并没有床可睡。时间已是后半夜,我散步在一楼和三楼的楼梯间。这时的医院没什么走动了,几个乡下人披着棉袄蹲在楼梯口吸烟。偶尔,有戴着口罩的护士手执葡萄糖瓶轻盈往来。 我下到一楼,又拾阶上楼。走在我前面的一个小姑娘,约摸是个中学生,行走间蹲下,拣一样东西,旋又走开了,回头瞅我一眼。她走开后,地上一个薄白之物仍放着,像一个手帕。我走近看,这不是手帕,而是

20、一小片月光摊在楼梯上。为什么是一小片呢?原来是从被钉死的落地长窗斜照进来的。这一片月光射入,在昏黄的楼道灯光下,弥足可贵。 小姑娘误以为这是奶白色的手帕,她弯腰时,手指触到冰凉的水泥地上便缩回了。她瞅我一眼,也许是怕笑话。 我不会嘲笑她,这一举动里充满生机。小姑娘也是一个病人的家属,我不知她的病人在床上煎熬着怎样的痛苦,但是她的心里仍装着美,不然不会把月光误作手帕。 在她发现这块“月光手帕”前,我已将楼梯走了几遍,对周遭懵然无动于衷,正是因为她弯腰,才诱使我把这一小片月色看成是手帕,或者像手帕,但我感伤于自己没有她那样的空灵,走过来也不会弯下腰去。因为一双磨炼得很俗的眼睛极易发现月光的破绽,也

21、就失去了一次美的愉悦。 许多年过去了,我对此事有了新的想法。多么喜欢她把这块“手帕”拣起来,抖一下,这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我替月光遗憾,它辜负了小姑娘轻巧的半蹲拣手帕的样子。 1、给加点字注音并解释。瞅( ): 破绽( ): 2、“我不会嘲笑她,这一举动里充满生机。”为什么说这一举动里充满了生机?请用原文回答。 3、如何理解 “因为一双磨炼得很俗的眼睛极易发现月光的破绽,也就失去了一次美的愉悦。”这一句话的含义? 4、读罢此文,你对这事有怎样的想法? 智力测验电视台搞了一次别开生面的智力测验,准备拍完之后向全国播放,他们带着摄像机和录音机,先到一个局,测验机关干部。 节目主持人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圆

22、圈儿,问道:“请大家回答这是什么?” 高压水银灯已经开亮,摄像机也对着机关干部们的面孔轻摇,记者们举着好几根警棍样的拾音棒,单等看谁一说话就捅到他的嘴边来机关干部们看着黑板上的粉笔圆圈纳闷儿,这究竟是什么意思呢?那太不像话啦科员开始以请示的眼光看科长;科长以求教的眼光看处长;处长以他那擅长领会意图的聪明眼光盯着局长;局长用习惯的眼光向秘书求援;美丽的女秘书今天可彻底懵了,走过来跟局长咬耳朵,她忘记了正在录像。局长听罢秘书的汇报,才气呼呼地说:“对不地起,事先不打招呼,不经过研究,我怎么能随便回答你们的问题呢?” 冷场半分钟后,骄傲的大学生们突然哄堂大笑,纷纷叫嚷起来:“这算是啥问题呀!还要考我

23、们大学生!”“太瞧不起人啦!简直是开玩笑!”“只有傻瓜才回答你们的问题!”“别嚷了,他们还在录音呐!” 初中生是第三组。一位常考第一名的尖子生规规矩矩地带头举手,然后指着黑板上的圆圈答道:“这是一个零。” 节目主持人问:“他答得对吗?”同学们齐声回答:“对!”主持人问:“还有别的答案吗?有没有第二种答案?大家好好想一想” 一个调皮的学生,没敢站起来,在座位上叫了一声:“O !英文字母的 O!”班主任瞪了他一眼。节目主持人赶紧说:“他说得对,回答得很好!” 第四组是小学一年级的孩子们。他们看了黑板上的粉笔圆圈后,教室里非常活跃,纷纷举起小手,抢着回答问题: “是个月亮!”“怎么是月亮呢!”节目主

24、持人高兴地问:“黑板是天,天黑了月亮又白又圆!”“是乒乓球”“是烧饼!”“是鸡蛋!”“是李谷一的嘴巴她唱歌呐!”“不,这是老师的眼睛,发脾气啦!” 智力测验圆满结束。电视台正式播放这个节目的时候,给它加了个标题:人们的想象力是怎样丧失的? 1、文中有几处细节描写很传神,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思维空间。请你从文中找出你欣赏的一处细节描写,并说一说“此处”细节描写好在什么地方? 2、智力测验第二组中的大学生第四组中的小学生都表现得很热闹,两组的热闹有何不同? 3、从文中所写内容来看,你认为“智力测验”第三组中那位“常考第一名的尖子生”是个什么样的学生?谈谈你对他的看法。 4、文中结尾写道: “智力测验

25、圆满结束。 ”为什么是“圆满结束”? 5、文章的结尾,作者提出了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人们的想象力是怎样丧失的?”请根据对本文内容的理解,谈一谈人们的想象力丧失的原因。 走进天堂的门票有一对长相酷似性格各异的孪生兄弟,同时进入高考考场。结果,哥哥收到了录取通知书,弟弟则以两分之差名落孙山。哥哥忠诚敦厚,弟弟活泼机灵;哥哥拙于言词,弟弟口若悬河。哥哥拿着大学录取通知书面对贫病交加的父母默默无语,弟弟关在房里不吃不喝,长吁短叹“天公无眼识良才”。 愁眉不展的老爸默思了两个通宵,终于眨巴着眼睛向大儿子开口了:“让弟弟去读吧,他天生是个读书的料!” 哥哥把大学录取通知书送到弟弟手中,并在弟弟的身旁说了这

26、么一句话:“这不是走进天堂的门票,别把太多的希望放在它的上面。” 弟弟不解,问:“那你说这是什么?” 哥哥答:“一张吸水纸,专吸汗水的纸!” 弟弟摇着头,笑哥哥尽说傻话。 开学了,弟弟背着行囊走进大都市的高等学府。哥哥则让体弱多病的老爸从镇办水泥厂回家养病,自己顶上,站在碎石机旁,拿起了沉重的钢钎 碎石机上,有斑斑血迹。这台机子上,曾有多少名工人轧断了手指,哥哥打走上这个岗位的第一天起,就在做一个美丽的梦。他花了三个月的时间,对机身进行了技术改造,既提高了碎石质量,又提高了安全系数。厂长把他调进了烧成车间。烧成车间灰雾弥天,不少人得了矽肺病。他同几个技术骨干一起,殚精竭虑,苦心钻研,改善了车间的环保措施。厂长把他调进了科研实验室。在实验室里,他博览群书,多次到名厂求经问道,反复实验,提炼新的化学元素。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课程笔记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